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皇帝好多啊 >

第151部分

皇帝好多啊-第151部分

小说: 皇帝好多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安四年,姬长安有预感,会是十分顺利的一年……或许。

    新年期间,姬长安一直陪着皇宫里面的那些女孩,除了姬明一直抗拒他以外,一切顺利。

    过了新年,姬长安突然发现自己的事情多了起来。

    如同草原人要确定自己未来一年的猎物一样,受到胡人影响深重的大唐,也会确定新一年中,是否要打仗,以及打仗打谁的问题。

    军方倒是闻战则喜,但是姬长安并不准备打仗,起码两年之内,不准备打仗了。

    一方面是因为军队需要休息,另外一方面,就是因为,姬长安想一次,彻底毁灭宋国!

    不过这件事情还得过两年再说,帝国海军需要重建,所以战端暂时还不能轻启。

    现在他想解决一个大难题,一个不逊色于毁灭宋国的大难题。

    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

    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

    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每年都会生产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skbshge

第348章 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的孕育、诞生、发展受制于地史期内的地质作用,以地壳变动产生的构造运动为外营力,以水文地理条件下本身产生的侵蚀、搬运、堆积为内营力。

    在成河的历史过程中,运动不息,与时俱进。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的泥沙堆积在史前地质时期就在进行,史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日俱增。

    根据多方面的研究,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为古黄河孕育期。

    第四纪中更新世(距今115万年~10万年)古黄河诞生成长期。

    晚更新世(距今10万年~1万年)黄河形成海洋水系。

    历史时期黄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有过演变,有的变迁还很大。

    如内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主要分为两支,北支为主流,走阴山脚下称为乌加河,南支即今黄河。

    1850年西山嘴以北乌加河下游淤塞断流约15公里,南支遂成为主流,北支已成为后套灌区的退水渠。龙门~潼关河道摆动也较大。

    不过,这些河段演变对整个黄河发育来说影响不大,黄河的河道变迁主要发生在下游。

    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范围,大致北到海河,南达江淮。

    据历史文献记载,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0多次。

    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早在石器时代,就形成了中国最早的新石器文明,比如蓝田文明、半坡文明出现在黄河支流渭河;龙山文明出现在山东半岛等等。

    6000多年前,流域内已开始出现农事活动。

    大约在4000多年前,流域内形成了一些血缘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黄帝两大部族最强大。

    后来,黄帝取得盟主地位,并融合其它部族,形成“华夏族”。

    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为“四渎之宗”,视黄土地为自己的“根”。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40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中,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延绵3000多年。

    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在黄河流域和近邻地区的有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四座。

    殷都(当时属黄河流域)遗存的大量甲骨文,开创了中国文字记载的先河。

    西安(含咸阳),自西周、秦、汉至隋、唐,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建都,历史长达千年,是有名的“八水帝王都”。

    东周迁都洛阳以后,东汉、魏、隋、唐、后梁、后周等朝代都曾在洛阳建都,历时也有九百多年,被誉为“九朝古都”。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

    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全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发展最早的地区。公元前2000年左右,流域内已出现青铜器,到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同时开始出现铁器冶炼,标志着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在洛阳出土的经过系列处理的铁锛、铁斧,表明中国开发铸铁柔化技术的时间要比欧洲各国早2000多年。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都产生在黄河流域。

    从诗经到唐诗、宋词等大量文学经典,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也都产生在这里。

    黄河流域年径流量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

    因受大气环流的影响,降水量较少,而蒸发能力很强,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五百八十亿立方米,仅相当于降水总量的16。3%,产水系数很低。

    黄河是我

    中国第二大河,但天然年径流量仅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1%。居全国七大江河的第四位,小于长江、珠江、松花江。

    从流域年径流深等值线来看,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由南向北呈递减趋势。

    因受季风影响,黄河流域河川径流的季节性变化很大。

    夏秋河水暴涨,容易泛滥成灾,冬春水量很小,又感水源匮乏,径流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

    7~10月的汛期,干流及较大支流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60%左右,而每年3~6月份,径流量只占全年的10%~20%。

    黄河流域年径流还存在连续枯水段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长时段连续枯水,给水资源利用带来许多不利影响。

    黄河上游洪水多发生在九月,主要来自兰州以上,兰州洪水主要来自贵德以上。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形破碎,植被覆盖率低,在大强度暴雨的冲击下,产生强烈的土壤侵蚀,致使中游地区的洪水,挟带大量泥沙。

    黄河多年平均输沙量中的89%来自中游地区,其中90%来自汛期,汛期又主要集中来自几次高含沙量洪水。

    现在是二月,但是姬长安知道,自己得预防几个月之后可能会到来的黄河洪水了。

    黄河早先并不叫“黄”河,而是叫“河”。

    “河”被称为“黄河”,就是由于河水的颜色变了,所以黄河就姓了“黄”。

    “黄河”的名称始于东汉,但是不是说河水在此以前就不黄。

    其实早在春秋时期,已有文字记说河水不清了。。

    不过汉代时河水的黄色变得更引人注目了,以致人们用“黄河”来称呼它,这个时候黄河的含沙量有了显著增加。

    如在汉朝中期有位大司马史叫张戎(字仲功)的说:“河水重浊,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这是在汉早期还没有人说过的现象。

    在前汉中期以浊流闻名的是泾水,在汉武帝时“泾水一石,其泥数斗”,在那时引泾水来灌溉农田,还有改良土壤的作用。

    泾水和渭水流域,是黄土高原农业开发最早的地区。

    而随着这种开发,原始植被受到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致使河水愈来愈浑浊,大概发展到东汉时期变得显眼,从而有了“黄河”之名。

    从历史记录来看,自从黄河混浊以后并非总是混浊,它还有一个特殊现象,就是所谓的“河清”。

    skbshge

第349章 治理黄河() 
历史上,“河清”有记载的共有三十多次,历代的史官比较注重这种现象,认为是国家的祥瑞。

    历史上关于“河清”的记载,肇始于东汉晚期,说明在此以前,相对来说,河清现象可能比较习见,并非异事。

    自东汉以来,黄河含沙量增加,浑浊更甚,故“河清”便成为国家的祥瑞,笔之于史。

    清浊是相对的概念,说河清,只不过比平时水色较淡而已,所以记载中说河清到“纤鳞毕见”、“澄莹见底”、“清如井水”的情况并不算多。

    “河清”出现的时间大都在夏涨之前,或秋汛之后,大多出现于冬季和春季,特别是农历十一、十二月枯水季节。

    在比较干旱的季节,水土流失较微,放出现较清的水色是有可能的。

    由于历代都把“河清”作为国家的祥瑞,并同当时的政治变化或斗争挂钩,故可能有些是不真实的,只是为政治需要而作。

    有的是地方官员为了升官进爵的虚报,有的则可能只是谣传而已。

    在很久以前,黄河水并不怎么黄,它的名字也不叫黄河,而叫大河。

    一直到唐代,人们看到的大河是黄色的,所以才就给它取个“黄河”的外号,没想到外号竟最终代替了它原先的名字。

    在周秦时,黄土高原大半是森林,黄河水也较清澈。

    随着黄土高原的开发,山上的林木被逐渐砍掉,每逢下雨,雨水夹带着毫无抵抗能力的泥土,由山上流到山下,由小河流进大河,这种情况愈演愈烈,使得黄河水的含沙量日益增大,最终造成黄河河水浑浊变黄。

    所以现在摆在姬长安面前的,就是一条急需被杀死的黄色巨龙,因为姬长安根本不知道,这条黄龙什么时候会发怒,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杀死它,让它无法发怒。

    清明节是二月二十日,《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姬长安已经调集了关中和河套现在一半的府兵,去大规模种树去了,而且他通过内阁,下达了一系列的命令。

    黄河最大问题是遇到洪水来就有决堤危险,一些地方的黄河底水太高乃至高于两岸,成为一条天河,所以一旦决堤,灾害涉及几十万乃至几千万人口生命财产。

    帝国治理黄河,采取了几次加高河堤方法治理,有效地防止了决堤。

    但是这样加高下去,天河更高,有如垒蛋,垒得越高越危险,所以这不是治理的根本方法。

    姬长安放眼未来,从长远出发,重点治理水土流失。

    他将对黄河水土流失严重的中上游保护和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植被覆盖率,严禁开荒,提倡家畜圈养,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含水量,改善生态环境,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其次不断疏通河道,合理利用调配水库水坝的水来冲刷河床,减少泥沙沉积,加深河道。

    这将是一个长远的过程,但是做好了,黄河,这条养育华夏民族的母亲河,将重新清澈起来。

    (事实上,现在的黄河水已经清澈很多了,而国家和黄河沿岸人民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治理黄河,乃十年之计,其实现在的黄河,还没有后来那么严重,所以在治理上,也会轻松很多。

    安排好这件事以后,姬长安便不再插手这件事情了,治理黄河是一件耗时很久的事情,可能要一两代人的努力才能够看到效果,所以姬长安把这件事情放在一边后,接见了郭子仪。

    郭子仪,现在已经成为了海军的最高首领,说起来,他比高仙芝,李嗣业他们爬得都要快,但是……郭子仪想到海军现在的情况,就开心不起来。

    海军这两年真的打击很大,基本上李世民留下来的底子差不多都被大明帝国打光了,现在的大唐海军,完全就是大猫小猫三两只,根本成不了气候,所以郭子仪这次来见姬长安,是过来要钱的。

    郭子仪见到姬长安的时候,他正在喂养一只白色的小老虎,这头雪虎,是去年他实现自己的诺言,带李丽质去冬猎的时候抓到的,姬长安杀了它父母养活,看它可爱,于是就把它留下了。

    也幸亏这头小老虎体格健壮,同时刚刚出生不久,不然的话,他可能就会被姬长安杀死或者是被冻死了。

    一窝其实有三头虎,可惜,那两头染了病,姬长安只好让那两头安乐死了,至于留下来的这头,长得倒是很快,现在已经能捕猎兔子,小猪之类的动物了。

    姬长安喂养老虎的方法,其实就是把兔子,小麋鹿之类的小动物直接和小老虎关在一起,然后看着老虎捕猎。

    三四个月大的小老虎对于这种方式也是十分欣喜,它总是把猎物玩弄到精疲力尽后,再把它撕得粉碎,一口吞下。

    郭子仪面对这如此凶残的一面,开口说道:“陛下,此虎食鹿,如此凶残,不如杀之,以免日后造成大患,猛虎伤人之事,却是不得不防。”

    姬长安笑道:“朕就是要让它凶残,猛虎不凶,与猫何异?你且放宽心,它不会做出什么伤人之事的,每时每刻,都有五六个血衣卫看着它,哪怕是一头巨熊,在血衣卫几个人手下,也得死,何况是一头小老虎。”

    如此,郭子仪也不再说什么,他看着饶有兴趣的姬长安,开口道:“陛下,今日臣来,却是有一件要事相商。”

    姬长安看着正在吞噬血肉的小老虎,开口说道:“什么大事情啊?让你亲自来了?”

    郭子仪不好意思的说道:“臣是来要钱的。”

    姬长安看着郭子仪,好笑的问道:“要钱?”

    skbshge

第350章 凯撒() 
听到姬长安反问的郭子仪,颇为不好意思的点了点头。

    姬长安无奈的说道:“帝国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