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明时代之死人香 >

第170部分

大明时代之死人香-第170部分

小说: 大明时代之死人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补充的兵员是经过训练的,只要经过磨合,就能形成战力。”

    高旭听罢阎应元的话,心中不由有点小得意,算起来,如今他可是手里握着三万枪杆子的小军阀了。

    阎应元又道:“除了三万主战精兵之外,我们还需要库存大量的预备战力。所以,属下建议,我们在江阴、吴淞、浦东三地增设三个集训军区,招募乡兵组建预备营。”

    高旭道:“这个想法不错,打算招募多少人?”

    阎应元道:“每个集训军区招募十个加强营,总共三十个。每个军区三万余人,总共大约十万人。今年出了春季,满清主力必定再次南下。到时这三个集训军区的十万预备营辅兵,也必定走上战场。大浪淘沙,只要幸存二成,我们就得精兵二万。”

    高旭听罢,不由深思一下,要养这十万人马,得需要不少的钱饷哪。

    无论如何,扩军是必须的,也是迫在眉睫的。

    高旭想罢:“好,这个扩军整训计划,由阎先生全权负责,所需钱粮器械之类的物资,交给行政司办理即可。”

    同盟会的行政司是由沈廷扬负责的,统筹着会武力量同盟军的后勤事务,也是行政司的职责之一。

    如今同盟军的钱粮一部分来自对漕运、江运上满清物资的打劫,一部分来自江南联合商会的捐献,最大的部分是来自高氏海上贸易的利润。至于光复区的赋税,短期之内就别想了。所以,要扩军,就必须要钱粮;要钱粮,就必须通商路;要通商路,就必须打破福建郑氏的海上垄断。

    想起福建事宜,高旭又问道:“阎先生对于出兵福建有什么建议?”

    这几天,邬含蓄派遣大批情报宪兵处的黑衣卫进入江西境内,打探勒克德浑的行踪。消息传回来,初步确认了锦绣楼顾君眉所提拱这个重要情报的真实性。

    对于出兵福建,同盟会内部出现两个看法,一个是以沈廷扬为代表,认为赶在清兵入闽之前,不光从福建郑氏手中抢回海上航线,还要救出隆武帝,以保朱明人心不失。沈廷扬毕竟属于老派官绅,对于朱明宗室还是有一定感情的,而且隆武帝在福建清吏治、图救存的举动,深得沈廷扬的肯定。这些日,作为隆武朝的代表,李中藻正极为游说着沈廷扬,南下勤王。

    另一个看法,是以顾炎武为代表。且不说去年南京的福王弘光帝、杭州的潞王庸碌无用,先后降清,甚至崇明岛上原先那个义阳王更是人渣。他认为朱明宗室人心已经早失,也不可救药了:“吾等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号召天下,非是为了一氏一姓之利,而是为了天下万民。剃发令下,江南死伤百万,是为其朱氏么?非也,唯汉之发冠尔!”

    对于救不救隆武帝,同盟会的行政司司理长沈廷扬是传统派,认为要救;宪政司司理长顾炎武是激进派,认为同盟会只有弃朱自立,才有前途。

    而作为同盟会会长兼军政司司理长、同盟军督帅的高旭,当时并没有明确表示。

    因为这个问题比较敏感。

    所以在私底下,高旭问问阎应元的意见。

    阎应元只是说了四个字:“不破不立!”

    徐玉扬也是粗声粗气道:“我同意顾亭林的说法,老子拼死拼活,可不是为了那个傀儡一样的闭户天子。”

    这时,阎小玉提着一个小茶壶,来到桌前,给大家加上热茶。

    徐玉扬喝了一口茶,皱着眉道:“取义,你没事弄个禁酒令做啥?没了酒,你让老哥怎么过日子啊?”

    徐玉扬出身草莽英雄,不拘于礼节,他自从在舍桥与高旭结为异姓兄弟之后,在私人场合,就一直呼着高旭的字,时至今日,任高旭的身份如何变化,也是不变。高旭倒时喜欢徐玉扬的这种真性情,也一直以大哥相称。

    至于阎应元,高旭以前也是称大哥的,但时至今日,却已是尊称先生了。相对的,阎应元当然也不会像徐玉扬那样大咧咧叫高旭的名字,而是以督帅相称。

    从这种称谓上就可以看出,徐玉扬是性情中人,可以视之为兄长。但阎应元却不是那种可以用私情绊住的人。正因为这样,他才能屏除私仇,一心为了公义,来辅助高旭的恢复大业。

    高旭可以与徐玉扬的私人交情做到亲密无间,但这个阎英雄,只肯为臣,为属,绝不肯为兄,任高旭如何放下姿态,但在私谊方面,人家拒自己于千里之外,又有什么办法?

    以高旭想来,这阎应元追随自己,大约纯粹是激于公义啊。

    高旭听了徐玉扬的抱怨,笑道:“大哥,你真当自己的身体是铁打的?你也不数数身上已经有多少伤口了,也不瞧瞧自己比在舍桥的时候瘦了多少斤。你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也得为铁一镇的兄弟们想想。没了大哥的铁一镇,还叫铁一镇么?”

    说实在,自从徐玉扬在当初常熟血战中受了重伤之后,他的生命力受到严重透支,无论是体格,还是战力,再无往日雄风。但他那股临战时有我无敌的疯魔气质,已经成为铁一镇独特的军魂所在。所以,以他现在的身体状况,高旭不求他冲锋陷阵,只求他好好活着,这铁一镇就有不朽的赫赫威名。

    徐玉扬知道高旭是为了自己好,只有干笑不已,转移话题道:“今晚才新婚第二天,你不在洞房里抱媳妇,怎么跑到忠义坊来了?”

    这下轮倒高旭干笑不已了。

    阎小玉一直在一旁给大家添着茶水。今日她披着一头乌黑的秀发,素雅的脸上不施一丝粉黛,细长的眼睛习惯地眯着,偶尔触及高旭的视线,也是不留痕迹地移开。只是这时,见高旭眼底隐隐的苦笑,目光不由动了动。

    高旭又与众人闲聊了一番,便起身告辞了。

    高旭出了阎家,上了马车,行到远时,蓦然回首,却见阎家门口的街灯下,仍然伫立一个纤细的倩影,一道目光虽然复杂难明、但第一次带上了一丝淡淡的关切之意。

    长街虽冷,只是高旭在那道目光的凝视下,突然感到一份恰到好处的温暖。

    ∶∶∶∶∶∶ 

第235章 同盟大会 二() 
第235章 同盟大会 二

    隆武二年,正月初九,第一次同盟大会在崇明总部如期召开。

    这次盛会的召开,无论对高旭本人,还是对江南整个形势,都具有深远意义。

    尽管同盟会的各项措施仍在草创之中,但框架已经搭建起来。其会员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包括士农工商,是江南全民反抗剃发令的产物。同盟会不仅有明确的政治纲领,有严密组织架构的会务员体系,还有打破女真满万不可敌神话的会武力量同盟军。

    同盟宪章的正式颁布,对于宪章当中极力倡导孟子君为轻、民为重的民本思想,对于家天下的反思,自然引起了极大的波澜,赞同者有之,鞭笞者有之。

    除此之外,宪章还规定了会民享有的权利,以及与之相应的义务。所谓高旭所倡导的权利和义务的概念,也容易理解,你想得到什么,就得付出什么。比如说,身为会民,你享受同盟会所带来的诸多福利,同时,你得为这个团体作出贡献。

    宪章是作为同盟会的会律来颁布的,只对同盟会会民有效。所以,对于会外人士来说,宪章是没有约束力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所谓同盟会的宪章,与一般江湖门派的门规、帮派没会什么区别。在世人看来,也是如此。

    以高旭看来,这个时代是个大箩筐,他想到什么适合的,就在里面放什么,如果水土不服的话,他放入的东西总会被时间淘汰的。他把清末同盟会这个组织移植到现在的清初时期,很显然,非常符合这个形势。至于有着隐含着未来宪政意图的《同盟宪章》,现在不过是初具实验性质的会律而已,这个时候,没有人知道到这部宪章将会把这个天下引向何方。

    同盟宪章的解释权归于同盟三司之一的宪政司。作为宪政司司理长的顾炎武,在思想领域,在高旭的“忽悠”下,如今已成为高旭的“铁杆粉丝”。

    对于自己起草的每个宪章条款,高旭自然相应的解释,特别是对顾炎武。高旭知道,如果思想激进的顾炎武也说服不了的话,那么这宪章条款再好,也不过是空中楼阁。幸好,时至今日,在思想方面,顾炎武已经是高旭最铁杆的信仰者,以及最得力的执行者。

    在同盟大会中,确立了同盟会的领导机构。同盟会的组织架构由二堂、三司、诸部组成。二堂就是大、小参议堂;三司是行政司、宪政司、军政司;行政司分设会政、民政、商政、教育诸部,宪政司分设检察、宣政诸部,军政司分设参谋、后勤诸部。

    高旭暂时只求把架子搭起来先,有些机构是后世的山寨版,暂时来说只是个称谓。

    身为同盟会的缔造者,高旭无可非议当选为总理事长。行政司司理长为沈廷扬,宪政司司理长为顾炎武,军政司司理长由高旭兼任,具体军务由副司理阎应元负责。

    同盟大会召开之后,在同盟军控制区的地方事务,将由同盟会派遣的专员接手。这些专员,以高旭的说法,不是官,只是会务员,受理的是本地的会务。但以旁人看来,在同盟会控制下的光复区,其会务与政务有什么区别?所谓同盟会指派的县理事,与原先有知县根本没有区别。

    如今在同盟会控制的县城,有松江府的上海、青浦、华亭、嘉定、崇明;苏州府的昆山、太仓、常熟;常州府的江阴;扬州府的通州等十个县城。其中松江府已更名为上海府,府治由原先的华亭县移到上海县。其中嘉定、崇明原是属于苏州府的,现在高旭按后世的划到上海府范围内了。

    虽然这十个县城完全在同盟军的控制之下,但这些地盘光复了,只是个开始。考验高旭的,如果治理、消化这些地方,成为同盟会立足江南的根本。

    非常之时,任用非常之才。

    比如同盟会在江阴县的县理专员,就是由当初撒尽家财,支持江阴抗战的忠义徽商程璧担任。这开创了同盟会以商绅从政的先河。

    如何治政,制定选拨人才的新体系,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那些派到地方上的同盟会专员理事,绝不能像以往那些什么也不懂,只会八股文的书呆子啊。

    对于八股取士,顾炎武是深恶痛绝的。

    如果同盟会废除八股取士,肯定会失去一批腐儒士大夫的支持。对于这点,高旭是无所谓然的。南京城内那些在满清主子面前跳腾得最欢的,就是这批人。

    但选拨人才的科举制度,当然不能废除。

    要有效地选拨人才,这取决于构建教育新体系的成功与否。

    其实,在这方面,高旭已经在做了。比如高老庄内的同盟公塾。

    同盟公塾不同于以前民间私塾和官方学院,高旭完全采取了类似于后世的教学课本。那些无数儒生穷其一生的四书五经,不过是语文的选修课之一。算术、天文、地理、自然这些全方面知识的教授,这样公塾培养出来的绝不仅仅是书呆子。

    对于这种教育体系,高旭自然信手从后世移植而来。虽说这些教育体系在后世也被视之为僵化,但八股取士相对于这种教育体系来说,无疑没有可比性。

    高旭的计划之一,就是在现在同盟会的光复区里,开设大批公塾,普及这种新教育体系。由于高氏工坊印刷活字技术的革新,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高,书籍将得到快速传播。这也意味着知识启蒙的代价大大降低。

    这个重任,高旭交付于顾炎武,他只提供纲要性的发展指导。

    当然,对于些公塾课本的编修,高旭也投入了大量精力。

    这就像春季播种一样,你撒下什么样的种子,将来你就会得到什么样的收获。高旭当然不能等闲视之。

    要和道,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学家牛顿,是1643年出生的,现在已经三四岁了。要是现在还是抱着八股文不放,不提供自然科学的土壤,那这个民族在未来还有什么竞争力?

    当然,这样的重任,光是他高旭与顾炎武俩人,是不足以完全胜任的。但高旭记得明末有四大家之说,除顾炎武之外,还有黄宗羲、方以智、王夫之这些人么?

    这些明末大家,顾炎武、黄宗羲在思想方面独树一帜,王夫之、方以智则在天文、地理、哲学、物理方面也颇有成就。而这些人,现在都在三十岁左右,正值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只要他们肯投入高旭所构建的这个新教育体系,何尝没有功成之日?

    尽管现在只有一个顾炎武,但高旭相信,这个时代的骄子们,总有一日,会被自己构建的新教育体系所吸引而来。

    ∶∶∶∶∶∶

    次日,正月初十,聚集了以高氏为首的海商、以程璧为代表的徽商、以嘉定张氏为代表以苏松地区纺织大户为主体的本地商人、以及大批江淮之地逃难而来的盐商,这些商人所组成的江南联合商会,在同盟大会堂举行第一次扩大会议。

    在这次会议中,作为会长的高老头依照高旭的建议,把江南联合商会正式更名为华商会。

    在高旭的设想之中,同盟会是政治组织,则华商会为经济组织。

    同盟会对内,目标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华商会则是对外,目标是进行大航海时代,将来进行全球性的资源开拓。

    所以,高旭参加两个会议,带着的地图不同。

    参加同盟大会时,高旭带的是中国地带;

    参加华商会时,高旭则是带着世界地图。

    这世界地图,是高旭根据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所绘制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为基础,再根据自己的记忆完善的。当然,像没有被西方人发现的澳洲,自然没有标出来。

    纵观历史,在中国这样的大一统格局里,如果资本力量不向外扩张,如果失去睁眼看世界的视野,早迟会走闭关锁国的老路,早迟会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对于同盟会与华商会这两个组织的关系,高旭的想法是应该相辅相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