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账房-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飞将自己的思路告诉许家之后,许家立刻开始了新一轮的实验,完全按照陈飞的设想一步步来建造东西,许家虽然在机关上不是特别精通,但是百年传承的打铁技术却也是过硬的,当今天下能打造出来十五米又如此坚固的铁棍的家族还真不多。
打造完成之后已经是休战十五日之后了,期间袁绍又试探性的在青州、官渡、白马津等地方进攻了几次,但是不是渡口位置不理想就是被投石车打回去,一直以来也没有什么建树,这也给了许家一丝能够反复试验的时间。
经过试验,想要将三百斤的物体投掷出五十米的距离短侧足足需要放置一千四百斤的重物,加上装置本身的重量,这一投石车的总重足足达到了一吨,要想将五百斤的重物投掷出去五十米的话更是需要两千斤的重物,而光是这重物就已经将许家制造的铁板压的几近崩坏。
经过反复试验,最终许家将投掷出去石块的重量设计为二百七十斤到三百四十斤之间,而短侧悬挂的重物则是一千八百斤,这也是铁板能承受重物的极限了,不过这样做的好处是如果投掷一百斤的重物的话投掷距离可以达到一千米之远,打击范围之广可以说是这个时代完全没有出现过的,投掷三百斤的重物打击范围也能达到七十米左右,这样的投石车对于防守来说已经是足够了。
曹操看完实验报告之后,当即下令让许家连夜赶制这种重型投石车,需要他们制造的不仅是杠杆和底座,短侧悬挂的重物也需要他们来赶制,只是三国时期铁的制造量本来就不是很多,加工起来又极其困难,所以许家用来半个月时间也紧紧造出了三架,这三架已经用了许家这么多年来存铁量的一大半了,无奈之下许家又向曹操求援。
无奈之下,曹操先是在全境之内大肆收购铁器,收购两三天之后,却发现情况根本不乐观,根本没有多少百姓将铁拿出来卖,所以曹操只能又下令用粮食来换铁器,这样的效果一下就凸显出来了,基本上两天收购的铁量就足以建造出来一架投石车。
许家当即日夜开工,为前线继续赶制进阶版的投石车。
第二百四十七章 官渡!官渡!!!(8)()
三日之后,第一批三架投石车建造完成,立刻由许昌送往前线,每架投石车的重量至少都在两千斤左右,得四五头年轻力壮的牛才能拖得动。这种程度的武器装备在三国时期还是头一次出现,曹操自然不敢怠慢,特意从官渡抽掉了五千兵马前往许昌专程运送这三架投石车。
三架投石车也在五千士兵的运送之下安全的抵达了前线,不过已经是在五天之后了,夏侯惇分到了两架投石车,而剩下的一架则交给了夏侯渊,运送投石车的五千士兵也分为两批补充给了两只军队,让夏侯两将军的兵力能保持在一个比较充足的状态。
夏侯惇拿到投石车之后当即实验了两次,顿时惊为天人,这投石车投掷三百斤的石块都能投掷到黄河中部,射程比之前临时赶制的版本不知道强了多少,不过这投石车的缺点也是十分明显,就是之前提到过的笨重,想要稍微挪动一点就要一百多士兵一同用力才能勉强抬起来,在抬的过程中还特别容易受伤,所以这也就注定了这种投石车需要在战前就挑选一个比较好的位置。
不过夏侯惇又试着将一百斤的重物投向黄河,这次的效果夏侯惇自己都没想到,这投石车直接将石块投到了视野的尽头之外,勉强似乎能够看到是落在了袁军大营之中。
袁曹两军的军营本就靠近黄河,又是是袁军的阵营更是距黄河仅有三四白米的距离,这也是为了彰显袁军必胜的信念,而曹军靠近黄河的原因就更简单了,只是单纯的为了能更好的抵御袁军罢了。
在无意中发现投石车能够将石块射往袁军大营之后,夏侯惇并没有直接向袁军投掷石块,而是将这个消息上报给了曹操,毕竟就算打击的到袁营,但是这投石车仅仅只有三架,就算投掷的再快也没什么大的杀伤力,但是这个消息总归算是一个意外收获,上报给曹操之后说不定曹操还有什么妙用。
其实这一点倒是夏侯渊自己想多了,陈飞好歹是懂一点牛顿定律的,通过简单地计算之后早就知道了投石车可以打击到袁营之中,只是一时想不到这事情有什么用处,所以就没有告诉夏侯两将军,实际上曹操也早就听过陈飞对这投石车的仔细分析了,所以自然也知道这投石车能攻击到的最远范围。
陈飞不止一次的想,如果现在能做出来个炸药什么的话直接向袁营之中投掷上几百斤的炸药,那对他们来说肯定将会是沉痛的打击,不过按照现在的科技水平别说是炸药了,估计搞个炮仗出来都是跨时代意义的进步。
袁军攻不过来,曹军不想攻出去,这样一来战局又一次僵持了下来,细细数一数的话这还是曹军第一次进行时间这么长的艰攻战,本来曹操一直以来都是奉行着速战速决的思想,只是这次的战争对方实力比自己要强上不少,而且也是坐拥三州,算上青州的话就是四州的大诸侯,而在官渡的这一战就直接决定的整场战斗的胜负,所以曹操在没有万全的把握之下根本不敢轻举妄动。
天气渐渐升温,士兵们的衣物也是脱了一件又一件,直到只穿着单衣单裤为止,大夏将至,曹操领地之中不太平之事也越来越多了,不少山贼趁着曹操内部力量空虚趁机起势,着实欺压了不少百姓,也让曹操领地之内的百姓惶惶不可终日。
另一方面,在淮南地区又爆发了大规模的瘟疫,这瘟疫感染上之后口舌生疮,双目发红,整个人都会陷入到一种莫名的亢奋之中,发病之人极具攻击性,而且从病发到死亡仅仅只需要十天左右的时间,到第八天的时候这个人的意识已经丧失殆尽了,只能像动物一般见人就撕咬。
这种病症在历史之上闻所未闻,第一例的发现应该是在寿春境内的一个小村子,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整个村子的人都被感染,无一生还,同时这个村子的人又感染了周围几个村子之人,瘟疫就这么扩散开来,等曹操接到消息的时候最少五个村子的人已经尽数死亡了,村子之中到处都是高度腐败的尸体,四处弥漫着一股人体腐败的恶臭,简直就像阿修罗地狱一般。
曹操一面让徐州官兵控制疫情,另一面加紧处理已经被感染村子的尸体,控制疫情,说白了就是不要让被感染之人到处乱窜,必要时候可以当场击杀,现在根本没有找到能救治的办法,所以只能让这些人回去等死。而处理尸体也是害怕瘟疫在大范围之内流传,这个时代普遍的做法是用大量生石灰处理死尸。
这两条命令被认认真真的贯彻下去,但是没想到的是去干这两件事情的官兵竟然也被感染了一部分,这些官兵手刃了不知多少患者,自然不敢讲自己的病情说出口,这就导致了等军中发现这个情况的时候已经是此人彻底丧失理智之后了。
一时间疫情又从小山村扩展到整个寿春大大小小的县城之中,寿春人口大面积减少,但又拿不出行之有效的解决疫情的办法,无奈之下曹操下令封锁寿春全境,但敢越境着定斩不饶。另一方面又立刻组织了一批医术水平过硬的郎中前往寿春,仔细研究这病症,加紧配出能够治疗的方子。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已经是类似壮士断腕了,但是封锁寿春这一不通情理的行为彻底激怒了寿春之中的百姓和官员,在寿春一世家的带领之下,寿春百姓自成一军,当即向淮南、许昌发起进攻。
曹操只能从前线抽调一万人前往寿春镇压这场因瘟疫而起的叛乱,其实叛军的战斗力几乎为零,只是曹军根本不敢和叛军正面作战,谁都知道感染这种无解的瘟疫之后等待自己的是什么,所以即使抽调回来一万士兵,寿春全境和九江大部分小的郡县还是全部失守,这也让瘟疫在更大范围内扩散开来。
至此,淮南全境除了淮南城和剩余两个较大的郡县之外全部失守,寿春全境更是成为了瘟疫的摇篮,曹操派回的一万军队只能在许昌和淮南的交界处用弓箭逼退不断发起冲击的叛军。
疯狂的叛军在面对装备精良的曹军之时毫无办法,只能调转枪头向九江发起了自杀式的突袭。
就在这个时候,前线又传来一个不知好坏的消息。
第二百四十八章 官渡!官渡!!!(9)()
根据梧桐阁回报,袁军在邺城、翼城等地方大量抽调粮食,看方向应该是运往前线,但是在乌巢的梧桐阁成员却又根本没有发现乌巢有运送过来粮食的踪迹,甚至连城中的守军数量都没有增加,只是上一任守将因为触犯军法而被问斩,新换上来的守将名为淳于琼。
陈飞自然知道这个淳于琼是谁,历史上就是这个家伙因为贪杯而露出破绽,让曹操一鼓作气捣毁了乌巢,从而在后勤方面完胜袁军,进而赢得了官渡之战,奠定了北方唯一霸主的地位。
可是现在乌巢之中根本没有运进粮食的踪迹,到底是袁军做的太保密了还是根本就没有运来粮食?陈飞不止一次的观察过乌巢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在官渡东北,在白马津西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城镇,从这个地方运粮的话对袁军来说会方便很多,因为这个地方正处于袁军战线的中部位置,而且距离黄河还有约么五公里的距离,一但有变,肯定能支援的到,况且此处黄河水流湍急,根本不可能从此地渡河,所以按照袁军的想法,此处绝对是一个适合屯粮的地方。
陈飞一时间也想不出来什么好的办法,只能暂时按兵不动,现在的关键是解决淮南因为瘟疫的叛变,但是陈飞对简单地包扎止血什么的还了解一点,对这种瘟疫就没有一点办法了,但是陈飞相信有一个人肯定能解决眼前的困境。
既然是因瘟疫而起的叛变,只要将瘟疫解决了叛乱自然就解决了,这个时代有两个最出名的医生,一个是伤寒杂病论的作者张仲景,他比较擅长治疗一些常见疾病,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另一个就是和陈飞有过一段交情的神医华佗。
华佗见多识广,又倾心于疑难杂症的研究,所以陈飞对华佗有信心,这瘟疫华佗一定能找到解决的办法,但是华佗云游四方,现在陈飞根本不知道华佗的位置。之前一直想为郭嘉调理下身子,所以陈飞一直嘱托曹操帮忙寻找华佗,这么些年来都没找到,这次又那是这么容易找到的。
找得到找不到是两回事,但是该做的努力一点都不能少,陈飞当即下令让梧桐阁全员注意一个矮小又仙风道骨的老头,就说青楼小子有请。
这话别人听不懂什么意思,但是华佗肯定听得懂,毕竟两人就是在青楼之中相识,相处之后两人彼此欣赏,陈飞自认为给华佗留下的印象还不算差,所有有信心能请的动华佗。再说了华佗本身就是医者父母心,遇到这种情况恐怕没人请他也会自己亲自操刀的。
随着天气渐渐炎热,淮南的疫情一天比一天眼中,叛军甚至不用镇压就已经损伤殆尽,同时,许昌和九江地区不可避免的也感染了一小部分人,但是都被及时隔离了出来,在没有有效的方子之前,这些人也不过是被圈养起来等死罢了。
许家又在这一段时间之中造好了五架投石车,运输到了前线之中,不过这五架造完之后,许家已经陷入了无铁可用的局面之中,再也造不出来第九架这种大型投石车了,所以只能退求其次,制造便于推动的小型投石车。
这种小型投石车建造起来就快速了很多,许家在十天之内建造出了四十辆投石车,分成两批运送到了前线之中。
这样一来前线的防御力量就更加完善了,袁军一时半会想攻过黄河根本是不现实的事情,但是青州又乱成一团,根本没有办法大规模的进攻,战局一时间更加向着持久战发展。
倘若打持久战的话袁军当前这种粮食运输的方法对内部损耗十分之大,陈飞相信袁军绝对会把粮食囤积到前线,但是前线这么多可以屯粮的镇子,陈飞还真不敢百分百确定袁军会囤积在乌巢之中。
这一世的许多事情都和前世不一样了,历史已经被改造的面目全非,江东小霸王孙策不是死于山贼手中,而是死于尖刀营伪装的山贼手中,廖化没有投奔刘备,现在还在许昌大牢之中牢牢看管,黄忠没有在野,而是在尖刀营之中尽心尽力的为曹操奋斗。
当然,避不过的话题就是陈宫没有反叛,现在还为曹操尽忠,曹操对陈宫也是很好,尤其是在曹昂去世之后,陈宫和曹昂本来就年龄相仿,曹昂去世之后曹操似乎把对曹昂的一部分爱寄托在了陈宫身上,这才让陈宫小小年纪就能拥有这么大的权力和财富。
就在陈飞对淮南地区的叛乱束手无策的时候,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了过来,已经有人研究出来这次瘟疫的解药了,是一个叫董奉的人研究出来的,此时这人才不过二十五六岁,是曹操派去淮南的郎中之一。
陈飞是没有听过这个人的名字的,所以在陈飞眼中这不过是一个被历史埋没了的人才,但是实际上董奉在历史上也是鼎鼎大名的,和张仲景。华佗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只是陈飞读书少所以不知道罢了。
不过即使陈飞不知道董奉这个人的名字,但是仍然不影响陈飞对此人的赞赏之情,董奉研究出方子之后,曹操立刻通过许昌商在九州大地上收购相关药材,源源不断的药材向许昌淮南的交界线上运输了过去。
同时许昌守将和叛军进行了谈判,只要叛军交出百人以上的领导者并投降,就立刻发放药材,同时还为他们提供粮食。
这一政策顿时得到了广大淮南百姓的支持,当天夜里就将上千人捆住放在边境之处,许昌守军也实验了自己的诺言,不仅在边境之地施药施粥,而且还帮助处理尸体,这也是曹操的要求,毕竟那些尸体放在露天的地方也容易再次滋生瘟疫,倘若再变种出来其他的瘟疫的话就更加棘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