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庄子的故事 >

第528部分

庄子的故事-第528部分

小说: 庄子的故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象这样的人,登上高处心中不会颤栗,下到水里不会在意衣服沾湿,进入火中不惧怕灼热。

    因为!他们内心坦然,为人不做愧心事,不怕夜半鬼敲门。

    在第二段里,主要是对真人心态的描写,真人与普通人的不同,对两者的心态进行比较。

    古时候的真人,他睡觉后不做恶梦,醒来后也没有忧愁,他吃东西时不求甘美只讲营养,他呼吸时气息深沉。

    真人的呼吸是深呼吸,吸气从脚根开始上行,呼气从头顶下行至根,呼吸之间是一个完整地循环。而一般人呼吸则靠喉咙,短促而浅,气血停顿在胸间。被人屈服时,言语在喉前吞吐,口齿不清。那些嗜好和欲望太重的人,他们天生的智慧也就很浅。就跟呼吸一样,不能深呼吸。

    在第三段里,主要是讲真人为什么会这样?然后进行解释,说真人他们明白了人生,他们站在道的高度、境界上看待人生。所以!他们会这么做,才会有这样地心态。

    在这一段里,庄子主要讲生命的轮回。

    古时候的真人,好像不知道生命之快乐,也好像不知道死亡很可怕。对于新生生命,他们没有欣喜之情;对于死去的人,他们也没有婉惜之痛。就那么轻轻地走了,就跟来的时候一样。没有忘记自己是从天地间来的,迟早还是要回归到天地间去的。所以!不追求多余的东东,完成这一次生命的过程而已。得到了什么,他们欢喜地接受。失去了什么,他们就像根本没有过那样坦然面对。

    这就叫做不用心去刻意追求,不人为地去改变自然规律,这就叫真人。

    像这样的人,他的内心平静,他的容颜淡漠安闲,他的面额质朴端严;严肃时像秋天,豁达时像春天,高兴或愤怒跟四时更替一样自然,和外界事物合宜相称,而没有谁能够知道他是如何做到如此极致的。

    在第四段里,主要是讲真人用兵,讲保全自己的生命,不会保全自己的生命,都不算真人。

    在第五段里,主要讲真人给世人的外在形象。

    然后!讲他们处世的原则: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

    讲到这里,关于真人的部分就讲完了。之后的文字是解释和延伸。

    skbshge

第1105章 庄子的大宗师教我们如何做人(四)() 
《大宗师》中的: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这一段话是什么意思?

    看了好多解读的书,好像都没有解读到点子上。有的!就是胡说八道,东拉西扯,严重违背了庄子的原意。因此!不得不在这里认真、负责地解读一下。

    我们先把这一段翻译成白话文:

    泉水干涸了,小溪沟变成了陆地。生活在小溪中的鱼儿都被困在那里,它们相互依偎,彼此张大着嘴巴出气以此取得一点湿气,彼此以唾沫来相互滋润,苟延残喘。

    如今失去了泉水的源泉,没有了生存的依靠,才想起当初生活在江湖中的自由自在。后悔当初选择了错误的依靠,才来到这条小溪中。既然如此,不如接受现实,把过去在江湖中的快乐也忘却掉,改变一下认知观念,然后!重新选择一下“鱼生”。

    与其赞誉尧的圣明而非议夏桀的暴虐,不如把他们给我们带来的幸福与痛苦都忘掉,改变一下我们的认知观念。然后!重新规划一下我们的人生。

    人生只是一次生命的过程,不过是为了活着而已。人与万物一样,来源于天地之间,来源于道。就让我们站在道的高度上来看待人生吧!而不是依赖于圣明的尧或者是暴虐的夏桀。

    这一段文字是庄子写“真人”之后的转折点,一段承前启后的文字。

    更直白地解读一下就是:鱼处于陆地上了,早晚都是要死的了。你后悔选择错了依靠也没有用了,因为已经成为既定事实,必死无疑。你就是再怀念过去的“鱼生”,想着过去在江湖中的快乐也没有用了,你回不到过去了。

    还“不如相忘于江湖”,把过去全部忘掉,用最后的时间来思考“鱼生”,“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不如两忘而化其道”,最后这句话才是关键。理解了最后这句话,你就知道前面说的是什么了。

    “不如两忘而化其道”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要我们皈依于道,站在道的高度上看待人生、“鱼生”。

    当然!不要教条于:庄子这么说的意思是:要我们“勇敢”地面对死亡,接受死亡。人生、“鱼生”都没有意思。要是这样理解,就是借机故意抹黑。或者!没有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

    鱼怎么跑到陆地上来了呢?是因为鱼儿当初选择了错误的“鱼生”方向,鱼(人)生观错误了,没有选择江湖大海而选择小溪为自己的生活环境。结果!小溪干涸了,失去了生活的依靠,面临着死亡的危险。

    其实!这段话是很有喻意的,就是喻意着我们的人生也一样,往往因为选择了错误的路线,从而让自己面临着困难和死亡的危险。

    庄子指的“错误的路线”是指人生观!

    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错误了,我们不只是某件事做错了,而是!我们的整个人生都错了。

    庄子说的是这个意思。

    然后!庄子才写: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意思是:你赞誉这个人好评论那个人坏,都没有意思,不如不遵照他们的那一套,我信道。我以道为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你们的那一套都是站在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角度上来处世的,境界太低了。

    你们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庸医,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没有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

    正如后面骂子贡的那样:“他们那些儒家,没有懂得什么是人生,又怎么会懂得礼的真实含意呢!”

    你们都不知道人为什么而活着,活着是为了什么,你们无论怎么做都是瞎折腾。

    庄子的意思是:我们依靠尧与桀(誉尧而非桀)都是错误的,不如依靠自己,“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只有学道,正确认识道,明白人生大道,我们才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才不至于向小鱼那样选择错误的“鱼生”。小鱼选择了错误“鱼生”,从而跑到小溪去生活,结果小溪干涸了,最后只能等死。

    接下来!庄子开始讲解了,讲解人生,讲解人在天地间的位置和人的将来。

    原文写道: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白话文:

    道用大地来承载着我的形体,让我通过劳动来养活自己,又用衰老来让我休息,用死亡来让我安息。所以!既然这样善待我的生前,也一样会如此善待我的死后。

    以上文字是庄子对人生的解读,解读人在天地间的位置和人的将来。

    人生前就是这样,要通过劳动来养活自己,完成这一次生命的过程。然后就是死亡,回归到道中。不要害怕死后会怎样,既然这样善待我的生前,也一样会如此善待我的死后。

    在道中,此物死彼物生,生命是轮回不息的。

    综上所述,“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正确意思是:不要苟且地活着了,也不要想着过去的幸福生活了,忘掉过去的一切,重新开始,跟我学道。

    跟我学道,提升你的境界,让你用崭新的人生观去面对面前的现实生活,你会获得“逍遥游”人生。

    换了一种心态去生活,你的人生一定不同过去,只会让你变得轻松、自由和快乐。

    接下来,庄子写下这么一段令人费解的文字:

    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犹有所循。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循,是恒物之大情也。

    从这一段文字来看,有可能是说世人看不到“道”,不认识“道”。道被人“隐藏”起来了。也有一种可能:在当时道家学说就受到了打压,被人封杀。

    不过?结合下文来看,应该是说“道”还没有被多少人发现、理解、懂,学道的人不多的意思。

    因为!把小东西藏在大东西里面,是很难被人发现的。但也有例外,被“有力者负之而走”。意思是:都会被人发现。何况道呢?

    所以!道是早晚被世人普通接受的。

    结合上下文来看,应该是这个意思。

    接下来,庄子开始讲圣人的人生观,圣人对生命的感悟。

    讲圣人如何坦然地生命的轮回,如何看待万物的生命。如何看待人的生命与万物的生命,然后!圣人就有了对待生命的态度,就有了处世的原则标准。

    skbshge

第1106章 庄子手把手教你学道做人() 
圣人如何坦然地生命的轮回,如何看待万物的生命。如何看待人的生命与万物的生命,然后!圣人就有了对待生命的态度,就有了处世的原则标准。

    人们往往这样,当意识觉醒后觉得自己是个人后,觉得自己区别于它物,就十分地欣喜,以为自己好像很了不起似的,比其它物牛比似的。

    其实他们并不知道:道幻化出人(进化成为人),只是幻化过来中的一次、一种,幻化(进化)是没有止境的。如果觉得自己进化成人了就那么高兴地话?那么!幻化(进化)一次高兴一次,高兴的次数还能够加以计算吗?

    所以!圣人的认知境界远远超过了“社会学”人的范畴,而进入道的范畴。

    圣人认为:人只是进化过程中进化出来的一个物种(人)而已。在下一次进化的时候,我们还不知道进化成何物。

    所以!无论将来进化成何物,圣人都能坦然接受、坦然面对。所以!圣人无须隐藏什么。因为!作为道,是永远存在的。

    所以!圣人无论是对待夭折的事物还是终老的事物,都是一样地态度。因为!此物死彼物生,都只是来完成这一次生命的过程的。都只是一次生命的开始,然后到生命的结束。

    所以!世人要效仿之,要有这样地认知高度和境界。本来就是:人与万物都来自于天地间,来自于道,都有一个共同地祖宗。只是幻化(进化)出来的最后结果不同罢了。一个变成了人,一个变成了其他物而已。

    这是一种认知的境界!可见!这是多么高的境界。

    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带着意识去进行生命的轮回。当然!道教与迷信、宗教信仰的人,他们可能是相信的。

    从唯物角度来讲,是不能相信的,只能作为一种境界,一种认知的境界。

    然后讲道。

    道是真实存在的,也是可以看见、可以感知的。然而!它好像又是无为和无形的。无法描述它,但我们可以感知它的存在。好像是无法言传只能意会的那种。可以得到它,却见不到它的真面目。

    道就是本,也就是根,万物的来源。在还未出现天地之前,它就已经存在了。它比鬼神、天帝出现的还要早,它生出天地万物和人。鬼神与天帝是因人的灵智出现后才出现的,所以!道是万物之本之根。

    所以说!它在太极之上却并不算高,它在六极之下不算深,它先于天地存在还不算久,它年长于上古还不算老。

    列举出学道的各种好处:

    狶韦氏得到它,用来统驭天地;

    伏羲氏得到它,用来调合元气;

    北斗星得到它,永远不会改变方位;

    太阳和月亮得到它,永远不停息地运行;

    堪坏得到它,用来入主昆仑山;

    冯夷得到它,用来巡游江河;

    肩吾得到它,用来驻守泰山;

    黄帝得到它,用来登上云天;

    颛顼得到它,用来居处玄宫;

    禹强得到它,用来立足北极;

    西王母得到它,用来坐阵少广山。

    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开始存在的,也没有人知道它将什么时候终结。彭祖得到它,从远古的有虞时代一直活到五伯时代;傅说得到它,用来辅佐武丁,统辖整个天下,乘驾东维星,骑坐箕宿和尾宿,从而永远排列在星神的行列里。

    那么?学道难吧?

    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学邪?”

    曰:“恶!恶可!子非其人也。……”

    庄子说:学道不是什么人可以的。但是!你要是明白了这些,你就可以学道了。

    于是!庄子就开始手把手教我们学道。

    用三天时间把天下遗忘掉,不去想得到天下,做天子、君王,拥有天下一切。你能做到吗?

    用七天时间把身外之物忘掉,不再追逐名誉、权力、金钱等等。你能做到吗?

    用九天时间把自己忘掉,不要把自己当人,要把自己当成天地间的一物,与万物一样来源于道。你不是人,你是天地间的一分子。你能做到吗?

    只有把自己忘掉了,不把自己当人,只把自己当成天地间的一个物种,与万物一样,只是一个物种。那么!我们的内心才会清新明彻起来,才能看透世事。然后!用这样地心态去面对世事,我们就渐渐地接近道了。我们的人生,也因此而豁然开朗起来,就会与周围的人有着不同地人生追求。

    当我们明白人生只是一次生命的过程后,我们的人生还有什么麻烦呢?是不是?当我们明白人生只是一次生命的过程,此物死彼物生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超越古今的时限,无古无今;

    既已能够超越古今的时限,无古无今;我们的认知境界也就进入到无所谓生、无所谓死的境界。摒除了生的观念也就没有了死的观念,留恋于生也就没有所谓的生。

    此物死彼物生,作为事物,道无不有所送,也无不有所迎;无不有所毁,也无不有所成,这就叫做‘撄宁’。撄宁,意思就是不受外界事物的纷扰,而后保持心境的宁静。

    庄子又是怎么得道的呢?

    庄子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