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血红之日 >

第16部分

血红之日-第16部分

小说: 血红之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伊拉克前领导人萨达姆没当上总统之前,曾送给勃列日涅夫一把军刀,刀鞘上镀着一层黄金,上面还镶嵌着宝石。

    就连以改革而着称的戈尔巴乔夫也是通过巴结领导得到升迁的。当初,戈尔巴乔夫任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委书记,那里有许多国家级的疗养院,苏斯洛夫、安德罗波夫等高级领导人常到那里休假,戈尔巴乔夫有机会和他们接触,利用各种机会讨好他们,这为他以后的升迁提供了方便。

    上行下效,请客送礼达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到了戈尔巴乔夫当政时期,这种风气仍然十分严重。许多外国人给戈尔巴乔夫寄来纪念品、家传宝物、钱或贵重物品。各国为了表示对他锐意改革的敬意,纷纷制作金、银、白金纪念章和纪念币。有一次戈尔巴乔夫从韩国归来,从皮包里拿出一个装有10万美元的信封,是韩国总统卢泰愚送给他的。

    前苏联特权阶层的兴起与苏共的败亡要想不亡党就必须反腐败

    固步自封:自我纠错能力彻底丧失!

    领导干部终身制再加上任人唯亲,到勃列日涅夫的后期,已产生一系列严重恶果。机构臃肿、官僚作风、思想僵化都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70年代末,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和他的助手起草了一份关于经济改革的报告,引起了部分官僚特权阶层的不满和抵制。勃列日涅夫对改革冷言冷语:“改什么呀,把工作做好就行了。”结果,柯西金的助手被撤职。苏共内部自我更新、自我纠错的能力几乎完全丧失了。

    到80年代初,苏联部长会议所属已有64个部,20多个国家委员会和其他一些直属机关。这些部委正副部长级干部就有800多人。黑色冶金工业部有部长一人,第一副部长三人,副部长15人,正副部长共19人。各级领导机关的官僚主义、文牍主义和形式主义大大发展,党政机构和人员编制大大增加。据俄罗斯社会学研究所提供的材料,当时苏联党政领导机构作的决议能得到执行的充其量不到十分之一。

    特权阶层在做任何事情之前,考虑的不是国家的发展大计,而是本阶层、本人的利益,他们只关心对他们自己有利的事情,其他事情要么敷衍了事,要么高高挂起,要么搪塞推诿,“对于任何事情都无动于衷,所追求的,用他们的行话来说,就是尽快把问题推开,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申诉人像皮球一样踢走。”

    前苏联特权阶层的兴起与苏共的败亡要想不亡党就必须反腐败

    从腐败到自杀,苏联败亡之因!‘’

    如果说腐败在世界上任何角落都存在,那苏共的败亡和腐败究竟有何关联?苏共真理报总编辑阿法纳西耶在真理报总编辑沉浮录一书中写道:苏共中央向大会所做的报告,其起草的方式、方法和顺序早就定型了,开头,永远是“资本主义总危机”;第二部分,国内情况,始终是“巨大成就”和“个别缺点”。他还回忆说:为勃列日涅夫起草文件,并不要求有什么“新思想”,更不要说有什么“独到的思想”了。只要你善于把那些早已陈旧、无人感兴趣的思想换上新的形式,找到新的表达方式,应当说就已经体现出十分卓越的“创造性”了。“我们就这样一天一天地、一周一周地、一月一月地写作、炮制、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正是由于苏联建国之初的合法性来自于马克思列宁主义,而当苏共背离了这些支持它存在的原则时,便比其它任何政权更容易失去人心。一方面,当人民看到官场上贪污贿赂公行,官员们生活腐化,而新闻里却天天大谈一些毫无实际的陈词滥调时,失望之情油然而生。另一方面,特权阶层的自我封闭,使得底层人才失去了上升的可能,大批精英被无情阻隔在了政权阶层之外,难以脱颖而出。

    前苏联特权阶层的兴起与苏共的败亡要想不亡党就必须反腐败

    与此同时,统治阶层的封闭必然造成近亲繁殖,越来越多的干部子弟进入权力核心,他们从能力上根本不能胜任那些重要的岗位,因此,苏共上层成为一个在体力和智力上逐渐衰落的阶层,这直接导致了苏共的执政能力和统治基础不断下降。更糟糕的是,通过裙带关系获得高位的人,完全失去了信仰,脱离群众、自我封闭、思想僵化、官僚作风到戈尔巴乔夫时期,当这些人发现有更好的办法将个人私利最大化时,竟然抛弃了自己的政权,改弦易辙,彻底的放弃了挂在口头上的社会主义,公然将国家财富占为己有,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正如美国一个专门研究俄罗斯问题小组的负责人弗兰克奇福德说的那样:“苏联共产党是唯一一个在自己的葬礼上致富的政党。”

环环盗书背后的逻辑暗线() 
可能有限字数里写得不够明显。

    这一章里面有两条线,明显是环环盗书,暗线则是佐格尔小组。

    梳理一下整个逻辑链条。

    苏联高层腐败斯大林是知道的,而且也是他自己发动并且默许的,这样才能随时拿掉某个人,因为你“腐败”嘛。当时苏联特权阶级送礼成风,当局实际上默认这种风气存在,当然了,什么把女通讯员什么的当情妇也是常有的事情。

    所以,布柳赫尔贪污实在不是个事请,也是正常的。

    但是,克公同志只是修改了一点事实,这点小事情就变成了非常严重的事态。那就是诬告他收了日本人的礼品,而且是私下接受。在历史上,外臣给内臣送礼,王爷给太监送礼,潜在敌人给边关大将送礼,都是必杀的情节。

    日本人的礼物很好办,转个手送给他就行了,因为是私下的,他连解释都不好解释。而货物则是从边贸市场买过来,直接送到日本就行了,发动机一台搞定。佐格尔小组抗战中与中方情报部门有联系,从他们办公地点经过,他们就会把消息传回莫斯科。

    只要环环把布柳赫尔收受日本贿赂和佐格尔小组发现日本得到俄国发动机的事情一对上,他就必死无疑。实际上佐格尔小组也可以什么都不做。

    因为君疑臣则臣必死。

    至于环环盗书的动机,克公同志已经抓到了。这个女人到中国以后,没有做出什么成绩,这在内部压力是非常大的,回去也不好交代。这从她改换服饰,模仿苡萱棣棠花风格的装束就可以观察到,既然她急于求成,面对这么一个机会自然就像救命稻草一样抓住,而不会去怀疑他是真是假。加上日本方面佐格尔小组的助攻,证据链也就完成了。就当是苏共的情况来说,不查都是保尔柯察金,一查那就是托派分子咯。

    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

    接着说说蒙古的事情。

    这一段本来我想在正文中解释的,不过似乎现在写也没什么不可以。

    整个计划流程是这样的。原本蒙古的苏联驻军在整个边境都有哨所,但是他们撤了,因为根据两国协议,苏联撤军。苏联撤军之后,实际上形成了非常大的力量真空,蒙古这个地方,除了那几个水草肥美的地方是城市,其他的地方全部都是沙漠无人区。苏军撤走之后,蒙古自治政府根本不可能在这么大的无人区部署军队,只能维持点的存在,这就是人民军装甲集群可以突入的前提。

    在突击开始之后,龙牙就出手了。

    乔巴山的如意算盘是趁着苏军撤走,武警部队没有部署好的时候,发动点暴乱,制造点混乱,既然中国政府的警察失控,他就可以以自治政府的名义接管,然后继续搞独立,把人民军赶出蒙古去。

    因为中国军队是不能进入蒙古的,否则违反了协议苏军也会进入蒙古。

    劳动党不好跟苏联人搞对抗,因此只能想办法拖延苏联人,布柳赫尔也就非死不可。

    当人民军进入蒙古的时候,事情实际上已经无可挽回,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无论龙牙突击队能不能得手,装甲部队都会冲入城区,擒杀乔巴山。当然,这么做会得罪苏联,因为中国必须宣布乔巴山是分裂分子,制造暴乱等罪名,这等于扇了苏联的脸。

    但是龙牙得手之后,事情就没那么尖锐了。由于一夜之间乌兰巴托陷入混乱,只要处理好尸体,拒绝苏联人过来调查,劳动党完全可以睁着眼睛说瞎话,反正局面在我掌控之中,我说乔巴山是噎死的都没问题。

    乔巴山过于相信戈壁滩的阻隔作用,也没有意识到现在条件下机械化行军的恐怖速度,因为确实史无前例。苏军整个二战中都是以300公里最大行程规划战役目标的,空中补给这种把戏想都没想过。

    另一个方面说,劳动党是冒着与苏联决裂的危险处置了乔巴山。如果这个人不死,继续在蒙古闹事,中苏双方反而有可能因为判断失误而发生摩擦。这个风险也是不得不冒的。

    无论如何,千里奔袭乌兰巴托属于耍阴谋,并不太符合劳动党的做事方法,只能偶尔用之。

第9章 ——湘潭人民公社试点报告() 
湘潭人民公社试点报告

    报告人:汤芗铭

    一、人民公社的建立背景

    人民公社是以集体所有制为基础,在生产、分配、消费上实行公有制下的按劳分配原则。公社以发展农业生产,逐步进行农业技术改革,在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和电气化为主要目标。建立人民公社的宗旨是为了促进农业生产,为城市提供农产品支持。1931年起,湘潭已建立起成套钢铁冶炼设施,拖拉机厂、引擎厂等一系列农机配套生产线。根据“入社自愿,盈亏自负,机械作业,科学耕种”的指示精神,在湘潭市附近的十二个村庄中,通过自愿征募和工程兵拓荒,分别开辟农垦、军垦农场,作为人民公社试点。同时,湘潭拖拉机厂于1931年底投产,日产履带式拖拉机三辆,为人民公社的生产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人民公社的组成

    人民公社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生产队,军垦公社试点由工程兵部队退伍战士组成,每连组成一个生产队;农垦公社试点由附近觉悟较高的村民组成,每村一队,若干生产队组成一个公社(乡)。人民公社的生产以大队为主要单位,每个大队配备两台履带拖拉机,负责大约一千亩土地,生产队的主要任务就是耕种,目标作物自然就是水稻。

    公社试点的主要成分由退役士兵与普通村民组成。根据社会主义理论,公有制可以发挥协作精神与技术优势,而部队士兵更有纪律性,协作精神,因此被认为可能更有生产能力。但普通农民占国家人口比例的绝大多数,观察农民在公有制生产单位中的活动,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三、生产队主要任务

    通常,生产队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直接组织生产,组织收益的分配。生产队对生产的经营管理和收益的分配,有自主权,一般的生产队应该以发展粮食生产为主,同时根据当地的条件,积极发展棉花、油料和其他经济作物生产;并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农作物的副产品,发展畜牧业、林业、渔业和其他副业生产。

    生产队除了必须缴纳的比例公粮外,必须将当年多余的粮食以统一价格卖给国家,这部分国家债券可以兑换供销社中任意种类的工业品。

    四、生产队财产分划

    生产队以户为基础劳动单位,主要生产资料归公社所有,由公社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由社员选举产生。这部分生产资料包括:农业机械、备件、建筑、公用土地、大牲畜、农肥。

    其余次要生产资料,包括自留地、住宅、劳动工具、农副产品等归社员私有,产品归属个人。

    五、人民公社试点效果

    人民公社试点运行两年以来,成绩与缺陷并存。总结如下,

    成绩:

    机械化作业与化肥、良种的使用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农业机械装备突破了人畜力所不能承担的农业生产规模的限制,机械作业实施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科学农艺要求,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

    一块水田,从平整到播种,人力忙上好几天的工作机器一个上午就搞定了,而且效果比人力畜力要好得多。畜力只能翻耕到14cm左右的淤泥在拖拉机面前不值一提,巨型铁犁可以将整片田地翻到25cm以上。插秧机深度恒定,间距密集,无论效率还是作业水平都远在人力之上。

    1932年夏粮产量证明,使用农业机械、化肥可以使一般稻田产量从每亩110公斤增加为170公斤,增产率50%以上。根据农科所专家的意见,日后试点将逐步采用新式良种,产量预计可以在增加30公斤,达到每亩200公斤。

    另外,公社化以后,农民组织性提高,可以负担较为大型的农业水利施工,由于机械化耕作节省了大量人力,因此得以对灌溉设施进行系统性的翻新和建造,农垦公社沿湘江建造大量水车及沟渠,将江边数千亩纳入灌溉系统中,不仅提高了公社稻田的产量,而且提高了附近农民的稻田产量,效果十分显着。

    问题:

    1、公物私用严重。社员不断借用公社的生产工具,用之不还,造成公物损坏。

    2、瞒产私分。社员存在瞒报产量,私下分成贩卖的情况,以高于国家收购价向粮商出售余粮。

    3、挖社会主义墙角。社员普遍存在盗窃公社作物、私活为先,工作靠后等不良行为。而干部和食堂管理员存在多吃多占的行为,至33年底,累计发现多吃多占、私占公粮等行为一百三十四起,移交内务人民委员会侦察案件十四起,公审二十三人,其中劳动改造十二人,徒刑十人,枪决一人。

    4、分配不均。人民公社以按劳分配为原则,应当以劳动时间作为分配基础,但农垦公社有文化的人不多,维护农用机械的人更是极少,很难满足需求。机械师不愿意与农民同酬,导致农业机械的维护成为严重问题。

    六、人民公社问题分析

    个人认为,人民公社问题的核心是公社的非自愿性,虽然理论上说所以的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