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调教明朝 >

第168部分

调教明朝-第168部分

小说: 调教明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振连杀两员大将,围困英宗的瓦刺骑兵都惊呆了英宗彻底被激怒,王振贼胆不小,在他面前连杀朝中大将,这还了得

    “叶爱卿,给朕诛杀此贼”

    叶三弯腰拉起链子铁锤的铁链,手握妖刀,身后拖着两个链子铁锤向王振走去王振杀了两人,再想突围已经不可能了,只有面对走上来的血人叶三满头满脸,浑身全被浓血遮住,已经看不出本来的相貌等到王振看到叶三手里的妖刀,才知道遇上了冤家对头,现在只有一战,杀了叶三才有活路他现在倒不怕瓦刺的骑兵,大不了投降,可面对叶三只有以命相搏

    两人相距十丈时,叶三人随锤飞,眨眼间撞向王振这一招实在大出王振的意料之外,身形拔起,弯刀快斩下铁锤从他脚下飞过,妖刀却斩向他必救的双脚,王振在半空中勉强旋转,躲过妖刀,可背后还是被叶三划出一条血痕一阵激烈的刀击声,王振被妖刀上力道撞出一丈开外,仓猝间避开要害,一张脸变得苍白起来身形一纵,向山坡下的河边退去

    叶三紧随身后,妖刀力斩,却被王振抛来的一具尸体挡住,人已经下水,向对岸涉去河面宽阔,若被王振涉水而过,叶三是追不上他的叶三见王振已下水,急中生智,手中的链子铁锤甩了出去,王振在水中行动不便,顿时被链子缠住了脖子,沉重的铁锤在王振脖子上缠了两圈后,击在了王振的后脑,血光崩现,死尸同铁锤一齐沉入河底

    叶三击杀王振后,又回到英宗的身边瓦刺骑兵被震撼了,都不敢过分的威*奇怪的是,除了一个太监外,其余三人根本不把成千上万的他们看在眼里,他们没有想到不堪一击的明军中竟有这样的人物尤其是坐在青石上的那个人,根本不理他们看都不看他们一眼现在他们可是俘虏啊有这么牛的吗?看来此人不简单他们手持利刃,这个人手无寸铁,镇定自若的神情让他们有被侮辱的感觉

    围上的瓦刺骑兵没敢动手,急报头领赛坡赛坡一眼瞧见英宗身穿的黄袍,头戴的金冠,知道是大明朝的统帅,他没有想到能俘虏大明朝的皇帝于是喝令战兵把英宗几人兵器收了,簇拥着去见也先

    也先的兄弟伯颜先看到了英宗,忙对也先说:“此人相貌不凡,绝非寻常人”

    也先看了看英宗:“看他的装束,金冠龙服,莫非是明朝的皇帝?”说完跳了起来:“常思一统中原,至今不能如愿,如果真能俘虏大明皇帝,那夺取中原,指日可待”

    于是叫过太监喜宁询问,证实果真是明朝皇帝也先大笑道:“祖宗显灵,居然把大明天子给俘虏了”

    伯颜在一旁道:“明朝的皇帝如同庙里的泥胎木偶,俘虏了他又有何用?他们皇族龙子龙孙多的是,难道不能再立一个?我们在塞外虽然强盛,到底还是人口不多,明朝得知皇帝被俘虏,还不倾全国兵马前来『荡』平我们”

    也先正在高兴的时候被伯颜当头泼了一头冷水,呆了半天:“依你之计该当如何?”

    “依我看,把皇帝还给他们,我们得了那么多好处,他们也不好翻脸,可以免去兵灾刀祸”

    也先踌躇了一会儿,也没什么好办法,只有暂缓再议,并把英宗几人和随身所用的兵器都让伯颜带去还给他们,好生礼遇不提

    英宗被俘虏的消息,不到两天就传到了京师怀来城的守将亲眼目睹了土木堡的惨剧,快马加鞭地回京报信整个京城震惊了,二十万大军毁于一旦,朝廷的文臣武将全部战死,三军精锐没活下一人,顿时朝廷上下,后宫太后皇后哭成一团,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大臣们都在思考着对策,尤其是文臣,他们打仗不行,但动脑子解决问题都很冷静,方案一个一个出台,但是都被后宫否定了原因是他们的目的不同,文臣武将是为了江山社稷,而后宫的太后皇后却是为了儿子和丈夫,只要儿子平安,瓦刺要什么条件她们都敢答应

    大明后宫闹的不可开交,也先和伯颜都不清楚,可有一个人最清楚,他就是侍候英宗的太监喜宁英宗被伯颜带走后,喜宁就迫不及待地投降了也先,为了在也先面前邀功,就主动把后宫的一切告知也先,并把京城空虚的事实详细地述说,怂恿也先立即进攻京城,必可获得全胜也先大喜,有了喜宁在背后出谋划策,统一天下的梦想即可成真

    喜宁的叛变,使英宗身边没有了什么人,叶三和唐甜就充当了英宗的仆人,照顾英宗的起居,这样一来就掩盖了叶三无敌高手的身份叶三在英宗被浮的那天,击杀王振,显『露』惊人的武功,由于全身是血,瓦刺将领并没有看到叶三的相貌,看到叶三的瓦刺战兵也提起过叶三,可都没引起瓦刺高级将领的注意,他们三人现在的身份就是俘虏,和那天惊现的高手不能相同并论,随着时间的流逝,叶三很安全地在伯颜府中生存下来

    也先开始把英宗当人质,向大明索要赎金,几次下来,钱得到了,可就是不放人大明朝没办法,经过胡太后同意,还是由郕王朱祁钰代皇帝执政,不再理会也先狮子大开口,没完没了的索要不理会可以,但也先要是攻打京城该怎么办?贪生怕死的人开始主张南迁,京城已经无兵可守,也先攻来,只能玉石俱焚

    朱祁钰初登皇位,还不是真正的皇帝,现在也不知道听谁的好,但心里还是不愿意离开北京正在犹豫的时候,暂代兵部尚的于谦站了出来,铿锵有力地大喝:“南迁者,杀”

    就这一嗓子,镇住了很多摇摆不定的人,作为一个文官有这样的气魄,的确让人敬仰不南迁,只有战那么用什么来战呢?豪言壮语谁都会说,可也要面对现实,当瓦刺军攻来的时候,用什么去抵挡,用什么去战斗?不是口出狂言就能办得到的于谦是个很强势的人,似乎天下没有他怕的事,可他也是人,也有畏惧,可是他战胜了畏惧,在危机关头敢于站出来,这才是真英雄

    朱祁钰正是看重于谦的这一点,把北京城防的重任交给了于谦于谦已经没有时间多想,他现在就要用自己瘦弱的身躯承担起国家兴亡的重担

    于谦代理兵部尚四天,就召开的第一次军事会议,不管他以前做过兵部侍郎还是现在的兵部尚,所有的事情都和军队有关,可他的的确确是个生,是个文官,从没指挥过军队作战但叶三给他的《城防攻略》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他现在对兵法有研究,排兵布阵也有一套但是巧『妇』难做无米之炊,摆在他面前的就是一个烂摊子,缺兵少将不说,城里连几匹像样的军马都找不到,别说组建骑兵了

    于谦意识到现在最重要的是稳定军心,听完属下将领的汇报,于谦下了第一道军令

    “凡京城以南的军队全部在十五天内到京集结,河南、山东、浙江一带的军队要带辎重进驻京城京城开放监狱,年富力强者参军立功赎罪京城以外,凡犯小错进监的将领,一律进京作战违者,斩立决”

    于谦的一道军令,给了不少人展示的机会,在阳和惨败,独自逃回大同的勇将石亨就是其中一位,他逃回大同就被关了起来,这次回京,他立下了汗马功劳,对整个战役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第二百四十五章内战() 
南迁者,杀一声怒吼,震惊朝野上下,于谦先挑起了大明朝内部的战争,并且内战愈演愈烈其反对派代表人物是翰林院讲学徐珵,徐珵此人博学多才,大明第一谋士姚广孝的粉丝,多少继承了姚广孝的一些特征,就是爱唱反调朝廷上不管谁上本奏,他都要站出来提反对意见英宗受王振怂恿亲征,他反对,并称夜观天象,此战必败果然英宗二十万军队全军覆没,被也先俘获,所以他的话在朝野中有很强的说服力此次主张南迁他是主力结果被于谦一句话给喷倒,心里不服气,处处给于谦为难

    “皇上,于大人集结军队不为过,可把那么多囚犯,包括死囚都放出来,京城的治安会空前的紧张,民心浮动啊”徐珵又站出来了,内战接着上演

    “皇上,朝廷现在正在用人之时,不可过拘小节,囚犯当中多为能人义士,因过激行为伤人而下狱,配军中服役,历代有之,只不过配地点变了,不是边荒而是京师,有何不可?时势造人,适时变通,乃为俊杰”

    “准奏”第一场较量,于谦胜

    “皇上,于大人在京集结二十万大军,可京城的粮食不多,二十万军队不够一个月食用,等也先围城之时,全城百姓士兵和军队饿也饿死了,谈何抵抗?”徐珵再次难,不过这次攻击到了于谦的软肋要害

    “皇上,离京不远就是通州粮仓,派人运抵京师,可解燃眉之急”于谦应对有方,可见早想过这些事

    “陛下,通州粮仓虽离京不远,可没有军队押送,万一被也先下手攻下,等于把粮食拱手相送,那时京城危,不如先烧通州粮仓,断其后路,也先无粮,京城之危化解”

    “陛下,不能烧啊”

    “陛下,粮仓不可留”

    朱祁钰无语,双方不分胜负,散朝

    于谦心烦意『乱』地下了朝,是啊,徐珵说的也不无道理,可通州的粮仓太重要了,京城所需粮草全指望它呢可手里实在无兵可用,只顾运粮,京城失守,运粮何用?于谦满腹心事低头往家走

    此时天上乌云滚滚,眼看一场大雨就要来临,于谦加快了脚步,走到尚府院墙外,墙根黑压压一片引起了于谦的注意,原来是一窝雨前的蚂蚁在搬家,每只蚂蚁都负荷地搬运着属于自己的食物于谦蹲下,若有所思随后,大喜,家也不回了,一溜小跑回到衙门,召开第二次军事会议

    于谦下了第二道命令:“凡进京部队,路过通州粮仓时,必携带十人口粮,多者不限”

    军令颁布后,路过通州粮仓的军队都卖死力运粮食,谁不知道到京城去干什么,守城啊守城最怕没粮,没粮就可能要挨饿这下可好,骑兵都把战马让出来步行,马背上驮的都是粮食,步兵没马,就到处找牲口,牛马驴骡,大小车辆都用上了可笑的是,有队士兵没找到牲口,只找到一群羊,羊背上也驮着粮食运进京城景象之壮观,让徐珵等反对的大臣们嘘唏感叹,于谦此人太有才了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北京集结了二十二万军队,军队有了,粮食也有了,军心、民心渐渐安定下来于谦正式成为兵部尚,执掌兵部大权,军队上的内战结束,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可一帮文臣无事可干,又在朝廷上起内战,这次矛头所指的是王振余党、族人带头的是都察院右都御史陈溢这批久被太监王振欺压的文官爆了,陈溢为官清廉,极其痛恨王振,土木堡惨败,使国家陷入危亡,便下定决心铲除王振余党

    朱祁钰没想到这批文官力量之大,在朝会上干出令他瞠目的事按惯例,朱祁钰像往常一样询问大臣们有何事上奏陈溢没等朱祁钰的问话落音,就大步出班上本

    “王振祸国殃民,胡作非为,使皇上被俘塞外,身陷险境,如此大罪,不灭九族,难平民愤”陈溢慷慨激昂的一本,顿时激起大臣们的愤怒,朝堂上『乱』套了,咒骂声,哭泣声,声声在朱祁钰耳边炸响可朱祁钰估计王振余党势大,人数众多,弄不好会使其叛『乱』,一时间拿不定主意于是,下了一道谕旨,押后再议

    这些久经考验的大臣们知道朱祁钰在敷衍他们,但那些死去亲人的官员能让糊弄吗?谕旨下了,可大臣们就是不散朝,等朱祁钰给个明确的话朱祁钰可吓坏了,这些人想干什么?这种威胁他的举动他从来没见过就在这时,一个不知好歹的家伙出现了,锦衣卫指挥马顺站出来替朱祁钰解围

    锦衣卫指挥马顺绝对是王振的铁杆死党,前一阵暗杀出京回乡的官员就是他一手策划实施的,虽然被叶三借闹鬼制止了,可最后还是被王振压下,暗杀案不了了之,可在职的官员心里明亮的很,有王振在,那是敢怒不敢言啊而此刻,王振死了,马顺仗着有一身武艺不怕文臣们叫嚣,替朱祁钰强出头,喝斥群臣,那不是找死吗?

    第一个冲上去的还是陈溢,马顺没想到一个都察院右都御史竟是武当派开派祖师张三丰的俗家弟子,太极功夫有很深的造诣,一个推手,就把马顺摔倒在地,骑到马顺背上,抓起马顺的头,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暴揍马顺没想到陈溢能在朝堂上动手,其他的锦衣卫也蒙了,没有一个敢上前凑可怕的是其他大臣反应过来,见报仇的机会来了,一拥齐上,该出手时不留手,耳刮子、嘴啃、脚踹,能揍人的招式全用上了一群平时温文尔雅的文臣,此时就像街头的无赖,官服、官帽全不要了,撸起袖子痛殴马顺马顺还没明白过味儿来,就被揍得遍体鳞伤,奄奄一息朱祁钰就这样看着马顺在他面前,在庄严的朝堂上被活活打死

    大明朝堂上的内战达到了顶峰,锦衣卫指挥被文臣活活打死,毕竟锦衣卫是朝廷的权力机构,是保护皇上的,如果朱祁钰下旨治罪,这些文官一个都跑不了在这动『乱』的时刻,还是于谦保持清醒的头脑,当堂让朱祁钰赦免群臣,并下旨把王振余党及其侄子王山斩示众一场内战动『荡』风波平息了,于谦的威望在大臣中如日中天,再也没人敢在他面前唱反调,一切政令得以畅通执行

    大明朝已经准备好抵抗也先的进攻,可左等右等,也先的军队没有出现在京城外大明朝上下等得不耐烦了,因为英宗皇帝还在也先手上,不停地挟持要挟,令边关守城将领颇为头疼,打不敢打,战不可战,只有被也先辱骂的份群臣齐上本奏,让朱祁钰登基做皇帝,国家不可一日无主朱祁钰实在不想做这个不知道能坐多久的皇帝,面对国家危难,前途未卜,如果坐上了龙椅,一旦国家灭亡了,他可就成了千古罪人,这个皇帝不做也罢但在于谦的坚持下,朱祁钰还是勉为其难的登基做了皇帝

    正统十四年九月,朱祁钰正式为大明朝皇帝,年号景泰现在的英宗的皇帝身份没有了,改为太上皇

    朱祁镇身份的改变,降低了他在也先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