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明末之力挽狂澜 >

第238部分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238部分

小说: 明末之力挽狂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再甜的媚眼儿。

    多尔衮面色如常,似是没看到庄妃的媚眼一般,他很自然地伸出右手,看着像是要去取点心,却不动声色地也轻轻摸了一下庄妃的玉手。

    庄妃脸色一红,微微低下头去,在旁人看来,却似她向多尔衮致意一般,待到她转过身来,面色早已恢复正常,她笑吟吟地自侍女手中又取了一盘点心,想了想,便去呈给了岳托,岳托也急忙谢过。

    不一会点心便已分发完毕,庄妃对着皇太极深深弯腰施了一礼,便带着手下侍女,头也不回地姗姗离去,多尔衮不动声色地扫了一眼庄妃的靓影,心中想着这几日是不是该找个什么借口,进宫去和庄妃幽会。

    嗯,这两人早就有一腿了,庄妃正是豆蔻年华,貌美如花的时候,多尔衮也是英雄年少,属于很受女人欢迎的那种人,皇太极一向专宠宸妃,不免疏忽了其他妃子,结果被多尔衮钻了空子。

    众人吃了会点心,又喝了些热茶,都有一种吃饱喝足的满足感。

    吃饱了,也该谈正事了,代善作为大贝勒,便开口说道:“关于出兵朝鲜,臣以为,时间在冬日最佳,最好是在十二月左右,对我大清最为有利。”

    “哦,出兵的日子定在冬天,可有什么讲究吗?还请大贝勒为朕解惑。”皇太极问道。

    满清最喜欢出兵的时候是秋天,这个时候正是粮食收获,牲畜正肥的季节,正方便他们去纵兵抢劫,并且秋天气候凉爽,也利于行军和作战。

    关于出兵的时间,代善在自己家中已经推演筹算了十数次,只见他不慌不忙地说道:“我大清向来没有冬天出兵的习惯,所以敌人在这个时候也必然懈怠,此时出兵,可以达到奇袭的效果,出其不意方可收到奇效。”

    “其二,臣以为此战应速战速决,我朝的目标是快速打击敌人,迫使对手投降,而不是谋求完全征服朝鲜,陷入耗时弥久的长期战争中,所以臣以为,此战的重点就在朝鲜王室身上,只要能迫使朝鲜王室投降,成为我大清的藩属国,便是最大胜利。”

    皇太极沉思了半晌,点了点头,“大贝勒深思熟虑,果然是老成谋国之言,收朝鲜为藩属,全力以赴,合力攻打明国,乃是上上之策。”

    在场众人也都是纷纷点头,暗想大贝勒果然老谋深算,若是把朝鲜比作一条鱼,那明国就是熊掌,收服朝鲜后,集合朝鲜的力量攻击明国,正是这些满清权贵一直以来的战略思想。

    “冬季天寒地冻,江水结冰,届时江华岛将无险可守,朝鲜国君臣便只能束手待毙,这也是臣打算冬季出兵朝鲜的原因之一。”代善说道。

    原来九年前皇太极刚刚继承汗位时,便曾派遣四大贝勒之一的阿敏为主将,入侵朝鲜,阿敏率领清军精锐,一路势如破竹,连下义州,定州,郭山,平山等地,朝鲜国王眼看不敌,于是便弃了都城,逃往江华岛。

    江华岛水文条件复杂,潮水落差大,并且暗礁密布,有水域为天险,阿敏一时也奈何朝鲜王不得,其后朝鲜各地的勤王援军纷纷到达,与清军形成对峙之势,于是阿敏只得见好就收,和朝鲜国王签订了不平等盟约,约定朝鲜每年都要给后金岁币,这才带着劫掠来的财物和奴隶返回了后金。

    此后,满清的权贵大臣谈起此役,常常觉得可惜,觉得未尽全功,若不是江华岛天险阻挡,阿敏早已抓获朝鲜国王,将朝鲜变为大清的藩属国,所以代善苦思之下,便想出了这么一个主意,冬季江水结冰,清军可以直接踩在冰面上登岛,江华岛的天险也不复存在,朝鲜王室躲无可躲,便会被清军轻易抓获,这样也就基本征服了朝鲜。

    冬季出兵的提议很快便被众人所接受,出兵的时辰便这么定了下来。

    随后多尔衮出列禀报,他这几日有些感冒,说话时带着很浓重的鼻音,“大汗,臣以为,用兵朝鲜之前,有必要先拔掉皮岛这颗钉子。”

    皇太极听了,大感诧异,眉毛不禁也挑了起来。

第五百一十七章大鳄出手() 
“睿亲王,分兵可是兵家之大忌,九年前正是因为朝鲜军队大部分主力都在南方防备倭寇,阿敏贝勒才能轻易得手,在朝鲜勤王军赶到之前,逼迫朝鲜王室签订城下之盟,而今若是我等提前攻打皮岛,让朝鲜王有了准备,将军队调往北方提前戒备,岂不是会增大我方进攻的难度?”岳托也是能征惯战的骁将,他一眼就看出了多尔衮提议中的不足之处。

    “成亲王言之有理,睿亲王,快速征服朝鲜才是头等大事,在此之前,还是不宜节外生枝比较好。”努尔哈赤的第七子,阿巴泰贝勒也附和岳托说道。

    “嗯,皮岛易守难攻,很难攻陷,并且提前攻打皮岛也会惊动朝鲜王,打草惊蛇,睿亲王,你为什么想要提前攻打皮岛呢?”皇太极皱着眉头,看着多尔衮。

    多尔衮起身走向御书房的左墙,那里悬挂着一副巨大的军用地图,多尔衮拿起放在地图下面的木杆,在众人的注视下,将木杆指向皮岛,“大汗请看,皮岛的位置在这里,此地位置冲要,南下可取朝鲜,北上可达我大清的金州,旅顺,而皮岛如今在明国东江镇总兵沈世奎的控制之下。”

    “若是我军南下之时,明军自皮岛出兵,趁着我朝后方空虚,北上袭扰我大清腹地,又该如何?若是我方进军遇阻,在朝鲜与敌方勤王军形成对峙之势,而皮岛明军自我背后出兵,腹背受敌之下,又该如何应对?”说到此处,多尔衮目光炯炯,看向刚才出言反对的岳托和阿巴泰二人。

    岳托嘿嘿一笑,一脸的不在意,“睿亲王多虑了,沈世奎可不是毛文龙,他没那么大的魄力,此人稳重有余,进取不足,本王可不相信他真有这个胆子,敢袭扰我大清腹地,以他东江镇那一万多残兵败将,到时可在盛京留下五千人的精锐之师,再留一猛将坐镇,皮岛明军,翻不起什么浪花!”

    皇太极听了,微微颔首,这些年来,清军与明军交战,几乎百战百胜,早已打得明军闻风丧胆,沈世奎一向用兵保守,若是说他敢出兵与清军一战,皇太极也是不信的。

    多尔衮似是早已预料到岳托会如此说,他微微一笑,将木杆指向了地图上另一处,“沈世奎或许不敢出兵与我对敌,但成亲王不要忘了,这里可是还有一人有这个胆量,也有这个能力。”

    众人举目看去,木杆指向之处,正是大明青州府。

    “赵无忌!”想起这个名字,岳托不禁也倒吸了一口凉气,“睿亲王是说,赵无忌可能会派兵驻扎皮岛,伺机对我大清用兵?”

    多尔衮点了点头,他把目光投向了孔有德,“据恭顺王得到的消息,上个月赵无忌往皮岛运去了粮食两万石,白银一万两,是也不是?”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看向孔有德,孔有德点头说道:“正是如此,有一可靠之人给我传来情报,赵无忌最近与沈世奎过从甚密,来往频繁,皮岛近期也接收了大量来自青州府的物资。”

    孔有德原本就是驻守皮岛的明军,众人并不奇怪他在那里留有眼线,如此看来此事十有八九为真。

    皇太极摸着下巴,有些牙疼似的说道:“赵无忌这个小贼真是阴魂不散,哪里都能看到他的身影,若是他出兵皮岛,倒是不可不防。”

    “大汗所言极是,”多尔衮说道,“臣以为,朝鲜军队战力孱弱,不足畏惧,再者如今大汗登基称帝,朝鲜王早已对大汗警惕在心,哪来打草惊蛇一说?”

    “只要拿下皮岛,明军便再无力威胁我朝领土,也无法再增援朝鲜,没了皮岛这个据点,赵无忌也无法干扰到我军的行动,所以,臣以为,欲攻取朝鲜,必先攻皮岛。”

    多尔衮一席话说完,场中一片寂静,代善眯着眼睛不说话,岳托,阿巴泰,济尔哈朗等人抬头看着墙上的地图出神,不知在想些什么,其余众人也都是皱着眉头,在心中思量着多尔衮的计略是否可行。

    片刻之后,老将扬古利站起身来说道:“大汗,睿亲王言之有理,赵无忌年轻气盛而又兵甲锐利,行事一向疯狂大胆,不排除他可能以皮岛为跳板,袭击我大清本土,此次出征,断不容后方有失,臣以为,为稳妥计,先攻皮岛是最佳选择。”

    扬古利是清军有名的宿将,当年曾跟着满清太祖努尔哈赤冲锋陷阵,屡立战功,今年虽已六十四岁,却是老而弥坚,用兵稳妥老辣,在清军中威望很高。

    他开口后,随即济尔哈朗、阿济格,多铎等人都纷纷出言附议,范文程也出列说道:“睿亲王所言极有道理,臣也附议,赞同先攻皮岛,此外臣还有一计,或可牵制住那赵无忌,可使其来不及援助皮岛。”

    皇太极顿时眼前就是一亮,“范先生有何妙计,快快请讲。”

    “此事甚易,”范文程不慌不忙说道,“明国一直有意与我大清议和,出兵之前,大汗不妨派人前往明国,假做议和之势,命明皇崇祯,约束手下,不得轻易启恤,以明皇的命令牵制住赵无忌,拖延赵无忌增援皮岛的行动。”

    皇太极闻言大喜,“善,便如范先生所言行事,此外,攻打皮岛,需大量火器、舰船,恭顺王,你精熟火器与水师,这件事朕便交给你去做。”

    “奴才遵旨。”恭顺王孔有德跪在地上磕了个头,领了皇太极的旨意。

    皇太极在这边调兵遣将准备对朝鲜动手,赵无忌这边也没闲着,前两日他还在南阳学院和众学子交流学问知识,今日又来到了临淄县,在这里大量的水泥源源不断地被制造出来,随即就会被马上运走,用于修建青州府至乐安港的道路。

    去年由于王廷锡的恶意拖延,土豆红薯等高产作物的种植并没有在青州府得到推广,如今又是一年中的春耕时节,赵无忌把督促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的任务,交给了史可法去做。

    对于这种利国利民又能得到百姓拥戴的任务,且作为一个和当地土豪士绅无任何利益瓜葛的外来官员,史可法对这件事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他每天都带着一群小吏在青州府的各地四处奔波,发放种子,指导种植,打消农民第一次种植新作物的种种顾虑,甚至帮助穷困农民从庆记商行贷款以购买种子农具。

    这几日下来,史可法变得更黑更瘦了,嗓子也变哑了,今日两人在临淄巧遇,赵无忌当即被吓了一跳,于是提醒他注意身体,却被史可法云淡风轻的一笔带过,“赵大人的好意下官心领了,我辈士人,深受皇恩,为了百姓受点累算得了什么。”

    史可法丝毫不在意自己的身体,只是向赵无忌提出要求,希望庆记能把给农民的贷款额度再扩大一万两,如今需要贷款的穷困农民太多,庆记的贷款额度已经快用完了。

    历年春耕之时,总有穷困的农民为了种地,被逼向高利贷商人借贷,以购买种子和农具,到了秋季,若是收成不好,还不上钱,就会被债主逼债,最后不得不把家中最值钱的家当——土地交给债主抵债。

    就算遇上风调雨顺的年景,种植的粮食得到丰收,收获的大半部分也要用来还债,高利贷商人依旧可以得到最大的一块蛋糕。

    眼看今年春耕将近,各路放高利贷的商人各个摩拳擦掌,磨刀霍霍,等着这些穷困的农民上门,然后狠狠地杀上一刀,杀下一块大肥肉来吃。

    结果这帮商人流着哈喇子等了半个月,硬是一个上门借贷的农民也无,讶异之下出去一打听,才知道今年的借贷市场有大鳄下场,大鳄正是在江南赫赫有名的庆记商行。

    大明此时常见的利率是百分之二十四左右,也就是说,借出去一千两银子,到了年底,可以回来一千二百四十两,这二百四十两银子,便是利息。

    在往年,每到春耕之时,各路高利贷商人无不异常默契地将利息比以往再提高几分,百分之三十是常价,碰上急于用钱的农民,百分之四十的利率也借的出去。

    毕竟春耕是要看时候的,谁也不会为了一些利息,而错过适合播种的时候,所以这些商人的阴谋每每都能得逞,年年这个时候都是生意兴隆,大赚特赚,穷困农民们则是一片哀鸿遍野。

    没想到今年局势逆转。

    庆记商行不愧是大鳄级的商业巨擘,出手不凡,震惊四座,甫一出手就以每年百分之十的超低利率,把潜在的借贷农民几乎一网打尽,穷困农民蜂拥而至,排着队在庆记商行的门前,想要借钱。

    赵无忌给庆记定下的借贷额度是两万两,南阳学院,造船厂都是烧钱的无底洞,地主家也快没余粮了,能拿出两万两,已经是夏允彝尽最大努力筹办的结果。

第五百一十八章造战舰() 
由于这次贷款的利率实在太低,为了避免出借太多造成损失太大,也为了避免有人钻空子恶意借贷,本着把资金借给真正需要钱的农民的想法,庆记也做了一系列的规定。

    首先贷款者必须是青州府在籍的民众百姓,第二,需要有乡里里正的证明书,证明此人确实家境贫困,需要借贷种地,第三,以户为单位,每户农民能借到的钱是有一定限度的,刚好只够他们购买种子和农具,想多借,不行。

    这是为了避免有人故意多借钱,然后把多借到的钱挪作他用。

    几条措施下去,基本保证了穷困农民都能借到钱,而庆记又不至于负担太大,虽然采取了这些措施,两万两银子的额度看来还是不够,不然史可法也不会亲自跟赵无忌提起此事,希望赵无忌把庆记的放款额度增加一万两银子。

    史可法的人品,赵无忌绝对是相信的,清廉,为人正直,不会以权谋私,他说不够,那就是真不够;再者民以食为天,稳住粮食的生产,乃是一切任务中的重中之重,于是赵无忌咬着牙答应了史可法的要求,成功地把史可法的头疼问题转化成了夏允彝的头疼问题。

    史可法高兴地走掉了,带着手下继续去其他府县督促春耕,夏允彝愁着脸上前说道:“大人,账面上的资金已经不够,再给史可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