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时代之死人香-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望着她脸上爱恨交织的神色,高旭只是无语。
“大少爷,我该来么?”
隔了一会儿,那张氏突然问道。
“不该来么?”
高旭不置可否地应道。
张氏抬眼望了望高旭那漫不经心的脸色,转过头,一边走着,一边凝望着远处的夜空出神。
一行人走了一会儿,就到了目的地。
“小李将军,别来无恙?”
李元胤早就到了相约地点。高旭走到李元胤的近前,笑呵呵地打着招呼。
立在火光下静候的李元胤戴着一顶浅色的帽子,盖住了那满式金钱鼠尾的发型,那俊朗的脸上游离着一股难以掩饰的阴郁之色,大约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那种矛盾折磨所至。
李元胤颇为拘谨地行礼道:“末将见过督帅。”
对于差不多是同龄人的高旭,李元胤的心情是极为复杂的。他本为儒家子弟,读过圣贤书,心中自有一杆忠义的秤,当初随养父李成栋降清投鞑,剃发易服,实非他的本意。在嘉定被俘时,李元胤本存了求死之心,以赎其父屠城之罪,但高旭要他做内应。
于是,在桃丰坞,正是由于他的接应运作,富喇克塔的一千蒙古兵才全军覆灭。经过桃丰坞一役,他算是彻彻底底被高旭绑在同盟军的战车上了。而且因为上演苦肉计,差点被邬含蓄一箭要了小命。也凭此一役,他获得了同盟会一星勋章。
但这不是他李元胤想要的生活。
他想割掉脑袋瓜上那根难看得要命的老鼠尾巴,堂堂正正地做人。
但高旭想的是如何扶他上位,只有李元胤在清军中的地位越高,获取的情报价值就越高,他赋予同盟军的利益也就越大。
见过高旭之后,李元胤看着随之而来的张氏,一时之间也不知该说些什么。那个张氏平日也落落大方,但在李元胤面前,只是矜持地沉默着。
在见面地点的滩涂上,李元胤架好了两座帐蓬。他先让心腹亲兵把张氏请到右边的帐蓬歇着,再亲自与高旭到左边的营帐内议事。
要说起来,高旭身边缺一个能掌控全局、制定战术细节的参谋团队。
在同盟军中,徐玉扬、罗子牛、项真达重在悍勇与突破,何常则重在坚韧与死守,皆非谋将;极具将帅潜质的徐鸿用兵过正,太过追求用正面决胜来一战定乾坤;同盟舰队的主将史战用兵过奇,海盗风格过重,而且只擅长于水战;邬含蓄是个阴谋家,锦衣卫出身,只长于情报刺探这些专业领域;绍兴师爷鲁无巧虽然有狗头军师的潜质,偶尔会有闪光的点子,但终究摆不上台面。
另外,高氏家主高老头除了绞尽脑汁地寻思打造大型风帆战船“新同盟号”之外,别的事一概不管了,年纪大了,也没精力去管了;沈廷扬重在出色的政务与后勤能力;顾炎武是个思想家、启蒙者,重在同盟会的宣传工作;至于陈子龙、孙兆奎这些文人,更不要指望了,除了能赋词呤诗,以及一颗忠义拳拳的心,史书上并没有表明他们会有什么军事才能。
让高旭比较神往的是智勇双全的阎应元,战前规划要是很得到他的意见,肯定能做到拾遗补缺,但他身陷江阴。
而这个李元胤心思缜密,行事当断则断,当初在桃丰坞之役中,他的临场发挥给高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吴淞城下,满清贝勒尼堪有三千多满蒙旗兵,最为精锐是他的本部镶白旗白甲兵,而且他本人也是有名的悍将;除之以外,还有满将阿哈尼堪的一千多满清兵,以及蒙将马喇希的一千多蒙古兵;其它还有靖南伯黄得功的部将田雄、马得功统领的三万多绿营军,以及末将驻扎在上海的三千多人马,再加上嘉定守将土国宝的二千多人马,总共将近四万多绿营兵。”
对于尼堪的兵力布置,以及那些清军将领的性格,李元胤也都很清楚:“在贝勒之中,尼堪颇有悍名,然而他虽然悍勇,但生性冲动,骄狂自大,不知变通;满将阿哈尼堪也颇有战力,但也不过庸将而已;蒙将马喇希,只要他的蒙古兵一有一成多的伤亡,他就会退而自保。至于那绿营参将田雄,虽然雄心勃勃,但也是好高骛远之辈,他的能力不足以匹配他的雄心;马得功则是典型的小人,胆小如鼠……”
凡战,若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这一夜,高旭与李元胤秉烛夜谈,直至天明。
正事商议完毕之后,李元胤又去与那张氏相见。俩人坐在帐蓬之中,却是好一阵相顾无言。对于李元胤来说,这个张氏犹如他对嘉定屠城的救赎。俩人自嘉定一别之后,几个月来只通过二次信,尽管李元胤信中言辞切切,但这张氏的回信总是淡然如水。这次想见她一面,李元胤是想告诉她,想娶她为妻妾。但望着张氏那复杂难明的目光,李元胤却是说不出话。
“上次在县衙大堂,谢谢你的出言相救。”
李元胤真诚地说道。当初李元胤被俘时,这张氏要求高旭不要杀他。
张氏抬起眼,望着李元胤清朗得有点憔悴的脸色,认真地道:“小女子的确不希望将军死了。”
就在李元胤的目光越来越温柔的时候,却又听她道:“因为人死债消。只有活着,才能还债。”
“将军,你有一城的债要还。”张氏盯着李元胤眼里一闪而过的痛苦之色,又道:“要是这个天下再没有鞑子来屠我家乡、杀我亲人的时候,你的债就算清了。”
“……如果有那么一天,我就等着你来娶我。”
临别的时候,高旭让邬含蓄奉上一个箱子,亲手递给李元胤,道:“元伯,这是将来某一天,你所必需之物,敬请珍藏。”
等高旭一行人消失在夜幕中之后,李元胤打开了箱子,取出其中之物,迎风一抖,竟然是一面旗帜!
一面青天白日的中华旗,除了绣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宣言之外,还有“中华同盟军第四镇”八个大字。
——这是一面同盟军的镇级军旗。
据李元胤所知,现在同盟军只有三个镇:第一镇为徐玉扬的铁一镇,第二镇为江阴阎应元部,第三镇为高旭的旭卫镇。
高旭给他这面镇旗,便意味着其部在将来反正之日就是同盟军的第四镇。
他将会是同盟军的一镇之督。
李元胤掏出怀里的一星同盟勋章,又摸摸军旗上的第四镇番号,在冷然的夜风之中,一时之间,竟是好一阵不能自已。
离开上海后,高旭遥望着黎明之中芦苇丛生的上海滩,心中不由百感交集。
如果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大业未成,如果满清鞑子还是蒙昧着东方这头沉睡的雄狮,数百年国力的积弱,使得这里将是买办、租界的世界,日寇的坚船利炮照样耀武扬威地行驶在黄浦江上,惨烈的淞沪会场仍然会使国门洞开,然后就是历史在重演,如同扬州十日一般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所以,绝不能再让悲剧的历史重演,绝不能再让鞑子蒙蔽中华数百年!
十月初四,高旭从上海到达华亭时,铁一镇已光复县城。次日,高旭在夏完淳、陈子龙的陪同下拜祭了忠烈夏允彝之墓。十月初六,高旭领徐玉扬的铁一镇、赵明月的巾帼营、邬含蓄的宪兵营向青浦县进军,驻扎在青浦县城的千余绿营清军望风而逃。
十月初七日,青浦光复。
数日之内,同盟军铁一镇连复华亭、青浦两县。
尼堪收到清军连失华亭、青浦两县的战报之后,派绿营参将田雄领其本部一万五千人马前来征讨。
十月初九,高旭领着铁一镇在吴淞江南岸的青龙镇,与驻扎在北岸黄渡镇的田雄部,隔江对峙。
大战一触即发。
第186章 黄渡之战()
第186章 黄渡之战
五月初,多铎大军南下,扬州沦陷,兵锋直指南京,弘光帝闻讯仓惶出逃,直至芜湖的黄得功部。黄得功是弘光朝的江南四镇之首,为人尚义,但非智略之辈,清军重兵压境时,却不知军心已变,更没觉察到部将田雄、马得功等人的降清图谋。在弘光朝中,文如史可法,武如黄得功,在一片文嬉武娼之中,算是屈指可数的忠义之辈,奈何皆无柱国之材。
当黄得功引兵与清军决战时,叛军临阵倒戈,暗箭伤其头颈。黄得功得知众叛亲离,心灰意冷之下,大叫一声:“我黄某岂可为不义屈,今日死国,为义也!”,言毕,以伤在颈部的暗箭自刺身亡。
黄得功一死,田雄、马得功立即转头去擒拿军营之中的弘光帝。当时,田雄负弘光皇帝于背,马得功执弘光二足。弘光恸哭,哀求二人。二人道:“我之功名在此,不能放你也。”弘光听罢,心中极恨,啮田雄项肉,流血渍衣,然其之下场,也不过是咎由自取。
田雄通过弑主、献君,成为清军绿营中的高级将领。这两个月来,他随尼堪进攻吴淞所城,却一直寸攻未得。田雄人如其名,雄心勃勃,一直想立下战功,在新朝中出人头地。当同盟军铁一镇连下华亭、青浦两县之后,田雄立即向尼堪请战。
身为同僚的马得功见田雄立功心切,便劝言道:“田兄,我等初降新朝,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你可知当初刘良佐征讨江阴的下场么?不仅自己的数万部众烟消云散,还被江阴人炸断了腿,虽然逃脱了性命,但这辈子算是完了。那同盟军第一镇主将就是江阴的徐疯子,他的疯子营都是不要命的主。江阴人疯魔成狂,田兄切莫轻敌浪战啊。”
田雄傲然笑道:“马兄,你勿要多言,我田雄不是那倒霉的花马刘,那徐疯子要是魔鬼附体,老子就是阎王再世。想想看,那同盟军的第二镇据江阴,第三镇据吴淞,新朝两大贝勒领十数万人马仍然未破其城,未撼其部,要是我田雄歼灭了第一镇,这个泼天的功劳,值得老子去玩命。”
马得功见田雄注意已定,不再多言,只是苦笑道:“要是田兄真得了这个泼天的功劳,可切莫忘了兄弟。”
十月初九,田雄领军从宝山的吴淞所城出征,行至吴淞江北岸的黄渡镇时,探子回报,同盟军的第一镇已驻扎在南岸的青龙镇。黄渡镇的由来就是当年春申君黄歇渡江之处。田雄当即命全军在黄渡镇休整一夜,等次日强渡吴淞江,向青龙镇的同盟军第一镇发起致命一击。
是夜,田雄夜观天象时,对随从道:“真是天助我也,以此天象来计,明晨必有大雾蔽江。如是,偷渡之时则可神不知,鬼不觉。等我师渡江之后,趁那同盟军不备,杀他娘的一个措手不及。”
到了凌晨,众将见天色果真如田雄所言,大雾笼罩了整个天地,十步之外不见方物,由不得叹服田帅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简直是诸葛再世。于是,军心大振,人人争渡。
那知全军刚渡江至半,田雄突听两岸远处传来沉闷的整齐划一的步伐声,他凝神倾听片刻,顿时色变。
作为一个现代普通人,投身于古代数以万计的行伍之中,高旭对行军、屯驻、侦察之类的军务懂得越多,越觉得自己只有半瓶水,心中难免生出一丝不自信的惶恐。但是,每当高旭抬头望着那迎风飘扬的中华旗时,心底那种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使命感,便如决堤的黄河一样泛滥起来:“高旭,如果这个时代连你都指望不上的话,哪还能指望谁?”
自从高旭在江阴举义反清以来,一直在借势、借力、借利。借江南全民发抗剃发令的大势;借徐玉扬、何常、阎应元这些江阴英杰的力量;借崇明海盗家族高氏以及江南身怀忠义之心的富户豪绅的资金,在短短几个月之间,造就了同盟会浩大的声势,也创立了战力蒸蒸日上的同盟军。
“我只是个来自未来的引导者,在这个绝望的时代投下一个希望的种子,它就生长出同盟会、同盟军这样的擎天大柱来。”
每当高旭面对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时,并没有沾沾自喜,反而是诚惶诚恐。他清楚明白自己的长处:有领先当世的知识,洞悉历史发展的脉络。由于来自后世,信手拈来每一种见识,都能达到出人意表的效果;由于明了历史,对于那些能在历史上留下声名的人物,结合他们在青史上留下的事迹,就能做到知人善任。
比如阎应元,在大量增援了江阴军需、粮食之后,高旭就敢放手让阎应元在江阴与博洛死磕,为同盟军的发展争取时间;比如李元胤,凭着他在史书上所录的忠义之心,高旭也能大胆用之。至于能发掘像徐玉扬、何常这样的英雄豪杰,也有在历史长河之中捡漏的喜悦。
如今,在军中,攻有徐玉扬、罗子牛,守有阎应元、何常,攻守兼备有徐鸿、史战等征伐型将才;在后方,有沈廷扬、邬老家伙这样的行政管理、后勤保障型人才;缺的就是那种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谋略型人才。
所以,在发起反击战之前,高旭只得自己费尽心力来制定战术计划。
以高旭看来,虽然计划看起来很完美,但是天知道能不能付予实战。他心里可是没有底。作为一个普通人,第一次主导数万人马的中小型战役,有这样患得患失的想法很正常。同盟军初创,不光士卒要磨砺,将帅何尝也不是更要磨砺?
幸好,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理想让能高旭热血,但谨慎的性格又能让高旭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冷静。
无论如何,谋定而后动没有错。
在高旭的战术计划中,在尼堪重兵压境的前提下,先示敌以弱,诱敌深入,再调动敌人,凭着江南密集的水网分散清军的兵力,有机会就咬一口,达到各个击破、最终积小胜为大胜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铁一镇将继崇明整训、浦东扩编之后的第三个实战淬练阶段,如果胜利了,铁一镇便将成为名副其实的铁一镇了。
但计划总没有变化快。
尼堪没当同盟军的铁一镇一回事,不干以鹰扑兔的活,没有全军来战,而是派出田雄部来伐。
对于兔子,尼堪认为只要放出狗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