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的复兴-第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呵,兄长放心。一想到我们把至少十万的魏军关进了口袋,什么苦什么累都是值得的。”
“这只是第一步成功了,后面的才是考验啊。所谓归师勿遏,接下来迎接我们的,必然是一场血战!”
“兄长放心,我等定让魏军有来无回!”
“嗯,我对此深信不疑。现在解散,各就各位!”
“诺!”
……
十二月十二日清晨,汉中盆地内的汉城城南,魏军大营。这里驻扎着一万曹魏中军。其任务是对汉城这个蜀汉在汉中的主要据点进行包围。
这一万魏军的主将是洛阳中军的左护军荀恺。这一年才二十三岁。
作为一个刚刚加冠没多久的年轻人,就能够在本次的征伐中独领一军,承担方面之任。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一方面,确实此人有才华。是曹魏官三代中无论文采武艺都出类拔萃的人物。另一方面,则是此人的家世实在有点恐怖。
看看此人的长辈都是些什么人吧?
曾祖父:荀彧(不知道荀彧是谁的估计不会看本书。)
祖父:曹魏虎贲中郎将荀恽。
祖母:曹操之女,安阳公主。
外祖父:司马懿。此人从小就受到司马懿的喜爱。其未加冠前的小名“虎子”乃是司马懿为其取名。
外祖母:张春华。
父亲:曹魏中领军荀異(这个职位权力极大。是曹魏中军的直接掌控者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此人决定了高平陵政变的成败)。
母亲:司马懿之女,司马师、司马昭之妹。
在历史的本位面。此人将来的妻子是司马炎的女儿(好像辈分有点乱……)
好了,不说了。我就问你怕不怕?怕不怕!
“呼~~~蔼蔼白雾,腾然升天,借问仙人,归家何处……”严格的遵循着贵族子弟的生活常规,行了沃盥礼。荀恺潇洒的一甩头发:“左右,昨日我发给汉城守将蒋斌的诗,他写了唱和了吗?”
是的,最近这两个月。汉城内外的两支军队,根本不像是在打仗。这气氛,没有一点剑拔弩张也就罢了。反而是诗情画意得过分。两军主将没事就互相交流写作心得。双方士兵有空了就隔着城墙各种吹牛打屁(呃,这个词有点坏气氛)。
“回护军的话,昨日深夜汉城蒋护军就发了回信过来,因为护军睡下了……”
“诶,你怎么能这样呢?我回信晚了,人家还以为我不懂礼呢。快点拿来,哎,这一唱一和,难度越来越高了。本官也要费费脑筋才能做出不错的文章呢。嗯,这蒋仲全的文采真是不错啊!在洛阳可很难找到这样的对手的。”
“报~~~~!!!左护军,我军外围士兵接应到阳安关的败军。说是昨日深夜,蜀军突然偷袭,阳安关,丢了!”
“啊?!”
……
与此同时,曹魏军剑阁大营。
钟会从长安带出来的士兵足足十一万。进入汉中盆地后与魏兴郡太守刘钦汇合,兵力达到十二万。后来又吞并了诸葛绪的三万雍州兵,兵力膨胀到十五万。
十五万士兵中,有两万五千人在北面的汉中盆地围困汉城、乐城、黄金城三个据点。有五千人在田章的率领下跟随邓艾军进入了景谷道。另外阳安关、白水关各安札了两千人。此外还有部分军队负责全程押运粮草,以及少量的战损、病亡。现在,钟会的剑阁大营,仍然有士兵十一万两千余人。
本次出征,坐镇长安的杜预一共征发了十万民夫。从八月初出兵以来,十万民夫辗转运粮,已经持续了四个多月。其间大量民夫病死、累死。但在杜预的不断补充下,仍然有九万六千多民夫反复的走在秦岭、米仓山险峻而艰难的栈道之中。而在十二月十二日,剑阁大营内,有足足四万民夫随军。
十五万两千人,再加上几百名高级军官和数千名中低级军官。如此多的人当然不可能挤在一起,所以剑阁大营,虽以剑阁为名。其实是沿着秦岭和米仓山之间峡谷,东西延展了三十余里的大型营盘。
最近这段时间,钟会是痛并快乐着。
一开初,当他抵达剑阁的时候,他给姜维写了信。但是姜维明显没有蒋斌的风雅——不理他。这让钟会觉得相当的无趣。
不过还好,姜维的属相是老虎,讲究的是大块吃肉。所以一只小虾米他没有兴趣。因此没有像诸葛瞻那样杀掉使者。
(姜维生于202年,属马。这里是比喻哈。)
后来邓艾率军偷袭江油。十一月下旬传来的消息是打破了江油,成功进入盆地(因为剑阁被封锁。魏军的消息传递只能是通过邓艾进入的景谷道,走阴平、桥头、白水关。一路上耗费时间在二十天左右)。
收到这个消息,钟会很是激动。非常郑重的给姜维写了一封信,并附上了邓艾军交来的原件。可是姜维不为所动,没理他。剑阁的蜀军也没有南下的迹象。
但是没过几天,到了十二月三日的时候。顶在最前方的庞会派人来报,说是这天夜里蜀军在剑阁内沸反盈天,哭声满营(赵统带着关彝的请求回到了剑阁)。
果然,十二月四日,一直以沉默面对钟会种种挑逗的姜维,第一次主动派人给钟会送来了信件,附带的还给钟会私人送了不少涪陵郡出产的果酒。
在这封信件里,姜维先是对自己前段时间不理睬钟帅哥的挑逗做了诚恳的道歉,并含蓄的问起自己若是去了曹魏大概是个什么待遇。
接到这封信的钟会兴奋得简直要发疯。毫无疑问,进入城都平原的邓艾又取得了相当不错的胜利。蜀汉的后方出了大问题。
激情澎湃的钟会立即提笔回信,大包大揽的向姜维开了空头支票:你要是进我们家的话,房子、车子什么都会有的。彩礼啥的都好商量。你那老母亲今年都快八十了吧,这些年在天水我们其实都照顾得很好的。回来吧,浪迹天涯的游子,大魏的怀抱向你敞开着呢。
在这封信发出不久,十二月六日,钟会又收到了邓艾派来的信使。说是已经在绵竹城下摧毁了诸葛瞻、阎宇率领的蜀汉最后一支成建制部队。城都,近在眼前!
接到这个消息的钟会反而痛苦的彻夜难眠:灭蜀的大功,飞了啊!
于是姜维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老先生,快投降吧。你快从了我吧。我实在是太需要你了!
然后姜维回信:我是愿意投降了。但是我手下的将领意见不统一。麻烦你给我点时间。
钟会信了!
由不得他不信。因为邓艾在城都平原已经开始唱无敌是多么寂寞了啊。
蜀汉内部肯定有死脑筋要打到底的。这个哥表示理解。没事,给你时间去处理,需要我帮忙的话,说话!
然后就一直拖到了今天,十二月十二日。
这天晚上,庞会又派人来报。说是听到剑阁峡谷内蜀军军营内有大量的辱骂声和兵器碰撞声,我们要不要趁机进攻?钟会接到报告后大喜:这是姜维在清洗抵抗派了。然后他迅速传令:大家不要动,稍安勿躁。要不了几天,剑阁就是我们的了。
结果,十三日,姜维那边没动静。
十四日,没动静。
到了十五日,还是没动静。
正当钟会开始疑虑起来的时候,十六日清晨(新都奔袭第十七天),军粮官来找钟会了:“镇西将军,出事了。我们派出去接应阳安关粮队的士兵没能像往常一样接到人!”
第一三五章 复兴歼灭战(三)()
“快快快!快点爬上来。竹筒来了,小心避让!不要被插到了!”
炎兴元年十二月十六日深夜。虽然太阳早已收工许久,但在无数火把,大型烛台的照耀下,白水关东南侧外的平地上,依然婉如白昼。无数的蜀汉南中军团、羽林军士兵正在拼命的工作。
说起来,蜀汉的两支长途奔袭的部队里,虽然单就路况而言。霍弋这一路要比关彝那一路轻松许多——人家邓艾刚刚修过一次了嘛。但是就整体行军难度而言,霍弋这一路的难度其实比关彝更难,更危险。
之所以这么说,那是因为江油也好,桥头也罢,直到白水关之前,这些据点都是有少量魏军驻守的。拿下这些据点没有难度,但难就难在霍弋军一路上都不能放跑任何一个魏军,否则消息就会走漏。而一旦消息走漏,不管是霍弋军还是关彝军,其下场都是一个:被重兵伏击,全军覆没。
幸运的是,霍弋率领的是南中兵团。这支极善翻山越岭的部队,或许战阵纪律性较蜀汉其他军团要差一些,但却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山地步兵。
一路之上,霍弋的策略都是:小部队前插,不走据点,而是从据点附近的山峰上直接攀爬越过,然后守住出口,截杀因受到主力部队攻击而仓皇出逃的魏军。正是有了南中士兵这种特性,才让霍弋军一路有惊无险的来到了白水关下,也从侧面保证了关彝军的安全。
紧赶慢赶,霍弋的部队于十二月十三日抵达白水关(新都奔袭第十五日),之后故技重施,顺利的拿下了白水关。
如果说阳安关因为事关剑阁大营的粮道,其守将皇甫辏扛艏柑旎褂行┦虑樽龅幕啊D敲窗姿厥亟趼蛟谡饫锟葑肆礁鲈隆4笊嚼锸蟮钠蚨既盟砩铣ち饲嗵Γ
但是从小就陪伴皇帝,导致性格极为追求完美的霍弋,面对白水关这样毫无防备的关隘仍然使出了全力。这一次,白水关两千守军,一个都没能逃出去。这就导致钟会那边,一直到了十六日清晨,阳安关的粮队没有准时出现,才开始警觉。
在拿下白水关之后,霍弋做的事情和在阳安关的关彝做的事情是一样的:加固关卡。
因为阳安关也好,白水关也罢。其主要功能是防备北方来的敌人,所以朝北的一面坚固得多。但现在情况翻转过来了,他们要用这两道关卡的南侧来锁住敌人,那么就必须对两个关卡的南侧进行加固。
用什么来加固呢?水泥!
是的,水泥!作为一个穿越者,尤其是深耕涪陵郡长达七年,一切的一切都是在为今日做准备的穿越者。在涪陵郡遍地石灰岩的环境中,水泥早就被关彝生产出来了。只是因为蜀汉国力太弱,就和马镫一样,他不敢把这些东西广泛推广罢了。
无数的大树被砍倒了,熟悉树木特性的南中人个个都是好木匠。他们飞快的把树干打理成了一块又一块的大型木板——这就是木模。
沿着白水关的南城墙两侧,一块又一块的木模拼接在一起,慢慢的木模的高度达到了城墙三分之一的高度,又有一部分士兵把高高的竹筒按照一定的间隔距离插到了城墙和木模之间的空隙里。工匠们最后一次对木模加固后,全部撤下了脚手架。然后从城墙之上,一股股刚刚配制好的水泥浆紧贴着城墙倒入了木模中……
关彝弄出来的,是硅酸盐水泥,也就是俗称的波特兰水泥。这种水泥,初凝时间只需要四五十分钟,终凝时间一般也不超过7小时。就算这个潮湿阴冷的天气导致水泥凝结时间变慢,但一天的时间,足够霍弋和关彝们给自己的城墙加上一层竹筋水泥墙的外套。
非但如此,由于这两道关卡的南侧地势都比较平缓,所以霍弋在马过的指导下,还派出人手,在关卡的南面平地上挖坑。
这里挖的坑呈长方体状,每个坑至少深三米,然后插入五米以上的竹筒或者大树树干,之后往坑里注入水泥。与地面齐平后,在此基础上用新的竹筒接上已经插在坑里的竹筒,两者之间用铁丝绑定。然后继续搭建木模,之后在木模里灌注水泥……
在短短三天时间里,霍弋麾下的一万三千人分成三队昼夜不停施工,最后到了十七日的凌晨时分,除了白水关的城墙成功披上水泥墙外套以外。整个白水关南侧三里范围内,全部都是大大小小、参差不齐的长方体水泥墙。
这种水泥墙,露在地面的部分高不过两米,宽不足半米,长,也没有超过五米的。它们其实并不妨碍某个人或某几个人的前进,无非多绕点路而已。但是如此多层层错杂的水泥墙,对于军队来说,就是彻底的噩梦——展不开队型,面对攻击目标,一次性可以投入的兵力被弱化到了极致!
“报~~大王、安南将军、镇西中郎将(马杰),我军撒出的斥候回报。在关门东南二十里处,已经发现敌军大队人马。观其火把长度,约莫不下一万人!”
“呵呵呵,这个时候才来,晚哪!传令!不要管剩下未完工的水泥墙了,全队收工,撤入关内!”
“喏!”
……。
十二月十五日,剑阁大营负责接应粮队的军队未能等到自己的友军。
但是由于在剑阁附近枯坐了两个月,钟会军的全体将士其警惕性都极低。所以带队接应的军候还对自己的手下笑到,说什么阳安关的那些懒虫肯定是睡着了云云。
到了十六日的寅时,阳安关的粮队仍然未到,主管全军后勤的夏侯咸才发觉不妙,赶紧的一方面派出人手往阳安关调查,另一方面派人向钟会报告。而由于剑阁大营实在太大,各支部队来源复杂。等到钟会接到报告的时候,已经是十六日的辰时两刻了(上午八点)。
接到报告的钟会立刻知道大事不妙:人家钟会也是一时人杰,在协助司马昭平定诸葛诞发动的寿春第三叛的时候有着精彩的表现。这样的人或许会被蒙蔽一时,但是本方的粮队晚了整整一天,意味着什么还难得到钟会吗?
“坏了!我真是猪油蒙了心。姜维那厮叛逃到西蜀都三十多年了,早就官至西蜀的大将军。人家要降早就降了。怎么会等到现在?说什么给点时间清理抵抗派,MD他本人就是最顽固的抵抗派啊!”
想清楚了姜维最近的不平常后,下一个念头涌上心头,钟会忍不住全身发抖:“阳安关,不会丢了吧?”
想到这点的钟会立刻做出决断:降将蒋舒,率领三千蜀汉降兵为先锋。后将军夏侯咸率军一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