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霸隋 >

第116部分

霸隋-第116部分

小说: 霸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百一十一章霸王硬上弓(二)() 
“李公乃是明白人,想必已是猜到了张某的来意,恰如您所想,某此来就是专程来延请李公出山的。”

    待得李靖落了座之后,张君武也没再说甚无意义的废话,更不曾绕甚弯子,直截了当地便将来意道了出来。

    “”

    虽说早已猜到了张君武前来拜访的用心之所在,可李靖却是没想到张君武会是如此之直接,居然连个铺垫都没有,一时间都不知该如何应答才是了的——在出来见张君武之前,李靖其实已拟定了几个推脱方略,若是张君武扯啥大义名分又或是百姓福祉之类的冠冕话语,李靖都有话可说,可偏偏张君武根本不玩那么些玄虚,干脆利落地来了个逼宫,当即便令李靖原本想好的托辞全都被憋在了肚子里。

    “不瞒李公,某之手下战将如云,勇猛若霸王再世者亦有之,罗士信、秦琼等皆勇冠当世,然,此皆将才耳,而李公则是帅才,汉之韩信不能及也,若能得李公襄助,天下当可早平,如此,百姓也可早得安宁,免于战火之苦,还请李公万勿推辞才好。”

    尽管李靖沉默不语,然则张君武却并未在意,而是冲着其深深一躬,满脸诚恳之色地再请了一番。

    “大将军将置陛下于何地?”

    张君武的话都已说到了这么个份上,李靖也自不能再保持沉默了,可又不愿轻易表态,这便问出了个极为诛心的问题来。

    “陛下于我张家父子皆有大恩,食君之禄,自然须得忠君之事,陛下在一日,张某便做一日之忠臣,虽百死亦自不辞!”

    说到隋炀帝其人,张君武心中其实也自颇为感慨的,没旁的,隋炀帝虽是个暴君,可无论是对张须陀,还是对他张君武都有着提携之厚恩,若不是早知晓大隋江山必然无望之结果,张君武或许真会像其父那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奈何隋炀帝的结局恐怕不会有甚改变,再说了,张君武就算想为大隋江山拼命,那也须得考虑一下那些跟着他出生入死的弟兄们之愿望,换而言之,齐郡军走到了如今之地步,已然不是张君武一人的想法可以扭转齐郡军发展之轨迹了的,自立乃是迟早之事,当然了,在明知隋炀帝命不久矣的情况下,发誓当一当忠臣还是没问题的。

    “陛下子息虽不多,却也是有的。”

    很显然,张君武这么个条件的忠臣并不能令李靖感到欣慰,虽不曾明言指责张君武的虚伪,可提到隋炀帝的子息本身就是在指责张君武之不忠。

    “纣、桀岂无子息哉,商汤、武王吊民伐罪之余,缘何不辅之,非不愿,实不能耳,非止民心已易,更因从龙者已众,强行为之,不单不能得太平,反会使天下再度战乱连连,张某虽不才,对此还是知晓的,所能做者,无外乎顺天应人而已,但求问心无愧便好,且社稷非一家一姓之社稷,乃是天下人之社稷,但消能使百姓安康,某便是背一身骂名又何惜哉。”

    张君武既是打定了主意要收服李靖这个大隋的忠臣,又怎可能会无备而来,早将方方面面都已考虑清楚了的,一番感慨之言下来,毫不客气地便指出了李靖愚忠的错处之所在。

    “”

    李靖强于军略,可就辩才来说,其实很一般,这会儿听得张君武举出了商汤与周武王的例子来说事,当即便被驳得个哑口无言了。

    “李公钧鉴,不是张某说大话,如今群雄逐鹿之势虽已成,天下无数豪强纷纷而起,然,于张某看来,皆土鸡瓦狗耳,灭之不难,纵使无李公襄助,张某也可逐一破之,最多十年,必可致天下太平,可若有李公为助,这时限便可少上数载,如此,当可活人无算,此万家生佛之善举也,李公安忍不为耶?”

    张君武从来都不缺耐心,只要有必要,他的耐性一向都是很好的,口才么,其实同样如此,往昔之所以很少说这等长篇大论之理论,不是不能,而是没那个必要罢了,而今么,为了能争取到李靖的鼎力相助,张君武可是十八般武艺全都耍了出来。

    “呼大将军就不怕李某假意应承,实则阴奉阳违,甚或别有异心么?”

    李靖乃是智计过人之辈,自是听得出张君武所言皆是出自肺腑,也确实是被张君武说得有些心动了,只是双方毕竟只是初次见面,李靖对张君武的品性还是不敢肯定,这便再次问出了个敏感至极的问题来。

    “李公乃是信人,一诺千金之辈,错非不答应,一旦应承了人,又岂会反悔,此一条,张某自忖不会看走了眼!”

    有着那场怪梦的信息在,张君武自然清楚李靖是个怎样的人,自是不疑有它,毫不犹豫地便给出了个答复。

    “若是李某执意不肯出山,大将军又将置李某于何地?”

    但凡是人,总是希望能被世人所肯定的,李靖自然也不例外,对于张君武给其的高度评价,他自是无甚可不满意之说,然则却并未就此答应张君武的请求,而是不动声色地又追问了一句道。

    “李公乃是绝世大才,论及军略之能,天下间能与李公相提并论者罕矣,就宛若这世上最快的一把刀,无人不想拥有,反之,若不能得,但凡是雄主者,绝难不生出摧毁之心,张某亦然如是!”

    张君武自信地笑了笑,很是坦然地便给出了个答案,那便是得不到李靖,他张君武也绝对不会容许李靖去投靠他人。

    “可否容李某考虑数日?”

    听得张君武这等杀意盈然的话语,李靖的面色不由地便是一苦,无奈地摇了摇头,再次提出了个问题来。

    “有必要么?决之不过一句话而已,愿还是不愿,皆在李公自己,言尽于此,李公自择好了,张某坐等可也。”

    张君武在说服李靖上是很有耐心,但却并不打算给他太多的考虑时间,一句话,死还是出山,由李靖自己选择。

    “大将军,您这真是唉,李某便任由大将军安排好了。”

    一番交谈下来,李靖已然看出张君武是说一不二的主儿,杀伐果决得很,一旦有所决断,那就断难更易,也不是他人能蒙蔽得了的,这会儿听得张君武都已将话说得如此分明了,李靖除了表态归附之外,还真就没旁的路可走了,毕竟他可不想一身所学连个施展的机会都没有便冤死在屠刀之下。

    “李公高义,张某感激不尽,且受某一拜。”

    一听李靖此言,张君武顿时大喜,紧着朝李靖便是深深一躬。

    “使不得,使不得啊,大将军这可是折杀李某了。”

    张君武这么一拜,李靖可就坐不住了,赶忙躬身回礼不迭。

    “某得李公,胜似汉高祖得韩信,然,张某却非刘邦,断不会行鸟尽弓藏之事,此生必不负李公,今日时间已晚,张某便先行一步了,明日自当率军中文武前来恭请,择日登坛拜将,以奠定李公之位份,告辞了。”

    张君武干脆得很,事情一谈定,也自没甚罗唣的废话,交待了几句之后,便即由李靖陪着出了李府,径直回城去了

    “三哥,那厮如此盛气凌人,恐非好相与的,要不我等连夜便”

    送走了张君武之后,李靖心思重重地便又回到了二门厅堂之上,这才刚落了座,就见李客师已从后堂转了出来,紧着提议了一句道。

    “走不了的,此事休要再提。”

    李靖看人素来很准,尽管彼此间只是一席谈而已,可李靖却知晓张君武乃心细如发之人,根本不可能没有任何防范措施,真要是李家老少敢逃,那绝对是死路一条。

    “啊,这难不成真要为此獠效力了?”

    李客师一向以李靖的马首是瞻,对李靖的判断力素来信服得很,这一听走不掉,自不免便有些慌了神。

    “只能先如此了,此人确如传言那般雄才大略,依为兄看,其之胸襟不在李渊次子李世民之下,军略之能更在其上,杀伐果决,不虚伪,确有雄主风范,若肯善待百姓,倒也不失为一明君,且再看罢,若其真能顺应民心,你我兄弟二人便奉其为主又何妨。”

    李靖先前在张君武面前虽一直表现得很是勉强,可实际上是在从各个方面考较张君武的为人品性,结果么,到目前为止,李靖对张君武的能力与品性还是很满意的,当然了,这只是第一印象而已,李靖在决定归附张君武一事上,还是有所保留的。

    “三哥说如何便如何好了,小弟自当附为骥尾。”

    在自家五兄弟里,李客师最服膺的人便是李靖,正因为此,兄弟几个分家之后,他不去依附继承了县公爵位的长兄,而是跑去跟李靖一道厮混,哪怕一直没啥正经官职,也从不计较那么许多,而今,李靖既已有所决断,李客师也就不再多言罗唣,干脆利落地便表态了一番

第两百一十二章潼关风云(一)() 
军事会议一开又是一整天,除了争吵,还是争吵,面对着齐郡军十七万大军的进逼,潼关军众将们就是该打还是该和争执个不休,这都已是三天过去了,愣是没个结果出来,身为主和派的中坚,杜子陵于会上自是没少遭主战派将领们的攻讦,心情自是好不到哪去,哪怕都已回到了自家军营中了,脸上也浑然没见半点的笑容,有的只是无尽之肃杀。

    “禀将军,内里有客。”

    就在杜子陵方才刚走到中军大帐门口处之际,却见一名留守的心腹紧着凑上了前来,低声地禀报了一句道。

    “嗯?”

    一见这名心腹手下如此模样,杜子陵的眉头不自觉地便是一扬,可也没甚旁的反应,不置可否地轻吭了一声,便即大步行进了帐中。

    “十二哥,别来无恙否?”

    杜子陵方才刚一进了中军大帐,一身小兵服饰的杜如晦便已起了身,满脸笑容地拱手寒暄道。

    “嗯,尔等全都退下!”

    杜子陵在进帐前便已隐约猜到了来人一准会是齐郡军一方的使者,可却万万没想到竟然会是自家堂弟杜如晦,心头不由地便是一跳,只不过他并未急着出言寒暄,而是冲着跟在身后的亲卫们一挥手,已不容置疑的口吻下了令。

    “诺!”

    能任亲兵者,自然无一不是亲信,实际上,杜子陵的亲卫心腹中至少有一半是其之家将,闻令之下,自是无人敢有甚异议的,齐齐应诺之余,鱼贯着便全都退出了帐去。

    “十七弟,这兵荒马乱地,你跑此处来作甚?尽胡闹!”

    杜家乃是大家族,在朝中为官者不在少数,文武皆有,彼此间关系倒不见得有多融洽,可杜子陵与杜如晦乃是从小一起张大的伙伴,尽管一文一武,所走的道路不同,双方的身份地位也相差颇为悬殊,但却并不影响二人之间的亲近,彼此间说话向来随意得很,这不,众亲卫们方才刚退下,杜子陵便已不满地埋汰了杜如晦一句道。

    “好叫十二哥知晓,小弟如今已在齐郡军中任外长史一职。”

    尽管杜子陵的语气相当之不善,可杜如晦却并未生气,概因他很清楚自家堂兄这是在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罢了,正因为此,杜如晦也自不会隐藏自己的身份,笑着便将自身之底细道了出来。

    “哦?”

    杜如晦此言一出,杜子陵登时便动容了,要知道军中长史一职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担任的,能任此职位者,必然是大军主帅的嫡系亲信,个中内长史负责军中文事,而外长史则管外事,职权极重,尤其是齐郡军如今势大,外长史一职自是更权重了几分,问题是杜如晦明显才刚投靠齐郡军没几天,杜子陵实在难以相信其居然能登上这等显赫之高位。

    “十二哥明鉴,我家主公礼贤下士,但消真有才能者,少有不得重用的,似小弟这般者,在所每多,并非特例,不瞒十二哥,玄龄如今也在军中,高居内长史之位。”

    彼此间实在是太熟稔了些,饶是杜子陵仅仅只是轻吭了一声而已,可杜如晦却是立马便知杜子陵的心中到底在想着甚,也自不曾让其多费思量,紧着便给出了个解释。

    “原来如此,那你此来是”

    尽管与房玄龄不算太熟,可彼此间还是打过交道的,杜子陵自是清楚房玄龄乃大才之人,这一听房玄龄也已登上了内长史之高位,杜子陵对杜如晦的身份也就彻底释然了去,心思么,也就自然而然地转到了自身将何去何从上。

    “十二哥且先看看这份令谕。”

    杜如晦并未急着道明来意,而是一伸手,从怀中取出了枚卷着的帛书,双手捧着,递到了杜子陵的面前。

    “这唔,那屈大将军他”

    令谕并不算长,拢共也就寥寥十数行字而已,扣除掉那些文绉绉的废话,核心就只有一个,那便是任命杜子陵暂署潼关八万大军,杜子陵文墨虽只是一般,可看完这么份令谕也真不需要多少的时间,只是看完之后,杜子陵却陷入了两难境地之中——一方面,他本心里就有着要投向齐郡军之想法,更别说如今张君武还给了他署理潼关大军的重权,他自是没理由拒绝,可与此同时么,屈突通对他杜子陵可是有着屡次提携之大恩,若是要他起兵擒拿屈突通的话,显然违背了他为人之准则。

    “屈大将军与阴世师、骨仪等谋逆乱贼不同,尽管屡次违抗军令,可毕竟不曾造成太过严重之恶果,我家主公并非嗜杀之人,只消屈大将军解甲归田,一切皆可既往不咎,此一条,小弟可以性命来担保。”

    关于如何处置屈突通一事,早在来潼关前,张君武便已经有所决断了,那便是其若肯交权,保证其生命安全,若不肯,那就只能请他去跟阎王爷喝茶了,哪怕是发动强攻也在所不惜。

    “唔,那潼关这八万大军”

    杜子陵对杜如晦的保证还是信得过的,毕竟屈突通说到底还是朝廷重臣,在朝在野都素有名望,错非情不得已,不管是谁当权,为安抚民心之故,都不会轻易朝此等样人动刀子的。

    “十二哥,若是面对外人的话,小弟大可虚言哄骗上一番,说甚保持全军独立完整云云,可真若是如此行了去,这八万大军的将来么,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