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北宋-第5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杨家将演义里面,大辽萧太后取得的战绩,嫁接到佘太君身上;大夏梁太后取得的战绩,嫁接到穆桂英身上。
杨家将演义的意。淫,实在是太滑稽了,完全变成了笑话,远没有说岳的意。淫靠谱。
杨沂中继承了家族血脉,很反感在敌后偷偷摸摸,但是军令如山,他也无可奈何。
杨沂中匹马单枪赶到杨氏义庄,打开李宪的密令一看,原来是让他率领护庄队深入敌后,一旦萧承、台实全军出动,就立即突袭两座空营,能带走的就全部带走,不能带走的就全部烧掉。
李宪的这一招,实际上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俗话叫做: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杨氏义庄的护庄队四百八十骑,全都是地头蛇。从什么地方过河,什么地方可以隐蔽,那都门儿清。
在李宪的密令中,原本是准备烧掉敌人大营,让敌人惊慌失措。等到契丹效死营仓皇返回的时候,杨沂中迎头拦截,张遇从后面夹击,一战吃掉契丹效死营两千四百骑。
这是一个连环计,而且拣软柿子捏。
可是张遇见到萧承之后,发现情况似乎有所变化,因此和杨沂中沟通之后做出调整,决定改变夹击目标——吃掉台实的八百女真铁骑。
居于这种考虑,所以张遇只带领三百多骑护送车队,另外九百骑已经连夜赶到前面埋伏。
台实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变故,平恩镇的吴湛也不知道有这个变故,他们两个人都是按照原定计划出兵。
吴湛率领一千二百骑,刚刚离开平恩镇不到二十里,台实就率领八百骑横截过来。
吴湛是霸天虎张迪的部下,当初就是反抗完颜宗望强制搬迁汉民造反的,和女真鞑子势不两立。
可是,吴湛手下的一千二百骑,都是用俘虏兵临时组建的,并没有经过严格训练,虽然占据人数优势,但是一个照面就不行了。
恰在此时,凤阳十三鹰的老二张青,也就是张遇的弟弟,率领九百骑从金兵的屁股上杀过来,顿时扭转了战局。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台实这个百夫长固然勇猛,好不容易重新稳住阵脚,但是漳河西岸突然升起两股浓烟,说明自己的大营遭到攻击,他就知道大事不好。
台实知道今天已经彻底失败,吃掉吴湛的一千二百骑是痴心妄想,所以希望尽快脱离战斗。
想来就来,想就能走的吗?那也太便宜了!
台实率领残部,好不容易摆脱了吴湛和张青的纠缠,刚刚赶到漳河边上,斜刺里突然杀出一彪人马!
杨家将的特点就是猛,杨家枪全都是两败俱伤的进手招式,杨沂中当然继承了这些特点。
杨沂中马快枪疾,上来就是闷头猛攻,仅仅三个回合,台实就彻底落了下风。
吴湛、张青率领两千骑紧追而来,女真鞑子全被压迫在漳河边上,末日终于到了。台实带来的八百骑,眨眼之间就已经不足两百人。
就在这个要命的关头,萧承率领契丹效死营两千四百骑赶到战场,按说应该能够扭转战局,可是萧承身后还有张遇率领三百多骑紧追不舍。
现在的情况是:张遇率领三百多骑、杨沂中有四百多骑、吴湛有一千多骑、张青有九百骑,再加上台实的残部一百多骑、萧承的两千多骑,漳河边上顿时乱成一锅粥。
这一场混战,整整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最后的结果大出意外!
敌人方面:台实的八百女真铁骑一个没剩,但是台实本人,在最后关头却被萧承救走了。
自己方面:吴湛所部战死两百多人,张青所部战死一百多人,杨沂中和张遇没有折损一人一骑。
最后战果:歼灭女真铁骑八百人,俘虏契丹效死营一千六百人。
张遇是护旗营统制,张青和杨沂中是护旗营副统制,相当于团长和副团长。吴湛平恩镇兵马指挥,只不过相当营长。
张遇的军职最高,所以由他下命令:“杨沂中立即把俘虏带走,在杨氏义庄进行整训。张青所部马上回头,把车队送到元城,粮食交给知府大人刘正彦!吴湛所部立即打扫战场,然后撤回平恩镇继续坚守!”
这一仗可以说是大获全胜,但是让吴湛、张青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萧承的契丹效死营一个都没有战死,这也就算了。包括俘虏在内,居然连一个受伤的都没有!
杨沂中心中也有些疑惑,带是他并没有多问,而是带领契丹效死营的一千六百骑,用最快的速度赶回杨氏义庄。
“是不是很奇怪?”张遇随后返回,把杨沂中拉进密室说道:“我们此前的判断是对的,萧承的确有投诚之意。看到他这个表现之后,我认为他接应台实另有目的,所以就尾随跟了过来。”
杨沂中点点头:“你说那一千六百骑都是俘虏,但是兵器都没有收缴,回到庄里之后我已经想通了。”
张遇微微一笑:“我和萧承在半路上第二次秘密见面,然后达成一项秘密协定。你带回来的那一千六百骑,是萧承的嫡系部队,也是他的看家本钱。他把部队先交出来,然后把台实救回去,是希望今后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我同意他这个计划。”
杨沂中点点头:“你的意思,是让我先带着他们?”
张遇摆摆手:“不仅仅是如此,我把你叫进密室,是因为回来的路上,突然接到斥候营传来大元帅的一封密信。我已经让斥候兵把这里的情况向大元帅汇报,现在先让你见一个人。”
0823、曹申的行踪()
讫离冶,萧承亲兵统领。
讫离冶突然现身,让杨沂中大吃一惊,因为他并不在一千六百俘虏中,是如何来到杨氏义庄的?
“不用奇怪了。”张遇嘿嘿一笑:“他叫讫离冶,是这一千六百骑的统领,也是你未来的副将。我和萧承达成协议之后,他带领三百多亲兵率先离开,留下讫离冶阻止我追击。”
杨沂中恍然大悟:“其他人都以为讫离冶尽职尽责,拼死保护萧承离开,实际上别人一走,他就到了杨氏义庄。”
“就是这么回事。”张遇这才一本正经:“因为你刚来,根本没有人认识你,所以我给大元帅上报了初步计划。一旦大元帅批准我的计划,你就要担负重任。”
杨沂中点点头:“既然要等大元帅的命令,我没有意见。你刚才不是说有密信的么,究竟是怎么回事?”
“对,我把你们两人找来,就是为了这件封信。”张遇从怀里掏出一个锦囊打开,拿出一张纸条之后并没有念出来,而是让杨沂中、讫离冶传阅一遍,然后撕成碎片。
张遇最后说道:“此事只有我们三个人知道,最后能不能成功,萧承的安全能不能保证,金兀术能不能被抓住,就看我们能不能保密。”
杨沂中看着讫离冶,脸上还有些不自然:“我祖上和你们契丹人是杀死冤仇,但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兄弟。接下来如何训练部队,我还需要你的大力协助。”
讫离冶右拳击兄躬身说道:“杨将军,祖上的事情我一概不知。但我和萧焯是兄弟,他既然誓死追随追魂枪李宪,所以我甘愿留下来为萧芸娘卖命,为追魂枪李宪卖命。”
张遇、杨沂中、讫离冶三人如何整训部队,如何把杨氏义庄的后勤辎重送走,这都是李宪连环计中的秘密,不足为外人道也。
他们三个人看见的那个锦囊,的确是李宪下达的一个紧急命令。当然,李宪派人送出锦囊的时候,还不知道萧承的事情。
要想说清楚锦囊的问题,就需要从头说起。
李宪处死汪伯彦,然后大张旗鼓向大名府进军,斥候营统制曹申就消失了。
书中交代,岳飞的堂弟岳翻,曾经带人打上苍山寨。完颜宗弼(兀朮)第一次进攻汤阴县,岳飞仓促应战被围,董捷刚好路过此地顺手解围。
过去的种种经过,岳飞终于明白自己遇到的贵人是谁,同时对追魂枪李宪产生了极大兴趣。
随着战局的发展,岳飞慢慢听到了许多传说,其中就有武皇帝赵枢,前不久发布讨贼檄文的事情,当然也就知道了兴汉都元帅李宪。
李宪在暗中照顾自己的母亲和幼子,这份人情大如天,岳飞当然铭记在心。
岳飞是一个至忠至孝之人,李宪对自己母亲有恩,武皇帝赵枢已经发布诏书,所以岳飞心里产生了许多想法。
有想法是一回事,现实又是另外一回事,岳飞的行动不由自主。
首先,岳飞是武翼大夫刘浩招收的义军,并没有得到朝廷认可的军职,自然在所有问题上都没有发言权,更别谈前途与命运这样的战略问题。
其次,完颜宗弼第一次进攻汤阴县城,岳飞就和他交过手。刘浩认为岳飞对金兀术知根知底,所以命令他顶在第一线,无暇兼顾其他问题。
岳飞的性格,决定了他的政治嗅觉非常迟钝,并不代表完全是白痴。对宗泽首鼠两端的做派,已经慢慢失去了耐心。
当兵吃饷,建功立业,光宗耀祖,进而杀敌报国,是岳飞三次从军的原动力。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四面的敌情、未来的走向等问题越来越复杂,终于让岳飞察觉到情况不妙。
宗泽始终举棋不定,而且把王彦提拔到兵马都统制的位置,彻底架空副将陈淬、刘浩,甚至要杀了陈淬,让岳飞心里的危机感越来越重。
岳飞是什么人?那是未来要一飞冲天的战神级别的人物。无论是对实际战场的理解,还是对战略战术的认识,宗泽、王彦之流,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
什么叫外行领导内行?岳飞目前面临的处境,就是最好的答案。
此时的岳飞,正是年轻气盛的年纪,心里有什么不痛快,不仅会在脸上表现出来,而且会采取实际行动。
岳飞准备采取的行动,就是萌生了带兵出走的想法。
就在这个紧要关头,历尽千辛万苦的曹申,终于渗透到宗泽的部队当中。
对于曹申的任务,李宪专门有过交代:密切注意陈淬、陈仲敏、刘浩、岳飞的动静,争取找机会把他们带出来。
在李宪的名单里面,陈淬排第一,所以曹申刚开始的主要目标,就在陈淬、陈仲敏父子身上,并且准备改头换面投到陈仲敏帐下当兵。
没想到宗泽突然命令刀斧手出动,把陈淬给绑起来之后下令砍头。幸亏绝大部分将领拼死力争,陈淬总算是保住了一条命。
性命虽然保住了,但是陈淬、陈仲敏的兵权被解除,而且被宗泽的人严密监管起来,完全没有行动自由。
这个突破口肯定不行,一旦引起宗泽的猜忌,很可能葬送陈淬、陈仲敏父子的性命,曹申只能另外想辙。
恰在此时,金兀术对岳飞所部发起猛烈进攻,岳飞所部兵力不足的问题顿时暴露出来,磁州北面的战局瞬间恶化。
为了把金兀术反击出去,刘浩在磁州范围内招募“敢战士”,也就是后世所说的敢死队员。
曹申抓住机会报名,化名曹小乙当上了一名“敢战士”,随即被派往前线,刚好分配在岳翻手下。
曹申是谁?他原来是韩云山郎山寨的土匪头子,手底下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尤其是李宪传授的齐眉棍法,在这个年代还没有人见过。
在第一次反击作战中,曹申凭借一条二十七斤的铁棍,闯入敌群连杀三个金兵,抢回三匹战马。
书中交代,岳飞所部急缺战马,有限的三百多匹战马,是第一次和金兀术作战,董捷解围之后故意给他留下的。
在一马值千金的战争岁月,曹申首战就杀敌三人,夺回战马三匹,这也太猛了,顿时引起了岳翻的严重关注。
岳飞的军规军纪不是一般的严厉,堪称是极为严苛的。岳翻也不敢把战马留下,当然在第一时间上交中军帐。
听说新兵里面出现一员猛将,嗜才如命的岳飞,顿时兴趣大增:“立功的军卒叫什么名字?”
岳翻在自己大哥面前不敢怠慢,只能据实禀奏:“敢战士曹小乙。”
“眼看大战在即,这样的人要破格提拔。”岳飞毫不迟疑:“马上送到中军帐,我要把他提拔为十将。”
十将,是大宋为了有别于大辽契丹兵、大夏党项兵,标新立异搞出来的,实际上就是什长。
宋军里面的十将,也就相当于后世的班长,平时带领十个人,作战的时候最多可以率领五十人冲锋陷阵。
曹申的真实身份,是大元帅府的斥候营统制官。就目前来说,比岳飞的级别高出二十三级。
“岳将军,我挖空心思颠来倒去,就是为了来到你身边。”曹申被带进中军大帐,顿时换了一个人:“实不相瞒,我的真名叫曹申,奉兴汉都元帅的军令前来。”
说到这里,曹申从贴身腰带里面摸出一张榜文展开。
岳飞定神一看,正是武皇帝赵枢的讨贼檄文。
岳飞是什么人?他的最大愿望就是尽忠报国。(苕面窝注:精忠报国,是宋高宗赵构赐给岳飞的军旗。尽忠报国,才是岳飞的母亲所言。)
现在皇帝陛下的圣旨在面前,岳飞没有二话,撩袍跪倒接过榜文:“曹将军,陛下和大元帅有何吩咐?”
曹申也没见过现在的武皇帝,他只能实话实说:“陛下的旨意都在榜文上,大元帅让我带两句话给你。”
岳飞收好榜文,这才拱手说道:“曹将军请直言。”
曹申抱拳过顶:“大元帅的原话是:抗击金兵,是大汉子民不容推辞的责任和义务。驱逐鞑虏,需要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全国的军队,都必须置于武皇帝的直接指挥下,才能完成振兴汉家天下的历史重任。”
李宪的这番话,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理念,这个年代的皇帝圣旨绝对说不出来,岳飞听得精神大振:“岳某要做什么?”
曹申又从后腰带里面摸出一张牛皮纸,随即高声说道:“兴汉都元帅钧令:武皇帝崛起于山河破碎之际,以振兴汉家天下为己任。为救黎民,除鞑虏,务必弃腐存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