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王印-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跨入暖阁之际,九王爷极为不屑地瞧了雀贵妃一眼;而雀贵妃一直半低着头,并未看到对方的神情
入得正厅,诸位依次落座,楚公公命宫人即刻奉上茶饮。
“朕多日未见九王了,瞧上去,九王的气色真真是红润明亮啊!”皇上笑着说到。“哈哈哈哈!臣弟都是托皇上的福!前几日,臣弟的小妾刚刚诞下了一位男丁,算是王府的一桩喜事吧!”
“好啊!多子多福,九王果真好福气啊!”“臣弟多谢皇上关怀!”
稍稍顿了顿,皇上转而望向右手边离自己最近的毓亲王。
“毓王!”“臣在!”
“毓王府一切可好?”“回皇上,王府安泰如常。”
“承恩如何?长得可还健壮?”“劳皇上记挂,犬子安好。”
“自其生母离世之后,朕时常会挂念承恩;每每向太后问安之时,太后亦会提及。若是方便,择个日子,不妨让毓王妃携承恩入宫,朕与太后要亲眼看一看他才能心安啊!”“是!臣遵旨!”
“今日,朕召各位前来有一事相商。思虑再三,朕一时拿不定主意,还请诸位集思广益、建言献策。”“是!臣等悉听圣言!”
“数日前,朕收到一封秘折,其间谈及昔年之旧案,涉及有二:一,恃权摊派,卖官鬻爵;二,内外勾结,党同伐异。若言贪腐贿赂,历朝历代屡见不鲜,自朕登基以来,已然颁布法令、大力整治,虽不说处处廉洁,倒也见了不小的成效。”“是!皇上英明!”众臣应和到。
“英明?朕虽励精图治,却还算不得英明。于外大略可治,于内却未必能洞察毫微、面面俱到。就说立太子一事吧!太子承铭乃正宫皇后嫡出,为人忠厚且天资尚佳,但即便如此,立储君一事还是掀起了不小的风波。有人主张要早立国本,太子立则天下安;可有人却谏言礼器莫可轻传,不若从长计议、细细甄选。想来,朕这个国君真真是当得窝囊啊!常常会被夹在两派之中,左右难为计啊!”
这时,小同子悄悄来到了正厅之外;他朝楚公公微微招了招手,楚公公即刻退了出去。
“太子!”“儿臣在!”太子立刻起身回话。
“你自坐下!”“是!儿臣遵旨!”
“昔年,为立储君一事,朝堂之上众臣意见不一;为此,有人还结下了冤仇,至今仍未化解,甚至耿耿于怀,有碍于眼下之局势稳固与新政推行。对此,你如何看待啊?”“父皇!儿臣资历尚浅,除研习古训经典、文武之术外,还未曾涉及朝中政事;偶随父皇听政,也仅仅限于向前辈们聆听讨教。”
太子此言一出,对面而坐的毓亲王随之看了皇上一眼。
“即便是讨教,也该得出些许己见吧!太子无须拘谨,尽可直抒胸臆。”“是是!儿臣遵旨!”
“那便讲吧!”“依儿臣愚见,既是昔年旧事,也就莫再追究了吧!朝堂之上,无论何种大事,有异见总好过众臣一念、山呼万岁。”
“嗯!”
这一刻,正座之上的皇帝露出一丝浅笑。
“承泰,你可赞同太子之见?”“回父皇,儿儿臣赞同太子哥哥之意。”二皇子连忙起身答到。
“毓亲王,你的意思呢?”“臣赞同太子之意!昔年,无论存何纷争,身为臣下皆是为国计、为君泰、为民安;若因此旧事重翻,非要因彼时之事查今日之系,甚至治今日之罪,这未免得不偿失。圣上乃宽厚贤明之主,即便旧事遗扰,亦可审时度势、圣断服众。”
“哈哈哈哈!你们伯侄俩倒是心意相通,所见略同啊!”
说着,皇上饮下几口茶。
就在搁下茶盏之时,楚公公快步走入正厅。
“奴才有事回禀皇上!”“讲!”
“皇上,此事”楚公公微微皱了皱眉,欲言又止。“但说无妨!”
“方才,永合宫传来急报,说太子妃”“太子妃如何了?”未等皇上回应,太子赶忙问到。
“说太子妃腹痛难忍、愈发不堪,腹中龙孙怕是难保啊!”“啊?”
闻此恶讯,太子一下子靠在了椅旁的桌案边,案上茶盅随之坠地而破。
“太子哥哥!”
见状,承坤连忙上前搀扶。
这一刻,就在缓缓松开太子左臂之时,承坤的手上竟印出了血迹
第107章臂伤难隐,里应外合()
“哟!三皇子的手上怎的怎的见了血?”
此刻,楚公公首先瞧出了异样。
“快!来人啊!快拿些干净的细布来!”
“坤儿,你的手怎会出血?”见儿子有恙,皇上连忙起身问到。“父皇,儿臣也不知为何,儿臣未曾有伤啊!”
此时,望着自己的左手,承坤满面疑惑与惊诧。
“莫非是太子哥哥,是不是你的手臂有伤啊?”“太子?快!快让朕瞧瞧!”
说罢,皇上疾步太子跟前,楚公公则亲手缓缓掀起太子的衣袖。
这一刻,望着皇上极为关切的神情,承坤眼中闪过一道光。
“太子爷!您的手臂上真真有伤啊!这是何人为您包扎的?都都渗出血了啊!”
“太子近身奴才何在?贵体有损,如此紧要之事竟瞒而不报,当真是不要脑袋了吗?”九王爷顿时呵到。
“即刻传永合宫掌事奴才!”皇上厉声道。“父皇息怒!不关奴才之事,是儿臣刻意隐瞒,恐叨扰圣心。”
“太子安康事关国本,您万万不可轻心啊!”毓亲王紧接着说到。
“太子,你手臂究竟缘何而伤?”“是是儿臣不留心,意外弄伤的。”太子答到。
“天师!”“鄙人在!”
“你颇通外伤诊治,现下,便细细瞧一瞧太子的臂伤吧!”“是!鄙人遵旨!”
走上前来,在楚公公的辅助下,天师徐徐掀开覆在伤口之上的细布;愈接近内里,所缠细布上的血迹愈是深重。
“回皇上!初视伤口,几日前,太子应是被锐物所伤。”
“锐物?”“是。”天师稳稳答到。
“太子,到底是怎么回事?快快如实讲来,不可对朕有一丝欺瞒!”“儿臣万万不敢欺瞒父皇!这臂伤乃前几日夜晚,儿臣熟睡之中翻身,不料,手臂搭在了搭在了榻边的利器之上,这才误伤了自己。”
“利器?怎会有利器置于榻边?”皇上追问到。“儿臣儿臣是为了辟邪。”
“辟邪?荒唐!你乃当朝太子,岂有邪祟可干?”这一刻,皇上变了颜色。“儿臣一时糊涂,自知处事不妥,还请父皇息怒!”
说着,太子不顾依旧渗着血的臂伤,跪在了地上。
“父皇息怒!”
紧跟着,承坤亦跪在皇上面前。
“父皇,太子哥哥贵体有恙,这本非故意欺瞒,不过是恐父皇为其忧心罢了!父皇乃一国之君,日夜为天下苍生计,且太子哥哥一向忠孝,他又怎忍心再令您牵挂!于此,儿臣代哥哥表明心意,还请父皇宽宥!”
承坤伏地叩首,皇上看在眼里,愠色随即退去大半。
“太子、坤儿,你们都起来吧!”“是!”
“哎!太子,朕并非责怪你,而是你是储君,是未来的帝王,你要为天下江山爱惜自己,不可有一丝一毫的轻纵。身体有恙可传太医诊治,胡乱迷信驱邪巫术,有失皇家体统,更会令世人诟病,这断断不可为啊!”“是!儿臣”
太子的话没说完,承坤再次开口道:“父皇,太子哥哥已然请魏太医诊治过了!不久前,儿臣曾到太医院为母亲寻个食疗方剂,正巧遇上魏太医;魏太医素来服侍太子哥哥,儿臣便随口问了几句。”
“魏太医如何讲?”皇上问承坤。“太医说,太子哥哥近来夜寐不安,且时常于梦中惊醒,醒后便迟迟难再入睡。”
“是这样吗?太子!”“近日,儿臣的确夜寐欠安,不过,用了几副汤剂之后,已然好多了。”太子颇为忐忑地答到。
“朕明白了!你这夜寐不宁多半是为着太子妃的身孕吧!”“是是!”
“太子,恕臣直言!诞育龙孙乃是天意,万事顺天而为,太子莫要过于忧虑。”毓亲王适时说到。
“朕知道,作为夫君,你一向爱重于太子妃;不过,凡事讲求一个限度,太过与不及均是不可取的。”“是!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朕有些累了,今日议事到此,诸位请回吧!”“是!请皇上保重龙体,臣等告退!”
“楚维盛!”“奴才在!”
“带太子到内室,请魏太医来,再为其敷些药、重新包一包伤口!”“是!奴才遵旨!”
“父皇,儿臣伤处并无大碍,无需劳烦!”太子略显急色。“你安心在这儿,永合宫自有你母后照料。”
“姚护卫!”“奴才在!”
“你代朕到太子宫中走一趟,太子妃有何消息及时回禀。”“是!”
承汲刚要跨出门,这时,小同子快步跑了进来。
“回禀皇上,永合宫刚刚传来消息,太子妃小产了。”“知道了!下去吧!”
暖阁之内,皇上神情黯然,沉默不语;众臣退去,只留两位皇子、天师与承汲在。
“太子妃这一胎不保,亦并非坏事。”“是!皇上,万事讲求机缘,机缘未到便不可强求;若是强求,虽得亦非福也。”天师应和到。
“泰儿,转告德妃前去永合宫适时探望,算是对太子妃有所安慰吧!”“是!儿臣遵旨!”
“去吧!现下就去吧!”“是!父皇保重,儿臣告退!”
二皇子走后,皇上又是一阵沉默。
“坤儿,你与魏太医对谈之时,他有没有向你细细地描述太子之症?”“回父皇,魏太医仅是略述,未尽详细。”
“在你看来,太子到底有无疾患?他竟将利刃置于床头辟邪,难不成是忧郁成疾、患了癔症?”“儿臣不通医术,不敢妄加断言。”
说罢,承坤与天师相对一视。
“天师,此种情形,你有何高见?”“依鄙人初断,太子面容晦暗、神色不定,虽不至发癔,但也着实气血有亏、情志有伤。”
听天师所言,承汲心中不由地生出“狼狈为奸”之感;他忽然怜悯起“难成大器”的太子,亦对三皇子承坤愈加防备。
“既是气血亏虚就要好生将养,朕会让皇后亲自照料太子;为着起居方便,太子就先不要回永合宫了吧,暂且住在绮华宫,那里地气好,朕去瞧他也近便。”“是!奴才自会传旨!”承汲答到。
稍顿片刻,皇上转而望向承坤。
“坤儿,朕要谢一谢你,若不是你无意发现、讲出实情,你太子哥哥不知还要向朕隐瞒多久。”“父皇之谢,儿臣愧不敢受!”
“你自然当受!来日,太子登基,必定少不了手足鼎力相助;你是太子的亲弟弟,父皇对你寄予厚望!”“是!儿臣定不负父皇之望!”
“请天师择个吉日,朕要晋封雀贵妃为皇贵妃,并破例封坤儿为王;你的王号朕已然拟定,就叫忠王!”
第108章晋封忠王,血玉为赠()
七日后,晋封大典如期举行;雀贵妃身着华丽锦衣,在皇后亲自指点下,于宗庙祠堂行叩拜大礼。
同日同时,三皇子承坤被封为“忠王”,朝堂之上,众臣为鉴,皇上亲言教诲,并由太子将王之印信亲手交予承坤。
“臣恭贺三皇子!”礼毕,九王爷最先道贺。“多谢九王之贺!破例封王,晚辈受之有愧。”
“哈哈哈哈!哪里话!三皇子子以母贵,且文武兼具、才华过人,若不封王岂不是有负众望嘛!”
“坤儿,封王不仅是殊荣,亦是鼓励鞭策;你年纪尚轻,正是建功立业之好年华,只要来日有所作为,便不辜负父皇及诸位长辈的殷殷期望。”“是!儿臣定当克己复礼,早日建得功业,以慰圣心!”
“哈哈哈哈!好!朕知道,忠王定不会令朕失望的!”“皇上圣明!臣等恭贺忠王!”
“今晚,朕要在回莲阁大设庆贺家宴,酉时整,请诸位王爷携王妃赴宴!”“臣等叩谢皇上圣恩!”
已晋封为王,依照祖制,皇上赐了承坤独立宫苑——永祥宫。
带着皇上与太后的赏赐,承汲奉命将承坤一路送到了永祥宫。
“若是不急着回去,姚护卫便到里面略坐坐吧!”来到宫门前,承坤说到。“奴才不敢!多谢三皇子,不,多谢忠王美意!”
“进来饮些茶吧,也算为这新宫苑添一添人气!”“是!奴才遵旨!”
承汲不好再推辞,便随其入内。
比起太子的永合宫,这永祥宫丝毫不见逊色;可谓处处新意,一派荣景。
承汲谢恩落座,随即,侍婢奉上新茶。
“赏赐永祥宫,父皇真真是用了心意的!”说罢,承坤微微笑了笑。“是!皇上一向爱重于忠王,自会格外用心。”承汲顺势说到。
“这里距永合宫并不远,日后,我亦可常去探望太子,共叙兄弟之情。”“是!”
“不过,太子妃刚刚失了孩子,因伤心过度,已然多日足不出户、避不会客;连德妃娘娘前去,亦是婉言相拒、未得相见;我若贸然前往,则更显不便。”“是!恕奴才直言,您真真该娶一位王妃了!一来,可侍奉起居,主理家务琐事;二来,皇宫之中,女眷相交自是方便融洽,可为您省去来往之诸多不便。”
“哈哈哈哈!能得贤妻助力,这自是美事;不过,一时半刻,我怕是还没有这样好的福气呢!”
话音未落,此时,一位宫人前来传报。
“回禀忠王,永合宫来人赠礼道贺!”“快请!”
“奴才告退!”承汲即刻起身。“且慢!一盏茶尚未饮下,姚护卫怎能走呢?要知道,你可是永祥宫第一位贵客,我这主人万万不能怠慢了!”
说着,宫人引客徐徐而入,承汲抬头一瞧,正是如玉姑娘。
眼前,她身着一席蓝衣,搭配发髻之上的银色簪子更显楚楚动人。
“奴婢拜见忠王!”“请起!”
“奴婢见过姚护卫!”“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