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之日-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在不断面对质询中心力交瘁的藤本因为脑溢血撒手而去,整个未完成的“藤本方案”也随之蒙上阴影,而35年10月接连袭来的“第四舰队”事件则彻底终结了已成末路的“藤本方案”,受此事件影响,整个“藤本理念”被出身平贺派的继任者福田启二全部推翻,江崎岩吉也被直接赶出了“舰政本部”其设计师生涯亦被无情断绝。
没有了藤本的阻碍,福田启二的平贺方案最终获得通过,旧日本海军最后的“巨炮疯狂”“大和级”战舰最终牢牢打上了“造舰之神”的烙印。这一烙印不仅让“大和”级战舰由于水密舱数量的缺失而使其抗沉性大大减弱,整个日本旧海军也最终与以舰用柴油机动力为代表的一系列海军新技术无缘,被自己的对手在起跑线上甩开了。
第3章 号坦克大脑洞()
由于论坛上关于3号坦克的问题争论不休,特开一期脑洞,让大家尽情探讨。
首先要说明,坦克的宽度是由铁路部门的平板车宽度限制的,说得过分点,是由古罗马两匹马的屁股宽度限制的,这个事实虽然有点搞笑,却让人不得不接受。所以3号坦克的宽度不能大于3。3米,但最小宽度不得小于2。95米。为什么呐?因为劳动党山寨的德制210马力柴油机是重型车辆用的,其实并不符合坦克发动机的要求,但是没有办法,只有这一款山寨货。
山寨货嘛,通常的缺点就是重量较大,功率还没原品大。所以使用山寨210马力发动机的2号改虽然是15吨级,速度也没有超过40公里。
好了,废话不多说。
劳动党617厂自2号改型坦克下线后,就开始设计研发3号坦克。结合2号改与89式中战车在对抗上未能占得上风,以及2号改在战场上的表现,总装备部提出的设计指标如下:
1、正面等效装甲40mm,炮塔等效装甲50mm。
2、主炮需在1000米距离上击穿89式中战车正面装甲。
3、最大公路时速40公里,越野时速20公里。
4、总重量不宜超过30吨以满足通过性要求(以适应党国的破路)。
5、最大行程不得小于200公里。
6、装备无线电话机。
总装备部认为,坦克在战场上的目标应是敌方硬目标,包括装甲车辆、坚固工事等。坦克应有足够的装甲防护以完成突击任务,为此也必须具备良好的机动性和协调能力。在当时,这种性能要求近乎荒谬,因为劳动党的工业部门无法提供如此大功率的发动机。
最终,柳州一机617厂提交的设计方案如下:
战斗全重25吨
乘员4人
发动机宝骏(山寨品牌)6缸180马力柴油机*2
最大速度土路30公里,公路55公里
最大行程土路105公里,公路160公里
尺寸:
长5。56米
宽2。95米
高2。50米
武备:
47mm*43l,1933/34型反坦克炮初速774m/s,1000米垂直穿透力38mm,备弹99发。
7。92mm弹链型捷克式并列机枪*1,备弹900发。
7。92mm弹链型捷克式航向机枪*1,备弹900发。
装甲:
首上30mm/60
侧面20mm/45
炮塔正面50mm圆弧
湘潭二机627厂提交的设计方案如下:
战斗全重25吨
乘员5人
发动机寇蒂斯d…12d水冷式12缸v型航空汽油发动机(s…3库存)400马力*1
最大速度土路25公里,公路65公里
最大行程土路140公里,公路220公里
尺寸:
长5。90米
宽3。00米
高2。50米
武备:
75mm*21l,1928型榴弹炮初速405m/s,1000米垂直穿透力35mm,备弹43发。
7。92mm弹链型捷克式并列机枪*1,备弹900发。
7。92mm弹链型捷克式航向机枪*1,备弹900发。
装甲:
首上25mm/45
侧面15mm/45
炮塔正面45mm圆弧
经总装备部考察,得出意见如下:
一、617厂采用两台柴油机作为动力,可靠性难以保证,应在设计中明确一台故障的情况下整车可靠性。
二、617厂方案耗油量较大,行程不足,望改进。
三、617厂方案炮塔座圈较小,无法容纳3人炮塔,建议尽量安排3名成员。
四、627厂使用的航空汽油发动机燃料要求较高,且易起火。
五、627厂炮塔较大而导致的防御面积增加削减装甲的问题,希望可以通过设计解决。
六、627厂方案中车体防护倒退到2号坦克的水平,必须加以改进。
七、627厂方案中的炮口制退器火焰影响驾驶员驾驶,应加以改进。
经过总结,专家认为,设计难度集中在发动机功率不足,有限吨位和尺寸下无法同时满足重装甲和重火力的要求。如果使用汽油机,不但造成后勤系统的混乱,而且也有安全隐患。建议各厂设计师以克制日军89式战车及未来可能出现的中型坦克为目标设计新式坦克。
人民军总装备部承诺,设计合理,方便制造的方案将被选定为最终方案,并且将以该设计师命名这一新式坦克。
投稿请跟帖,嘻嘻。
作品相关——抗战初期那个逃跑将军(本文主要说历史)()
看到大家对221章的表现,我就知道自己写得还不够好,铺垫也有点少。所以给了大家一个明知道韩馥榘要逃跑却纵容总参做出坑自己作战计划的印象。但如果大家看过民国史料的话,就知道逃跑将军绝不止韩馥榘一个。
民国三大逃跑将军!
第一位:张学良。这位仁兄大家耳熟能详,最近还上了电视,柳岩还演了一把赵四小姐,过足了瘾。虽然道具假的不行,少帅这种禁忌词语也敢随便乱叫(张学良极恨人家叫他少帅)。这位仁兄的光荣事迹,已经有过详细描写,在此不再累述。
第二位:宋哲元。嘿嘿,大家可没看错,宋哲元。要说宋哲元这个人,其实原本并不那么坏(也不是那么好)。宋哲元原本在西北军中就是元老级人物,也是识字最多的指挥官,没有之一。民国这个时代,很多人没有知识也改变了命运,但宋哲元绝对是靠知识来改变命运的。冯玉祥十三太保,识字的就没几个,宋哲元鹤立鸡群,能力完全碾压韩馥榘之流,既有军事能力又有政治头脑。
所以,冯玉祥失败之后,宋哲元很快就成了西北军嫡系的传人,不断抓住机会壮大自己的实力,终于占据平津,成了一方诸侯。
但是当他喜峰口抗战,大刀队赫赫威名传遍神州的时候,接下来的人生却是昏招迭出,一步步把自己推向耻辱的境地。
第一件事,察哈尔抗日联军事件。
1933年,冯玉祥和中共合作,在察哈尔组成了所谓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冯玉祥起兵抗日,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至少是爱国行为,然而在这个问题上,宋哲元根本没有合作的意思。不仅拒绝了老长官的邀请,而且还拒绝给予抗日部队任何的帮助。你拒绝冯玉祥,大家可以理解,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韩馥榘做了山东王还要作威作福一番,宋哲元当上了藩王,怎么可能向冯玉祥交权呢?但拒绝帮助这就无法理解了,你不抗日还不让别人抗日,最后还帮着蒋介石解散抗日联军,这就让人无法理解了。可以说,宋哲元在坐上了藩王宝座的那一刻起,权力已经成为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不再是那个喜峰口誓杀日寇的爱国将领,逐渐变成了一个军阀。
接下来,宋哲元又做了第二件事情——镇压学生。
第二件事,镇压129学生运动。
对于游行,鲁迅先生说得好,读书啊读书啊,没错,学生是应该读书的,但也得国家安宁才能安心读书,日本人的大炮就架在城外,你让学生们怎么读书?面对群情激奋的爱国学生,宋哲元认为,如果学生们闹事,或者像当年穆美和等人制造的南京事件那样,将导致日军有借口对他开战,这就很坑了。为此,宋哲元武力镇压了这次运动,逮捕学生多名,其中一人病死狱中。
坑抗日的冯玉祥,镇压抗日的学生,到目前为止,宋哲元的路线还是拒绝日本,抵抗中央,保持自己的小天地。但是没过多久,宋哲元再一次把自己的名声败光了。
第三件事,平津议和。
卢沟桥打响以后,全国军民一致认为不能再妥协退让,必要时候不惜和日军一战。29军基层官兵也是同样的想法,他们在卢沟桥和宛平城和日军拼死血战,毫不示弱。
此刻日军在华北,尤其河北省却没有什么兵力。这里的中国驻屯军仅有5000,6000人,面对宋哲元的10万大军显然毫无胜算。日军军部经过研究,制定了以虚假和谈迷惑宋哲元,实际利用这段时间大量增兵到河北的计划。于是,日本派出外交人员和军人反复同宋哲元谈判,做出希望和平解决的假象。稍后,日本人就会以各种理由撕破和宋哲元达成的协定,然后再和谈,再达成新的协定,直到部队集结完毕为止。
以宋哲元的智商,本来不会被日本这些拙劣的手段所骗。当局者迷,宋哲元实在太想和平解决,以保住29军在河北的地盘和10万大军,一次次被日军所蒙蔽。
等到日军集结完毕
日本政府在20日突然公开外交声明宣布:中日的外交交涉停止!
中国驻屯军则在22点发表声明:从20日午夜以后,驻屯军将采用自由行动(将发动进攻的含蓄说法)。
同日,日本参谋本部召开部长级会议,一致决定立即使用武力,解决华北事变!
可是,就是在这种生死关头,29军高层居然还没有省悟。
在已经得知日方声明和进攻的情况下,宋哲元还试图力挽狂澜。他仍然派张自忠连夜找到日军华北驻屯军参谋长桥本群,在当夜23点再次签订了一个正式的停战协定第三项誓文,明确说明北平城内的37师会主动撤退,限一天一夜内撤完,双方立即停战。
可惜,日军的目标是消灭其有生力量,就在张自忠去签字的时候,日军发动全面进攻,29路军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战死,张自忠东躲西藏,最终侥幸逃出生天。
可以说,在7月7日(里是11月底)到7月20日这段时间里,正是由于宋哲元等高级将领的不作为,导致日军发起进攻后,一个星期就占领了平津。(里还是给他留了面子的,改为10天)
平津失败后,宋哲元在平汉路北段作战中屡战屡逃,涌现了一大批如郑大章等优秀的“四条腿”将军。后来29军逃得实在太丢人,太窝囊,下层官兵哗变,张自忠、刘汝明等将领离他而去,宋哲元众叛亲离,一病不起,很快就挂了虚弦,走下政坛。
第三位,韩馥榘。这位的事迹大家也很熟悉,不再细说。
那么,从劳动党的角度看,宋哲元和韩馥榘有多大区别?察哈尔坑冯玉祥,摆明了不想抗日,平津和谈延误战机,十天就丢了平津,退到保定,一路溃逃。既然宋哲元愿意坚守石家庄一线,又有山西部队策应,最差的结果不过是失败退入山西而已。同样的,劳动党既然可以派出三个师支援宋哲元,并且相信他抗日的决心,为什么不肯相信有整个第10军支援的韩馥榘呢?第10军好歹是主力部队啊。而且韩馥榘在当年既没有去坑冯玉祥,也没有镇压学生运动,反而有包围日本领事馆的“壮举”,劳动党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他抗日的决心?
恐怕当年蒋介石枪毙韩馥榘也有他前后反差太大的缘故。宋哲元一直都是个不抵抗将军,所以蒋介石知道他是什么东西,最后也没有为难他。但韩馥榘却是个嘴炮说在前头的人,直接把山东给卖掉了,这才是最可恶的。
敌人永远没有伤害你的机会,最大的伤害总是来自信任的人。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我觉得都是如此。
小议劳动价值论()
注意,这篇必看,有助于你理解文章中,主角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工业模式。
在世界上,有两种经济学基础认知,几十年来,西方吵了很多次,但我们这里相对非常平静。笔者在入党之前,本着决不当糊里糊涂党员的理念,真的去翻了资本论!怎么说呢,这tm就是一个超级大坑啊!260万字啊有木有!
其实,很多党员都不知道,资本论分四卷,而不是三卷,其中第四卷里面马克思已经挂了,所以没有写完,所以认为是别人续写,不能算数。前三卷都已经出版。
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其实就是经济学内容——劳动价值论。
在这里我先要说一下西方经济学对价值的阐述。西方经济学认为,价值的产生由以下成分组成:资本、劳动、土地和自然资源。
马克思的价值论认为,价值的产生只取决于一个因素,那就是人类的劳动。劳动产生价值,且只有劳动才产生价值!这就是劳动价值一维论。
要争论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核心,就在于交易是否创造价值。
等等,你不是说劳动价值论吗?是的,劳动创造价值,这一点西方经济学是承认的,这就是均衡价值论,不承认劳动创造价值那就是打脸,这个谎圆不了。双方分歧的核心是,劳动是否是创造价值的唯一因素。
是,则资本家和地主都是剥削者,资本主义社会是剥削社会。
否,则资本家和地主是获取土地和资本的交易价值,是正当致富。
这关系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正当性,数十年来西方经济学家争论不休。举出了很多有名的例子,比如:
我在岸边捡到一块金子,金子无疑是能卖上钱的,但是我付出劳动了吗?显然没有。以此否定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因素。
又比如:
交换产生价值,那么某一天,有个人花5000万让另一个人吃了一堆狗屎,然后吃狗屎的那个人觉得亏了,又花5000万让那个出钱的人吃了一堆狗屎。根据交换产生价值的原理,这两个人一共产生了一个亿的价值,也就是gdp。但是嘛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