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蜀汉的复兴 >

第178部分

蜀汉的复兴-第178部分

小说: 蜀汉的复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当关彝提出这个要求之后,前面大半年基本都很安静的成都政坛,似乎一下子活了过来。

    九月初一,子时。

    成都是没有夜市的,就算是那些勾栏瓦肆到了这个点也差不多偃旗息鼓了。所以当高逢的坐车在这个时候从西向东横穿成都城时,车轮在地面摩擦发出的声响变得特别突兀。

    高逢,是蜀汉前右将军、玄乡侯高翔(就是街亭之战中在马谡后面防守列柳城那位)的儿子。高翔死后,高逢袭爵。这时候除了乡侯爵位之外,也是尚书台的尚书之一。

    高家祖籍扬州富春,算是东吴皇室老乡。早年高家的先祖跟随刘焉进入益州并且扎根。到了高逢这会,已经是第三代了。

    所以,高家是东州派。

    “哎,这个时候太子见召,可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啊。”长叹了一口气,高逢把头靠在车窗附近,心情有些忐忑。

    虽说高家是东州派,但总的来说,高家在东州派里并不算什么了不得的大家族。其存在感一直都很低。

    雍凉入手,整个蜀汉朝堂的利益将重新分配。这一点高逢当然知道。可是他也清楚以今日高家的能力,要想入局参加分配方案的制定是绝对不可能的——跟在其他几个东州大佬家族后面,吃点汤汤水水,其实他也很满意的。

    可是这时候太子居然召唤他去府上,而且是深夜时分。这真是让人感到疑惑又忐忑啊。

    车里的主人在思考着最近朝堂上的种种变化,车外的马夫继续催动驽马前进。一会儿,一片白色进入了高逢的视野。

    这是一座门脸很大的府邸,一看就是一位达官贵人的家宅。而这座府邸现在门口的凉亭、匾额什么的,全都是一片白色。和最近成都城内到处都是喜庆的红色很不相符。

    “且停一下。”

    “家主有何吩咐?”

    “这里是哪里?哪位过世了?”

    “回禀家主,这里是宗府。镇军大将军(宗预)于昨日夜间过世了。”

    “原来是宗德艳啊。呵呵,宗德艳也走了么?果然是乐极生悲啊。”

    为什么说又呢?因为自茂陵大捷的消息传来的当天,躺在病床上的廖化听到这消息后,在病床上大笑三声,又大叫三声“好!好!好!”之后顿时气绝。而这位宗德艳,是最近荆州派丧失的第二位大佬了。

    “知道了,继续往前走吧。”

    “诺。”

    马车继续前行,在转过一个弯角后,新出现的一座府邸门前,却是完全另一番景象。

    如山的竹筒堆积在门外的凉亭内,大部分都有被火烤而炸裂的痕迹(爆竹的本来面目)。毫无疑问,这一家子人最近都高兴得要疯了。

    “且停,这一家又是哪家府邸啊?”

    “回禀家主,此乃奉车都尉府上。”

    “嘁!你家老爷我一天到晚公务繁忙,哪里记得清这是哪个奉车都尉。”

    “呃,家主,这家姓法。”

    “哦,原来是翼侯的府邸呀。”

    翼侯,是法正的谥号。这是刘备给的,取的乃是朕之辅翼的意思。作为帮助刘备获取汉中,并且成功进位汉中王的最大功臣,法正当得起这个称号。

    法正死得早,刘备还没称帝就挂了。刘备在世的时候呢,对他的儿子法邈很是关照,还未成年就赐爵关内侯。可惜没多久刘备也挂了。之后法家就有点凄惨了。

    诸葛亮不喜欢法正,因为法正抢了他在刘备面前的专宠。至于东州派和益州派?哼哼,要问他们最讨厌的人,第一是张松,第二是孟达,第三就是法正了。

    所以法正的儿子法邈在蜀汉政权内混了这么多年,也只是当过一任下郡太守。现在只有一个奉车都尉的虚衔和关内侯的爵位。其存在感一直极弱。

    可是这会儿法家为啥这么高兴?天天没事烧竹筒玩?

    高逢略微一想,马上就反应过来了:“坏了!我说为什么像我们高家这样的家族居然也能让太子深夜召唤了呢。原来,这所谓的东州派,因为雍凉的入手,已经趋于瓦解了啊!”

    法正祖籍哪里?雍州的扶风啊!雍凉归于蜀汉之后,法家就不再是客居于益州,一天到晚被益州派各种鄙视的东州派了。法家将以征服者和胜利者的身份回到祖籍所在地,成为新兴的雍州大佬!

    非止法家,还有孟家、射家这些祖籍雍州的东州派骨干们,全都因此而可以回归祖籍。另外吴家、裴家等东州大佬们,其祖籍虽然不在雍凉却在河南。而毫无疑问,拿下了雍凉的蜀汉,进攻河南也是不太遥远的事情了。这些人,都不算东州派了。

    东州派,作为蜀汉政权原有的三大派系之一,因为雍凉的纳入,顷刻之间已经是土崩瓦解了。

    正因为如此,这一次刘谌才会召见高逢吧。因为高家祖籍扬州——毫无疑问,那一定是蜀汉最后才会去考虑征伐的地方。

    “原来老爷我现在成了东州派大佬了!”很是自嘲的摇头苦笑后,高逢抬首长叹了一口气:“可惜整个派系都已经瓦解到了这个地步,我们哪里还有入场的资格呢?这时候去,不过是出于对我们的尊重,通报一声结果罢了吧!”

第三零二章 战后的余波(二)() 
?    “下官高逢,拜见太子殿下,拜见诸位上官。”

    果然不出高逢所料,等他去了太子府上,发现太子、张绍、罗宪、霍弋、简单、孙刚、关索等朝堂地方巨头,以及从前线返回的霍在、罗袭等人,已经齐聚一堂了。而且看他们疲惫的神情,想来是已经商讨、争辩许久了。

    “我果然就是个来听结果的。”看到这个场景,高逢不自觉的再次自嘲一笑。

    雍凉到手,益州独大或者益州孤撑大汉的局面被彻底改变了。大势的剧烈变化,必然带来利益的重新分配和朝堂的重新洗牌。

    虽说关彝努力的通过复兴社股份的稀释而尽最大可能的团结一批人。但是复兴社现在也就装下了几十个家族而已。从总体而言,以前蜀汉的政治生态里的四大派系,仍然还是存在的。

    这四大派系里,元从或者说复兴系毫无疑问再次拥有了获取更多官位和实权的资本。而东州派已经趋于瓦解。至于剩下的两派……

    对于益州籍士人们来说,他们的心情是复杂的:拿下了雍凉,这个寄生殖民政权终于不用只在益州这一根大腿上吸血了。但是,在剥削会明显减轻的同时,益州对于大汉的重要性,也将无可避免的削弱。

    用现在已经在家闲居的谯周的话来说就是:这几十年下来,随着荆州派、东州派老人们的逐一凋零,益州人在朝堂上的声音已经越来越大。虽然很多官位都是有名无实的虚衔,但这么发展下去,随着荆州派、东州派的青黄不接。益州人迟早会拿到大汉朝堂上的实权。到时候的蜀汉,不管统治者再怎么不乐意,也会变成又一个东吴。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大汉拿下了雍凉。益州人苦苦熬了那么多年,眼看就要摘桃子了,结果!整个政权突然可以不用依赖益州人了。

    而荆州派呢?呵呵,由于人才的青黄不接,关大司马早就不怎么待见他们了。但是以前大司马为了维持蜀汉政权不至于彻底世家化,所以还得捏着鼻子给荆州派足够的权势。但是现在呢?荆州派若是再不能提供足够的、高质量的人才。毫无疑问,他们的地位将会持续弱化。

    可是失去了荆襄大地的持续供养,荆州派哪里就突然能拿出那么多的人才来呢?而且按照大司马的国策,就算拿下了雍凉。短期内大汉的主攻方向也不是荆州啊。

    不光他们不高兴,皇室其实也不怎么高兴。

    原因当然就更简单了:你关彝已经是大司马开府录尚书事了,已经是县侯了。现在你却立下了远超诸葛丞相的功绩。该怎么封赏呢?封公吗?这一步一旦跨出,曹操、司马昭的阴影就将无可避免的遮蔽住大汉的天空啊。

    对,作为刘姓皇族,我们是最希望大汉这个政权能够兴盛的。可是这有一个前提:这个政权得姓刘啊!但这么发展下去,这个政权恐怕要不了多久,他就要姓关了!

    所以,别看关彝和姜维拿下了雍凉,为蜀汉彻底解决了生存危机。但对于利益即将受损的三大派系来说,他们还真的不怎么高兴。至于皇室,恐怕是惶恐多于兴奋了。

    所以对于关彝来说,北伐成功的喜悦也就维持了一小会。如果他在接下来的利益分配和人事调整中没有做到最好。北伐的成功或许就是他身死族灭的起点——蜀汉政权现有的各大派系可能会前所未有的团结起来,结成反关联盟。

    所以,在关彝进入长安后不久,他就派出了霍在和罗袭两人赶回成都。之后霍弋、罗宪、孙刚等人也进入成都。加上朝廷里的复兴系骨干们,大家一起在太子府里闭门商议了许久。

    首先,霍在和罗袭代表关彝明确表态:我没有封公的想法,也没有进位丞相的打算。大司马这个位置我现在坐着很舒服。所以朝廷里的各路官员也都得给老子闭嘴,不要上奏章说什么大司马功劳巨大,应该封公爵以嘉赏这样的废话。说了我也不接招。

    可以说,关彝的这个表态在让皇室松了一大口气的同时,也有了一个更大的难题:如何对关彝进行封赏?

    有功不赏是不行的!关彝的身后可不是一个人啊。这次北伐,蜀汉前后投入兵力十三万,动员民夫超过十万。关彝得不到封赏,那下面的人怎么办?都不封赏吗?那以后谁还愿意给朝廷做事?

    所以当太子刘谌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霍在和罗袭表示:大司马的意思是,重实际,轻虚名。并且趁此机会,新推出一项政策。

    关彝这时候的脑袋还很清醒。而姜维呢,在达成多年夙愿之后,只觉得人生已经圆满,所求也不太多。而这次北伐的另一名统帅张翼呢,别忘了,他是益州人在军界的第一大佬。雍凉入手,益州在蜀汉内部的地位将明显下降。所以这时候张翼所求的是稳住整个益州的利益。其个人所求也不是太多。

    所以,在三大统帅都统一了意见后,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得多了。

    具体来说,本次北伐主要将领的封赏如下:

    关彝,大司马,开府,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解良侯的县侯爵位不动,但实封户数由八百户直接涨到两千户。另外其长子关复,被封为第五任汉寿亭侯,实封户数三百户。

    姜维,大将军,太子太傅,平尚书事。平襄侯的爵位不变,增加其户数至两千户。其子姜素,被封为当阳亭侯(姜维以前的爵位),实封三百户。

    这两个人的封赏定了,基本上本次北伐所有将士的封赏也都定了。

    蜀汉以前因为国土狭小,财政紧张。所以所谓的县侯乡侯亭侯什么的都是虚爵,是没有实际土地和民户的。而这一次爵位制度的改革,就是对此做出一点点的改变。

    当然,这时候的天下十五州,蜀汉也只有其中三州。所以彻底的实封土地也是不可能的。好在这年头,总体来说是地广人稀,只要你愿意去开垦荒地——只要给政府交上一定的金钱,买下这块地就可以了。

    而这里封赏的户数也不是说国家直接从民册上划拨多少民户给你。而是国家给你多少户的名额。在这个名额之内,你可以不缴纳户税、人头税等。这才是对有功之臣最切合实际的封赏。

    在关彝看来,清查户税,削弱世家,把世家隐匿的人口还原到国家民册上的工作是要持续做下去的。但这种挖世家祖坟的事情,不能一味的强硬。除了用各种手工业品、矿业等转移世家的注意力和资金外。也需要给世家一定的出路——现成的世家就不说了,就关彝下面的将领们,哪个又不想成为世家?随着他们权势的膨胀,等他们的庄园也开始大量隐匿人口后,还会像今天这样听自己的话吗?

    所以,我干脆直接定个规矩:你有军功,有功劳。好,我就给你多少免税名额。你有了这个免税名额,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去招揽普通百姓或者流民进入你的庄园成为你的佃户,在定量之内的佃户还是免税的。至于你没有军功没有其他功劳却拥有那么多佃户的?对不起,请缴纳户税和人头税。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彻底的把功臣阶级和普通世家给割裂开来。避免了这两个群体的合流。

    以后一个人想要发家,其主要过程就是:学习、出仕、立功、获得名额、发家。至于像以前那样勾结官府,欺压侵吞国家自耕农的事情。哼哼,首先功臣阶级都要反对。

    当然,人的贪欲是永无止境的。功臣阶级拿到免税名额,建立起自己的庄园和家门后,必然的追求更多的佃户和更多的庄园土地。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单纯的依靠军功还是显得太慢。而且功臣阶级的子孙未必个个成器。所以难免也会堕落成今天的世家……但那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了。而很多年以后,关彝当然还有新的方法来加以引导。

    于是,在这个政策之下,本次北伐的将领们,或多或少的都拿到了一定的免税名额。马杰、牵弘、田续以及归降后多次阵斩敌将的文鸯等人,则除了官位之外,也获得了亭侯的爵位。

    最后的普通士兵和民夫。阵亡的,有子女的子女免税,无子女的准许其兄弟一人免税。残疾的,本人终身免税,国家每年予以一千钱的补贴。其他的士兵和民夫,按照具体功劳的大小,分别给予钱财、免税或者升职等待遇。

第三零三章 战后的余波(三)() 
?    总体而言,蜀汉朝堂的诸多官员基本保持了原位。

    接下来,是地方官员职位的角力。

    当年阳安关大捷后,关彝虽然背负着挽救国家社稷于危难之间的巨大声望。但那时候复兴社到底是根基太浅,而且蜀汉原来的三大派系都还存在着相当的实力。所以关彝在那时候不得不做出了妥协:比如,默许了罗宪、霍弋这两个在复兴系之外的军头的存在。

    现在情势完全不同了。大司马前些年在国内夯实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