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霸图-第2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头一棒,直击得刘璋大为难受,就算料到结果,但这么毫无掩饰的赤果果的说出来,还是让他受不了。痛苦的沉吟半晌,刘璋叹道:“事到如今,别无他法,也只能试一试了。幼宰,此番就有劳你一趟了,只要能说动刘咏退兵,什么条件我都可以答应。”
董和怔了一下,似乎有不情愿的意思,但迟疑片刻,还是拱手道:“和尽力而为,但愿能不负主公所托。”
刘璋心里冷笑一声,制止儿子开口,不愿在看这些人的嘴脸,转身向自己的府邸走去。
就在第二天的下午,刘咏的大军已经进抵成都城北,与张飞南北将成都围在其中,面对在如此情况,城中所有人彻底慌了,想尽一切办法逃离这座即将被战火埋没的牢笼。
刘咏站在远处遥望着成都高大的城墙和楼宇,听着随风偶尔带来的吵杂和呼喝声。曾几何时,一直梦想的西川重城,终于呈现在了自己的眼前,而且俯首可得。
黄忠和魏延带着吴懿等一众文武前来,等刘咏回头才躬身而拜道:“主公,成都已然尽在咫尺,只要主公下令,可一日而下!”
显然这些人是商量过的,唯有法正依旧一副懒散的样子,带着一副不屑的神情,有些鹤立鸡群的感觉,魏延刚刚说完就上前道:“主公,正以为,可再等三日,刘璋必派人前来,若能够兵不血刃,免除城中百姓的战乱之苦也算是一件功德。还请主公三思。”
刘咏回头凝望一眼远处的城市,点点头道:“那就再等三日!”
刘咏也希望能够如历史上一般和平拿下成都,但最终如何,只能看结果,现在说还为时过早。
蒋琬却在此开口道:“主公,城中人心惶惶,不时有人偷偷出城,可要拿下?”
刘咏摇摇头道:“不可!能逃出来算他们的造化,这些人都有些门路,日后占据了成都还要这些人来重新繁荣成都,既然他们出的来,就由他们自去。但,只要接近军营的一律斩杀!”
刘咏的眼中闪过一丝狠辣,他可不想自己的大事到了这个地步还出现意外。
“子龙到何时到?”刘咏忽然问道。
陈到上前答道:“据子龙将军派的人说,已经过了绵竹,估计明日一早就可到达!”
刘咏点点头,一切尽在计划之中,他并不用担心其他。
忽然一名亲兵上前对陈到耳语几句转身而去,陈到再次向刘咏道:“主公,翼德将军和诸葛军师前来拜见!”
“他们来了!”刘咏笑了,转身就走,“走,去见见我们的两位大功臣!”
一行人浩浩荡荡向大营而去。大营中一面帅旗迎风招展,黄色底黑字很是显眼,其他各个将旗略矮,在营地随风而摆,远远望去,旌旗如林,震撼无比。
第462章 不二人选()
? 董和的前来刘咏并不意外,只不过事先不知道具体的人物而已,旁边法正微微一笑道:“董幼宰前来,不过略尽人事而已,若是主公金口微开,稍稍表示诚意,相信这董和便能为为主公所用。”
法正向来眼高于顶,但今日对董和倒没有贬低,看来这董和还真的有些本事,而且历史上董和能在刘备手上与被诸葛亮认可,官居掌军中郎将,与诸葛亮、蒋琬、费并列为“四英”,看来的确不凡,倒是一个可用之才。
董和入得大帐,见主位端坐一俊朗少年,月眉星目,虽身形单薄却不失气度,断定就是刘咏,于是上前便拜:“益州牧幕下成都令董和见过刘车骑。”
“幼宰先生快快免礼。”
刘咏上前将董和扶起,并请董和上座,无论是态度还是招待的规格,都是热情之至。
刘咏对董和如此礼贤,一方面是他有爱才之心,另一方面则是与张松谈论蜀中人物时,曾对他有过提醒,说是刘璋手下有一名叫作董和的贤才,若取益州,此人将来可堪大用,一定要好好对待。
若说这董和,与其他益州人还大有不同。此人籍贯为荆州南郡枝江人,但其祖先却本为益州巴郡江州人,又与义阳董家各为两支。至建安初年时,董和举家西迁,离开南郡来到益州,在刘璋手下做官,一直做到了成都令。
这也就是说,董和祖籍益州,但却生于荆州,既在荆州做过官,又是刘璋手底下任过仕,可以说他是半个益州人加半个荆州人。
刘咏意图用蜀人治蜀,但为了确保对益州的控制,他又不能完全的将益州军政大权交给纯粹的蜀人,军队上,固然可以用自己的武将等镇守要害,但在政事上,自己的文臣归入麾下都不是太久,且用荆州人来执掌益州政务,本身就与自己的治蜀政策相悖,势必会引起蜀人的反感。
那么,有着一半荆州人身份的董和,其特殊的身世背景,以及其所怀的杰出才华,正好就成了刘咏心中的不二人选。正因如此,刘咏对待董和自然要比寻常益州士人要更热情三分。
受得刘咏如此礼遇,董和显得有些受宠若惊,但也没有因此而有所放松,依然小心谨慎应对。
“我主与刘将军算起来也是同族,先前因为受旁人所惑,一时糊涂才想修改旧约,刘将军大人有大量,还望能念在同宗之谊的情份下,可否退兵东归。”客套数句后,董和转入了正题。
董和所说的“同族”是将刘咏娶了万年公主刘怡,刘璋与汉帝刘协同族同宗,刘咏只是个驸马,当然不能说是同宗,但按照礼制来说,做了驸马也就是半个皇家之人,因此被董和拉来拉关系,再有就是天下同姓是一家之说,勉强算作“同族”。
刘咏已猜到了他此来用意,听得此言,当下只是笑着饮茶,却并不回应。
董和忙又道:“只要刘将军能不计前嫌,我主愿意割让江阳、东广汉二郡作为补偿。”
刘咏冷笑一声,“江阳和东广汉郡二郡士吏是主动投顺我的,刘季玉拿这么两个不在他手中的郡作为补偿条件,他这算盘可打得真好啊。”
刘咏的回应也在董和意料之中,他只得道:“但不知刘将军要怎么样才会退兵,我主有言在先,只要刘将军肯撤兵,他什么条件都能接受。”
“什么都愿意接受?此话当真?”刘咏笑了,知道是董和一时口快,没思虑清楚。
刘咏嘴角露出一抹诡异的笑容,佯装思索了半晌,方道:“既然如此,那好吧,如果刘季玉肯将蜀郡让出,我倒是可以考虑一下退兵。”
董和神色顿时一变。
蜀郡相对于刘璋,形如魏郡与曹操,丹阳与孙权,形如南郡相对于刘咏。益州刺史部成都县,正属蜀郡管辖,刘璋若是把蜀郡割与刘咏,这与投降又有什么区别。
见董和一脸尴尬的样子,刘咏哈哈大笑,轻松道:“我只是开个玩笑,幼宰先生莫要见怪。”
董和心里边也知刘咏不会退兵,他为刘璋所出这一计,也只不过是略尽人臣之责而已。
话到如此地步,已然表明的刘咏的意思,不占成都绝不罢休,董和只得叹了一声,拱手道:“但不知刘将军究竟怎样才肯退兵,还请明示。”
刘咏也不再隐讳,正色道:“幼宰先生想必也早已听闻,我大军自荆州而来,一路上,郡县士吏是望风而降,有的地方当地豪杰百姓还斩杀县令,主动开城迎接。由此可见,刘季玉已是人心尽失,我刘咏乃是顺应天意民心前来取蜀,试问焉能空手而还?否则,又置那些杀官献城者于何地?”
刘咏的话,彻底表明了他心思和决心,也让董和没有任何话说。
话说到这份上,刘咏的态度已经很明朗:不拿下益州,誓不罢休!
面对刘咏最后通碟式的言语,董和一脸的无奈,只能摇头一叹。
刘咏的表情却反而愈加的平和,微笑道:“益州我是一定要取的,不过刘季玉到底是我的同族,这点情份还是要顾的。如果刘季玉能够主动开城投降,我不但会保障他的安全,而且会以六个县作为他的食邑,他父子世世代代可永享荣华富贵。这也算对他仁至义尽了。”
六个县的食邑,几乎已达到王爵的封邑标准,以目前刘璋的不利处境,刘咏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对其“仁至义尽”。
这个时候,董和知道已经没有再谈下去的必要,遂是无精打采的起身,拱手道:“既是如此,那我这就告辞回城了,将刘将军的话一定转达于我主。究竟是战是降,且看我主如何决断。”
“幼宰先生且慢。”
就在董和要拜别离去时,刘咏赶忙起身将他拦下,一脸诚恳道:“幼宰先生才华横溢,通晓古今,我正有不少学问上的事想请教先生。先生不妨就留在我营中吧,至于传话之事,自可由随从们代劳。”
第463章 万念俱灰()
? 刘咏这是想借机将董和留下,直接收入麾下。
以董和这般见识,哪能不知刘咏的心思,但他却想也没想就推拒道:“和才疏学浅,怎么敢在将军面前献丑,我还是告辞吧。”
董和转身即走,刘咏忙又道:“先生真是自谦。听闻先生是南郡人,说起来,咱们还是荆州同乡,就算不讨教学问,他乡遇故知,叙叙旧总可以吧。”
总之刘咏是找各种借口,非得将董和留下来不可。
只是,刘咏盛情如此,董和却心坚如铁:“刘将军对我的一番厚爱,我记在心里。只是我身为使者,若是就此弃刘公而去,岂非被天下从耻笑,还望刘将军能够体谅我的难处。”
董和这意思,当是暗示他已有归顺之心,只是身负使命,不愿以这样的方式背叛刘璋。
就在此时,一军士前来禀报:“主公,赵云将军率四万人马前来,现已驻军城东十里,赵将军正在营外求见。”
“子龙?快请!”刘咏大喜,这必然是压倒骆驼的随后一根稻草。刘璋不降也得降了。
旁边的董和闻言脸色一变,轻轻感叹一声,就当没有听到。
刘咏将一切看在眼里,看向董和,既然如此,强扭的瓜不甜,拉拢的太厉害,说不定还会适得其反,不如顺其自然,于是遗憾一笑:“幼宰先生高风亮节,实在叫刘某敬佩。那我也就不强人所难,幸好来日方长,今后有的是机会向先生请教。”
听得此言,董和长松一口气,本是沉峻的面容,终于露出一丝笑意,一句“但愿如此”之后,便是转身信步而去,门口正有一位银甲将军,雄姿英发,巍然而立。董和知是赵云,微微点头离去。
董和离去后,法正马上从大帐外进来,刚才的一切,他已经在外面听的清清楚楚,看到董和离去时一脸轻松的样子,显然刘咏目的已然达成,这个董和也即将成为主公麾下的又一位能臣。
“恭喜主公,贺喜主公,又添一位大才!”
看着法正这福吊儿郎当的恭喜样子,刘咏实在想将他塞给寇封狠揍一顿去,不过今天高兴,也就当做没看见。
“孝直,以你对刘璋的了解,他最终会如何选择?”
刘咏看着法正问道,虽然历史上,刘璋最终选择出城投降,但这一次,他也不敢保证刘璋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法正皱眉思索一番道:“刘璋此人向来是个软骨头,如今大兵压境,由不得他不降。不过刘璋终究是一方诸侯,轻易归降颜面无光,难保他不会做最后的垂死挣扎。所以请主公传令下去,各营务必加强戒备,以防万一。”
刘咏点头,随即传令黄忠、魏延、张飞、诸葛亮以及刚刚到来的赵云等所有领军大将不提。
刘咏走出帐外,举目遥望着乌云压城的成都,剑眉如锋,口中喃喃道:“刘璋啊刘璋,希望你能认清现实,千万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逼我无情……”
成都南门。
城头上,刘璋抬头看了一眼阴沉沉的天空,巨大的云团如将崩的山岳一般,仿佛随时都有可能压顶而下。他长叹了一声,心情就如这天空一样压抑难受。
从午时到现在,刘璋已经在这城头吹了整整大半天的风,不知多少次远望城外敌营,试图寻找到董和归来的影子。
一次次的,却只有失望。他早已绝望,也看出董和必然会如同李严等人一般叛离自己,但,他还是想看看结果,期待一个或许不可能存在的希冀。
从董和离开到现在,其实只过了一天而已,但对刘璋而言,却似度曰如年般深受折磨。
焦虑的又何止他一人。
益州的一干士僚,都在焦急的等着董和带消息回来。是战是和,都在董和的这一次出使当中。
“父亲,董幼宰现在还不回来,莫非他和那许靖一样,借机背叛了父亲不成?”次子刘阐铁青着脸嚷嚷道,语气之中充满了愤怒。
“休得胡言!”
刘阐的话被刘璋打断,声音不大,但却语气不容置疑:“没有结果之前,莫要妄下结论!”
忽然城头上有眼尖者大叫:“是董县令,董县令回来啦。”
刘璋急忙手搭凉蓬远望,只见数骑正从敌人方向而来,果真就是董和。
当董和匹马入城时,刘璋带着众人迎了上去,欲待询问出使的结果如何,董和却只淡淡道:“此地不宜说话,主公,还是回州府中再说吧。”
一句话,便让周围不少官吏心里立刻冷了半截。董和若是带了好消息回来,自然会选择当众说出,借此来鼓舞低落的人心。现在他有意回避人耳目,那么多半带回来的就是坏消息了。
“好好好,我们回去慢慢讲。”刘璋却似乎毫无一点察觉,与董和一同回府。
进入大殿,文武齐集,刘璋虽然心知答案但还是迫不及待的问道:“幼宰,那刘咏到底如何回复的,他可愿撤兵?”
董和看着刘璋那双饱含希望又有些胆怯的眼睛,心中实是不忍告知他残酷的真相,但迟疑了片刻,还是只有如实道出:“刘将军说,此番他不取益州,誓不罢休。”
一语,如千斤之棒,重重的敲击在刘璋的脑门上。这位狼狈的益州之主,只觉天晕地眩,身子晃了一晃便要倒下,这便是随后的宣判!
“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