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调教明朝 >

第313部分

调教明朝-第313部分

小说: 调教明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觉得这过程很熟悉么?票拟啊!谁才能票拟,内阁辅臣啊,咱们大民国的内阁只有商辂一个老头子带着那帮不干事儿的老臣呆在里面吃闲饭,商辂年纪大了,干不了那么多事,迟早不得增补阁臣么。还有那些刚进爵的功臣也在争破头进入隐形内阁,知道什么是隐形内阁吗?也就是说现在的内阁是纸糊的,真正的内阁是那些皇爷身边的功臣。他们才是直接手经军国大权的人,但凡有点抱负的人当官,目标不就是阁臣?这次票拟,如果参与的人表现得好,可就为以后进内阁打好了一个极为重要的铺垫。”

    汪直恍然大悟,虽说尚铭是他的对头和挡路石,但此时他也不得不有些佩服起尚铭的见识来了,李随喜这样的人虽然同样读书断句,但缺少历练,比起尚铭来始终还是差了点。

    第二天一早,汪直来到涵春室的时候,见叶三已经起床,正提着重剑在那里独自练习。又宽又长的铁剑舞得虎虎生风,锋利的剑锋走向时而悠长缓慢,时而如急电而至,划得空气丝丝作响。汪直不会武功,但见如此娴熟的姿态,也大概觉得叶三的剑术是越来越厉害了。

    奴才们惧怕宝剑的威势,都远远地站着,看着叶三的袍衣飞舞时刮起的阵风,吹得旁边的草木轻轻摇曳。汪直见叶三精神头好起来了,心道今儿肯定会去上朝,那折子就直接交给皇爷好了,倒也省去了许多麻烦。他也不敢去打搅皇帝的雅兴,便站在一旁看着练剑。约半个时辰后,叶三把剑丢到边上的石桌上,让宫女们收拾,另外有两个宫女端水上来侍候叶三洗手洗脸。趁着宫女们服侍叶三的当口,汪直便走了上去,跪倒道:“奴才给皇爷请安。”

    叶三用手做了个让他起来的动作,然后说道:“今天朕不去上朝了,你一会去传旨,让诸大臣各司其职,奏章还是送到司礼监去批红。”

    “是,奴才遵旨。”汪直一面说一面想,皇爷精神好了,怎么还不上朝,今天的奏章也不批,他一整天要做什么呢?汪直又想起蒋如平上书海禁的那份折子,想了想还是没说出来,都在皇爷面前提两次了,一而再再而三的让皇爷烦了可不好。他正想这事儿呢,却听得叶三主动问起来:“上回你好像说有份上书海禁的折子,批了么,怎么批的?”

    被叶三这么冷不丁一问,出乎汪直的意料,他先是愣了愣,后急忙说道:“回皇爷的话,还没有批复。因事关重大,尚公公说得皇爷拿主意,但前两日皇爷心情不好,奴才说了一下就没敢再烦皇爷,正寻思着让朝中重臣商量一下,然后奴才等再酌情批红呢。”

    叶三听罢心道让大臣票拟?这倒是个好主意,可以从中看出点名堂来。当即便嘉许道:“你现在办事儿,朕越来越放心了,就按你想的办,拿去让大臣们议一议再说。”汪直被叶三鼓励了一句心中大喜,忙说道:“皇爷交代的事儿,奴才一定上心了办好。”

    叶三点了点头,回身走回东梢间,从柜子里拿出上回画的刘锦儿那张没有五官的画像。只见画中之人直挺挺地躺着,就如一具尸体,叶三脑子浮现出昨日在枯井中看到的那个宫女的样子,这一切都没有证据说明是她啊!

第七百五十二章画像() 
叶三想在那张素描的面部添上五官,可等到一切工具都准备好了,他拿起炭笔的时候,却想到画像中之人是刘锦儿,特别是她的那副曲线流畅的姣好腰身,自己是经过细致雕琢素描的,现在却在这么一副身子上画上别人的五官……他觉得有些别扭。犹豫了一会,最终还是不想画出来,而且他有个自己也无法理解的奇怪心思,很不愿意别人看见几十年前那女人的样子。

    想罢叶三便又将那副没有五官的画像收好,他现在心情也没前几天那么压抑了,可还是不想上朝,他『奶』『奶』的,做皇帝真累,也许是一个人做到了权力顶峰的疲劳感吧。

    汪直从涵春室出来,正遇到一个名宫女,这宫女便是上回汪直选进来侍候叶三的三个近侍之一,一个乐呵呵那个。那宫女是汪直选进来的,自然认得他,见汪直迎面走来,她忙屈了屈腿儿,给汪直行了个礼。汪直见状笑道:“好,不忘本。”说罢上下打量了两眼那宫女,只见她长着鹅蛋型的脸蛋,肤『色』浅黄细腻,好像也不识字,但模样儿还看得过去。

    汪直道:“在宫里过得习惯么?”那宫女乐呵呵地说道:“习惯呢,连被子都是缎子的,奴家还是第一次『摸』到缎子,真细滑啊。娘给奴家做的那件红衣裳是绸的,可从来不让奴家碰,现在倒好,用不上了。”

    “你这丫头还真是有趣。”汪直笑道:“缎子细滑可比不上你自个身上细滑,有机会多在皇爷面前表现表现,说不定皇爷一喜欢,封你个选侍美人之类的,不仅能穿缎子,还有人侍候,吃好的穿好的,你说安逸不,啊?”那宫女道:“我听二祖宗的。”汪直又左右看了看,低声说道:“皇爷昨儿回宫之后在做什么?”那宫女道:“睡觉,刚才还拿着画像看。”

    汪直愕然,又道:“画像?谁的?”

    “奴婢不知道。”那宫女回话道。

    “晚上咱家要过来值夜,你再告诉咱家皇爷今天一天做了些什么。”说罢,汪直一看天『色』,时候不早了,便不再和宫女罗嗦,急忙出了养心殿,然后坐轿子去御门传旨。

    当他当着文武百官说皇帝的龙体欠安,仍需要调养的时候,想到刚才在养心殿看到叶三生龙活虎地舞剑,心下就想笑,以至于传旨的时候声音有点走调,拼命忍住才没有笑出来……传完了旨才想要是刚才不慎笑出来,可就麻烦了。

    皇帝已是连续三天不上朝了,大臣们都有些隐忧,眼看大民国初立,要说名正言顺也比较牵强,危机仍然存在,如果此时不能继续励精图治,政权是不是稳当也说不定,政权不稳,大伙到手的巨大权力和利益就不稳,所以不得不感到忧虑。已有大臣嚷着要看皇帝了,汪直不允,大伙还闹了个不太愉快。这时汪直说道:“咱家这里有一份折子,是皇爷口谕让大臣们议一议再报上去。一会六部部堂各寺卿以上的官员都到内阁衙门去,开个小会。”

    众人听说皇帝有旨意传出来,这才稍微安心了点,起码皇帝还在管着朝政不是,汪直当然不敢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假传圣旨,他又不是活得不耐烦了。政治嗅觉敏感的人这时候已经意识到一起议奏章,不是票拟么?看来皇上是要选阁臣了。毕竟一个人扛起所有的政务可不是什么好玩的事儿,前段时间叶三从早劳到晚的消息也传出宫了,大家都能理解皇上的辛苦,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重新扶起内阁,现在的内阁什么事儿也不干,民间已经有纸糊三阁老的传言。

    大伙散伙之后,纷纷从皇极门离开,而部堂寺卿大臣们向南走了一段路,过了玉河之后,便从会极门出去,向南走不到一箭之地,便是内阁大堂。路上杨秋迟便设法套汪直的话,杨秋迟问道:“是皇爷亲口说让咱们到内阁大堂议事的?”汪直瞪了杨秋迟一眼,心道你问这话什么意思,是说老子假传圣旨还是咱家擅自做主在内阁议事?在内阁议事皇爷没说,可不在那边议难道去你家议?妈的,咱家今儿就作这个主了。

    只见汪直和杨秋迟两人,一个白胖,一个瘦黑,真像一个土财主和苦大仇深的贫农走在一起的模样似的。汪直似是而非地说道:“咱家原本记得皇爷好像是说在内阁衙门议事,但您这么一问,咱家倒不敢确定了,不然说咱家误传圣旨那可了不得。不过话又说回来,不去内阁衙门去哪里?”

    杨秋迟呵呵笑道:“汪公公多心了,老夫并无此意,就是随便问问。”他这么随便问问可有文章,旁边一起走的官员都在心里琢磨,听汪直这口气,皇帝应该是说了在内阁衙门的……地方都指定了,事儿的实质原本就是票拟的模样,那不是选阁臣是什么?

    众人来到内阁衙门之后,将椅子在堂中分列两边,右边坐大臣们,左边坐司礼监的太监,不一会司礼监掌印尚铭和他的心腹太监覃力鹏也到了,便一块儿分成两拨按高低入座。左边的太监只有四个,右边的大臣倒是有十来个。坐于左边上首的尚铭说道:“人都到齐了,且都是朝廷重臣,都是可以参与军国大事的人,老夫就先把折子的内容说一下……是这么一回事儿,福建巡按御史蒋如平上了一份折子,细述禁海的理由,建议朝廷制定禁海的国策。大家都先看看。”尚铭说罢便把折子传到右边去,让大臣们过目,左边的司礼监太监早已看过了。

    官员们都噤若寒鸦沉默不语,大家心里都在寻思:这可是潭浑水。折子上说得倒是冠冕堂皇,什么防止海贼资敌叛『乱』等等,可大伙心里明镜似的:禁海的话获利最大的是南方沿海的权贵和大地主,他们可以勾结走私,不仅不交税还能名正言顺地排斥普通缙绅商贾的竞争。但从朝廷公家的利益出发,以及从皇家的利益出发,禁海绝对是不行的,少了一大笔商税。

    有识者更是立刻就意识到:这件事会不会和苗贵妃名下的商贾有关?牵扯真是不小,内到宫里头,外到乡绅商人,都有牵连,不是浑水是什么。这时只听得尚铭说道:“皇爷就是让大伙儿商量商量,没说指定人数,如果诸位中有其他事要做的,可以不用参与。”今天叶三又没上朝,『性』质和做其他工作的人旷工差不多,但没人能把他怎么样。

    紫禁城内外的日常运作也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大臣们在内阁衙门议事,宫人们到各司各房当值,各人都干着自己的事儿。还有一些宦官装着沾满尘土和油渍的衣服,背着菜筐,出入宫廷,购买一应所需杂物,这些人多半不是为公家采办,负责采办的宦官都是有关系有门路的人,这些脏兮兮的宦官出去买东西多半是为其他宫女效劳。他们一般是地位低贱、相貌丑陋且又年岁较大的宦官,自知不可能被宫女看上结合为“菜户”,便甘心做菜户的仆役,为其执炊、搬运、浆洗,宫女每月付给他们一定的银两。

    紫禁城就像一个小社会,有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当然也少不了闲言碎语。最近流传起了一件新鲜事,那就是唐皇后竟然也玩起了对食,和另个嫔妃好上了。这种事当然很新鲜,是很值得说道的谈资。宫女和宦官、宫女和宫女搞对食,已是司空见惯,因宫中低级宦官无力娶妻纳妾,宫女又很少有机会被皇上临幸,宦官和宫女便只有自己寻求安慰。但皇后和嫔妃之间干这事儿实在少见,因为她们不是有真正的男人皇帝么,而且皇帝不喜欢她们也不会给封号不是,在皇帝的面前搞这事儿简直稀奇极了。

第七百五十三章蜚语() 
也不知道流言蜚语是怎么传出来的,听说好像就是从永寿宫里漏出来的话,还将唐甜和刘锦儿之间的细节都描述得十分细致,连很多嫔妃都知道了。可现在刘锦儿突然失踪,本来在后宫没多大影响的蜚语,一时间竟然在后宫传开了。

    蜚语唐甜也有所耳闻,她倒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去养心殿找叶三,正巧叶三没有上朝,出去散心了,养心殿只有一帮子宫女太监。唐甜在养心殿转悠了一圈,当她看到养心殿墙壁上挂着的妖刀,于是走过去拿了下来,回头对太监道:“这刀本宫拿去玩玩,皇上回来你们也不必回禀了,过几天本宫就送回来。”

    “遵娘娘懿旨。”养心殿的执事太监哪敢过问唐甜的事,只有低头遵旨。

    唐甜对后宫的蜚语本来想找叶三理论理论,可现在也不想再去计较谁传的了,唐甜这么保持沉默不去招惹别人,以前可从来没有过。唐甜可不是好得罪的主儿,后宫的嫔妃得罪了她,哪个不得脱层皮,这还是唐甜吗?唐甜越是不想过问后宫的蜚语,可蜚语谣言越传越离谱,终有一天会传到皇帝或者另外两位皇后的耳朵里,到时候出丑的不仅是她唐甜,还有皇帝也会跟着蒙羞,总之会不顾一切地追究根源的。

    唐甜对着铜镜『摸』了『摸』自己的脸,那张脸是那样的陌生,虽然美艳不可方物,可是……这皇后就那么容易做的吗?唐甜叹了一口气,她都有点厌恶自己了。就在这时,一个念头冒出她的心头:也许只有死这条路可以解脱,死了人,上边就会来追查的,到那时也许会弄明白的。

    冒出这个念头,她自个都吓了一跳,这样就要结束生命么?她不禁眼泪长流伤心不已。虽然自己从小就没吃过苦,但这点委屈她还坚持得住,为了自己当然不必寻短见,可一想到被人利用,宫中还传出了那样的蜚语,她就过不去这个坎儿。如果自己真的死了,宫里一般不会说实话,紫禁城里的秘密又不是一件两件,很大可能会宣布她得急病身亡,那么自己不就白死了吗?自己还有机会揭穿阴谋吗?不行,只有我死了才能引起皇上的注意。

    唐甜就这么着在坤宁宫犹豫徘徊了一整天时间,中午饭也没有吃,到了晚上想得也差不多了,终于下定决心要找出那个传蜚语的人,还自己一个清白。唐甜的眼泪几乎都流干了,带着及其不甘心和对死亡的恐惧开始了准备工作。这个唐甜的举止神态根本就不像唐甜,如果叶三见到这个唐甜也许会感到异样吧。

    女人要『自杀』,比较好的方式当然是服毒和上吊,但在宫里头一般人不容易找到毒『药』,只得上吊,还有个全尸,稍微死得好看一些。唐甜先给自己上妆施粉,还涂了朱唇,打扮一番之后,才把房门锁死。找来一条结实的白绫挂到房梁上,打了个扣,垫着板凳把脖子挂上去。

    既然那恶人拿自己家人的『性』命和皇后的尊位来要挟利诱自己,没法子,到了这一步,不想死也得走此路了,唐甜呜呜哭了一会,闭上眼睛,脚下猛地一蹬,人就挂了上去。疼痛和窒息让她拼命地挣扎着,双手在空中『乱』刨,双腿绷得老直,用尽全身的力气向下猛蹬,但什么也蹬不到,无法呼吸使身上的力气迅速消失中。

    就在这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