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明时代之死人香 >

第174部分

大明时代之死人香-第174部分

小说: 大明时代之死人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从周福生招揽回甘辉之后,就一直凉着他,暗中察看他的心性。结果还是让周福生颇为满意,这个甘辉倒算不卑不亢。前几日,周福生决定试试他的身手。在一次酒宴之后,乘着酒兴,在周福生的授意下,安排了几人向甘辉挑剔,那知甘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个头虽矮,容貌虽挫,却是为骁勇善战,寻常六七个大汉也不是他的敌手。甚至武艺高强的蓝登,也略逊一筹。

    自此,周福生对这个又矮又挫的甘辉刮目相看,也对少庄主高深莫测的识人之能大为叹服。

    在去年年底开始,周福生的刻意经营下,福建同盟会以闽东北为据点,暗中联络了大批有志之士。在周福生得到高旭南下闽海的确切讯息之后,他就召集这些人集中在福宁州,其中闽地豪杰大约有五六百之众,以甘辉和蓝登为首,迎接高旭的到来。

    众人等到半个时辰之后,突见远处的海岸线上映照着渔火,不由一阵喧嚷。甘辉、蓝登等人望着那片渔火,皆是一片神往之色。

    人的名,树的影,同盟军大破满清的赫赫威名,在这国破山河碎的时势之中,对于所有仁人志士的吸引力是无以伦比的。

    当众人看到那个传说中的同盟会领袖、同盟军督帅的高氏少庄主在随从们众星捧月般的倍同下,登上福宁的码头时,人们正被他那不凡的气度所摄时,只见周福生大步走到他的面前,跪拜道:“属下参见少庄主!”

    甘辉、蓝登等人见状,也是随着周福生一股脑儿地跪下参见。

    ∶∶∶∶∶∶

    于这个周福生,高旭在高老庄的年会上见过他一次面,对他富态的体形颇为深刻。如今高旭的称谓有很多,凡称他为少庄主的,基本上是以家仆自居的。按道理,这个周福生算不上高氏的家仆,但见他如此作态,高旭也只有随他。以高旭看来,这些出身海盗的高系部属,都不是好相与的主,何况像周福生这般主事一省商务的“方面大掌柜”。

    在周福生的引见下,高旭与甘辉、蓝登为首的数百闽地豪杰相见了,拱手道:“鄙人初到闽地,望诸君鼎力相助。”

    众人自然慨然应允。

    高旭见到貌不惊人的甘辉,倒没有什么失望之色,人不可相貌的道理都不知道的话,那就别混了。至于那个蓝登,倒是个意外收获,似乎也是个猛将人物。

    在高旭入闽的计划中,福宁虽然是进入福建的第一站,但不是全军登陆的地方。

    福宁州位于闽东北,也就是后世包括霞浦、福安在内的地区,是沿海南下进入福建的首要之地。福宁州以西,就是建宁府。建宁是闽北重镇。无论是从仙霞岭进入福建,还是从分水关进入福建,首先遇到的大城即为建宁府城。仙霞岭和分水关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险关。自古以来,建宁府城都是入闽军队首先要攻占的要塞。

    虽然高旭不是从陆路,而是由海路入闽,但是,如果不收复建宁府城,不守住仙霞岭和分水关,万一清军继勒克德浑之后再有清军入闽的话,那么,关隘再一次面临形同虚设,并且,也无法截断勒克德浑的退路。

    所以,趁着清军的主力在闽东福州及闽南漳州、泉州地区,在福宁、建宁兵力空虚的时候,高旭决定派出旭卫镇的一个预备营,由一个名叫耿云的旭卫镇营级统领为首,在刘中藻的协助下,途径福宁州,然后收复建宁城。

    那个耿云曾经是当初广场事件中的黑脸宪兵。广场事件后,高旭颇为赏识他的忠于职守,以及耿直的性格,就让他加入旭卫镇。后来他作战勇敢,立下战力,再加同盟军初创,提拔军官不拘一格,所以,他从队长一直升职到统领。而这次,高旭也是付以重任。

    而刘中藻是福安本地人,又身为隆武朝大学士,在闽东北民间有极大的号召力。

    此外,高旭又调拨出以蓝登为首的三百闽地豪杰,加入耿云的营伍中。到时,文政上有刘中藻主持,军事上有耿云、蓝登的镇守,再招募一些本地义士,足以守住在闽北地区的门户。

    当夜,当高旭领着周福生、甘辉等人离开福宁,登上战船,连夜向福州进军时,刘中藻临别时,凝重地对高旭道:“督帅,闽海局势,闽北地区虽为门户,但要害之地在于闽东。只要督帅明日夺取了闽安镇,外拒闽南的郑氏水师,内破福州的满兵主力,光复指日可待。此外,微臣曾听闻张载宁、曾仲寒等人,尚在金厦之地,飘泊海外。此俩人皆忠烈之士,绝不事贰降鞑。如有一日,督帅寻之,可辅闽事。”

    高旭点点头,这刘中藻所说的张载宁,就是张肯堂,曾仲寒,就是曾樱,都是隆武朝的重臣。他们本想从海道招募义师,但被郑芝龙所阻,一直滞留金厦一带。由于他们与刘中藻的交情素来相厚,所以,刘中藻回到福建,自然不忘旧谊。

    ∶∶∶∶∶∶

    隆武二年,二月二十一日,上午。

    闽安。

    经过一晚的航行,次日凌晨,高旭从福宁来到福州以东五十多里的闽安镇。

    这次南下,自从崇明岛出发之后,高旭要同盟舰队以最快的速度抵达福建,为的是争夺这个闽这镇。在凌晨时分,在包***的接应下,作为先锋的史必达部,就已经占领了闽安镇,琅琦岛。赵天武的水师陆战营,则是控制了闽江天险——“闽安门”。

    闽安,以“闽赖其安”而得名。闽安雄镇闽江最下游,江流到此,突地狭窄了——南岸石龙山与北岸红山夹峙形成闽江最窄处,落潮时江面宽度仅330米,这就是俗称的“闽安门”。闽安也因了这个天险,成为福州的“省城第一门户”。

    在高旭的计划中,派遣刘中藻以及耿云的旭卫镇预备营进入闽北地区,控制建宁府城,及仙霞关、分水关俩个关隘。至于闽南地区的金、厦二岛,漳、泉二府,那是郑氏家族的腹心地区,以同盟水师的力量,在海路上根本没有直捣黄龙的实力,高旭当然不能冒险。

    决定福建局势的是省城福州。

    勒克德浑的三千满兵主力,就是驻扎在福州。还有郑氏家族的家主,郑芝龙现在仍然还在福州。至于福建明军的主力,则是集结在安平地区,郑芝龙为了表现诚意,自己只是带着五百士兵来福州拜见勒克德浑。

    所以,高旭的作战目标就是领着旭卫镇主力直扑福州。

    只要守住闽安门,郑氏的水师就无法进入闽江。

    闽安就是福州阻止倭寇来犯延续近二百年的主战场。

    暂时来说,高旭是把郑氏的水师视作倭寇,拒于“闽安门”之外,让他一心一意地在福州与勒克德浑决战。

    只要在陆上击败了勒克德浑,这福建的局面就打开了。

    如果连勒克德浑这一关都过不了的话,那就无法郑氏进行“杀鸡儆猴”。

    是夜,同盟水师的旗舰“新同盟号”、“明月号”以及华商会大量南下的随军货船停泊在长乐的太平港,后勤事务全权由周福生主理。史必达乘着他的“箭鱼号”及水师主力的一百艘战船,沿着福建的海岸线南下,驶向闽南地区。

    当然,高旭给史必达的第一阶段目标,是侦察、骚扰郑氏船队,作为福州战场的外援,而不是与之决战。这种游击战术,本来说是史必达所擅长的。

    此外,陈永华自告奋勇,带着高旭的亲笔书信,到安平去找郑森。

    郑芝龙虽然降清了,但郑氏家族内部声音并不统一。比如他的兄弟郑鸿逵、郑芝豹等人,儿子郑森,以及安南侯杨耿、来夷侯周崔芝,安洋将军辛一根等人,他们都反对降清。

    陈永华的任务就是游说这些反对派。

    次日,高旭以赵天武、包***两部人马扼守闽安门,自已亲领徐鸿的旭卫镇,楚应麟的火炮营,赵明月的巾帼营,以及甘辉为首的数以千计的闽地豪杰,向福州城推进,寻找与勒克德浑决胜的战机。

    至此,全闽大震。

    (抱歉,) 

第240章 闽海风云 五() 
第240章 闽海风云 五

    在离福州城南数里的闽江边上,高旭领着旭卫镇五千人马背江结营,江面上停泊着同盟水师的旗舰“新同盟号”,以及赵明月的“明月号”,其它还有数十艘战船。

    随军南下的同盟水师已一分为三,一部由史必达游击在金、厦水域,牵制、监视郑氏水师的动向;第二部由赵天武俩人镇守闽安门,关上福州城的海上通道;第三部则是由包***统领,停驻在福州的闽江上,作为旭卫镇登陆的火力支援力量。拥有六十门大中型舰炮的新同盟号,高旭把这艘大海船停泊在闽江上,已完全作为一个进攻福州城的移动炮台了。

    昨日的一场大雨,使得沿岸上的浅滩显得分外泥泞。高旭披着藏青色的风衣,默默地望着有着号称“榕城”的福州城。从闽江登陆福州城郊已达两天,上岸以来,没有遇到清兵的抵抗力量。

    高旭已探明勒克德浑的兵力部署。他领着三千满兵主力,二万多绿营军入闽。其中奉国将军巴布泰领一支满兵,以及金声桓领数近万绿营军追击隆武而至赣州城,攻破赣州城后,金声桓镇守赣州,奉国将军巴布泰则是回师福州。另外护军统领博尔辉领着一千满兵,数千绿营兵南下泉州,作为威摄安平郑家明军的力量。这样,在福州城内,勒克德浑有二千满清兵,近万绿营兵,以及新降的一批福建明军。

    在旭卫镇方面,自从由海路进入闽江,打着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旗帜以来,大批不愿降清的闽地民众蜂拥而来。清军入闽之后,福州城内大批不愿剃发的义民逃出城外,隐入山林,沦为山民。在明末清初,这种山民数不胜数。而且福建多山,更是易于隐藏。

    由于同盟会活动在闽东北的活跃,以及隆武的有限支持态度,再加上去年旭卫镇在吴淞大破满清铁骑的捷报,使得同盟军成为闽民驱逐鞑虏的希望所在。特别是传说人物高旭的亲自驾到,在福州各地更是引起了震动。两天之内,大批义民听到消息之后,从福州远郊、附近山区云集在长乐太平港,以及闽江江岸上,团聚在旭卫镇营地之外。

    这些义民们如愿地看到了传说中穿着同盟服的青天兵,绣着“中华”二字的白日旗。

    所谓青天兵,是因为同盟军将士的军服是藏青色的同盟服。同盟装制服是高旭取自后世的中山装。尽管同盟装相对于时人来说,太过于奇异,特别是服装上的四个外露的口袋。但同盟会的宣传活动中早对同盟装的有过解释,称那四个口袋乃是“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并又声称同盟军是背着“国之四维”来进行光复华夏传承的恢复之师。

    这“国之四维”的诠释,本来就是来自中山装的寓意。

    同盟装的“国之四维”的诠释,堵住了大多数人对这种新式军服的质疑。这也使得同盟军的旭卫镇除了有青天兵的别号之外,又有四维军之称。

    当然,这种同盟装制服的推广试验,高旭都放在旭卫镇。旭卫镇作为同盟军中唯一的一支纯火器近代化新式建制,很多的军事改革,都由旭卫镇开始。比如同盟装军服。

    旭卫镇的火枪兵已是热兵器士兵,穿上同盟服更为轻便。但在阎应元的忠义镇、徐玉扬的铁一镇,由于都是以冷兵器为主的旧式编制,还是穿盔甲的居多,毕竟同盟服毫无防护能力。除非将来随着自生火铳产量的提高,热兵器建制的普及化,那么这适用于热兵器战术的同盟装,将成为同盟军的标准制服。暂时来说,只是在旭卫镇专有的军服而已。

    不论是徐玉扬的铁一镇,还是阎应元的忠义镇,都属于同盟会的会武力量,而旭卫镇,则是作为同盟会领袖、总理事长高旭的亲兵镇、近卫军,旭卫镇的每个将士,都算是“旭卫”。

    所谓旭卫,是绝对忠于高旭的亲卫力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旭卫也是“剃发易服”的产物。比如头发,虽然不是满清的金钱鼠尾发型,但都是短发;服装也不是明军制服,而是新式的“同盟装”。但其中区别虽然极大,比如短发,旭卫号称“宣誓恢复,削发明志”,而且短发对于时人来说,算是个和尚头,是在大义号召下削发明志的产物,而非满清强制推行的金钱鼠尾的鞑子头。而且这种削发行为属于自愿,在同盟军中,除了旭卫镇,以及那些举义反正的绿营兵所组成的辅兵营,像铁一镇、忠义镇这两镇冷兵器主力,大部分都是蓄发的。

    至于同盟装,四个布袋一披上“国之四维”的寓意之后,更是不同寻常。

    所以,能参加旭卫镇,能成为同盟会领袖、同盟军督帅高旭的“旭卫”,其荣耀自然更甚一层。

    在新年伊始,高旭又进一步完善了旭卫镇的近代化建设,军衔制开始在旭卫镇率先推行。由于火枪方阵由四面组成,所以旭卫镇的新式编制采用四四制。在军衔上,高旭也采用四四制原则,由将、校、尉、士四个军阶构成,对应镇、营、哨、队四种军官级别。每一阶又分四个等级,由大、上、中、少构成。

    对于大量闽地义民的蜂拥而来,有福建同盟会会长周福生组织引导。同时,高旭决定从这数万义民中,招募三千勇士,由甘辉统领,组建“闽安营”。所谓闽安营,也是取自“闽赖其安”的意思,将作为同盟军在福建本地的主要武装力量。暂时来说,闽安营算是旧制的加强营,其中的骨干虽然由旭卫镇的士官担任,但全部以冷兵器为主。

    对于高旭的寄以重任,甘辉自然誓死投效。甘辉自幼困顿,游荡各地谋生,尝遍人间冷暖,但不失忠勇之心。明末清初,在国破家亡之际,上浮夸,而下坚贞,虽然以士大夫为主体的统治阶层丧失了血性,但在草根阶层却没有,特别像阎应元、徐玉扬、甘辉这些心怀忠义之士。只要有适逢其会的引导,这将是一股开创新时代的力量。这种力量,高旭在江南见识过了,也凭着这种力量一步一步地积蓄着恢复中华的基石。

    隆武二年的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