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之日-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那也打的差不多了,回去请赏吧。
吴:还有些油水要刮,暂时不走。
胡:行啦,给你点东西,你走吧。
吴:想这么点东西打发我,没门。
胡:你老赖在这也不行啊,总要告诉我还要多久吧。
吴:你给我把烟土换成粮饷我马上就走。不然我就再淘换几个月。
胡:行!你说个数。
——————————————————————————————————————
12章小分析。
1、为什么胡刮皮要摆鸿门宴?
名谦拉起了队伍,扫灭了土匪,胡刮皮有些不安,怕名谦对他不利,影响他的生意,于是想把人叫进来,如果有机会就抓起来。
2、为什么名谦要去吃这顿饭?
查勘地形,查探敌方兵力,观察城墙厚度,观察胡刮皮的抵抗力量与抵抗决心。
3、胡刮皮为什么不抓或者杀人?
名谦的身份没搞清楚,暂时不方便动手,而且人家大军在外面,不知道有多少人,自己也就一百多家丁,动起手来生死未知,他不愿意冒险。席间胡刮皮看到了名谦大衣下的手榴弹,自然也不好把话说死了。
4、马克沁机枪的来历。
北洋军、南洋新军都进口过马克沁机枪,属于马克沁m08型,带有棱镜式瞄准镜。
5、1919年烟土贸易。
烟土是云贵军阀的主要收入,过路费则是桂系军阀的主要收入,占财政收入的60%以上。一两普通的烟土可以买到三块大洋,而好的云土价格可以达到5块。一支德国原产盒子炮包括子弹不过70大洋,一支汉阳造也不过30大洋(不包括刺刀)。
6、民国时期的土围子。
地主自保用的小城堡,可以防御大股土匪,当然碰上张作霖这种上千人的巨盗还是认命吧。实际上经过了清末民初的几十年劣币驱逐良币,良绅基本上都变成了劣绅。
7、升平村。
确有其地,土地面积不变,人口按比例缩小。
8、茶洞岭。
确有其山,位于广州至湛江高速公路,茂名段附近。
外围资料——北洋修约外交()
在20世纪时,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的中国还处在众列强包围的境遇中。包括英,法,德,日,美,等等。但是当时的民国政府却采取了一种独特的外交形势——修约外交。这种外交政策的实施,不光在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还在于中国与各列强的关系亲疏,更在于其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的大动荡。
在20世纪时,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的中国还处在众列强包围的境遇中。包括英,法,德,日,美,等等。但是当时的民国政府却采取了一种独特的外交形势——修约外交。这种外交政策的实施,不光在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还在于中国与各列强的关系亲疏,更在于其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的大动荡。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奥,英普遍被削弱,日美崛起,强大。而在这些列强中,美国被当时的民国政府看作是比较“友好”的。的确,当时的美国作为一个新兴的世界大国,还没有很多的侵略中国的历史,可以说,还“没来得及”进行深层次的侵略。
当时的民国政府正式基于这一点,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修约外交”。修约外交主要有三个基本修约策略——以夷制夷,联美修约;援引公法,以理折冲;以子之盾,攻子之矛。以下分别简单阐述一下这三种修约策略。
一、以夷制夷,联美修约。夷,是我国古代中原正统政权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称呼。这里的“夷”这是指侵略我国的列强。这个策略之所以能够实施,是因为各个列强在华利益有所不同,也是因为他们实施的策略有所差异。顾名思义,这个策略就是抓住时机,联合一个国家来对付另一个国家。由于当时的中国一直处在弱势,所以这使“以夷制夷,联美修约”的方案的提出和实施成为了可能。中国要想在国际上提升自己的地位就必须借助他国的力量,而在这些他国里,只有美国还未对中国造成较大的伤害,而且是当时新崛起的大国,并且一贯提倡公理外交。这就使联美成为可能。联合美国,可以使中国在美国的强大实力的笼罩下方便的行动,也可以借助美国的力量达到限制他国的目的。由于美国是当时新兴的强大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举足轻重。这为中国的修约外交政策提供了良好的世界环境。当时的美国就象一把巨大的保护伞,使得当时的中国有进行修约外交的机会。在一战结束以后,中国北洋政府马上采取了联美政策。希望通过联美达到迫使日本放弃“二十一条”的目的,希望日本能够正确解决中国山东问题。而对日本的“整治”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美国的意图。日本在一战前急剧扩大了在华势力,并且提倡“门户开放,机会均等”。这是美国无论如何也容忍不了的。美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自然要扩大本国在其他国家的力量。而日本提出的原则严重影响了美国在华势力的扩大,这成为了美国愿意限制日本的条件。具体表现在一战以后,美国领导召开了列强重新划分世界范围中各国势力的“巴黎和会”,并且制定了,维持世界新秩序的“十四点原则”。这些都大大鼓舞了中国政府。中国政府联合美国的做法是极其正确的。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日本与众列强都有亲密的条约签订,尤其是英国和法国。而美日不但没有条约的签订,并且在在华势力等方面的问题上还有分歧和矛盾。这就使中国的联美政策成为可能。就算在上冻问题方面,中国并没有成功,但是,中国还是坚持了联美的政策。虽然“巴黎和会”的结果不尽如中国人之意。但是美国国内的态度还是提升了中国人对美国的信心。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联袂政策一直延续到北洋政府修约外交的后期,末期的时候,甚至在“五卅惨案”发生之后,还有些军阀对联美政策念念不舍。但是最终由于美国自身利益的转移,和其他列强的阻挠和破坏,“以夷制夷,联美修约”的政策还是没有得以实施。
二、援引公法,以理折冲。北洋政府一直都坚持“通过正常渠道谈判”。而这些谈判所要坚持的原则则要出自“公法”,这个“公法”,就是指当时的“国际公法”。就是通用的国际法规则和程序。一直以来,中国都以“天朝上国”自居,并不能跟随时代的脚步,更不了解国际法的概念。只是列强利用这一点,同中国签订了一系列有违背国际法的条约,至于中国,还被蒙在鼓里。直到民国时期,北洋政府派学生出国留学,也是由于中国大门被打开,中国人,中国政府渐渐了解了国际法。而在了解的基础上,中国人发现了条约中大量不合理之处。这也使列强十分恼火。首先被援引的公理就是:情形变迁原理。国际联盟规约:大会可随时请联盟会员重新考虑已不适用之条约,以及国际情形业已变迁,或危及世界之和平者。中国则是利用了这一规定,对当时危害中国的一系列条约进行了修改。那山东问题作例子。中国要求解决山东问题就是根据了这个原则。表示:日本强迫签署的“二十一条”已经过时。当时的中国已经对德国宣战,中国也已经有了一定的国际地位。中德之间的一切条约应该在中国对德宣战的同事一并撤销。而不应再遵循。这就说明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国的野心。更证明了帝国主义的野蛮。同时也得到了世界的同情。另外一例,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中,中国代表多次提出要废除列强在华特权。这一观点的提出也迎合了“援引公法,以理折冲”的原则。中国代表表示,当初个列强形成在华特权的时候,中国正处在晚清时期,清政府腐败无能,不能有效控制国内局面,控制政权,导致了各国列强在中国纷纷形成特权的局面。这大大的破坏了中国国家的统一性,无情的剥夺了中国主权。但是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国,已经不再是当初的情形了。所以,当初各国列强在中国的特权应当废除。尤其是各国的租借地,更应当归还给中国。在此原则中,北洋军阀还确立了引用其他公法的惯例。例如,中国提出,各国在中国享有关税自由权是不合国际法的。按国际惯例,关税应当互交互换,而不应当只一方享有,而在当时的中国,关税受惠的只是列强一方。中国致使承受负担。当时的北洋政府提出,关税的制定应当体现两国的利益,像当时的关税方案时非常不合理的。这一条的提出就引用了国际法。
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顾名思义,这一点就是说通过找列强国对中国的残害和压迫,这些证据来反攻列强国。列强在这场达几百年的侵略和剥削中,积累了大量的证据来证明他们的残暴和狡诈。北洋政府正是通过这些证据来达到限制列强国的目的。在修约问题上,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指出,中德修订的条约完全是受控于俄国。完全是只利于德国而不利于世界。还有在1915年同日本签下的条约实际上只利于日本,而对远东和世界都没有好处,对中国更是伤害极深。这些都成了中国北洋政府对列强进行修约外交的借口。另外,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强烈要求解决山东半岛的问题。并且在联合美国的前提下限制日本,打击日本的嚣张气焰。在会上,美国也曾表示,要废除不利于美国本身和人民的一切条约。但是美国实际上限于个大国的力量,并没有采取行动来解决山决山东问题。在废除“二十一条”这个问题上,美国也是出尔反尔。这无非又为中国的修约外交打下了与舆论基础。在中法条约的废止问题上,中国北洋政府也同样采取了修约外交中“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外交政策。
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体现了这个国家的内外实力。正如当时的中国,虽然在北洋政府的统治之下有一定的起色,但是,还是不能完全独立,更不要说完全收回主权,外交政策的有效实施更是无稽之谈。当时的列强在中国的各种外交政策和条约也都是为本国利益服务的,中国北洋政府的修约外交必然触及到了众多列强的根本利益。这个原则也必然会遭到列强的反对。所以实行不通的。列强敷敷衍衍,虚与委蛇。不会给当时的中国真正的好处。再加上当时的中国国力并不强盛,国内还并不统一,内战连连,这就给修约其外交的实施造成了国内的阻力。所以说无论从国外还是国内,修约外交的政策都是行不通的。通过这一时期的修约外交政策,我们应该明白,一个国家要想争得世界的认可,要想维护自己的独立和主权完整,就必须有强大的国家实力,就要先搞好自身的建设。这样才能争取独立,赢得世界的尊重。
作品周边关于203——神鬼斗舰()
在旧日本海军的造舰历史上,曾经存在过藤本喜久雄和平贺让这样一对神鬼天才,年轻的藤本以标新立异的设计和大胆创新的工艺而闻名海军,为旧日本海军留下了“吹雪”,“最上”等一系列经典作品,有着旧日本海军“造船鬼才”之称,年老的平贺让则以扎实的设计功底,稳扎稳打技术沿革而着称海军,为包括“大和”在内的一系旧日本海军的主力战舰留下了深深的“平贺印记”,被奉为旧日本海军的“造舰之神”。
藤本和平贺之间的恩恩怨怨初始于1929年旧日本海军为已经服役许久的“金刚级战列巡洋舰”的后继型号的选型之争,在海军召开的研讨会上,深受英式设计风格影响的平贺让博士提出了一个十分突出“重点防护”概念和基于“直接防御”装甲模式的设计方案,381毫米的主装甲带尽可能的包住了全舰紧凑布置的要害部位,10门410毫米的主炮提供了尽可能强大的武备选择,但是以炮廓方案安装的副炮布置方式和26。3节的航速显然已经不能在新时代的大洋上同对岸假想敌美帝的高速战列舰相抗衡了,而同一时期藤本喜久雄基于海军省要求提出的10门410毫米主炮武备,更加注重水密隔仓等突出新式“间接防护”理念并且使战舰航速达到32节的设计方案无疑更加先进富有前瞻性,但是,由于平贺让资历年龄上的优势使平贺让的方案在十分看重以论资排辈为基准的所谓“军中伦理”的旧日本军队中获得了优势地位。
随着“海军假日”的临近结束,新一代主力战舰的选型工作再一次掀起了以采用新技术潮流为理念的藤本派和以基于旧式经验为最优参考的平贺派的纷争。
作为“舰政本部”的主要负责人,新一代战舰的初始设计开始时责无旁贷的落在了藤本喜久雄的身上,刚刚经过初步测试的造船电焊法,新式的三连装炮塔,舰用柴油动力机组都统统被这位“造船鬼才”呈现在了自己的设计方案中,在上一轮舰型大争论中深深感受到平贺派影响厉害的藤本在方案之外也下足了功夫,为此,藤本君将自己的得力干将江崎岩吉悄悄塞进了主管选型工作的海军军令部中,在那里的江崎岩吉初始时很好的发挥了自己的作用,游说上官,争取支持,积极沟通“舰政部”与“军令部”之间的技术联系,稍带不遗余力的打压平贺派的技术方案等等,一切工作都是那么的顺风顺水井井有条,然而身为“鬼才”正是春风得意的藤本也许并没有想到,自己悄悄安插江崎岩吉的行为已经逾越了海军官僚们的许可程度,一旦事发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将远远超过自己的控制范围,而这一天的到来已经为时不远了。
就在藤本的努力即将走出设计室,成为海军的天字第一号任务时,一件晴天霹雳般的灾祸突然袭来,1934年3月12日凌晨,属于“千鸟”级水雷艇的“友鹤”号在训练中倾覆,在水面中侧翻的舰体既震惊了整个海军也让作为主设计师藤本不得不面对无尽的质询问责,而当初提出一味追求武备强大忽视战舰性能平衡的海军上层则被有意无意的忽视了。1935年1月9日在不断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