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郑王天下 >

第95部分

郑王天下-第95部分

小说: 郑王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届时,他不仅要丢面子,而且还理亏,即便二国发兵攻打鲁国,那也是名正言顺。

    “虢公之言甚是,今日却是寡人失礼了,得罪之处还望齐侯、郑伯多多包涵,寡人谨以此樽向二位君侯谢罪!”

    说完,端其酒樽,一饮而尽。

    郑庄公和齐侯的面色这才稍缓。

    鲁侯既然服软了,那就没必要再紧抓着不放,大国国君的气度还是要有的。

    几大国君列席,郑忽自然没有资格落座,事实上,殿中除了公子伋代替其父,因而有座位外,其他人除了国君,就只能站立在自家君主身后。

    一段小插曲结束之后,宴会很快便开始了。

    所有人都是为郑蔡纠纷而来,但是却都心照不宣的当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鲁桓公将用于祭祀宗庙山川的万舞搬上大殿,为在场的诸侯助兴。

    万舞先武后文。

    实际上所谓的万舞就是兼武文二舞而称之为万。

    武舞,舞干戚,文舞,舞羽旄。

    整个场面盛大华丽,非一般乐舞所能比。

    《诗经》中就曾描绘过在卫国宫廷中举行的万舞场面。

    “硕人俣俣(yǔ),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左手执龠(yuè),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

    短短两句,即突出了武舞时,舞师的雄壮勇猛,文舞时,舞师的雍容优雅、风度翩翩。

    鲁国作为礼乐制度仅次于周王室的正宗,万舞的水平自然不在卫国之下。

    事实上,这也是鲁国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

    唯一可惜的是,这是阉割版的万舞。

    因为鲁国是诸侯,诸侯只能用六佾,唯有天子才有资格用八佾,也就是满血版的万舞。

    不过,这也足够让人瞧的如痴如醉了。

    至少在坐的几位诸侯都是颔首不已,喝彩声不绝。

    也就郑庄公不动声色,郑忽也是撇撇嘴,兴趣缺缺。

    乐舞这种高级的娱乐享受,在郑忽眼里,也就那回事。

    谈不上反感,更谈不上欣赏。

    只有真正热爱的人,才懂得如何欣赏。

    很明显,郑忽对于乐舞,并不热爱。

    所以,有这种表现也是意料之中。

    而郑庄公则是心里装着事呢,作为一个老辣的政治家,他自然能看出,这是暴风雨前宁静。

    真正的较量即将正式拉开。

    事涉郑国,而且连天子都亲自下场了,想要轻轻松松的过关,可能性不是太大。

    所以,他根本没有什么兴趣去欣赏所谓的乐舞。

    ……

第197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续)() 
一场精彩的万舞表演缓缓落下帷幕,在座的诸侯以及士卿大夫皆是如醉如痴,表演结束后很久才回过神来,颇有一种游于天帝宫中,见仙人广乐而九奏万舞的感觉。

    就连久处王畿之内,深受周王室礼乐影响的虢公,见此万舞,也不由自主的在心理感叹道:“鲁道广而有序,乐而不淫,真礼乐之国也,周公之风韵可观矣!”

    这个评价可以说是相当高了。

    要知道虢公可不是简单人物,他是南虢国(畿内之封)的国君,当初周王室还没有和曲沃闹掰之前,就是他领兵助曲沃伐翼,后来,晋哀侯初即位,又是他帅师助翼,击退了曲沃的军队。

    此人不但领兵能力极强,是此时成周仅有的帅才,文治水平也是杠杠的,从平王时期,周人就属意他,希望他能代郑庄公执政。

    就这样一位允文允武的人才都如此感叹,鲁国万舞的水平由此可见一斑。

    话虽如此,但郑庄公和郑忽对于这场万舞表演却是味同嚼蜡。

    郑忽就不说了,见惯了太多娱乐活动的他,对这玩意实在提不起兴趣。

    但郑庄公就不同了,讲道理,此时的娱乐活动缺乏,几乎每一个贵族对于乐舞都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而且极为精通。

    郑庄公自然也不例外。

    而他之所以心不在焉的原因,无非是在考虑若几国在这场宴会中突然发难,他该如何应对?

    虽然在赴宴之前,他已经将打探消息的事情安排了下去,但这有个前提,那就是几国不会在这场宴会之中发难。

    这样他才有腾挪转换的空间,问题是万一呢?

    老辣的政治家,就没有一个是乐观主义者,他们从来都是用乐观的话语激励别人,而自己却在私底下将所有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通盘考虑,并找出应对方案。

    毫无疑问,郑庄公就是这样的政治家。

    “鲁之万舞如何?”鲁桓公傲娇的向在场的众人问道。

    于是,称赞之声四起,一时之间,整个大殿中的喝彩之声不绝。

    就连鲁国的老对头齐国,在这个问题上都挑不出刺,亦出言褒赞。

    郑国也不例外。

    郑庄公虽然心里有事,但表面上的功夫却作的很到位。

    任谁也猜不出他心中所想。

    而郑忽及郑国群臣亦不吝溢美之词。

    总之,吹捧呗,谁不会!

    趁着满殿的称赞之声,宴会的气氛进入了高潮。

    余影未断的万舞表演,在得到殿中士卿一致称赞的情况下,也迅速拉近着各国之间的关系。

    虽然这只是暂时的,但共同的爱好兴趣和对事物大同小异的评价,最容易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熟络起来。

    万舞便起到了这种润滑剂的作用。

    “今日诸位君侯皆毕集于曲阜,寡人有幸瞻仰诸位君侯风采,此诚寡人尝汲汲以求也,幸甚至哉,谨以此樽,祝诸位君侯永享国祚,社稷常佑,代代不绝,永永以至无穷!”

    有王权加持的虢公林父,自然很容易就成为这场宴会的主角。

    吉祥话说起来反正也不要钱,不说白不说。

    而且话说的这么好听,没人会傻到去公然唱反调。

    宋公、蔡侯再加上鲁侯,更是与虢公一唱一和。

    在对虢公极尽吹捧的同时,不忘向天子表忠心。

    郑忽看的是撇嘴不已。

    殿中在列的诸侯,也就除了卫、蔡两国还尊天子,听奉天子召令外,其他也就呵呵了。

    宋国就不说了,根本就不带天子玩。

    鲁国,其实和王室的关系比之于宋国和王室的关系也好不到哪去。

    不要以为鲁国是周公的后代,仅次于王室的礼乐正宗,就能和王室尿到一个壶里去。

    实际上,早在宗周宣王时期,鲁国就和王室的关系闹僵了。

    这事说起来也是宣王的手伸的太长。

    当时在位的鲁武公有俩嫡子,长曰括,少曰戏。

    鲁武公带这俩儿子前去宗周朝王,也不知道宣王犯了什么癔症,还是戏给宣王灌了什么迷魂汤。

    反正宣王就疯狂的喜欢上了戏,以至于到了非得立戏为鲁太子不可的地步。

    就连仲山父的劝谏也不听。

    最后,宣王手握王权亲自下场,逼的鲁武公只能废长立幼。

    戏最终得立,也就是后来的鲁懿公,戏兄括也默认这个事实。

    讲道理,这事到此也就结束了。

    毕竟最大的受害者括都没反对。

    但问题是,老子服了,儿子不服啊!

    括子伯御与鲁人攻杀懿公。

    宣王闻而大怒,亲帅师伐鲁,杀伯御。

    宣王的这一举动可算捅了马蜂窝,不单列国因此而离心,鲁人也不干了。

    本来就轮不到懿公继位,宣王硬是把懿公扶上台,鲁人普遍不满,才会和伯御一道攻杀懿公。

    现在宣公又杀伯御,鲁人心中的怨恨就不必说了。

    奈何宣王兵盛,鲁人不敌,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这也因此埋下了鲁人和王室的对立的种子。

    像王室东迁时,鲁国理都没理,平王与携王争立时,鲁国也没参合。

    爱咋咋地吧!

    周王室爱怎么玩,那是他的事,和鲁国无干。

    这就是此时鲁国对于王室的态度。

    也就维持通使聘问,其他的,鲁国一概不管。

    像历史上桓王伐郑,宁愿找陈国这个外人来帮忙,也没找当时的大国、自家人——鲁国来壮势,周鲁的关系可见一般。

    换句话讲,即便桓王命令鲁国帅师伐郑,鲁国还真不一定会搭理他,所以,桓王怎么可能会自取其辱?

    而现在鲁侯、宋公以及蔡侯之所以会在此时应和虢公,跪舔天子。

    一方面是为了得到王权的加持,好凸显自己的正义立场,为其后的声讨郑国作铺垫。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宋、蔡已经和成周达成协定,暂时结成盟友关系,盟友之间的相互声援本来就是巩固关系的一种手段。

    而鲁侯更多的则是为了报答虢公的解围之恩。

    这里面的条条道道,在场的一二老狐狸自然是心知肚明。

    事实上就没有人是傻子。

    ……

第198章 各个击破() 
“寡人见郑伯观万舞之时,似有虞色,不乐乐,不思舞,不然天使之言,郑伯其有忧乎?如有,何不言之,寡人国虽小,仍愿与郑伯共分之,以成同宗之谊!”

    蔡侯这话说的,听起来好听,实则夹枪带棒。

    不乐乐,不思舞,明显是说给鲁国君臣听的,意思也很明白,人家郑伯根本就不满意你们的招待。

    不然天使之言自然是说给虢公听的,就差没指着鼻子对虢公说,人家郑伯根本就不把你这位天使以及天子放在眼里。

    而最后所谓的同宗之谊,实则是在暗讽郑国不知廉耻的夺取蔡国的土地。

    事实证明,在场的就没有一个是傻子,这么明显的言外之意,怎么可能会有人听不出来。

    蔡侯的话音刚落,整个大殿一改方才的吹捧之声,一片寂静。

    郑忽也有些紧张了起来,心道:“这就要开始了吗?”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事,若是郑国没有更变国策,根本就不会怕跟宋、蔡几国扯皮,但问题是现在国策变了。

    郑国此时还没有能强大到可以同时开两条战线的地步。

    想要北进,就要对中原几国做出相应的妥协。

    但这个妥协却不能太大,一方面不能从郑国身上割肉,另一方面不能有损郑国的国威。

    这个事可以说是相当之难办。

    宋、蔡几国根本就不会这么容易让郑国过关。

    而郑忽此时对于这种情况只能干着急。

    实在是身为世子,各国国君之间的博弈,他也就只有旁观的资格,插手,除了会授人以柄之外,不会对郑国有任何帮助。

    鲁侯呡了一口酒,也不接茬,仿佛没听懂蔡侯的言外之意,一副要看好戏的模样。

    虢公林父高居上首,老神在在,实则心里有些责怪蔡侯的唐突。

    向郑国发难,本来就是商议好的事情,蔡侯刚见面未久即迫不及待,这其实有些打鲁侯脸的意味,鲁侯心里要是能高兴,那就奇怪了。

    这明摆着是要将鲁国向他们的对立面推。

    有鉴于此,虢公要是能高兴,那才是真见了鬼了。

    不过,事已至此,虢公也无可奈何,只能任由蔡侯胡闹。

    其实,蔡侯心里也苦啊,他对郑国阴谋诡计心有余悸,生怕夜长梦多,会给郑国君臣翻盘的机会。

    不如直接发难,打郑国君臣一个措手不及。

    不得不说,最了解自己的永远是自己的敌人。

    郑国此时确实还没有做好准备。

    但事到临头,郑庄公岂有退缩之理。

    “蔡侯言过矣,一国之君,人谁无辛劳苦思,不足为外人言之处,蔡侯何必以言语相迫,此非君子所为也!”

    郑庄公还未来得及反击,齐侯率先为郑庄公解围道。

    关键时刻,齐国这个盟友还是靠的住的。

    不然,郑齐两国的盟友关系早就破裂了。

    郑庄公闻言,向齐侯微微颔首,表示感谢。

    齐侯则微笑以应。

    这种时候,盟友出来摇旗呐喊是必须的。

    这样的大事再不出来力挺盟友,那结盟还有何意义?

    齐侯这一发话,宋公再也坐不住了。

    本来他是想让蔡侯和郑国刚正面,而他则在私底下为蔡侯提供帮助。

    他不想和郑国有明面上的对立。

    毕竟,郑庄公当初为了保住他的一条小命,可是出了大力气的。

    如果没有郑庄公以举国之兵力抗宋、卫、蔡等国的多次进攻,他这位宋国新君早就被他亲爱的兄长给灭了。

    对于郑庄公,他有感激也有畏惧,枭雄的气场,有过亲身经历的人,就没有不心怀揣揣的。

    更何况,这是摆明了要与郑国为敌,宋公内心确实是有些紧张的。

    而且来说,一旦和郑国公开撕破脸,他这位宋公的名声传出去也不好听。

    有恩不报也就罢了,竟然还反咬恩人一口。

    即便这是为了国家利益,但这事摆在此时,那就是严重的个人道德问题。

    在战争都要讲礼仪的此时,知恩不报绝对是个人人生中最大的污点,是要遭人唾弃的。

    就像历史上鲁桓公为什么会做郑厉公的说客,因为这是道德的呼唤。

    鲁桓公以为宋庄公也会向他一样听从道德的呼唤,谁知宋庄公根本就不鸟他,更别谈道德了。

    于是,郑鲁联合攻宋。

    “蔡侯言语虽有不妥之处,却是一片赤诚之心,齐侯又何必以言语相责,寡人窃为齐侯不取也!”

    一番避重就轻的话,听起来好像是在打圆场,实则力挺蔡侯的态度已经表露无遗。

    郑庄公心里很愤怒,有种救了一个白眼狼的感觉。

    当初郑忽在朝正时,对他言宋公贪而无亲,他还有些不信,现在看来,用贪而无亲来形容宋公,都是高估他了。

    郑国所得之商彝都已经物归原主了,这宋公竟然还如此不依不饶,真是令人心寒。

    “宋公可还安好,自前时洒泪而别,寡人对宋公可是想念的紧啊!”

    郑庄公眯着眼,每说一句,宋庄公的头便低一分,唯唯诺诺,也不敢出言反驳。

    这话里的意思,在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