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的复兴-第1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之路上,好多竞争对手都莫名其妙的死亡抑或失踪了。所以,别看邓艾已经死了三年多了,但还是没人敢来招惹这位邓老板。
当然,邓全自己心里很明白,他确实是荆州义阳人。也确实是邓艾的远亲。但很遗憾,他从未去过义阳。因为,他出生在成都,他出生的时候,蜀汉已经失去了荆州。
确切的说,他是蜀汉先车骑将军邓芝邓伯苗的侄子!
西元249年,司马懿在卧床演戏多年后一朝奋起,发动高平陵之变。当时被斩杀的曹爽及其亲信的三族高达五千余人。曹魏宗室力量一蹶不振。之后司马家在把控曹魏朝堂的同时,又把曹魏的宗亲都集中到邺城进行圈养。就是在这个时候,时任蜀汉大将军的费祎和车骑将军邓芝商量后,下了一手闲棋:派出一位司闻使,到邺城布局。
邓芝和邓艾都是荆州义阳新野县人。双方本来就是亲戚。所以邓芝的侄儿真的是邓艾的远房侄子。而且由于邓芝和邓艾虽然份属同族,但当时邓家在新野已经是枝叶繁盛,几十房里谁家有几个儿子一般是搞不清楚的。所以,邓全很是顺利的进入了曹魏,在打出邓艾的招牌后,也得到了邓艾的默认——邓艾家也是需要有固定的自家商人为其赚钱的啊。
二月初五的清晨,邓记商号总铺的店面开门了。不少的客人一窝蜂的涌了进来。这是邓记的日常。没什么好稀奇的。
不过今天的情况有点不一样。
一个身高六尺三寸,相貌非常普通的年轻人,戴着一顶步摇冠走进了邓记总铺。
所谓步摇冠,就是人戴的冠上面,还像大树的树枝一样分出去很多细小的分叉。人一走动,这些小分叉就轻微的摇动。这种冠,在当时的幽冀等地,很是常见,没什么好奇怪的。
但是这个年轻人的步摇冠有点特殊,因为他的冠上面,有足足四十六个分叉!和一般七八个分叉,至多不过十几个分叉的常见步摇冠比起来,这就太风(防和谐)骚了。
“哎,现在的年轻人啊,就是不学好。这么多的分叉,走起路来不累吗?”
这个打扮新奇的年轻人根本不在乎周围人群的鄙视,施施然很是高冷的走到了店铺的柜台前,一开口就是一副标准的荆州义阳土话:“我乃邓松,故车骑将军府下,求见贵号掌柜。”
“哦,邓车骑家的人啊。”
“来自洛阳啊?怎么,洛阳的步摇冠已经进化到如此夸张的地步了吗?”
“嘿,这邓车骑都死了三年多了,怎么,邓家还想邓老板持续供养他们吗?”
“这个可难说啊,没听说朝廷已经把邓车骑的几个儿子都封侯了嘛?”
“嗨!现在天变哪。王爵公爵那么多,公爵之下还有郡侯,一个普通的侯爵真的不算啥呢。”
不理会吃瓜群众们自行的脑补,在通禀了名号之后,邓家商号当日值守的人员赶紧的上楼向自己的家主汇报。
很快,这位自称邓松的人,就得到了邓全的接见。
当看到邓松的时候,邓全原本混浊的眼神一下子冒出了精光。
当然,这抹光芒也就是短暂的一闪而过:“客人的这顶步摇冠,还真的有些新奇呢。这分叉有多少啊?”
“不多不少,正好四十六。”
“哦为何是四十六呢?”
“我这做儿子的,母亲每增加一岁就在冠上加一分支,今年家母刚刚四十六岁,所以,就是四十六分支了。”
邓全的脸色飞快的变了又变:“令堂身体还好吧?”
“还好,三年多前生了一场大病,差点就逝去了。幸好有名医出手,现在家母不光恢复了健康,而且身体更胜往昔。这几年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
“那就好啊,那就好啊。客人这次来,有什么要见教邓某的呢?”
“母亲说,邓掌柜虽然离开老家十八年了,但终究是邓家的人。所以希望邓掌柜能回老家看一看。”
“哎,想当年,我离家北上的时候。家中族老赠我一句话,叫做轻财果壮,当难不惑。回首往事,十八年来真是不容易啊。”
“确实如此。所以母亲说掌柜的乃是以少御多,殊方保业啊。”
这是杨戏的季汉辅臣赞里赞扬邓方的话,是当初邓全被派到邺城来之前,司闻曹长官给他的接头暗号。在这个知识传播极为困难的时代,能够迅速接上这句话的,毫无疑问是蜀汉派来的人。
所以,听到这句话的时候,邓全再也无法保持淡定了。他“嚯”的一下站了起来:“客人请随我来。”
两人进了一间密室后,邓全神色严肃的对着邓松道:“司闻曹丙字一五九号邓全邓国斌。”
“司闻曹午字一三一号,黎启黎伯括。”(书友孝武伯提供)
接下来,双方仍然按照司闻曹的习惯,进行了暗号、切口、信物等繁复的对照。最终,双方都认可了对方的身份。
“家里有命令?”
“是的。”
“具体指示是?”
“曹魏余孽叛出魏国,经司闻令引导,我朝前将军和牙门将接应,已经成功在魏兴郡扎根。现在,这些曹魏余孽需要一个曹氏宗亲站出来竖旗。”
“司闻令是否指定了具体人选?”
“有的。前伪魏任城威王曹彰之孙,伪魏梁王曹悌!”
“嘶!司闻令果然厉害。这确实是一个好人选。以邓某在邺城扎根十八年来的观察,这伪魏的不肖子孙中,也就这位曹悌还算是个有血性的人了。只是此人一直受到司马家的严密监视。要想把此人运到魏兴郡。啧啧”
邓全在那里轻轻的摇头,但他抬起头的时候,看到的却是黎启冷漠的眼神。
“抱歉,离家太久,都忘了家里的规矩了。请放心,此事我接下来了。请伯括放心。三日之内,定然给伯括一个方案。”
“善,三日后我们再联系。具体如何联系,由我来决定。”
“这是当然!家里的规矩就是这样。伯括请慢走。”
第二二二章 吾乃司闻曹(三)()
送走了黎启,邓国斌一下子瘫在了软椅上,全身上下一丝力气都没有。
来到这座城市已经整整十八年了。当年那个热血、矫健、单兵作战能力超强的少年,已经成了腆着小肚腩,浑身富态像怎么也遮掩不住的市侩商人。这些年来,他在这座城市娶妻、生子。家里的妻妾超过十人,子女也接近十人。如果按照黎启的要求跨出这一步。这些,很快都将化为乌有
可是,少年时那熊熊燃烧的兴复汉室的理想,十八年了,其实自己的内心里还是有那么一点火种留存的。三四年前,自己不也是私下组织了家将,到长安去打听那场大战的消息吗?若不是心里还有蜀汉,还有司闻曹,他作为一个差不多被国家遗忘了的间谍,又何必去做这种有可能暴露自己的危险事情?
更不要说刚到邺城的前几年,若不是司闻曹的兄弟们一次又一次的帮他清扫各种竞争对手,说不得,他早就已经被别人吞得骨头都不剩了。
而且,随着邓艾的阵亡,自己的这副家业,其实,已经有很多人都盯上了啊。要不是自己这些年和曹家的关系保持得比较好。司马家又不想在明面上催逼曹家过甚。自己恐怕也是会变得一无所有的吧?
所以,选择什么的是没有困难的。困难的是如何拟定相关计划,并确保计划能够顺利实施。
邓记商号作为邺城数得着的商号,有一项很重要的日常工作:每天给邺城宫城,也就是那座超级大监狱送水。
邺城位于漳水之南,在如今这个时代,城内的浅表地下水资源还是有一些的。但是对于达官贵人们来说,井水的味道不好,他们要喝的是邺城城西,漳水上游的活水。所以从袁绍时代起,就定下来规矩:政府指定一到两家商户,每天定期给宫城内运水。
以前这是个肥差:可以频繁的进出这个政权最高统治者的宫闱啊。哪怕根本就见不到什么高级官员。但是只要你每天能够进出这座宫城,就是在成功的发散一个信号:我是有大佬罩着的,不要打我的歪主意。
可是从十九年起,这就不是肥差了:给一群犯人送水算什么事呢?可以说,从那时候起,这个差事就没人愿意接了。
别人不接,我来接。我本来就是被司闻曹安排在这里和曹家的人打交道的啊。当年还满腔热血,充满幻想的邓国斌,在被官府安排到这项差事的时候,装模作样的推脱一番后,很是愉快的接了下来。
十三年了,邓记商号给邺城宫城这座大监狱送了十三年的水。宫城里很多曹家、夏侯家的人邓国斌都记熟了。到了今天,终于有了可以施展的机会。
三天后,邓国斌按照黎启的要求,在一个隐秘的地方和黎启再次相会。
“整个计划大体就是如此。为兄进入邺城宫城送水,然后联系上曹家的人。让他们把曹悌装在为兄的空水车里运出来。然后第二天凌晨为兄的水车队出城取水的时候就把曹悌给送出城去。剩下的事情,就是黎兄弟的事了。”
“嗯,如果真能如邓兄所言,倒是切实可行的。只是不知这里面的风险”
“这里面的风险还是很多的。但为兄都有信心去逐一化解。但是为兄现在需要一到两件东西,能够让曹家的人相信为兄是真正的大汉司闻曹而不是晋国的进奏曹”
“此事易尔。小弟来这里的时候司闻令就已经想到了。小弟这里有佩韘(she,扳指的古称)一枚。乃是昔年曹操赏赐给张辽的。上面雕刻有曹操的亲笔题词‘止啼’二字。乃是嘉奖张辽当年以八百壮士杀败东吴十万大军,使得江东小儿而张辽之名而不敢夜啼的壮举。另外还有一枚征西车骑的将军印。乃是昔年曹叡拜张郃为征西车骑将军时赐下。有了这两样东西,应该能让曹家的人相信你。此外,我这里还有张虎、张雄、乐肇、徐霸四人的亲笔信一封。”
“佩韘和印信给我吧,信件这次就不必了。现在邺城的看守是晋国赵王司马伦。这个兔崽子是个没本事的,唯独对曹家的看守特别严厉。在没有联系上可靠人员之前,信件什么的是绝不能带进宫城里去的。”
“善,那小弟就在城西等待兄长。呃,小弟也知道这种事情很难确定时间,但还是请兄长给我一个大致时期。”
“嗯,曹家现在最有智慧胆识的人就是东乡公主,此事若有她的参与,当可事半功倍。只是为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碰上她。所以”
“小弟明白了。小弟就在城外找地方隐蔽下来。等兄长的消息。”
“善,贤弟保重。”
“兄长保重,后会有期。”
。。
第二天,二月初九。卯时。
天空还是一片漆黑,但是邓记商号长达数十米的水车队已经在邺城的街头吱呀作响。沿途房舍中的居民们也听着水车的声音开始起床,准备一天的劳作。
“哟,邓掌柜。又是亲自押车啊。”
“呵呵,王军候,这宫里住的都是贵人嘛。在下可不敢怠慢,必须自己给盯着了。”
“嗨,也就你这样的厚道人才这样看吧。要我说呀,这些家伙,自己在宫城多打几口井不就完了嘛。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还没搞清楚状况?什么喝的水和洗衣服用的水必须要分开哼,非要死撑着面子干啥?”
“嘿,军候这话在下就不敢接了。在下只是个商人啊。”
“嗯嗯,失言失言了啊。邓掌柜,不好意思,按照大王的规矩”
“搜身嘛,理当如此,理当如此。来来来,我邓记的伙计们,安抚好骡马,然后都站好不要动。让王军候麾下的兄弟们快点做事。查完了我们,人家也好换班回家睡觉。”
十三年了,邺城看门的士兵换了好几批,邓记的伙计也换了一些。但邓国斌却是十三年风雨不避的坚持了下来。所以,这宫城的每一个守卫都和他很熟。守卫们什么时候上值,什么时候下班,他也记得很清楚。
“咦,邓掌柜,您手上的是什么?”
“这个啊,是佩韘。就是你们武将射箭的时候套在指头上防止被弓弦拉上的东西。不过我这个佩韘是玉做的。就是一个装饰品。不实用的哪。不过,戴在手上看起来很有格调,您觉得呢?”
“哦,原来如此啊。我就说怎么这么眼熟呢。哎,我是个步兵,不擅长使用弓箭的哪。嗯,掌柜的,今儿怎么换了一枚印?”
“mb的家里孩子多,一天到晚都捣蛋。老子以前用来盖印的那枚印章不知道被几个臭小子给扔到哪里去了。这是我十几年前刚来邺城的时候用的。今儿拿出来应个急。”
“哦,这样啊。嗯,我这里是没问题了。还请邓掌柜等一等。”
“呼还好这家伙不出我所料是个文盲!”暗地里松了一口气的邓国斌脸上仍然是那副笑呵呵的表情:“知道知道,兄弟们忠于王事,我们做生意的必定尽力配合。”
“哎,不是忠于王事的问题。实在是当今天家人可是动不动就夷三族啊。我可不想来看个门一不小心就把自己全家几十口人给搭进去。”
大着胆子对老熟人吐了下皇帝的槽后,王军候很快意识到自己说多了。于是马上闭口不言。而邓国斌这时候也不好接话,也只有静静的站在那里等着其他士兵的搜查。
“启禀军候,甲队搜身完毕,整个运水队一共三十人,无一人身上有违禁夹带物品。”
“启禀军候,乙队搜查骡马完毕。整个队伍共计一百二十匹骡马。所有骡马的缰绳、马掌都已经细细查过,没有发现异常。”
“启禀军候,丙队搜查水车完毕。六十辆水车,八十个水桶和四十个粪桶。水桶里全部装满清水,无其他杂物。粪桶全空,无杂物。”
是的,这个时代可没有冲水马桶和下水道。整个邺城宫城里几千人的排泄物,都是需要每天由专人给运送出去的。承担这一铲屎官职能的,当然还是邓记。
“善,那就放行吧。”王军候轻轻的一摆手,邺城宫城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