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好多啊-第1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不好改嫁,只好一个人带着女儿,撑起了这个迎客来。”
王芝感激的说道:“这几个人,平日里曾与我结下一些小冤仇,今日恰好前来,万幸逢陛下相助,奴家实在是感激不尽。”
姬长安顿时有一些恍惚,他开口问道:“你家郎君,可是前几年死的?”
王芝点点头,姬长安挑了挑眉,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说什么好。
前几年征伐高丽地界,自己正是其中的一员,而且是最重要的一员之一,如此说来,这个死去的任大,居然是自己手下的兵。
姬长安看向女孩,然后问道:“你这个女儿,唤作何名?”
王芝连忙说道:“我这女儿,唤作任可,今年十四。”
嘉南有意无意的开口说道:“菜的味道很不错,如果能天天吃到就好了。”
“确实不错。”云裳也开口说了一句,然后继续吃东西。
姬长安看着两人若无其事的样子,有点想笑,不过却并没有真正的笑出来。
姬长安微笑着说道:“朕曾经征伐高丽,让宋国丢掉一大半高丽领土,或许,你的丈夫也曾经随朕一起,算起来,他也是朕的袍泽,因此,你们现在如此境地,朕也想帮帮你们。”
姬长安的筷子虚点了一下桌子上面的菜,然后开口说道:“菜很不错,王芝,朕想让你进宫,为朕做菜,你意下如何?”
王芝惊喜交集,脸上露出了一个巨大的笑容,不过她虽然欣喜,不过却还是有所顾虑。
她搂着任可的肩膀,忐忑不安的问道:“陛下,我的女儿怎么办?”
“陛下?!!”任可瞪大了眼睛,由于嘴巴被捂住,她只能在心中惊讶的大喊,刚才姬长安自称为陛下,任可就感觉到了不对劲,但是她不敢相信,她没想到姬长安居然真的是皇帝。
姬长安笑道:“便一起吧,朕许她住在宫中。”
王芝连忙跪了下来,磕头喊道:“谢谢陛下,谢谢陛下……”
任可也连忙跪了下来,连连磕头,姬长安笑着说道:“免礼吧,不必行此大礼。”
姬长安侧耳倾听片刻,然后开口说道:“龙武卫骑兵要过来了,你们去收拾一下,然后和朕一起走吧。”
“是,谢陛下!”王芝连忙起身,然后牵着任可就进去了。
任可频频回头,好奇的看着姬长安,她想,或许这辈子,会和这个男人,结下一辈子的缘分吧……
龙武卫很快就到了,姬长安带着嘉南,云裳,王芝和任可直接回了宫,路上并没有再出任何意外,便不在赘述了。
姬长安回了宫后,过了几天清闲自在的日子,又投入到无休无止的工作中去了。
又过了几日,元宵临近,姬长安照常去看李丽质。
到了她所居之宫殿,姬长安却看到李丽质有一些闷闷不乐。
姬长安开口问道:“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你看着殿前的雪发呆?”
“我最近,想到了两个人。”
“哦?是谁?”姬长安在李丽质身边坐下来,搂着她,一边看雪,一边开口询问。
李丽质靠在姬长安肩膀上,然后开口说道:“你还记得徐潇和徐琼吗?我就是在想她们两个。”
“徐潇和徐琼?”姬长安一时之间,居然记不起这两人是谁,于是开口问道:“她们两个是谁?”
“你忘了?她们是你从南境送回来的两个孤女啊?听说,你不是还为了她们两个灭了个徐家吗?”
姬长安这才想起来,她们两个人的身份:“是她们啊,我记起来了,不过你想她们干什么?她们好像只陪了你几个月吧?”
“可是我很想……而且你又不常过来,我一个人,在这空空荡荡的宫殿之中,孤独极了。”
姬长安满是歉意的说道:“抱歉,国事繁忙,我也没有办法,这样吧,我让她们两个人来陪你,如何?”
“好。”李丽质看着慢慢飘落在地上的雪花,眼中满是落寞,她抱紧了姬长安,然后低声说道:“维穆哥哥,我在这宫中,仿佛在牢中一般,我真的好寂寞。”
姬长安轻轻的拍了拍李丽质的后背,出言安慰道:“是我对不起你,今年夏天,我带你出宫去避暑吧!还有冬猎,今年年底,我带你一起去,对了,我去和姜落,姐姐她们说一说,让她们也过来多陪一陪你,说一说话。”
“谢谢你,维穆哥哥。”
“不必。”
二人静静地看着雪花,慢慢的,落在宫殿之前,不再说话,而是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
在李丽质宫殿中过夜后,姬长安第二天便开始兑现承诺。
徐潇和徐琼,现在正在易水寒中接受训练,具体的情况,也只有于烈才知道。
因此第二天一大早,姬长安便召见了表面上为右千牛卫将军,实际上为易水寒玄武的——姬于烈。
skbshge
第284章 四件事(求订阅,要饿死了)()
唐宫庞大,宫奴不多,于烈行走在大唐皇宫的,格外的幽静。
他没有走太远,就见到了正在观鱼的姬长安。
他走到姬长安身边低声道:“陛下唤我前来,所为何事?”
姬长安抓着一把鱼食,抛入水中,他看着水中追逐着鱼食的金鱼感叹道:“他们永远都是这么贪婪,哪怕吃饱了,也依然继续吃下去。”
于烈看着再次撒下鱼食的姬长安淡淡的说道:“这些金鱼会撑死的。”
姬长安嘲讽一笑:“可是只有撑死,他们才会停下自己的嘴巴。”
于烈没有说话,他知道,姬长安话中有话,现在他只需要听着就好了。
姬长安将鱼食全部抛了下去,靠地道烧煤,在这冰天雪地中维持温度的水中,金鱼们拼命的吞噬着鱼食,然后,一个接着一个的死去。
姬长安开口说道:“找你有四件事情,第一件就是朕想问,蒙古的库里台大会怎么样了?”
于烈低下了自己的头:“依然没有消息,而且蒙古人紧紧的把守着自己的草场,没有进攻,只是防御,他们看着草原上各个部族互相厮杀,却没有丝毫阻止的意思。”
“那匈奴,女真和突厥他们呢?”
“不知道,草原上面,易水寒基本上与瞎子无异。”
“不过……”于烈顿了顿,然后从怀中掏出来一封信,递给了姬长安:“这封海东青来的密信,我还没有看,请陛下阅览。”
“海东青……”姬长安接过信,仔细看了起来,事实上,海东青就是哲别,不过为了让哲别的消息更加隐秘,他和哲别来信,都是用代号的,哲别是海东青,而姬长安则是用自己在易水寒中的代号,青龙。
信件是用密语所写,十分的复杂,基本上没有解开的可能,不过姬长安对于这种密信,实在是手到擒来,他直接就在脑海中解开了。
“见字如面,青龙,库里台大会已经进入最关键的时刻,拖雷已经掌握了大部分支持,相信在下一个夏天来临之际,蒙古,将会决出新的可汗。”
“同时,我按你的吩咐,尽情的挑衅着察合台与窝阔台,现在,铁木真留下来的四个儿子,已经完全的反目成仇了。”
“我已收买了术赤身边的人,他的身体已经日益衰弱,相信在拖雷成为蒙古可汗之时,他就会……”
姬长安微笑着收起信件,他对哲别实在是太满意了,有哲别这个蒙古内奸在,蒙古未来十年,恐怕都无力组织大规模的骑兵进攻大唐了。
姬长安开口说道:“信我已经看过,还有两件事情。”
“陛下请说。”
姬长安的目光突然阴冷了起来:“于烈,你可知道,帝国每年收到的盐税是多少?”
于烈愣住了,他哪里知道这个,只好摇头,称不知。
“你不知道,朕就告诉你,帝国每年从各个产盐地收到的税收合计是四千万两左右的白银,可是……”姬长安愤怒的说道:“帝国十年前和现在,收到的盐税,几乎没有增长,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臣……知道了!”于烈行礼:“我必让易水寒严查之。”
姬长安脸色迅速的平静下来,他点了点头,然后开口说道:“梅花内卫和花鸟使初立,没有经验,你让易水寒带一下他们吧。”
“诺。”于烈对这种赤裸裸的分权行为,没有提出丝毫的异议,一口便答应了。
姬长安也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他要分的,是易水寒的权利,而不是于烈这个兄弟或者说家人的权利,所以二人自然不放在心上。
“花鸟使去找你的人,会是玄鸟使鱼朝恩,而梅花内卫去找你的人,名字叫上官婉儿,你且记住。”
“臣记得了。”
“最后一件事情。”姬长安看着已经被全部撑死,翻了白的金鱼们开口说道:“我几年前捡回来的那两个孤女,徐潇和徐琼,去哪里了?”
于烈回忆片刻,然后回答道:“二人在一年前加入易水寒,半年前开始接任务,如今已杀人七八,不知陛下有什么事吗?”
姬长安皱起了眉头:“她们还那么小,你就让她们杀人?”
于烈摇了摇头:“是她们自愿杀的,不过我不否认,易水寒的训练起了一部分作用。”
“多说无益,你让她们两个过来吧。”
“有什么事吗?”
“丽质在宫中孤寂,想她们两个人了。”
于烈也皱起了眉头:“我不建议让她们两个入宫,她们已经杀了人,而且年纪也小,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控制不住杀意,到时候……”
“那两个天真的小丫头,已经变成杀人不眨眼的易水寒杀手了吗!”姬长安叹了口气,有点犹豫,到底该不该把她们两个放进这大唐皇宫之中了。
姬长安忽然想起了一件事,他开口问道:“她们两个接受的,是什么级别的训练?”
“最残酷,也是最高级的训练,是云裳亲自掌控的,十个人里面,一般只能活下来一个,所以我才不建议把她们两个放进来,她们的性格已经在训练中成型了,杀戮已经成为了她们的一部分。”
“……无妨!我知道该怎么办了,让她们来见我吧。”
“好,我这就去办。”
于烈后退九步,这才转身离开,姬长安看着于烈正经的样子,不由得觉得很舒服。
礼,是皇帝统治天下的根本之一,通过礼仪定式与礼制规范塑造人们的行为与思想;通过法律的惩罚维护礼法的绝对权威。
中国的礼制最终的目的是通过规定人与人的之间的关系礼法,来维护一个稳定的社会统治秩序,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统治。
其成功之处是在于用较小的投资换来了较大规模的领土和人口,通过树立皇帝的绝对权威从而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
礼,给人们一种塑造一种皇帝至高无上的思想,所以才说,礼是皇帝统治天下的根本之一。
skbshge
第285章 礼,诸子百家,和梦想()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词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
孔子主张以礼治国,认为“不学礼,无以立。”提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耳且格。”
历代儒家莫不将礼看成修身治国屡试不爽的法宝。
儒家最高的理想国莫过于“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但此理想难于在现实中建立,退而求其次,即为“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
以此达到“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已”的目的。
与此同时,儒家认为:礼的作用在于区分上下贵贱尊卑,维持等级制度,孝亲尊君,进而稳定社会秩序,加强君主专制。
正因为如此,中国历代统治者、政治思想家均将礼视为治国安邦的根本指导原则。
孟子“仁政”主张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而在人性中孟子强调仁、义、礼、智四端,并将礼看成体现仁义,进而实现“王道”的重要途径。
荀子吸收诸子百家思想,认为礼是治国安民之本。他说:“礼之于正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故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所以他的礼法一体论为统治者所崇。
礼治是中国传统政治的基本倾向,调整社会、治理国家,无外乎两种主要手段,即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
中国古代治理国家,两者兼用,以后者为主,二者的结合融通,即为礼。
诚如近代学人章太炎先生在其所著《检论》中言:“礼者,法度之通名,大别则官制、刑法、仪式是也。”
中国古代的“法”有多种含义,但常用是指刑,尤今之刑法、刑罚。
西周时期,实行“礼治”,刑被礼所包容,刑即礼的一部分。
礼不仅具有道德教化的作用,而且具有法律意义,人们的行为违礼即被视为触刑。
婚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矣;乡饮酒之礼废,则长幼之序失而争斗之狱繁矣;聘射之礼废,则诸侯之行恶而盈溢之败起矣;丧祭之礼废,则臣子之恩薄而倍死忘生者众矣。
二者功用有别,目的一致,礼是灵魂、统帅、总的原则,而刑则是礼的条文化、具体化。
西汉至清末,刑虽成为独立规范体系,不再为礼的一部分,但与礼比较,刑仍处于从属地位。借用中国传统哲学范畴,礼为“体”,而刑为“用”。即所谓“礼法合一”。
中国古代以农为主,工商业不甚发达,由此导致古代法律规范体系是诸法合体,刑重民轻。
但这不能说中国古代没有民事法律规范,只不过是没有形成独立的民事法典而已。那么,社会上大量的民事法律关系用什么来调整呢?
一部分由刑法调整,更大部分,特别是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户婚土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