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蜀汉的复兴 >

第186部分

蜀汉的复兴-第186部分

小说: 蜀汉的复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贺兰山和阴山挡住了西北方的风沙和寒冷,东南方的黄土高原又死死的钳制住了黄河,使这一段的黄河循规蹈矩的安静流淌而不是像中下游那样泛滥成灾。加之这一段的黄河水量充沛、含沙量极小。如此种种,使得河套地区成了一块丰饶的肥美之地。

    具体来说,河套平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河套平原就是阴山南部,“几”字里那一横前面半截。在现代,这一块地方的核心城市叫做巴彦淖尔。此地乃是全国畜牧产品出口第一大市。

    广义的河套平原,除了巴彦淖尔这一块自灌区(后套)之外,还包括银川平原(西套)和土默川平原(前套)。

    银川平原一听名字就知道在哪儿。而土默川平原呢?这块地方在现代有两个著名的城市:包头、呼和浩特。

    在土默川平原的黄河对岸,还有另一个著名城市:鄂尔多斯。

    简单的说,大河套这一块地方,真是独得天地之钟爱的风水宝地。除了平缓的地形、丰沛的河水、温暖的气候,在三国时代极为适合放牧乃至农耕之外。这块地方的地下,还有着在这个时代近乎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煤炭、硫磺、铁矿、芒硝、天然气、页岩油好吧,最后一个在这个时代是开采不出来的。

    作为农学生,关彝在穿越前对西北农业的核心区域是有一定了解的。以前他迫于生存蜗居在益州也就罢了,现在他都住在长安了。怎么会不对这么一块肥美的地盘流口水呢?

    而这个乞伏部呢,现在就盘踞在整个大河套地区。夏天,他们就去前套和后套放牧,冬天就南迁到贺兰山脚下的银川平原放牧。三个套子他们全都用上了,这真是岂有此理!

    所以,管你什么乞伏部还是其他什么部,来不来参会都无所谓。盘踞在这里就是罪无可赦!

    “兄长,最前方的沮渠部派人来报,我们即将进入大汉以前的北地郡的富平县。”

    之所以文虎在这里说得如此的绕口,其主要原因当然是因为东汉在强盛时期的北地郡和魏晋的北地郡比起来,幅员范围差得实在是太远。

    总之,从黄巾之乱起,中原的汉族政权就渐渐的失去了对河套地区的掌控。以前的那些县城要么废弃,要么被异族攻占。所以文鸯的军队出了长安后不足十五日,斥候队报告方位就只能使用东汉以前的旧地名了——因为近一百年的时间,汉人都没有返回过这里。当然不可能给这些地方取上新地名。

    那么,东汉时期的富平县距离秃发部现在过冬的集宿地有多远呢?

    答案是大约一百二十里。

    “前方的斥候能否确认,乞伏部是否还集中在贺兰山下的西套?”

    “斥候的报告是贺兰山下的西套平原上,帐篷绵延四十余里。帐篷之间处处可见圈舍。圈舍之中满是牛羊。帐篷与圈舍之间,频繁有大量的人员进出。”

    “嗯,那就应该无错了。乞伏部有没有什么城防工事?”

    “有的,不过基本都是栅栏、鹿角。最高的不足两丈(4。6米),最矮的不足一丈。成段的城墙什么的都是没有的。”

    “嗯,我军的渡口选好了地方没有?”

    “已经选定。”

    “善!季威,击鼓,让各个部族的领兵大将来我帐内议事!”

    “诺!”

    因为在之前的单挑比赛中很是威风了一把,所以文鸯现在在崇尚力量的草原诸部中有极高的威望。因此,聚将鼓一响,不到一刻钟,十七家部族的首领或者领兵大将就全都赶到了文鸯的大帐。

    “诸位,前方斥候已经将乞伏部的部署全部探明。总的来说,因为冬天的原因,乞伏部面对我方大军,无法迁移躲避。只能是把部族所有的力量都盘踞在一处进行顽抗。这对于我军来说,有好处,也有坏处。这好处嘛,当然在于我军可以一战成功,不用到处搜索敌军。而坏处则是在于,敌军现在在黄河西岸,而我们在东岸。为了打击敌人,我们必须渡河。但是为了防止敌人在战败后渡河逃窜,我们又必须在兵力少于对方的情况下进行分兵。”

    河套之美,谁都垂涎三尺。但为什么这么多部族一直都拿独占三套的乞伏部没有办法?不就是乞伏部的强大么?现在有汉家军队带头,那真是人人奋勇。

    所以,文鸯话音一落,各部首领都纷纷起身,表示愿意跟随汉军主力渡河,与乞伏部作战。

    闹哄哄的会场让文鸯很是不爽,他抬起一根手指,轻轻的往下压了压,整个大帐里一下子就安静了。

    “本将的意思,由季威率军三千,先不渡河,直接沿着黄河北上,越过乞伏部的宿营地后,寻找河流结冰较少的地方渡河。然后绕到他们的后边埋伏。”

    “末将领命。”

    “本将还需要一支两千人的骑兵,也不要渡河,直接到乞伏部宿营地的对岸埋伏。呵呵,有哪几位首领愿意担当此任啊?”

    这话一出口,谁都不愿意接招了。

    因为此时乃是十一月初,黄河的最北端(几字形的那一横)倒是开始陆陆续续的结冰了。但是西套(银川平原)这里由于贺兰山的阻挡,气温还没有彻底降到零度以下,所以这一段黄河虽然河水里也有了少量的冰渣,但距离全河封冻还早得很。因此,就算乞伏部在接下来的战事中失败、逃跑,基本上也不会泅渡黄河。所以,留在河对岸基本就跟战功无缘。而与战功无缘的话,在接下来的草场分配中

    “呵呵,谁都不愿主动站出来,那就只有抽签了。”

    另一边。

    “大人,我们散出去的斥候已经在一百多里外发现了汉军的踪迹!”

    “很好,传令下去。所有的部民全部进入栅栏之内。各分部首领要严格约束自己手下的部民,严禁自行杀出!”

    “是!”

    “父汗,我们就这么等着汉人上来围攻我们?”

    “那么,结权,你想怎么办?”

    “难道不该召集起部落里所有的勇士,在草原上和汉人堂堂正正的杀上一场吗?”

    “呵呵呵,结权啊。你是以后要统领整个草原的人。有时候脑袋里面得多装一些东西。难道你不知道关中今年发生了蝗灾,整个关中上百万张嘴都没有吃的么?”

    “知道啊,但是,跟这个有什么关系?”

    “汉国和晋国刚刚打完大战,按照汉人一贯的德性,这么大的战事结束后应该有很长一段休养生息的时间。但是汉国的大司马却立即派人来攻打我们。说白了,不就是想要我们这里百多万头牛马去解决饥荒么?”

    “这是什么道理?从来都是我们鲜卑人没吃的了去抢汉人。怎么汉人没吃的了反而来抢我们了?”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敌人是缺粮的。坚持不了多久。我们依靠栅栏防守,敌人就只能一步一步的和我们慢慢磨。在大寨里,我们除了青壮,其他所有的部民也会成为可靠的战力。这样一来,不管这些汉军有多强,都不可能在短期内战胜我们。只要时间拖得足够久,汉人就不得不撤退!只要我们撑过了这个冬天,到了春天我们就转场,而且那时候其他的部族也要转场。到时候汉人就难以聚集起这么多部族一起来攻打我们!而那时候汉人反而要下田春耕,我们就能反过来袭扰汉人了!”

    “原来如此,父汗果然是我们部落的智者。”

    “好好学着吧,我希望,以后你能统治这整片草原。”

第三一六章 河套征伐战(三)() 
?    “你是说,乞伏部没有在草原上摆阵,而是紧缩在栅栏里防守?”

    “是的,文将军。我方斥候已经压近到敌方大寨门外三十步,才被敌人的弓箭逼退。”

    “这乞伏佑邻是傻的吗?就凭这个栅栏居然敢玩防守?罢了,是本将想多了。”

    说完这句话的文鸯很快收拾了情绪:“传令,全军抵近敌军大寨南侧十里处安营。我军安营之时,全军战兵不得下马,时刻提防敌人偷袭。”

    “诺!”

    十一月七日,文鸯的军队抵达乞伏部冬营地,乞伏部坚守营盘不出。文鸯下令汉军和异族联军也安营扎寨。然后

    “李校尉,你的工兵营要多久才能打好十部以上的投石机?”

    当年在仙女山学堂吊车尾的李翔,这时候也二十多岁了。虽然头顶上挂着校尉头衔,但一直都是满脑门的不开心。这厮仗着自己是关彝学生的身份找关彝闹了好几次,希望能够转到战兵行列。但都被关彝无情的拒绝了。

    用关彝的话说就是:工兵在战场上的作用不比战兵差。好好去做,一样可以做出大成绩!

    这不,现在又是工兵队出彩的时候了。

    “启禀平北将军,末将这次带了五百工匠随军。打造投石机是不难的,难的是这附近都是草原,缺乏大树。说不得,末将得带人进入贺兰山去搬运木材。因此,前后大约需要十天左右。”

    “善,那你速速带人去伐木。需要本将派人保护么?”

    “当然,末将的部下都是匠人嘛。另外,文将军,在末将进山期间,还请指派人员,用水泥调制石弹。”

    “嗯,这个不用你提醒,本将知道的。”

    可以说,由于穿越者的金手指,使得这个时代的战争模式发生了一定改变。以前数量占优势的一方占据营盘,就能让数量劣势一方无计可施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所以,乞伏佑邻依靠大营盘进行固守的方略,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

    而且和当初周旨在郿县城外的营盘只有军人不一样。乞伏部的营盘里现在除了壮丁之外,还有二十多万的老弱妇孺,还有上百万的牛羊。这根本就不是军营,而是一个超大号的生活区。

    当然,这不能说人家傻,谁让这时代信息渠道很闭塞呢。再说了,对于乞伏佑邻来说,如果直接出去打野战,败了就一切不必多说,就算胜了估计也是惨胜。而在草原之上,部族的精壮少了,就算汉军不来第二次征伐,乞伏部也是守不住这块地方的。

    所以,依靠营盘固守,利用营盘里的人畜来消耗敌人不多的兵力。是乞伏佑邻唯一的选择。

    可惜,这个时代已经有了配重式投石机

    十一月十七日,完成投石机打造的汉军将重武器一字摆开,只轰击了两轮,整个乞伏部的营盘就彻底的乱了。

    “嘿!我怎么不知道,汉人居然有这样的东西?”

    对于一个纵横都超过四十里的超级大营盘来说,几十颗石弹落下造成的伤害其实是微乎其微。但要命就要命在这里不是军营,里面的人完全没有纪律性。看着惊慌失措到处大吼乱叫的女人,在圈舍里躁狂不安的牲畜,乃至不少穿戴整齐自行跨上战马准备冲锋的青壮。乞伏佑邻只觉得满心的绝望。

    而且和汉人的城市有城墙包裹,只要把城门一关,城里的百姓再慌乱都无法乱串不同。这乞伏部的营盘不过是用栅栏围起来的。可以说处处都是漏洞。乞伏佑邻深信,随着汉军石弹投掷的深入,要不了多久,很多部众就要卷堂大散了。

    “哎,我失算了。传令,吹响号角,让勇士们都朝着大帐集中,整队完毕后就冲出去!”

    “早该如此了!来人啊,吹响号角!”

    听到对面的大帐里号角连连,文鸯的嘴角扯起一个幅度:“传令兵!”

    “请将军发令!”

    “命令,秃发部、拓跋部、慕容部、沮渠部、铁弗部、南安羌、烧当羌等诸部骑兵前移列阵。应对敌人的第一波冲锋!告诉他们的首领,本将要他们至少厮杀半个时辰才能撤退。若是时间不到就先退了,本将马上联合乞伏部对这十三个部族进行诛杀!另外,撤退的时候,必须从我军骑兵大阵的两翼撤退。有敢冲撞我军阵型的,一律杀无赦!”

    “诺!”

    “传令,我军骑兵在这些异族骑兵后面组成第二道阵线。本将居中,玄序(李庠)居左,子阳(北宫雄)居右!”

    “诺!”

    下完两道命令后,文鸯转过头:“仲深先生,且请留在后阵,看文俶破敌。”

    “呵呵呵,将军果然如同大司马所言,非止猛将,实乃帅才也。此战,破敌必矣!”

    南边是文鸯排兵布阵,北边是乞伏部召集士兵准备拼死一搏。而夹在中间的诸多异族联军,那个难受啊!

    “汉人怎么能这样?怎么能让我们冲在前面?”

    “就是啊,我们的士兵那么少,怎么能挡住对方半个时辰?”

    “秃发首领,这里你部族的兵最多,你拿个办法出来!”

    我?我能拿什么办法出来?

    “树机能,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我们前插,抵近乞伏部的营盘。这样虽然我们会受到弓箭的袭扰,但乞伏部的骑兵缺少了距离,冲不起来不说。也缺少宽度,展不开队形,只能排着队来送死!”

    “好!且万能你说得好!大家都听到了,赶紧前插!”

    “哎,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儿郎们,跟我来!”

    “嚯!”

    随着秃发部带头,其他十几个部族纷纷跟上。然后迅速的与冲出寨门的乞伏部先头部队绞杀在了一起。

    双方都是为了生存而战,这战场上的惨烈程度比起汉魏、汉晋的大战居然还要强上了几分。一时之间,骨箭嘀鸣,弯刀飞舞,鲜血四溅,断臂横飞

    一开始,乞伏部的先头骑兵集结起来的人数不多,所以秃发部等应付起来还感觉游刃有余。但是随着乞伏部后续的青壮男子越来越多的投入战场,异族联军渐渐的感到了吃力。

    “平北将军!请发发善心,让儿郎们都退下来歇一歇吧!我们保证,只要大汉军队撑到半个时辰,我们一定再次上阵!您是不知道,那些乞伏杂种就像疯了一般冲出来,刀看上去眼睛都不眨一下。我们的伤亡真的极为惨重啊。”

    “使者马上回去告诉你们的首领,本将不要你们的伤亡数字。本将只要你们撑住半个时辰。时辰一到,本将会立即发出信号让你们撤退!”

    “平北将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