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王天下-第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有偷偷……”文姜气弱声虚的反驳道。
“姊姊净会取笑于我,快将简书还于我!”
宣姜掩嘴偷笑,文姜趁机将竹简抢到手,又小心的看了看竹简,生怕竹简被抢坏了。
宣姜见状,更是娇笑个不停。
“有女怀春!”宣姜继续取笑道“看来那郑世子也是妙人!”
文姜娇嗔不依。
“姊姊,汝说曼伯会不会以为小妹,以为小妹……”最后的几个字,文姜怎么都说不出口,于是,她把自己写信给郑忽的事情告诉了宣姜。
宣姜看着文姜一副小鹿乱撞的紧张模样,心中有羡慕,随即安慰道:“小妹多心了,郑世子若真以为汝放荡非礼,岂会遣人赠以鸿雁,且出言调笑!”
“姊姊!”文姜故意拉长了声音。
“好,好,姊姊不言!”
“姊姊不也是婚期将至么,小妹听人言那卫世子亦是皎皎君子,正好配姊姊这个大美人!”文姜搂着宣姜的胳膊道。
“汝啊!”宣姜用手轻点了点文姜,微笑不语。
…………
第168章 邦之彦兮()
十日后,井友和祝聃一行结束了戎狄之旅,抵达陉邑。
郑忽和祭仲接到汇报,早早的就守在陉邑城门口处,等着井友一行的到来。
车马停稳,井友下车,刚欲行礼,郑忽也不再顾什么礼仪,拉起井友的手和他一起走向自己的座驾。
论起收买人心的手段,郑忽现在已经是相当熟稔。
而且,井友绝对当得起郑忽如此礼遇。
郑忽已经井友派遣的使者口中得知,草中戎和骊戎已经同意借道,留吁、铎辰、潞氏亦同意不插手郑国与廧咎如氏的战争。
可以说,井友此行的任务已经相当出色的完成。
若是换个人来,都不一定能如井友做的这般出色。
“井大夫于国有大功矣!”郑忽自然毫不吝啬的称赞道。
“吾必将井大夫之功具实以奏,父君定不吝以厚赏!”
“不敢当世子之赞,亦非望君上之赏,臣不过谨守职分而已,世子诚以臣之功大,则尽灭戎狄以慰臣祖宗先灵,足矣!”
郑忽闻言,心中一颤。
他从井友身上真真正正的感受到了诸夏先民的那种尊宗敬祖精神。
这种切身的感受比在肃穆的宗庙里面对祖先的神位,感受的冲击还要大。
祖宗在诸夏文化里,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即便是那些虚构出来的各种神佛,也没有祖宗的地位高。
不仅如此,祖宗还是一面旗帜,一面始终激励后代的旗帜。
祖宗未了的心愿和遗憾,祖宗的屈辱和仇恨,后人有责任和义务来终了。
不然,就谈不上孝!
这才是真正使得诸夏民族能够历经五千的风云变幻,薪火相传,代代不息,始终屹立于东方的精神所在。
就拿郑忽的姻亲齐国来说,齐侯死前就拉着郑忽的大舅哥齐襄公的手说:“纪,吾世仇也,能灭纪者,方为孝子。汝今嗣位,当以此为第一件事。不能报此仇者,勿入吾庙!”
于是,齐襄公灭纪。
而列国没有一国为纪国鸣不平,反而称赞齐襄公能报祖宗之仇。
这就是诸夏自古以来的价值观!
像后世的法制社会,有人报母仇,键盘侠们称赞其行为的不也如过江之鲫,虽不合法律,但它合人情合道德,父母之仇,不共戴天!
所以,井友这种人,身负两代人的遗憾和仇恨,绝不是高官厚禄就能够收买的,能够收买他的只有复仇。
“唯,井大夫之仇,忽亦不敢忘,必也使井大夫全人子之义,如违此誓,天厌之!”
郑忽郑重的作出了保证。
井友闻言也是感动异常“世子如能为复我父祖之恨,友愿世为走牛马,以供世子驱使!”
“井大夫言重了!”郑忽道貌岸然的推辞了一句,其实他心里是暗爽的。
一个戎狄问题的专家,到现在来说,基本上算是拐带到手了。
郑国未来不灭戎狄称霸,都对不起老天如此的厚赐!
作为一个创业国家,能留住最急需的人才才是最为重要的!
郑忽当然明白这个道理。
……
不多时,郑忽几人已至城守府。
下车,入府,落座,再次寒暄一番,随即切入正题。
既然草中戎、骊戎和潞氏、留吁、铎辰五部已经被摆平,接下来自然就是商讨对戎狄作战的具体事宜。
井友命人奉上堪舆,开始为郑忽等人详细的介绍起几个部落的地理。
“草中戎,因其人居于少水河谷之草中,故名。骊戎亦曰丽土之戎,其人居于少水河谷之地,因以称焉!”
“故欲伐廧咎如,必先过草地而后经骊戎之土以入!”
郑忽闻言点点头,草中戎和骊戎,他虽然知之不多,但是,多少还是知道一点的。
如草中戎,“草中”犹言“荐居”,所谓“戎狄荐居”即此之谓,故而“草中之戎”指的是居住于草丛之中的戎族。
而骊戎,又名“丽土之戎”,“丽土”,而是指附著于土地上的戎族。
据《国语。晋语四》载,晋文公之时,周襄王避叔带之乱出居在外,使人至晋告难,子犯劝晋文公纳王以求诸侯,“公悦,乃行赂于草中之戎与丽土之狄”。
指的就是这两个部落。
郑忽所知道的,也仅限于此,历史上对于春秋前期的戎狄部落记载不多,应该说是只有只言片语。
而如郑庄公、祭仲等人一直以来只专注于与中原各国的交战,对戎狄的情况也是两眼一抹黑。
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不如郑忽了解的多。
“看来是时候派人渗透到戎狄部落内部了!”郑忽心道。
在此时来说,派个间谍什么的打入戎狄部落内部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
所谓戎夏杂居,并不仅仅是只戎狄有居住在诸夏之地的,还有诸夏之人居于戎狄之土的。
像秦穆公时的名臣百里奚在未仕秦之前,不就是仕在戎狄吗?后来晋伐戎狄,百里奚为晋所获,被当做奴隶陪嫁到秦国!
还有秦穆公西霸戎狄的关键人物由余,也是仕在戎狄。
搞个间谍过去,不但能获取情报,更重要是能够挑起几个戎狄部落内部的纷争,这才是最重要的。
不然,仅有井友这个戎狄专家,关键时刻还是有些捉襟见肘。
“过草中戎与骊戎之后,行不过半日即可抵台谷城,台谷依原山余支所建,险要非常,廧咎如之狄多居于此!”井友接着道。
不要以为此时的戎狄部落是逐水草而居,迁徙无常处。
事实上,真正迁徙无常处的是北方的胡人,戎狄部落虽然也有迁徙之举,但大多都如殷商数次迁都一般。
他们在长期与诸夏的杂居的过程已经学会了筑城,过的其实是半游牧半定居的生活。
这也是后来晋灭戎狄之后,很快便能将之同化的原因所在。
正如汉之匈奴,一直到持续到隋唐才基本被完全同化。
戎狄的同化的工作其实从夏商时期就已经开始了,殷商与西周时期更是经常与戎狄作战,戎狄时叛时朝。
正是在这时叛时朝之间,戎狄在不知不觉中开始接受学习吸收诸夏文化中的一些东西。
到此时,其实就差一次强有力的征服就足以将戎狄纳入诸夏文化圈。
像南方的楚国此时正在征服蛮人和濮人的部落,齐国也有意识的侵伐莱夷部落。
所以,齐和楚后来的强大,都有伐灭夷蛮的原因在内的!
“台谷之城如陉之城坚否?”郑忽问道。
“虽不如陉,亦不远矣!”
郑忽闻言,心中大定,投石车是时候派上用场了。
……
第169章 薄伐北狄()
“善!”
“大军已修整十余日,明日由吾与井大夫亲率大军出陉,假二戎之道而攻廧咎如,祭大夫守陉,以备非常,如此,当万无一失!”
郑忽直接将命令宣布。
众人对此,并无异议。
郑忽这样安排,一来可以利用井友对戎狄较为熟悉的优势,二来则是防备二戎不守信用,趁他们和廧咎如作战时,趁机偷袭陉邑。
把大后方交给祭仲,郑忽是极为放心的。
以祭仲的能力,无论是据城而守,防备二戎,还是为大军提供后勤保障,都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这点自信,郑忽还是有的。
“原山、太行地险而狭,道途崎岖,非用车之地也!明日出陉,大军皆废车以为行!”
郑忽下达了第二条命令。
这也是题中应有之意。过二戎进入晋城盆地。
此时的晋城盆地尚未开发,地势不平,河流纵横,车战绝对不是明智之举。
而且,戎狄的军队其实也都是步兵,据《左传》记载,隐公九年,北戎侵郑,郑庄公所谓”彼徒我车,惧其侵轶我也。”
相较于车兵,步兵的优势可以说是相当明显,步兵能够适应更加复杂的地形地势,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更强的适应性。
但问题是步兵虽好,但是中原各国的战争还停留在君子之战的阶段,你让一群士大夫下车奔跑,成何体统?
像后来魏舒与戎狄作战时,毁车为行,他的副手中行穆子(荀吴)的宠臣就不愿下车,最后被魏舒给斩首示众了。
贵族的身份体面,才是车兵向步兵转化的最大障碍。
直到列国相继以法律的形式废除奴隶制(春秋中后期虽然各国普遍以法律的形式废除奴隶制,但是奴隶制是一直都是存在的,历史课本上称之为奴隶制残余。),允许奴隶参军,步兵这才渐渐成为战争的主流。
不过,郑国却不存在这个问题,在隐公九年的郑御北狄那一战,郑国就已经有了正式意义上的步兵,虽然郑国在与中原各国作战时,仍以车兵为主,但是让车兵下车,对郑国来说,已经不是障碍了。
就像郑忽派遣祝聃和暇叔盈袭温,皆用步卒,无人有异议一样,郑国上下对于战争只关注一点,那就是能不能取胜。
只要能取胜,什么卿大夫士大夫的体面、什么守礼非礼,都能够抛弃不要。
一如郑忽所言,兵以胜为功!
…大致需要注意的事情其实也就这么两件,至于投石车之类的,进入晋城盆地后,直接就地取材也就是了。
事情既然已经安排结束,那么接下来一场盛大的接风宴自然是少不了的。
虽然看起来,这样有点反客为主的味道,但陉邑已经属郑所有,郑忽这样做也算能够说得过去。
。。。。。。。。。。。。。。
第二日一早,郑忽与井友及祝聃率领郑军精锐步卒六千人出陉邑直奔二戎。
陉邑城中只剩下祭仲以及暇叔盈率领的郑军千余以及陉人士卒两千余,共计三千余人。
这些人用以防备二戎已经足够。
一个时辰左右,郑忽已经率人来到了二戎的地盘。
二戎对于郑军的到来并未有丝毫慌张。
还专门派人前来引着郑国大军过少水河谷进入晋城盆地。
晋城盆地是后世的称谓,此时应该称冀州之域,战国时期,吴起称此地为夏王之国。
战国后期,对此地的称呼想必是人尽皆知。
韩国称其为上党之地。
没错,就是上党,著名的长平之战就发生在台谷以北四十多公里的地方。
晋城盆地内部平原与丘陵交错,地势呈北高,中、南部低的簸箕状,以山地丘陵居多。
境内河网密布,林郁繁茂,草地成茵,当然了,这是春夏才有的景象。
此时虽然已经打春,但是还谈不上万物复苏。
故而,此时的晋城盆地内部,仍然是一派萧条。
郑忽一行方入盆地,郑忽便遣人伐木掘石,建造攻城器械。
此次出新郑,郑忽随军带了不少新郑城中的工匠。
论起技艺水平,这些工匠在整个郑国都是顶尖的存在。
像袭温时的云梯,就是这些工匠在制邑提前造好的。
投石车的制作方法,郑忽自然早已经传授给这些工匠。
台谷城依原山山脉的旁支而建,距晋城盆地入口不过二三里。
郑忽将一队士卒和工匠遣出之后,立刻率领大军急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兵围台谷城。
六千余的大军迅疾奔动,动静自然不小。
其实,早在郑忽大军入晋城盆地时,台谷城中的赤狄已经发现了这支大军的存在。
高亢凌厉的号角之声,早已响彻多时。
郑军入侵的消息,自然很快就传到了身在台谷城之中的廧咎如之君耳中。
廧咎如之君名为隗羊,隗,乃太古之姓,据传出自炎帝魁隗氏,魁隗氏是即神农氏之后的第二位炎帝。
其后人又有大隗氏建都具茨之山,又称大隗山,其后人遂以隗为姓。
赤狄大多以隗为姓。
尊大隗氏为祖。
这也是算是此时的特色了——夷夏纠缠不清。
像周王室,虽为诸夏,但是曾经却间在夷狄,直到周太王时才从西戎中分出来,迁居岐山。
所以,有些东西追究起来真是追究不出个所以然来。
后来司马迁写《史记》,干脆就不讨论这些事,直接为每一个中原之外的戎狄蛮夷,找一个诸夏祖宗。
别管正不正确,孔子说:“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就是这么回事!
隗羊原本正在铺满兽皮的宫殿之中,搂着两个壮硕的廧咎如少女调情。
这就是标准的游牧民族的审美观了。
却未料到下面有人来报,说郑军前来攻城。
隗羊听完,二话没说,直接一口唾沫吐出,然后愤然骂道:“郑狗,竟敢如此!”
那个气愤就别提了,本来这么冷的天,正是吃饭睡觉抽女人的时候,却没想到偏偏郑国在这个时候跳出来扰人清静。
这样的事情着实令人恼怒。
“取吾兵刃来,乃祖非得灭尽郑狗不可!”隗羊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