皇帝好多啊-第1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境海域,大概在后世南沙群岛的一个荒芜的小岛上,明国海军将领,郑和,正在上面用简易的望远镜眺望着诸多岛屿。
郑和微笑着说道:“多么美丽的群岛啊!仿佛珍珠,一般点缀着碧蓝的海洋,不过更加令我欣喜的是,三个月以后,整个吕宋将彻底纳入大明帝国的版图,我们到时候还起码能拿下半个婆罗,哈哈哈哈!”
在他身后,一些海军将领也哈哈大笑了起来,在大明,他们可以开疆扩土的海军,地位可是最高的,大明海军的普遍认知就是——虽然我们不上岸,但是没有我们,你们那些旱鸭子想渡海?做梦去吧!
由于这种认知,大明海军可以说是十分骄傲了,不过由于秦汉海军和他们势均力敌,所以他们并没有目空一切,毫无疑问,现在的大明海军可以说是十分强大且可怕的,没有任何人会认为,大唐海军的那些破烂能打过他们,没有任何人……
九鼎终于入宫了,金光灿灿的九鼎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包括,姬长安。
姬长安暂时放下自己对于南境局势的苦恼,和众臣出了太极殿,在太阳底下闪烁着金色光芒的九鼎,让所有人都为之震撼,没有人想到,九鼎历经数千年时光,依然改变颜色。
姬长安刚开始见到九鼎的时候,其实也想过这个问题,铜所铸之鼎,在刚开始确实是金灿灿的,不然古人也不会把铜称为金了,因为铜和金的颜色确实非常相似,不过铜是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慢慢变成青铜色,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青铜器一样的。
但是九鼎千年不变色,那就说明了一件事情,九鼎,并非单纯的由铜铸造成的,而是在里面还掺杂了其他的金属,不然的话,无法解释为什么九鼎还是金灿灿的。
姬长安看着九鼎,有些入迷,这是自己的祖先,曾经保存近八百年的国之重宝啊!
一个血衣卫打断了姬长安的缅怀,他行礼道:“陛下,请问九鼎应该放置于何处?”
姬长安微笑着说道:“就放在这太极殿前,我要让每一个朝臣,在上下朝之时,都看到九鼎的存在。”
姬长安暗自想道:“同时让他们知道,我,才是天命所归!”
血衣卫领了姬长安的命令,就准备让人搬动九鼎,不过却突然被姬长安阻止了。
姬长安脱去外衣,往九鼎走去,一边走一边开口说道:“让我来搬,同时也让我来试一试,鼎之轻重!”
姬长安的声音很大,所有人都听到了,姬长安这意味深长的一句话,让众人陷入了沉思,许多人想到了一个成语……问鼎中原!
众人想到姬长安倒拽九牛的恐怖力气,又看了看“只有”千斤左右的九鼎……他们突然明白了,这是姬长安想立威啊!
曾经的秦王赢荡也举过鼎,却被砸死了,姬长安如今想举鼎,分明就是为了证明自己有天命在身啊!
不过众人看着姬长安的背影,都没有说什么,这时候出头?那个人一定是觉得姬长安杀人的刀不利吧。
姬长安扭了扭脖子,活动了一下肩膀,然后,一把抱住了金灿灿的三足大鼎。
姬长安猛喝一声,青筋暴起,把一个大鼎举起来了?不!事实上,一千斤不到的鼎并没有给姬长安带来分毫压力,他轻而易举的,就将九鼎之中最大的豫州鼎,给举了起来。
他举着豫州鼎,走到了太极殿前,然后将它轻轻的放下。
冀州鼎、兖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梁州鼎、雍州鼎八鼎,一一被姬长安放在了太极殿前,并且摆成了一三五的样子。
幸好太极殿前面的空地足够大,不然的话,九鼎还不一定能全部放下。
连汗水都没有出半滴的姬长安开口说道:“内阁制诏,九鼎到达长安,我一人搬动九鼎,定鼎太极宫。”
“诺!”众人毫无异议,内阁的诸位阁老,如魏征,房玄龄等人开始制诏。
姬长安叹了口气:“时不我待,传我旨意,一个月之后,朕,登基为帝!”
众人精神一震,连忙高呼陛下圣明,姬长安看着众人的表现,面无表情,事实上,他真的很苦恼。
在姬长安看来,明国必然会进攻,所以现在登基实在是无奈之举,本来姬长安还准备再拖几个月,然后携裹着民意登基的,而现在,他不得不登基,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准备了。
姬长安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情,他开口说道:“八百里加急,命令东海之滨的所有渔民,把朕将在五月一日登基,让他们出海,把这个消息往大海上面吼,三天的时间就行了。”
众人对于这个命令实在是莫名其妙,魏征开口问道:“陛下,这个消息若是八百里加急,通报天下臣等还能理解,但是给那些渔民……”
姬长安用追忆的语气开口说道:“数年前,我曾经在东海之滨,见过……白泽!”
众人皆惊,不知所措,姬长安带过他们,以及天下的震撼一个接着一个,时至今日,他们面对这种情况,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情绪了。
姬长安微笑着说道:“大家准备好吧,那一天,肯定会十分的精彩,我也不知道,会来一些什么。”
众人脸色怪异,什么叫,不知道会来一些什么?
姬长安想了想,继续开口说道:“对了,还有一件事情,那就是,我的登基仪式举行的那一天,所有的城门必须完全打开,因为我不知道,白泽会从哪里来……”
skbshge
第240章 登基大典()
五月一日,晴,姬长安的登基大典就在这一天举行。
事实上,姬长安的登基大典出了很大的问题,正常的流程应该是:
一、颁布遗诏;
二、择日即位礼(选个登基黄道吉日,还有比如说定做龙袍之类的)、封禅,也就是祭天(秦始皇举行过封禅大典,这是最盛大的典礼);
三、大赦天下;
四、颁布诏书登基;
五、传国玉玺;
六、宫中乐手演奏,由内侍扶着,登上皇位,音乐停下,接受百官朝贺,以及四方朝贺;
七、祭告宗庙、社稷以及万民。
那么问题来了,姬长安没有遗诏怎么办?而且这个天下名义上还是李唐天下,他是要立李丽质为后,然后二人后代姓李并且继承皇位的,那么……宗庙怎么办?祭告李氏的还是祭告姬氏的?
这个问题是很大的,尤其是宗庙问题,如果姬长安祭告姬氏宗庙,必然会引起天下哗然,而如果祭告李氏,姬长安自己都不同意,那样做不就是等于说,自己是李氏后裔吗?姬长安可不会放弃自己的姓氏。
姬长安大手一挥,遗诏问题略过,时间反正已经确定了,那么接下来姬长安改成了:
一、大赦天下;
二、颁布诏书登基;
三、传国玉玺;
四、宫中乐手演奏,由内侍扶着,登上皇位,音乐停下,接受百官朝贺,以及四方朝贺;
五、祭告黄帝、社稷以及万民。
祭告黄帝……众臣想了想,终于还是勉强接受了,因为李姓一脉,有一说是源于姬姓的。
商朝时期,有周的同姓后裔,名巴人,居钟离山,周武王灭商后,封巴人于巴,称巴子国。
老子李耳生地陈楚地区的图腾是老虎,且“李耳”即楚语“老虎”。
巴人以虎为图腾,巴语读虎为李,当虎图腾演化为姓时,巴人崇仰汉人之姓,遂依音用李姓。
由于黄帝乃姬姓之始,因此众臣还算可以接受,毕竟姬长安得位不正,又没有经过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大清洗,所以众臣还是得考虑一下天下人的看法的,不然,姬长安祭告姬氏宗庙也没什么问题。
姬长安登基仪式正式开始,第一步便是大赦天下,此举乃收心之举,不过姬长安虽然说是大赦天下,但是他丝毫没有纵容罪恶的意思,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所有的死刑犯,全部被姬长安充入了秘密训练中的恶鬼军,姬长安相信,那群从地府里面爬出来的恶鬼,会好好的教他们什么叫老实的。
当然,姬长安还是给他们留下了一线希望,只要在恶鬼军中待满六年,便可以选择回家或者是留在军中,事实上,由于恶鬼军的特殊性,后来鲜少有人能活过六年,就算是活下来的那些人,绝大部分也不会选择离开恶鬼军,至于具体原因,我们日后再说。
登基的第二步是颁布诏书登基,这个很简单,姬长安让阁老们弄好就行了。
第三步是接受传国玉玺,以代表皇帝继位的正统性……姬长安在这一步随便糊弄糊弄就过去了,说起正统性,他想想都觉得尴尬。
第四步,宫中乐手演奏,由内侍扶着,登上皇位,音乐停下,接受百官朝贺,以及四方朝贺。
这里又有一个问题,内侍……姬长安一直都是没有宦官服侍的,因此内侍的人选上面,姬长安犯了难,他只好在宫里活下来的那些小太监里面挑一个。
找来找去,一个叫冯元一的人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找到那个十八岁的冯元一后,仔细观察了片刻,然后就决定他以后就是自己的内侍了。
冯元一或许很多人不知道是谁,但是他另外一个名字应该没有人不知道了,他就是高力士。
高力士并不是民间传说中的小丑,而是一位有着复杂出身、凄苦经历,具备远见卓识和清醒头脑,但同时也对唐朝由盛转衰负有一定责任的一代宦官。
他身高身高一米七五左右,颇有度量、文武双全、时行善事,侍奉玄宗,深受信任,掌握大权,并不是凭着一味的逢迎和巴结。
高力士虽为阉人,却有非凡的政治眼光和决断性格,“善于骑射,一发而中,三军心服”,颇有大将之风。
高力士“中立而不倚,得君而不骄,顺而不谀,谏而不犯。(进)王言而有度,持国柄而无权。近无闲言,远无横议。君子曰:此所谓事君之美也”这一段话对高力士的评价虽有过誉之词,但记述也清楚地说明玄宗对高力士非常器重,朝廷内外的公卿大臣很尊重他的意见,力士因之常常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并能直接向皇帝提议。
姬长安作为皇帝,是绝不会放过高力士这样一个人才的,因此,冯元一成为了姬长安的内侍,同时姬长安也尊重历史上他的轨迹,给他改名为,高力士。
……乐起,姬长安穿着帝王之服,在高力士的搀扶下,登上的皇位。
在通往皇位的一路上,高力士全身上下都是冷汗,他感觉自己就像扶着一头猛虎一般,他害怕到了极点,等姬长安坐上皇位的时候,高力士差点瘫软在地。
姬长安给他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而姬长安登上皇位的这一幕,也给高力士的内心留下了巨大的震撼,他所散发出来的恐怖气息,给高力士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因此,他跪了下来。
音乐在姬长安登上皇位以后也停下来了,众臣跪,山呼万岁,一叩,二叩,三叩。
众臣起身,再跪……三跪九叩之后,姬长安开口说道:“众卿平身!”
众臣起身,鞠躬行礼道:“谢陛下!”
接下来,便是立皇后了,李丽质的身份终于在姬长安的登基大典上得到了确认,大唐帝国迎来了它新的皇帝和皇后。
正当李丽质准备说什么的时候,有两个人一边跑进来一边大喊道:“陛下,白泽/麒麟来了!”
所有人都懵了,到底是谁来了?
skbshge
第241章 白泽现,麒麟出,河图与洛书()
姬长安面不改色,他开口问道:“说清楚,到底是谁来了?”
两个人同时开口说道:“陛下,是白泽/麒麟。”
姬长安眉头微皱:“一个个说,说清楚点。”
一个人开口说道:“陛下,长安城南,一头麒麟突然从大地里面冒了出来,有城墙那么高,它轻轻一跃就跃过了城墙,现在正在朱雀大街上,往太极殿而来。”
另外一个人接着说道:“在长安城东面,一头巨大的白色怪兽……”
“闭嘴!”姬长安脸色不善的说道:“那是白泽,神兽白泽,我的先祖轩辕黄帝陛下的好友,谁要是再说他是怪兽,我就送他去见我的祖先!”
那人噤若寒蝉,一时间竟然呆住了,姬长安突然微笑道:“现在,说情况,不要傻傻的呆立在那里。”
现在噤若寒蝉的不止那一个人了,所有的大臣都感觉到了一丝冷意,一个捉摸不透情绪的帝王,才是最可怕的,现在的他们,完全不知道姬长安到底是喜是怒。
那个人回过神来,连忙说道:“回禀陛下,神兽白泽从东方而来,正在往太极宫这边走。”
“报!”
“报!”
又有两个声音从太极殿外传来,两个人先后跑了进来,一个人大喊道:“陛下,有神龟,自北而来,停在了城外,它的甲壳上,有特殊的图案,城墙上面的一个书生说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
另外一个人大喊道:“陛下,西面来了一头既像龙也像马的奇兽,它正在向太极宫而来,并且它的背上也有图案,尾部一个白点在内,六个黑点在外,右边三个白点在内,八个黑点在外,脖子处二个黑点在内,七个白点在外,左边四个黑点在内,九个白点在外,中间五个白点在内,十个黑点在外!”
众多大臣都惊呆了,一个垂垂老矣的老臣跪下高呼道:“白泽出,麒麟现,神龟背洛书,龙马负河图,陛下登基,乃天命所归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所有人都跪下来了,哪怕是李丽质,此刻都懵了,众人叩首高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无论是侍卫,内侍还是朝臣,阁老,他们都跪下来了,皆高呼万岁,而麒麟,白泽,龙马正在往太极殿而来,一路上看到他们三个的人,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奴隶,也全部都跪下来了。
神奇或者说诡异的一幕发生了,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