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的复兴-第2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孕刑粞∥淦鳌K闶前颜饧虑楦谄搅恕
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那时候马隆的士兵只有三千五百人,武库那么大,再怎么贪腐,要从中拣选优质武器满足这点人的需求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现在司马骏的部队是三万人啊。还有就是:现在的洛阳是边境!
所以,这时候的司马炎真是出离愤怒了:“传旨,让典军将军杨嚣跑步进殿来见朕!”
结果,杨嚣还没有到,杨骏先赶来了。
“陛下,武库之事,当另有隐情,还请陛下屏退左右,容臣细细分说。”
“哼!如此大事,必须要弄个水落石出。临晋侯,有什么要单独跟朕讲?就在这里讲!”
“臣……无话可说。”
我的陛下诶,洛阳武库乃是大晋最大的武库。这里的军队整整十万人,平时训练完毕后要把兵器交回武库。其他的地方都是野战军,武器大多是跟着士兵走的。所以,各家权贵,各路将门,想在武器上贪腐生发,只会把主意打在武库上来啊!从这里面分润利润的宗室、世家不知道多少,我怎么敢在这种公开的场合把这些讲出来?我还要不要做人了?
就在君臣僵持的时候,接到消息的杨嚣满头大汗的跑了进来。
“臣典军将军杨嚣拜见陛下,死罪死罪!还请陛下宽宏,给臣一个机会,定然让汝阴王满意而归!”
“哼!本王当然要为这次出征的士兵们拿到足够精良的武器方才罢休!但你要是以为光是如此本王就会满意那就是小看本王了!本王已经奏请陛下,对武库的事情进行严查!”
“大王容禀啊。臣接掌武库四年有余,这四年来,国家大小战事不断,武器损耗极为严重。加之近一年来,十万中军训练强度极大,武器折损率居高不下,下官也是难啊!”
“哼!本王当然知道这些年国家战事频繁,有时还有战败之事。那是连人带武器都丢了。但是国家的士兵或多或少,国家配给武库的工匠可没少!每年拨付的生铁、熟铁、木材,那是不减反增!每年拨付给武库制作武器的资金,最近四年可是足足涨了一倍!”
司马骏在说着这段话的时候,杨骏的帽子都快飞起来了:“你这厮,是处心积虑的针对我杨家来的吧?不然怎么搞得那么清楚?对了,武库的分润,你这家伙一直装清高,从来不掺和。哼!虚伪!
“陛下,汝阴王说的不全是事实。在武库的账册内,可……”
“好了,都给朕闭嘴!”
说到这里到底是怎么回事,司马炎其实已经很清楚了。让他觉得异常难过的不是武库的贪腐——大晋的官风一直都不算好,这点他是清楚的。让他真正觉得难受的是,这位平时看起来温文尔雅,从来不掺和各类政治斗争的七叔,这时候居然也向杨家开炮了。
可是我的七叔啊,这是要打仗啊。你这个时候来搞政争真的合适么?还有啊,杨家再怎么不堪,但作为外戚,杨家是维持朝局平衡的不可或缺的力量。真要是把杨家弄垮了,朕这个皇帝晚上怎么睡得好觉?
“此事,请典军将军尽可能拨付优质武器给七叔。一定要让七叔满意。”
“臣遵旨。”
“至于武库的清查,当然要进行。但是现在重要的是要快速的出兵。去年关中大战,要不是中军拖沓,贻误战机,战局发展怎会如此。众卿,国家多事,要度过时艰。还需要众卿精诚合作。凡事,都要分一个轻重缓急啊。”
“陛下教训得是,臣等记下了。”
“哎,那就如此吧。七叔,还请快些准备吧。争取半个月内出兵。这都九月下旬了,朕听大将军说,再有两三个月,上庸那边就要开始降雪。真到那时,再要从山外进去可就太难了。”
“臣遵旨,决然在半月内出兵,一月内进入上庸。”
第三六九章 不得不出兵(四)()
? 武库的事情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被压了下去不压不行,这里面的盖子掀开后整个晋国朝廷都会地动山摇。而现在国家这么困难,还要来场地震怎么得了
作为以前不怎么管事的闲散亲王,司马骏其实并不是针对杨家。他不过是就事论事。至于为什么他会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知道武库那么多事情,呵呵,这里面当然有贾车骑的功劳。
不过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皇帝的意思已经很明确吏治的事情以后慢慢来,现在当务之急是出兵
所以司马骏再大的意见也没辙,只好拉着自己的几个手下去组织出兵的事情了。好在最近这一年,武库虽然在杨家的手里。但是军队的训练是杜预在负责,所以这时候的洛阳中军响应很快。九月下旬朝廷下旨发兵上庸,十月十日,司马骏就带着两万洛阳中军出发了。
当然,按照晋国朝堂事先的谋划,这一次出兵,可不光是晋国自己的事情。
十月十五日,东吴,建业。
“外臣张华拜见吴国陛下。”
“呵呵呵,茂先终于来啦,这大半年不见,朕思念得紧呢。”
“外臣多谢陛下挂念。在洛阳这段时间,外臣也一直记挂着陛下。看到陛下身体康健,外臣也不胜欢喜。”
“那么,茂先这次来,又有什么要教朕的呢”
“岂敢教导陛下。陛下,曹魏余孽在上庸称王,我国已经派出大军进剿。然而,众所周知,这曹魏余孽之所以能在上庸那个地方存在,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蜀贼的支持。所以可以预见,我国出兵后,蜀贼也会发兵上庸或者我国的其他战略要地。因此,我国需要贵国的帮助。请贵国出兵,在蜀贼的边境地区对其进行牵制。”
“嗯,茂先的意思,朕完全明白了。只是兹事体大,朕需要和重臣们商议后再做决定。茂先可在驿馆稍事歇息。”
“外臣领命。”
送走了张华,孙皓转回了后殿,屏风后面涌出了钟会、万彧、陆抗、王诚等人。
其实,东吴等着晋国开口已经很久了。
在曹悌的檄文广发天下的时候,远在荆州的陆抗就给孙皓写了一封信,其大意就是如果晋国发兵上庸,那么本国最好也趁着长江这个时候进入枯水期,本国舰队逆流而上相对方便的时机。向蜀国的巴东郡进军,力争拿下巴东郡,进而通过乌江航道拿下复兴社的老巢涪陵郡。
不光是荆州军方要求打仗,就连更南边的交州苍梧太守陶璜、交州刺史薛珝等人也上表要求趁着晋国发兵的机会,从交州出兵,袭取蜀贼的南中。
非止如此,在檄文传到建业后,作为独相,掌管一国国政的万彧,居然也强烈要求出兵。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最近这些年,季汉的商业侵略对吴国造成的伤害太大了。
各类常用商品大量涌入,导致老百姓本就极为有限的铜板进一步减少。自贡盐不再限产后,整个东吴交州、扬州等沿海地带还好。广大的内陆地区,几乎都被自贡盐一统。由此导致吴国的盐税减少得比晋国还厉害。玉石、红蓝宝石、地毯等奢侈品的涌入,更是让许多世家和季汉的勾连越来越紧密。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时代的政治家们或许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但他们也清楚的看到,本国的经济在迅速的被蜀国给捆绑,长此下去,对吴国的伤害是极大的。
对于吴国的上层来说,有的才不管国家的生死呢,反正钱到自己包里就好。至于在这个赚钱的过程中,是本国政府亏了,敌国拿了大头什么的。关我屁事
而另外一部分或许是真的忧心国家的人,或许是野心勃勃的人。他们的想法就不一样了各类日用品是涪陵郡出产的。玉石宝石什么的是南中出产的。我们把这两个地方拿下来不是更好么更不用说南中的铜矿现在开发得极好。若是能够掌控这里啧啧啧。
而作为一个性格刚烈的君主,孙皓任命的官员,大多数都是后一种人。所以,这一次东吴的文武意见高度一致出兵向蜀贼宣战
“陛下,典校已经查的很清楚,晋国这次是真的出兵了。根据晋国朝廷的庙算,这一次晋国出动的兵力足足三万。”
“哼,曹悌都把司马炎的祖宗三代给骂尽了,这种情况还不出兵,那他这个皇帝就别当了。嗯,晋国的事情不多说了,我们呢如何出兵幼节,士季”
“陛下,荆州军现在一共有五万。末将的意思是,等晋国的军队通过南乡郡,与曹悌的军队开始交锋后,我荆州军五万人,齐齐向蜀国的巴东郡进发。”
“陛下,臣这边的扬州军目前一共有六万。臣的意思是,发两万人逆流而上去荆州。如此幼节全师而出后,荆州的防务不至空虚。再发两万南下,支援交州刺史薛珝。”
“士季的意思是,我国同时攻击蜀国的巴东和南中”
“然也,陛下。蜀贼拿下雍凉后,其版图变成了南北极长,东西略窄的条形。现在晋国集结重兵屯驻于潼关和并州,蜀贼不得不配置相当的兵力进行防守。加之蜀贼迁都长安已经完成。所以,蜀贼的益州现在的兵力应该极为有限。我国若是只攻击一处,蜀贼可以将其在益州的兵力集中于一点进行防守。加上巴东在我荆州之上游,蜀贼的南中郡,其地势又比我大吴的交州要高许多。若是让蜀贼集兵一处,借以地利。我国要进兵就会显得很困难。只有两点齐攻,使得蜀贼首尾难顾。如此当可全线突破。”
“嗯,士季说的很有道理。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先攻一点,让蜀贼把重兵集结到那里之后再攻另一点”
“不可。”
“哦这是为何”
“陛下,若先攻一路,蜀贼定然集中兵力防守一处。那么,在这一路我军多半就要无功而返,这对解决我国盐税腰斩,铜钱大量流失的局面没有根本好处。此其一。我国现在与晋国结盟后,北方的压力明显缓解。有足够的兵力同时对两个地点展开全面进攻,此其二。无论巴东还是南中,道路崎岖,运输不便。每个地方最多可以派出五、六万兵力,多了之后粮食供应不上。此其三。所以,我国根本没有必要只攻一路。”
“嗯,幼节,你觉得呢”
“士季说得有理。陛下,我国有能力同时进攻两点,完全没必要虚攻一路。”
我的陛下诶,站在全局的角度来说,先虚攻一路是对的。可是哪一路承担虚攻呢多半是荆州这一路吧因为南中那边现在开发得如火如荼,加之又离长安最远,蜀国要支援起来最是困难。所以,荆州虚攻,交州捡便宜是最可能的。可是这样做了,我这个荆州牧如何向我下面的将士们交代呢
想来这位钟士季也是看到了这一点吧。很好,你的善意我收到了。
“嗯,既然幼节和士季的意见都一致,那就这么办吧。荆州这边,当然是幼节领兵。交州那边,这个薛珝到底行不行啊要不,士季你走一趟”
“臣愿担当此任。只是江北的防务到底是重中之重。虽说晋国不太可能这个时候背盟,但还是不能把帝都的安危寄托在敌人的道德上面。因此,若臣去交州,请陛下先定下新任江北都督的人选。”
哼,老子才开始对江北的渗透,怎么舍得这个时候走
“唔,士季说得也有道理。那,幼节,你对交州的主帅人选可有什么推荐”
“额臣以为,薛珝在交州的时间很长了。对手下的部队、将士都很熟悉。前些时日平定交州叛乱也干得不错。在这大战将起的时候贸然换帅这个”
“好吧。那就还是让薛珝挂帅吧。如此,文彬,钱粮的事情可就交给你了哦。”
“请陛下放心,一月之内,钱粮全部到位。绝不耽误诸位将军出兵的日期。”
“善那关子丰拿下雍凉后好不得意,这一次,朕就偷袭他的后院,让他重温一下当年关云长的遭遇”
第三七零章 我要打两个()
? 在做出让曹悌称王并且本国予以承认的决定后,关彝心里非常清楚:晋国必然对上庸三郡动手。
这当然是他故意的。
关东八州的底蕴远比现在手里只有雍凉益三州的季汉强得多。虽然晋国由于这样那样的问题,其种田速度比穿越者执政的季汉要慢一些。但是人家底蕴到底摆在那里,若是什么事情都没有,闷头发展的话,三五年之后,等关彝有了东征的力量时。晋国也会恢复得相当不错。那个时候东征的难度就会成倍提升。
所以,不能让对手有条不紊的发展,必须要打乱其节奏。
这就有了让曹悌公然称王,从而刺激晋国出兵的动作。
当然,以那个“魏王国”现在就两三万人口,三四千士兵的力量,是肯定挡不住晋国的大军的——以前没称王的时候是流寇,所有城池都可以不守,全军钻到深山老林打游击。现在称王了,别的不说,至少魏兴郡的西城县(今陕西省安康市)是要守的吧?再说了,不搞出一个绞肉机来,光靠游击战能干掉多少晋国士兵呢?
“令则,魏兴郡的事情就拜托你了。这一仗,应该很是辛苦。若事不可为,还请千万不要勉强。西城与汉中的鸽站已经设立一年有余,反复试验数百次,很是稳妥。所以如果真的撑不住了,请一定赶紧飞鸽传书,到时候我请大将军引兵来援。”
“哈哈哈哈~~大司马请放心。只要粮食足够,这个世界上,没有我罗宪守不住的城池。”
“嗯,我对令则深具信心。粮食的问题请放心,我把今年汉中盆地所有的收成全部拨付给你。一共是八十万石粮食和三亿钱。此外,弓弩箭矢、火油等也都敞开了供应。”
“善,有了这些东西,大司马要我守多久,我就守多久。”
是的,在关于支援曹悌的领兵大将人选上,穿越者选择了罗宪。
姜维、张翼等老将不是没有提出异议,像姜维这种好战分子更是兴致勃勃的表示:魏兴郡这一战虽然是以防守反击为主,但以他姜大将军之能,在运动中不断进行反击岂不是比困守孤城消磨敌军锐气更有美感?
结果这些请战都被关彝以“区区小城,偏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