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蜀汉的复兴 >

第258部分

蜀汉的复兴-第258部分

小说: 蜀汉的复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主的意思我等明白了。请老爷写下亲笔书信,属下今晚就潜过去。”

    “善,你去了汉军大营后跟那姜维说,若是同意老爷我的建议,那就请他撤走主力兵马,老爷在这一百天内一定足不出户。百日之后便开城投降。”

    “诺,属下知道了。”

    ……

    十一月三十日,高柳城下侥幸溃围而出的孟观队残军约两百余人,终于来到了幽州治所所在蓟县的城下。

    “什么?你是说叔时败了!而且近乎全军覆没?这,这怎么可能?”

    “苟将军,属下等怎敢在这等大事上欺瞒?那蜀贼姜伯约故意露出破绽,引得使君率军前往高柳城下决战。谁料到蜀贼居然隐藏了一只全身披挂的重骑兵。他们的战马极为高大,交战的时候我方骑士比对方矮了不下五寸!敌方的战甲浑然一体,极难破甲……”

    “嗯……”在大堂里背手反复辗转之后,苟晞转身道:“孟使君在哪里?”

    “呜呜呜~~~苟将军,我军溃围而出后,敌军紧追不舍。孟使君说若是他不就擒,只怕我们全都跑不出去。所以使君在把我等还未有子嗣的士兵放走后就再次返身杀敌,为我等争取到了逃亡的时间。使君说,一定要把蜀贼有重甲骑兵的消息转告苟将军。否则我军还要再吃大亏!苟将军,这是使君的官印,说是可以充作信物。”

    “嗯,本将明白了。壮哉孟叔时……好了,你们都下去休息吧。来人啊,好好的安置这些勇士。”

    “诺!”

    待得这些败兵被待下去后,麾下的将领们迅速围拢了过来:“将军,这下我军该当如何?”

    “嘿!昔年在洛阳听进奏曹的报告,说是蜀贼穿过西域,结交到了波斯、罗马等当世大国。我等还嗤笑蜀贼,说他们不知从哪里找来的蕞尔小国,也敢称为大国。现在看来,人家真的是大国啊!罢了,不说这些没用的了。诸位,我等统帅的,乃是幽州战力最强的一万人。你们可知,在我方部队战力明显不足的情况下,为什么孟使君没有把这一万人带上战场?”

    “当然知道,将军。我们这一万人,最为熟悉幽州地理,机动力最强。使君之所以留下我们,就是万一使君在北线战败,我们这一万人就要游击作战,把蜀贼这支部队牢牢的牵制在幽州,使其不得南下!”

    “说得好!我们前些时候分散到各地储存点的粮食都安置好了吧?”

    “已经全部安置妥当!”

    “善!使君战败,高柳已经难保。高柳一破,长城防线定然瓦解。战事,将在平原之上展开……现在传令,全军整备行装,立即出城。蓟县,我们不要了。但是本官一定会在这幽冀大平原上让姜伯约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骑兵!”

第四三四章 拓跋沙漠汗() 
?    西元272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文鸯率领着他麾下的骑兵,护送着开战以来北线的伤兵们来到了拓跋鲜卑的过冬营地。

    一路行来,整支部队都是垂头丧气,好像打了败仗一般。

    这也没什么好说的,那孟叔时带的可是去年才刚刚征召的新兵,结果打出那么一个交换比来,由此导致本方失去了深入敌后的战机。被发配来护送伤兵,好像理所应当。

    “尊贵的平北将军,欢迎来到拓跋人的家里做客。我已命令儿郎们为将军和您的士兵准备好了温暖的帐篷和马奶酒。还请好好歇息。”

    “嗯,有劳力微首领了。那个,我军的军医队到了么?”

    “属下木斑斓,启禀平北将军,我军的军医队已经来到宿营地半个月,相关的看护营地已经安置完毕。”

    “哦,原来是木军医啊,嗯,我们此行一共转运了一千三百多名伤兵。有劳了。”

    “不敢,都是属下职责所在。”

    军医们自行前去交接伤员了,文鸯侧过身来:“力微首领,听说令郎沙漠汗回来了?现在他人在哪里?可否替本将请来一见?”

    终于来了么?听到文鸯这么一说话,拓跋力微的心里居然莫名的有了一种轻松感。

    沙漠汗是十月底回到部落里的。老实说,对这位长子的归来,已经垂垂老矣的拓跋力微心里并没有多少欣喜,有的,只是焦灼。

    作为一代枭雄,拓跋力微执掌拓跋鲜卑数十年,他南连魏晋,连连朝拜并主动递交质子。季汉进入关中后又积极与关彝往来,主动出兵帮助关彝剿灭乞伏部,之后又加入了关彝的羊毛换粮食计划。

    如此种种,拓跋部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尤其是并州、潼关商路被封,季汉的商路北移后,处于这条商路中点的拓跋部承担护卫工作,那是赚得坛满钵满。

    富起来了的拓跋部由此大力吸纳附近的小部落,人口数量最近几年蹭蹭蹭的往上增长。这人口多了,战士自然就多,战士多了,在草原上生存发展的机会就更多。别的不说,最近几年,在和附近的宇文部的争夺中,拓跋部基本都占据了上风。

    发展,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部落的富裕,导致部落里的鸽派越来越强大。在这些人看来,既然靠做生意和收过路费就能赚到钱、买到东西。那何必还要冒着触怒汉人的风险南下抢劫呢?而且最近这些年来,部落里的羊群越发壮大,而牛马的饲养数量却越来越少。部落的机动力其实是在直线下降的。

    同样的,由于游牧生产需要极大的空间,加之羊群增多后对草原的破坏增强。拓跋部不得不把部族分散在几个不同的草场——附近已经没有单一的草场可以供养整个庞大的拓跋部了。这样的格局,导致拓跋力微不得不把部族进行拆分——现在的拓跋部,已经被拆分成了三大部分,除了他亲自统管的老营有人口七八万之外。还有两个分支,分别交给他的两个儿子统管,各自麾下都是五六万人口。

    已经人老成精的拓跋力微很清楚,待得他死了之后,他的两个儿子一定会为了部族的唯一统治权爆发战争。这是草原上数千年来的生存铁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他能做的,只能是有意识的朝着他看好的那个儿子身上倾斜更多的资源,以便在他死后,这场“王位”争夺战能够迅速的结束,从而让部族受到的伤害最小。

    但是,好死不死的,现在,他现在最年长的儿子,沙漠汗被晋国给放回来了。

    作为草原枭雄,拓跋力微(按照史书上的年龄算起来,这厮起码活了一百岁)漫长的一生中有二十多个儿子。目前存世的孩子里,年龄最大的沙漠汗五十来岁,最小的儿子还不到二十岁。所以,这个长子,虽然早年迫于形势被他送到洛阳去做质子,但你要说拓跋力微心中怀有多少愧疚或者不舍?那估计是没有的。

    但是,这个家伙毕竟是目前年龄最长的儿子。而且是作为晋国的代表回到部族的!他的到来,导致了部族内部多年来逐渐形成的默契和均势,都有被打破的可能。

    或许是作为质子,小心翼翼的在洛阳生活得太久了吧。这位长子在回到部族后表现得非常高调。才回来不到一个月啊,就已经组织了三次部族内上层子弟的聚会了。在这些聚会上,拓跋沙漠汗引经据典,在口才上把草原上的莽汉子驳斥得统统哑口无言不说,便是在射术、技击等武艺上,这位长子表现出来的能力,也让聚会的部落年轻一代们纷纷叹服不已。

    草原上的人,思维都比较简单。宗法什么的都扯淡,沙漠汗的长子身份并不代表什么。但是,当这位长子表现出文武双全的特质后,自然就会有不少中高层首领开始向着沙漠汗靠拢:草原上要想生存,首领是否优秀实在是太重要了。

    总之,拓跋力微煞费苦心维持的平衡,正在迅速的被打破。原先争斗不已的统领两个分部的儿子,正在迅速的抛弃前嫌而积极靠拢。

    所以,文鸯要求面见沙漠汗的事情,拓跋力微答应得非常爽快:老子算是看明白了,这晋国这次就算不被灭国,也注定实力大损。草原上以后的话事人肯定是大汉。那么,就把一切交给大汉去评判吧。

    ……

    “北疆野人,拓跋沙漠汗,拜见大汉平北将军。”

    帐篷的帘子掀开了,迎面走进来的是一个头发略微花白,但是眉目舒朗,鼻梁高挺,目光炯炯,面色红润,身材高大健硕的美男子。

    在第一眼看到拓跋沙漠汗的时候,文鸯也微微的吃了一惊,不过他很快就反应了过来:“呵呵呵,沙漠汗,汝在汉地居住多年,才名盛于洛阳。昔年文俶在洛阳的时候,虽未见面,但也久闻其名了,你这样的人,如何称得野人?自谦太过了啊。”

    “不敢,蛮夷之辈,哪里有什么才名。”

    “好了好了,你和刘元海都是一样,在汉地待得久了,说话比那些学士还要麻烦。本将在洛阳的时候是什么人你又不是不清楚。这些文绉绉的话就不说了。本将来问你,晋皇放你回来,要你做什么?”

    “游说父汗,叛汉归晋,截断大汉粮道。”

    “哦?可是我看你回来这快一个月了,一点都没朝这方面努力啊。”

    “天命在汉,我拓跋部不愿螳臂当车。”

    “哈哈哈哈~~哎呀,沙漠汗呀沙漠汗,你不是在洛阳学了多年的忠孝节义么?怎么才在洛阳拿了司马炎的俸禄,回了部族就变卦了呢?”

    “吾乃蛮夷,不必学汉人尽忠为国。再说,近百年来,汉魏、魏晋已经两次禅代。未闻汉人尽皆自杀为大汉尽忠,亦未闻魏人为曹魏尽忠之事。”

    “哼!果然伶牙俐齿。本将不和你争辩这些,就问你一句话,你想怎么样?”

    “其一,求生存。其二,求汗位。”

    “讲细一点。”

    “吾有两弟,一曰悉鹿,一曰禄官。各执一部。都以继承父汗大位为志。吾之归来,两弟视吾为仇雠,均欲将吾除之而后快。二弟不亡,吾不得活。其二,除掉二弟后,吾当继承父汗之位。确保拓跋部继续为大汉效忠。”

    “哼!拓跋悉鹿和拓跋禄官两人,近年来都不断派出使者与我大汉交好,悉鹿在河套放牧,对维持河套诸多部族的稳定贡献巨大。而禄官在幽州以北维护我大汉的商道也是兢兢业业,本将为何要除掉合作愉快的他们,来扶持完全不了解的你?”

    “正因为他们与大汉太熟悉了,以后他们不管是谁上位,都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对大汉不会有感激之情。而鄙人就不一样了,鄙人在部族里根基浅薄,上位之后,除了牢牢依附大汉,别无选择。”

    “嗯,你说的不是没有道理,那么?你要本官怎么做?”

    “鄙人从洛阳回来的时候,带了三百进奏曹。这些人精于暗杀。鄙人将以刺杀两位弟弟才能掌控部族,掌控部族后才能帮助大晋为由要求他们出手。待得这些人成事之后,文将军可否为我将这三百进奏曹尽诛之?如此,刺杀部落贵人的罪名全部落到晋人身上,而我本人再无叛汉归晋的可能。只能是全心全意为大汉效忠。如此行事,岂不美哉?”

第四三五章 会战之前奏(一)() 
?    对于沙漠汗提出的这个意见,文鸯无法给出回复:权限不够啊。

    不过文鸯也没什么好烦恼的,上报就是了嘛。这些事情交给大司马头疼去。

    此时的关彝,现在仍然困坐在介休县城里。

    由于杜预及时的前出,抓住了要害位置。在本方兵力并不完全占优势的情况下,关彝并不想毕其功于一役,提前和杜预展开决战。再说了,就算他想打,人家杜武库也不会舍弃地利到介休县城周边来和他打啊。

    最近几个月,并州战线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现在太原郡与上党郡交界的地方,关彝率领七万大军坐镇介休。杜预也率领七万人马把守羊头山。另外,在司马炎不肯抽调洛阳中军大规模支援的前提下,太原王司马瑰和并州刺史王濬已经合兵一处入驻绵上聚。两人合兵后,其兵力已经达到六万五千人。与杜预的主力成犄角之势。有效的遏制住了关彝继续南下的势头。

    王濬从蒲板津撤走后,张翼也没有渡过黄河的意思:关大司马已经把本来属于他这一队的后续七万人全部抽走了。只有两万余士兵的车骑将军就算此时渡过黄河,在北线的友军还未突破关口南下的时候,很容易遭到敌军重兵集团的围攻。因此,张翼只是在蒲板附近继续加强防守,渡河?这个可以有,但起码是关彝突破羊头山防线之后的事情了。

    对于关彝来说,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粮食问题。一个太原郡太守卖了一百万石不算什么好价钱。但好就好在这是在太原就地取粮,搬运损耗什么的极小。但对于一支十五万的大兵团来说,这点粮食还是不太够的。所以,翻越吕梁山继续搬运粮食,仍然是不得不为的事情。

    最近这一两个月来,关彝除了率领七万人前置介休之外。剩下的八万人里,五万人屯驻在晋阳,并且派出部队向北伸展——其想法和姜维坚持南下一样,都是想要打通五原郡这边的粮道。而另外三万人则是和五六万民夫一起,辗转于黄河与吕梁山中,拼命的搬运粮食。

    “启禀大司马,截止今日,我军在介休的存粮已经达到一百五十万石。晋阳城内存粮已有六十万石。”

    “哦?怎么增长得这么快?本官记得,一旬前介休存粮还不足一百万吧?”

    “主要是由于大将军在北线取得重大战果,高柳城和长城防线已经不再对我军运输线造成。因此我军以前储备在五原郡的粮食可以顺畅的南下了。”

    “很好。本官以前一直觉得,我军要是粮食不足的话就不要急着吞下上党郡,如此我军的负担也要小一些。既然现在粮道通了,那就开始着手拿下上党吧。”

    “那么大司马的意思是?”

    “嗯,命令太原郡的我军后队南下向我靠拢。维持粮道运输的三万人暂且维持原状。说到这个,方伯,最近这两个月,吕梁山上我军的损失有多少?斩获又有多少?”

    可以说,从关彝翻过吕梁山开始,主管进奏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