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郑王天下 >

第9部分

郑王天下-第9部分

小说: 郑王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忽摆摆手让人把这些闪闪发亮的小可爱抬下去。

    说起来,郑忽回到郑国才不过两天时间,加上他老爹赏赐的一百金,现在手上就握有整整六百金的现金流了。

    就是做生意也没有这么赚钱的。像范蠡跑到陶邑做生意,用了十九年的时间才“三致千金”,最终成为富商大贾的代表而被写入《史记》。

    换句话说,现在郑忽只不过用了一天时间就完成了陶朱公十九年积累的五分之一。

    “果然,权力才是完成资本原始积累最重要的条件。”郑忽心中不由得感慨道。

    想想自己前世拼命码字却连套房子都买不起,现在仅用一天就得到了普通人一辈子都赚不到的财富。

    不得不说,生活就是个爱讽刺人的小东西。

    很快,郑忽就将这些念头抛之脑后,他现在最重要的任务不是感慨这些有的没的,而是赚钱,狠狠的干一票大的。

    由于留给自己的时间太短,进行改革的话,肯定时间来不及。故而,郑忽只能想办法先赚快钱。

    不过,即便是赚快钱也得结合实际情况,若是把后世圈地炒房的那一套搬过来,郑忽肯定会亏的血本无归。

    故而,郑忽思前想后,最终决定把酿酒作为一个突破口。

    一方面,酒这个东西就像潘多拉魔盒一样,自从被打开之后,就一直备受追捧,经久不衰。

    而且来说,此时的酒精浓度低,绵软有余,烈性不足。若是自己将后世的二锅头搞出来,此时的人尝过之后应该会很魔性吧!郑忽心中不乏恶趣味的想到。

    另一方面,此时的酒大多是高粱酿造,虽说“好酒离不开红粮”,但是高粱无论是产量还是出酒率都远不如小麦。而且,自己完全可以借酿酒来推广种植小麦,至于小麦酒口感冲、香味不佳,谁有会在乎呢?

    要的就是烈性酒这个噱头而已。只要别家酿不出来,自己就是市场上绝对的垄断者,不怕没有人来买。

    像晋秦燕这种常年与戎狄作战的国家,民众大多豪迈激昂,而且由于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正是烈性酒的需求大户,所以,不愁销路打不开。

    再说了,郑忽在老齐侯那都已经狠狠的刷过一波广告了,不搞个东西出来,广告不就白做了吗?

    而且此时正好是仲秋,要是现在赶回自己的食邑的话,正好能鼓励民众再种一茬冬小麦。

    想到这,郑忽已经有些迫不及待。

    看着自家公子一本正经的不在状态,燕又轻唤了两声,这才把郑忽从“美好新世界”中拉了出来。

    看着自家小侍女似心急又似担忧的俏脸,郑忽有些茫然道“怎么了?”

    燕一边转动着眼珠子向前方示意,一边小声的告诉郑忽“君夫人来了!”

    顺着燕示意的方向,郑忽才发现原来此时的房间中竟多出了一人。

    只见那人领如蝤蛴,齿如瓠犀,看向自己时虽面露笑容,但眉眼中却仍盘桓三分愁色。

    郑忽不敢怠慢,忙起身行礼道:“见过母亲!”

    那人摆了摆手道:“人言我儿要岁入五千,不知可有此事?”

    郑忽也不敢隐瞒,毕竟都传开了,也没什么可隐瞒的了,就将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她。

    不过,当讲到“亡不过三十万金”的时候,郑忽撒了个慌,说是从齐归来的时候路遇隐士高人,这个数字是从高人那听来的。

    邓曼听到自家儿子讲完,心里有些埋怨郑忽的轻浮,又有些心疼儿子被逼作出这样的许诺,又对而今已经造成的局面无可奈何!总之,各种滋味齐涌上心头。

    道:“事已至此,我儿是作何打算?”

    郑忽回道:“千金虽难得,然未必不能取得,儿已有计划,母亲勿忧!”

    邓曼听到郑忽这么说,心中又是一叹,方才郑忽将整件事情讲完的时候,她便萌生了让自家儿子出国避难的想法。

    无论怎么说,她毕竟是邓国国君之女,将自家儿子安排到邓国避难,不说能过多好,但也不至于受太多苦。

    再者说,邓国距郑国又远,即便想动武也得越过两个国家。

    而今听得自家儿子这么一说,邓曼知道避难一事至少现在是行不通了。

    “若事不可为,希望我儿能速速离去,君位虽好,总不如身家性命来的重要!”

    作为一国公女,邓曼对于宫廷之中的君位斗争见的是太多了。远的不说,就说郑忽这次五千金事件传出之后,公子突的母亲雍姞专门去她寝宫冷嘲热讽了一番,气的她牙根痒痒,偏偏又发作不得。

    她性格本来就有些柔弱,从原主的性格中就可窥出一些端倪,故此她实在不愿让自己的儿子再置身于危险之中。

    看着自家母亲略显焦急的神色以及口中的关心之语,郑忽心中感激无已。

    他原本就是个孤儿,从未享受过母爱,现在突然有人像母亲一样关心爱护他,手足无措之余,剩下的就是满满的感动。

    郑忽明白,从现在开始他不在是一个人了!他的成功或失败会牵动到很多人的心。

    “儿虽不肖,必不敢使母忧!若事有不逮,儿自会离去,请母亲放心!”

    听到郑忽这么保证,邓曼一颗心才放了下来,她最怕到了这个时候,自家儿子还不听劝,最后落得个身死人笑的下场。

    “既如此,我亦出百金以为我儿资用!”

第20章 长葛(1)() 
三日后,太阳虽高升,却如白盘子般朦胧的挂在天上,并无夏日那种强烈的仿佛能刺穿人心的灼人光线照射下来。郑忽用过早饭,便召集人马,准备前往自己的汤沐邑长葛。

    郑忽之所以会在新郑又停留两日,完全是因为齐使的到来。

    也正因此,郑忽不得不推迟了自己原本的行程计划。

    说起来,此次来访的齐使,郑忽还挺熟悉,乃是老齐侯的同产弟,齐国上大夫夷仲年。由此也能看出老齐侯对于结亲之事的重视。

    而至于这次访问的内容却让郑忽觉得特别毁三观。

    大致内容总结起来就是,在此次访问中夷仲年重申了齐郑两国关系的稳定对于维持中原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并对郑忽尚未婚配表示出重大的关切,提出齐君有意让其女文姜嫁入郑国以推动齐郑两国关系持续健康的向前发展。

    郑忽他老爹对于夷仲年的发言表示深刻地认同,并阐释了两国的结盟结亲之事的重大意义,最后回顾了两国关系发展史上所经历的种种坎坷与不平,说到激动处更是眼眶发红。

    这看的郑忽一愣一愣的,在心中大呼影帝之余,也第一次对这个时期的外交活动有了大致的了解。

    果真是外交活动就是睁着眼说瞎话,即便是再过两千年也还是这个尿性。

    最后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中,两国就结盟结亲之事达成了共识,并约定两国元首在来年的仲春在石门再次会盟。

    见此事已经敲定,郑忽便不愿再多做停留,迫不及待的向他老爹请命,要求回返自己的汤沐邑。

    花了小一半天功夫,郑忽将该带走的东西一样不落的封箱打包,待命人抬走之后,郑忽这才带着百余人的队伍浩浩荡荡的从新郑出发。

    俟一出新郑,郑忽远望四野空旷,顿觉萦绕在心头几日的压抑之感霎时烟消云散,心胸开阔,好似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微一眯眼,郑忽突又将视线拉近身边,此时虽近晌午却仍有零星的人们或肩带或手提着可怜的货物,三三两两的结伴朝新郑赶去,面露的菜色,匆匆的身影,仿佛诉说着求生的不易。

    “人生本就多艰,活命实非易事,自己既已贵为王侯,不为一日三餐发愁,又有何不满意的呢?”想到这,郑忽嘴角勾起一丝微笑,绵柔的阳光打在郑忽脸上,更有一丝刚毅自信的韵味。

    看着在阳光照耀下面露微笑的郑忽,燕微微有些失神,恍然间感觉自家公子跟刚才有些不太一样,又说不上来究竟是哪里起了变化。

    抛开心中杂乱的念头,燕开口问道:“公子为何发笑?”

    听此一问,郑忽缓缓收回视线,见与自己同乘一辆车的自家小侍女,在华盖的遮挡下依旧可以清晰的看出其粉嫩的俏脸微红,嘴角似扬未扬,两眼不时闪出迷惑,额头上更像是打了个大大的问号。

    此情此景,郑忽有心逗逗她,便开口道:“我见有一美人在我面前飘身而过,故因此而笑!”

    燕听到自家公子这么说,两腮微鼓,颇有些不服气的问道:“哪呢,我怎么没看到?”

    郑忽朝前一指,她便伸头往前看去,不待她仔细观瞧,郑忽又将手指向左慢慢移动,直到在左后方停止。

    燕刚开始只是随自家公子指的的方向移动视线,后来见公子的手指到左后,心内本就疑惑加之脑子思维的惯性使然,身体便随着视线跑到了自家公子的身前,却依旧小声问道“哪呢?哪呢?”

    郑忽看着她可爱的模样,憋着笑道:“就在我眼前啊!”

    燕听到自家公子的话后,急忙抬头回身,正欲将视线移到远方,又好似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俏脸粉色更浓,两腮更鼓,像一个充满气的气球一样,扁着嘴气哼哼的道:“公子又取笑我!”

    郑忽见状,心中暗乐,面上未有丝毫表露,故作惊讶道:“哎呀!大美人竟然飞到我眼前来了。”

    燕听闻此言,羞不可抑,三寸的小脚跺在木制的马车上发出“踏踏”的声音,引的华盖都有些轻微的晃动,扭过头似嗔还喜的道:“不理你了!”

    郑忽闻言,并未因自家小侍女的逾越而有丝毫的恼色,反而,哈哈一笑,遵循着伟人“宜将剩勇追穷寇”的英明指导,故意将她的脸转到自己面前继续调笑道:“咦!你脸怎么红了?害羞了?”说完又似笑非笑的看着她。

    燕稍一抬头便看到自家公子正用“可恶”的目光看着自己,又急忙将头低下去,只感觉自己的脸越来越烫,仿佛能将自己烧熟了一样,用嗡嗡的声音回道:“公子坏人,燕不想理你。”

    郑忽见此情形,感觉也逗的差不多了,便不再继续调笑下去。

    说起来,郑忽原本并没打算带着燕去自己的食邑,实在是自家母亲担心自己到了食邑后没有人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非得让自己把燕带着,郑忽对此也不好违拗。

    而且,当时郑忽听着自家母亲的话语,总感觉不大对劲。后来想想也就了然了。

    燕原本就是自家母亲的贴身侍女,后来被派去伺候原主,原主作为一个守礼的君子,自然并未将其收入房中。而且来说彼时原主尚未娶亲,自家母亲也没当回事。觉得时间长了总会成就好事。现在突闻自己即将要娶齐女,自家母亲自然就有些着急,想让自己先文姜一步将燕收入房中。

    郑忽对此事可以说是毫无意见,作为一个前世被灌输以平等、自由、博爱、公正、法治思想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郑忽并没有所谓的等级观念,而且伟人不是说过嘛“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所以郑忽为了“入乡随俗”只好却之不恭了。

    经历了这么个小插曲,郑忽明显感觉自己和燕的距离拉近了不少,一路上少不了又出言调笑几次。

    又缓缓行了半日,已近黄昏时刻,长葛已然遥遥在望,郑忽便命人先行一步至长葛通传。

第21章 长葛(2)() 
新郑距长葛不过二十多公里的路程,骑快马半日即可来回。而郑忽率领着百余人的队伍,携带着细软财物,不但拖慢了速度而且还要谨防盗贼的侵袭。

    不要以为这个时期民风淳朴,即便有盗贼也不敢劫掠一国公子。与之相反,此时的亡命之徒极多,这些人或为名或为利,行事全不顾后果,只要开的价码合适,别说是一国公子,就是面对一国国君时他们也敢于亮剑。

    像后来的晋幽公、楚声王皆是被盗贼所杀。

    而且来说,此时的盗贼以规模大、破坏性强著称,比如后来的鲁国大盗展跖振臂一呼,就能拉起将近上万人的队伍,横行于齐鲁之间,无人能制,惹得各国国君都对此头疼不已。

    就连荀子都感叹道:“盗跖吟口,名声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

    后世太史公更讽刺说:“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

    所以,李悝在魏国变法修订《法经》时便开宗明义的讲道:“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

    由此可见,此时绝不是后世想象中的“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世外桃源。

    反而有着极高的犯罪率。加之私斗成风,很多人在家乡犯了事,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查,便开始了亡命天涯落草为寇的生活。

    当然也有些人确实是生计所迫,毕竟在这个还未开启编户齐民的时代,人口流动自由,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在这种思想的鼓动下又进一步加剧犯罪事件的发生,就像是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后来商鞅在秦国变法首先就是编户齐民,制定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然后辅之以什伍连坐制,使得秦国犯罪率大为下降,人人是守法耕战的良民。

    而反观山东六国,游侠任气成风,一言不合便持剑杀人,民皆无耕种之心,自然国力日削。

    韩非子将“侠以武犯禁”提升到政治层面绝不是危言耸听,它是有着深厚阶级基础的。

    故而,郑忽一路上也在思考自己食邑的治理方针,毕竟如果不能创造一个好的营商环境,他的赚钱计划就是镜中花、水中月。

    左右斟酌权衡之后,郑忽最终还是决定照搬秦国的制度,虽说秦制失之严苛僵硬,但是它却为秦国夯实了统一天下的基础,即便是后来的汉朝也继承了秦国的制度。

    可以说,在此时秦制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是被两个朝代证明了的正确道路,郑忽自然不会傻到将之抛弃。

    走走停停,郑忽一行谨慎的提防着盗贼侵扰,也得亏新郑到长葛一路之上皆是平原,没有大股盗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