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风流-第1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收回来就要多花一刻的时机,再说大唐税赋多来自江北,要是大周在江北站稳了根基,那么大周的实力就会增强,到时候我军不是增加了不必要的伤亡了吗?更何况现如今京城动荡,人心不稳,金陵城中的百姓民怨沸腾,要是我们此时进入金陵,尽管王爷掌握了大局,但是会将百姓的民怨转移到自己的身上,到时候王爷光是处置民怨就要花费时间,更何况还有江北之地的周军!”
第381章江北之战1()
第381章江北之战1
王毅此话一说完,李弘茂见众人正在深思,便站起来,大声说道:“王司马所言,就是本王所想,至于你们的心意,本王就心领了,只要这一战拿下江北,打出我大唐的气势,那天下何至于就这区区数十州之地?”李弘茂的话语将一个个文武官员的野心给激发出来,都是满脸的激动之色。
滁州城已近被周军占领了三天,可是三天来,却一直都处于动,乱当中,尽管周军已经下令军队不准扰民,甚至还派出不少的士兵出去维持秩序,但是滁州的百姓对周军还是一脸的仇恨,有不好的周军在街巷角落之地,被人活活的杀死,这让周军驻守在滁州的守将赵匡胤非常的头痛。
清流关一战是赵匡胤指挥的,而这滁州也是赵匡胤拿下的,尽管赵匡胤很想率领军队过了这长江,攻到对面金陵去,但是赵匡胤知道现在没有这个实力,不要说唐军在金陵上游布置的水军,可以顺江而下一个时辰就能到达金陵,拦腰冲断周军的进攻,就是北人不习水战就是一大麻烦,上船就吐,更何况在滁州破获的船只太小,运送旅客可以,想要打仗,这船就只能放在一旁当看客,吓唬人都不行。
周军既然想在滁州站稳脚跟,并以此为基地,对金陵进行钳制,就必须减少杀戮,所以当滁州被占领以后,周军不像以前一样,为了激励士气,在城中屠城,或者是烧杀抢掠,而是秋毫不犯,可是这并没有换来滁州百姓的好感,毕竟清流关一战死的都是唐军,而李弘冀的唐军都来自于江北,这些人当中不少是滁州的士兵。更何况从昨日开始滁州城中就流传出了太子李弘冀在兵败以后,被周军所杀的消息,尽管李弘冀此人刚愎自用,但是镇守江北多年,在江北百姓的心中还是很有感情的,这一切的一切都归结于周军,所以滁州的百姓一旦遇到了落单的周军,基本上都是一哄而杀的。
周军士兵在滁州城中被百姓所杀,这些情况都一下子汇集到了赵匡胤的案头,下面的军官见自己的属下被杀,都气愤填膺,要不是有赵匡胤在滁州被占以后,下了几道军令,这些人早已经带着自己的亲卫上街去诛杀这些滁州百姓了,可是自己的部下被杀,要是不给他们报仇的话,这些军官在军中那可就得不到信任了,这样还怎么带兵?
“大帅,如今这些刁民处处残杀我大周士兵,下面的兄弟已经开始闹起来了,还请大帅早早决断!”在帅府中,一个满脸胡须的军将抱拳说道,他是赵匡胤的得力部下,这多年来跟随其身边南征北战,每一次都是赵匡胤的先锋官,是赵匡胤手下最为信任的人。他一早听到消息,就赶紧先行过来跟赵匡胤商议对策。
赵匡胤揉了揉有些发胀的脑袋,有气无力的说道:“守信,你跟随我多年,也知道这滁州对我重要性,更何况陛下已经下旨,将滁州改名为宋州,成立归德军,本帅为归德军节度使,这立以后就是我归德军的行营所在,要是此次我军进行大肆的杀戮,那我要这宋州有何用?”这个叫守信的军官,叫做石守信,他知道眼前的这个大帅,志存高远,目标远大,不是那些碌碌无为的国之蛀虫,他也赞成对滁州实行怀柔,毕竟这可是他们的根基,可是如今这根基却石守信摇了摇头,“可是那这闹将出来的军官怎么办?”石守信小心的问道。
别看这石守信看着是一个粗人,其实却是一个敬小慎微的人,要不然赵匡胤也不会将其放在身边,赵匡胤没有抬头,只是斜看了一眼石守信说道:“那些闹事的有没有我们的人?”石守信一愣,看了赵匡胤眼神中一丝狠厉的目光,便赶紧说道:“没有!”赵匡胤满意的点了点头道:“既然没有我们的人,那就让他们去闹去,到时候看看本帅的军法能不能处置他们!”
石守信听见赵匡胤如是之说,心中有了一丝的惊骇,但是他也明白,沉默了一下点了点头,见石守信已经明白了自己的意思,赵匡胤便说道:“本帅有些累了,要歇息几日,一切军务就交给节度判官去处理吧!”石守信赶紧领命出了帅府。
赵匡胤看见石守信的背影,心中一声长叹,要是自己的弟弟赵匡义还活着多好,这种事情他绝对处理的很好,毕竟自己的弟弟比这石守信要狠的多。
石守信从帅府出来,就直接去了节度判官的府上,将赵匡胤累了,要让节度判官掌握军务的事情告知了一下,就走了,这边刚安排完这些事务,那边的一些被金陵百姓所杀的军士上司军官们一下子活跃起来,他们得到了消息,赵大帅已经将事务暂时交给节度判官处理了,现在可就好办多了,他们在滁州城中的部下被滁州那些刁民杀死,当然想要报仇,可是大帅赵匡胤端坐在帅府中,谁敢放肆,但是明面上大家不敢多言,不过暗地里却对这赵匡胤多有不满,现在好了,这处理军务的事情交给了节度判官处理,这小子只是一个文弱书生而已,又没有威信,如何能镇压的住这些骄兵悍将,再说这些人早就窝了一肚子的火了,这个时候正好有一个发泄的对象。
大家伙一个个都气势汹汹的跑到节度判官府邸,让其主持公道,这节度判官听到这石守信传来的命令,就知道自己被人架在火上烤,现如今这么多军官前来叫嚷,他哪里还敢出来,只能装着头疼生病了,这些军官也不笨,这边大帅将事务交给节度判官,现在判官也就病了,他们当然认为,这是大帅在给前日所下的军令一个台阶下,毕竟将令朝令夕改,那也太儿戏了,更何况这滁州是大唐的刁民,怎么能于大周百姓相比,所以这些军官在自以为聪明的思想下,在有心人的推动下,各自都率领着自己的兵丁,开始在滁州城内开始清扫刁民,原本只是小面积的屠杀,可是没有想到,一旦沾染血腥的周军们,一下子杀的兴起,失去了控制,开始在滁州城里进行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滁州城变成了人间炼狱。
此次周军进攻大唐江北,名义上是周国皇帝柴荣御驾亲征,但是实际上调兵遣将的是殿前都检点赵匡胤,赵匡胤率领大周禁卫军一路凯歌,攻下了江北,在清流关一战将前来救援的唐军尽数消灭,一时间赵匡胤在禁卫军中的呼声很高。
赵匡胤镇守滁州,对江南大唐的金陵进行钳制,而几次前去恭请皇帝柴荣前来滁州主持事宜,但是柴荣却以休整为名,不去滁州,反而是下了道圣旨,成立归德军,赵匡胤为归德军节度使,并将滁州改为宋州,为归德军的行营所在,赵匡胤一下子成为了朝堂显贵,一方诸侯,声望一时间无可比拟。
“王卿以为朕此次做法如何?”坐在上位的一个年轻人说道,这年轻人身穿九龙衮袍,头戴玉冠,一双眼睛狭小,皮肤很白,没有一丝的血色,让人一眼看去,就知道,这是一种病态的白色,此人正是大周国的皇帝柴荣。坐在他下首的是一个年约四十岁左右的官员,三缕长须,皮肤白净,一看就知道保养的很好,此人正是大周国的枢密使王朴。
第382章江北之战2()
第382章江北之战2
王朴自从在汴京之乱中,站对了位置,一下子得到了柴荣的信任,再加上王朴在参赞谋划上也颇有造诣,毕竟当年是太祖郭威的手下最为重要的谋士。“陛下这次布局老道,连老臣都看不出陛下之意,想必那赵匡胤也不甚了了吧了!”柴荣满意的笑了笑,对于这次布局还得说一年前说起,一年前,柴荣在林中狩猎,无意之间猎了一只鹿,虽然这鹿有中原之意,但是这要将其放到特殊的位置,特殊的地方才能表达特殊的含义,所以柴荣当然没有那特殊的意思,可是却没有想到,当他命人将这鹿烧烤的时候,却从肚中发现了一个玉牌,这让柴荣很惊讶,更加惊讶的事还是这玉牌上的字“都检点当为天子!”
柴荣原本不相信,以为是谁想陷害某人,可是仔细检查了这鹿,这鹿的身上根本就没有被其他的痕迹,这让柴荣这个年轻的天子一下子陷入了震惊当中,柴荣虽然贵为天子,但是对于鬼神之说,还是非常相信的,要不然也不会几次下诏去请华山之巅的扶摇子陈传老人进汴京城,再说这是关系到他的江山社稷,祖宗基业的问题,他怎么能不上心,为此柴荣立即回京,秘密对他的都检点展开了调查,而此时的都检点正是赵匡胤。
为了安全起见,柴荣调回了在金陵的暗探头目青龙会的令主杜小月,秘密调查赵匡胤,可是调查回来的结果,对于柴荣来说一下子陷入到纠结当中,因为没有发现任何的异常,而柴荣其实心中也不希望赵匡胤有异常,毕竟他是自己的得力干将,在登基为帝的道路上,他是有功之臣。可是这玉牌上面清楚的写着“都检点当为天子”,这让柴荣怎么能释怀?不过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太监将柴荣的担忧给扫除了,解决了困扰多时的问题,此人正是张德钧。
其实也是无意之间,张德钧给其他小太监“上课”的时候听见的,张德钧其实也没有说什么,就是说让这些小太监好好的侍候着他们的这些大太监,不要以为只是暂时的上司,就不好好的侍候,也就这句话让柴荣一下子释怀,因为赵匡胤这个都检点不是能做一辈子的,毕竟任期一到都会调整的,而正是无意之间的张德钧却得到了最大的恩典,被柴荣调到身边,担任内侍。
可是没有想到不久之后,柴荣生了一场大病,而在一场大病之后的柴荣,却感觉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尤其是半夜时分,还不停的咳嗽,并有淡淡的血丝,暗中让太医查看,却没有看出个所以然,都只能开些安神定气,养血补肺的药。
身体状况的堪舆,让柴荣不由得想起那个玉牌来,于是又下令那些暗探去查,不过这次柴荣却留了一个心眼,让两方人去严加查看,目的就是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也就是这次调查,发现了一个秘密,更加的发现原来自己一直都蒙在鼓里。
柴荣有些忍不住一下子又咳嗽起来,站立在一旁的张德钧见状,赶紧拿起手帕递过去,柴荣擦拭了一下嘴角的血丝,将那方锦帕一揉,递给了张德钧,张德钧脸色没有任何的变化,将锦帕接过来,不动声色的放到自己的怀中,便又掏出了一块一模一样的锦帕来,这个细微的动作瞒过了王朴,却瞒不过柴荣,柴荣满意的点了点头,他咳嗽出血的事情,目前只有张德钧和几个太医知道,柴荣不想让这件事弄的沸沸扬扬,尤其是现在,毕竟现在最大的威胁就是来自滁州的赵匡胤。
看见柴荣咳嗽,王朴脸上露出一丝的忧色,“陛下,没事吧?要不要传太医前来?”柴荣手一摆制止道:“些许小事,不必要!这次让王卿前来一事商议布局之事,二是商议我们去宋州(滁州)一事!”
柴荣说完,就示意张德钧将赵匡胤请求皇帝到宋州去的折子递给了王朴,王朴小心翼翼的接过折子,一目十行的看完,沉思了一下,说道:“滁州城已经被周军占领,按照道理说,陛下是要亲临这座江北的重镇,嘉奖和慰问这些大周的勇士们,可是现如今陛下身体有恙,微臣看不用那么急切,等陛下身体好一些再去不迟!”
“朕的身体无碍!”柴荣说道,眼神中有些凌厉,让王朴不敢在再此事上多言,“这江北的布局已定,朕前去宋州一是要嘉奖慰问我大周的士兵,二是去迎接一下朕的老朋友,老冤家李弘茂!”李弘茂率军前来宋州,稳定长江沿线,这是前几日就从得到的情报,但是王朴认为那李弘茂不去回京城争夺帝位,反而前来宋州,难道他真的以为这宋州之战,他会取胜?看见柴荣重视这个人,王朴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大唐的新星人物。
滁州城经过一场战乱之后,又经历一次周军的洗劫,尽管每个人还在伤痛之中,但是滁州城的百姓已经没有多少愤怒,因为滁州大帅赵大人,不,应该是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大人将这些作乱的军官全部处于军法,现在那些人的人头还高高的悬挂在滁州城外的城门口,让来往的路人“瞻仰”,而也以此警告那些蠢蠢欲动的宵小之辈。
赵匡胤的做法尽管在军中引起了一些混乱,但是军法大于天,更何况是他们确实违反了军令,赵匡胤处理了这些犯了军法的军官,安排了一些自己的亲信部将,将这支军队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今日,滁州城的大小官员,在节度使赵匡胤的带领下,全部都来到了北门外,迎接皇帝柴荣,而那些因为军令被杀的军官的头颅,现在正在北门的墙壁上高扬,跟随赵匡胤出城的官员们都回头看了一眼那些睁大着眼睛的头颅,这些人以前大家还在一起喝酒,找女人,可是今天这些人的头颅全部都高高的挂在了墙上,他们都感觉自己的脖子一阵阵凉飕飕的,看赵匡胤的眼神都感觉到死神一样。
石守信回头看了一眼那高高挂在墙壁上的头颅,眉宇间稍微皱了皱,便轻声对前面而立的赵匡胤说道:“大帅,这些东西还是取下来吧,要是陛下一会儿看见了,会有些不痛快!”赵匡胤知道石守信的意思,他摆手说道:“无妨,这些人都是违抗本帅的军令,军法处置的,陛下也是带兵的人,当然知道违抗军法是什么罪过,更何况他们的恶行现在宋州百姓都清楚,而罪证也都在,陛下也不能说什么!”“可是,这些东西挂在这上面,总是会有些不妥吧,毕竟他是天子!”石守信还是小声的说道,赵匡胤摇摇头不再说话,石守信见此也不再多言,其实赵匡胤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