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霸隋 >

第168部分

霸隋-第168部分

小说: 霸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述了一番。

    “混蛋,李渊老儿,朕与尔势不两立!”

    王世充实在是火大不已,自打登基以来,他就不曾顺心过,先是中华帝国南线突然发力猛攻,接着又是西线突然大举增兵,已然弄得王世充心神不宁已极了的,这回更绝,原本的盟友李唐居然也来了个落井下石,到如今,郑国赫然已是四面楚歌,这叫王世充又如何能心平气和得了。

    “陛下息怒,您万不可伤了龙体啊。”

    王世充这么一发怒,边上侍候着的诸般重臣们顿时皆噤若寒蝉,唯有太尉云定兴却是紧着冒出了头来,一派诚惶诚恐状地劝慰着。

    “哼,事到急时全无用,朕要尔等来作甚,嗯?”

    值此三面受攻处处吃紧之际,王世充的心情可谓是恶劣到了极点,哪管云定兴是好心还是虚情,挥手间,便已是怒不可遏地骂了一嗓子。

    “陛下,老臣以为李唐此举虽是背信弃义,然,究其根本,也不过是为了保住黎阳仓罢了,窃以为不应再与之争,我朝根本在河南,有洛口仓在手,本无需去争黎阳仓,不若将河北大军一体撤回,以确保伊阙关不失,姑且让李唐先与窦建德战了去,待得打退了张家小儿两路大军,回头再与李唐理论也不为迟。”

    云定兴起家靠的是无耻之阿谀,真要论文武之能么,却是半点本事全无,这会儿被王世充这么一骂,当即便傻了眼,哪有胆子再多言胡诌,只能是讪讪然地退到了一旁,倒是段达还有几分见识,从旁便开解了王世充一番。

    “父皇明鉴,孩儿以为段司徒所言甚是,黎阳仓虽是紧要之地,然,于我大郑而论,有固然是锦上添花,没有,也不致影响到社稷之根基,倒是伊阙关与陕县事关大局,断不容有失,姑且回兵确保二城,以休养生息,待得来日兵强马壮后,再与诸雄逐鹿方为上策。”

    太子王玄应自成年起便跟随王世充四下征战,尽管无甚赫赫之功,可在见识上倒是不算差,此际唯恐其父因怒而出昏招之下,自是不敢大意了去,紧着也从旁附和了一句道。

    “陛下,微臣以为太子殿下所言正理也,还请陛下圣裁。”

    “陛下明鉴,张家小儿狼子野心,实我大郑之恶邻也,断不可轻忽了去。”

    “陛下,我大郑三面受敌,实难面面俱到,强自要战,却恐有穷兵黩武之嫌也,不若先退一步,自可得海阔天空之利也。”

    诸般朝臣们的想法其实都一致得很,压根儿就没谁以为凭郑国一家之力可以力压四方的,先前之所以不敢进言,怕的是被王世充迁怒罢了,而今,有了太子王玄应出面,众臣工们也就都有了底气,纷纷跟着附和了起来。

    “嗯传朕旨意,着水师掩护单、陈二部即刻退回河南,待得打退了华朝贼军后,再与李渊老儿秋后算账!”

    尽管满心的不甘,可王世充自己也知晓眼下根本没法子奈何得了李唐,再不撤军,那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单、陈二部被李唐彻底吃掉,而这,明显不是他所乐见之结果,哪怕心中有着再多的不情愿,到了此时,他也只能是从善如流了的。

    “陛下圣明!”

    王世充这么道旨意一出,群臣们紧绷着的心弦立马便是一松,唯恐王世充又改了主意,自是都不敢掉以轻心了去,紧着便齐齐称颂了一嗓子

第二百九十三章引蛇出洞(三)() 
“启奏陛下,王世充昨日已下令从河内郡撤军,其黄河水师已然离开孟津东去,预计两日内单雄信所部便会开始南撤。”

    帝国在长安的根基只能说是初步稳固,远谈不上全面掌控,相形之下,因着布局的早的缘故,在东都方面的消息却是极为的灵通,这不,王世充昨日黄昏方才下的撤军令,这一大早地,王诚便将准确消息报到了张君武处。

    “呵,李渊老儿这一手趁火打劫耍得不错嘛,窦建德那头如今可有甚动静么?”

    自去岁起,张君武便多方绸缪,为的不单要在破坏王、李两家之盟约,更是有意调动李唐,让其将部分主力投入黎阳仓的争夺战中,从而为今夏进兵山西创造出有利之战机,如今王世充的势力已被赶回了黄河以南,显然已不太可能再有增援山西之机会,若是窦建德再跟李唐大战不休的话,无疑正是张君武最乐见之结果。

    “回陛下的话,窦建德所部前锋已拿下了滑县,如今正厉马秣兵准备攻打黎阳仓。”

    见得张君武心情大好,王诚也自兴奋得很,笑呵呵地便给出了个答案。

    “嗯,单雄信所部要全军撤回孟津,就算其水师全力以赴,也少数须得四日时间,再算上行军赶到伊阙关的脚程,最快也须得有七日之时间,既如此,克明且着兵部传下令谕,让懋功准备于清明前后发起总攻,三日内若是不能拿下伊阙关,那便就此退兵好了。”

    既已切断了王、李两家之间的联系,伊阙关能否拿下已然不是太重要了,纵使如此,张君武也不打算就此作罢,毕竟有伊阙关在手的话,南线便可腾出大批的有生力量,既可保障樊城之万全,又可寻机扫荡陈郡、郑州、卞州等河南各地,从而为下一步彻底平灭王世充创造出有利之态势。

    “微臣遵旨!”

    张君武的部署可谓是恰到好处,杜如晦自不会有甚异议可言,紧着便应了一声。

    “轩逸,芙蓉园大宴一事都安排得如何了?”

    天下如棋局,虽是复杂多变,可大体趋势皆已尽在掌握之中,心中有数的情况下,张君武自是不会去费太多的心思,倒是对引蛇出洞的大宴一事更为关注上一些。

    “回陛下的话,一切虽已大体安排停当,然则微臣还是以为陛下安危要紧,实不必亲身犯险。”

    一听张君武问起了此事,王诚的脸色当即便是一苦,颇为无奈地进谏了一句道。

    “等等,王大人所言的犯险究竟是怎么回事?”

    在场诸般宰辅中,引蛇出洞一事目下就只有王诚一人知晓,他这么一说,柴孝和等人不由地全都为之一愣,个中又属萧瑀反应最快,紧着便出言追问道。

    “这”

    王诚本来就不情愿让张君武去冒险,此际一听萧瑀这等问罪的口吻,本就苦着的脸色顿时便更苦了几分。

    “时文有所不知,事情是这样的,李世民那小儿派了史万宝前来行刺朕,目下难以得知此獠之行踪,为防其胡乱生事,朕打算挖个坑,让其前来自投罗网,以绝后患。”

    在场的都是朝廷重臣,张君武自是信得过,也自没让王诚为难,笑着便将内情道了出来。

    “不可,陛下乃社稷之根本,岂可如此莽撞行事,倘若稍有差池,置百姓于何地哉,窃以为当得大搜京兆,便是挖地三尺,也要将史万宝等逆贼揪出,万无让陛下亲去冒险之理!”

    饶是张君武说得轻巧,可萧瑀却是一点就炸,面色肃然地便表明了坚决反对之态度。

    “陛下,微臣以为萧大人所言甚是,史万宝等不过江湖蟊贼而已,但消陛下少出宫,谅此般人等也自无隙可乘,待得灭了李家,贼子也就断了妄想,实无须陛下如此大动干戈的。”

    房玄龄生性谨慎,自是同样不愿张君武去冒险,在他看来,区区一史万宝,根本不值得张君武如此重视。

    “陛下还请三思则个。”

    柴孝和虽不曾有甚长篇大论,仅仅就只一句规劝之言而已,可不赞成之态度亦自是明摆着的。

    “卿等不必担心,朕乃马上皇帝,经历过之战阵不知凡几,又岂会惧了史万宝之流,不瞒诸位爱卿,朕其实早已密令彻查了的,只可惜人海茫茫,一时间难以寻出那些逆党之所在,朕本人倒是不怕,就如时文所言,但消少出宫,贼子也难奈朕何,只是如此一来,却又恐逆党狗急跳墙,于京畿之地胡作非为,倘若大肆杀戮我朝中官员,必致民心大乱,到那时,却恐东征之事难免受影响,与其到时候被动,倒不如朕主动出击,引蛇出洞,力求将诸贼一网打尽。”

    众宰辅们的担心,张君武能理解,然则他却并不打算改变主意,没旁的,在他看来,李世民既是连刺杀这等下作勾当都敢做,未见得便不会下令在京之逆党大肆屠戮无辜,而这,显然不是张君武乐见之局面。

    张君武这么一说,众宰辅们顿时便哑然了,此无他,真若是史万宝等人丧心病狂地大开杀戒,要想防范于未然,根本没半点可能,换句话说,张君武这就是以亲身冒险来保障诸般臣工们的人身安全,这等勇于牺牲的气概可不是寻常人能有的。

    “陛下仁心宅厚,实明主也,只是微臣以为此事还是须得慎重些才好,倘若稍有闪失,社稷危矣。”

    好一阵的沉默之后,柴孝和方才谨慎地出言建议了一句道。

    “这个自然,朕还年轻,并不急着去寻阎王爷喝茶,轩逸且将具体之安排说叨说叨,我等君臣且就好生合计一番,终归须得保证万全才好。”

    张君武素性杀伐果决,一旦决定了的事,甚少有所更易,而今个中道理既已解说分明了,他自是不愿再多费唇舌,说了句俏皮话之后,便就此转入了正题,与众宰辅们就具体部署事宜细细研磨了起来

    申时末牌,夕阳西下,彩霞满天,端的是梅雨季节里难得一见之美景,然则李世民却显然不曾沉迷其中,望向夕阳的眼神里满是忧虑之愁绪,不为别的,只因河南的战事太过顺遂了些,不单在黎阳仓附近成功挡住了窦建德所部的强攻,更将王世充的河北大军杀得大败亏输。

    打胜仗是好事么?局部来看,或许如此,然则从战略角度来说,似乎又不是那么回事了,道理很简单,王世充本该是李唐的盟友,可眼下彼此间的关系已是彻底破裂,接下来无论张君武是发兵攻打东都,还是虚晃一枪地兵进山西,对于李家来说,其实都不是好事,正应了那句老话——唇亡齿必寒!

    怎么办?李世民其实也自茫然得很,该做的努力,他都已是做了的,奈何自刘弘基、殷开山战死之后,他李世民在朝中的力量已是大不如前了,哪怕还有着刘文静的支持,却已再无早年那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事到如今,他所能指望的也就只有期盼着张君武会犯错,而这,可能性未免太低了些,一想到自己屡次败在张君武的手下,李世民的心底里便是好一阵的黯然。

    “主公,主公。”

    就在李世民心烦意乱间,侯君集已疾步行到了其身后,低低地唤了一声,却不曾想李世民正自神情恍惚,根本没半点反应,无奈之下,侯君集也只能是提高了些声调,再次唤了一声。

    “哦,是君集啊,何事?”

    侯君集的声线这么一拔高,李世民总算是从遐思里回过了神来。

    “长安急信到了,请主公过目。”

    身为李世民的嫡系心腹,侯君集自是能理解得了李世民心中的苦楚,只是面对着险恶的形势,侯君集也自找不到甚应对之良策,所能做的也就只是尽心尽力地帮李世民办事而已。

    “哦?”

    一听是长安来信,李世民的精神立马便是一振,一伸手,紧着便接过了侯君集递过来的小铜管,飞快地扭开其上的暗扣,从内里取出了一卷写满了字的密信,一目十行地过了一遍之后,却并未有甚言语,默默地将纸条递还给了侯君集之后,倒背着手,在亭子间踱起了步来。

    “主公明鉴,依属下看,若是真按此计划行事,成功之把握或许不到五成。”

    尽管在来之前,侯君集便已大略看过了密信,可在接将过来之后,还是又仔细地过了一番,末了方才给出了个不甚乐观的判断。

    “嗯某亦是这般看法,奈何时不我待啊,传令下去,照此执行罢。”

    侯君集能算得到的事儿,以李世民之智商,又怎可能会看不通透,问题是他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此时不行险一搏,那就只能坐等张君武来攻了的。

    “诺!”

    侯君集张了张嘴,似有欲言状,可到了末了,还是啥都没说,仅仅只是恭谨地应了一声,便即就此退出了亭子间,自去安排相关事宜不提

第二百九十四章强取伊阙关(一)() 
伊川县城守府的议事堂中,将星荟萃,满满当当挤着数十人,个中官阶最低的也是郎将之衔,然则能端坐着的却就只有三人,分别是左骁卫大将军孟武、右威卫大将军孙遥,再有一人则是左金吾卫将军郭孝恪。

    三员大将中,孟武与孙彪乃是故交,两部将领也大多彼此熟识,相谈甚欢也就属理所当然之事了的,至于郭孝恪所部么,都是瓦岗军旧部,又尚未经兵部整编,兵马虽多,论及战斗力却无疑是三部中最弱者,军阶也自普遍偏低,以孟、孙两部将领之高傲,自是不怎么瞧得起郭孝恪所部将领们,尽管不曾在言语上有所表露,可于聊天时却是刻意忽视了郭部将领们的存在,正因为此,大堂上看似热闹非凡,可气氛却明显并不甚融洽。

    “大都督到!”

    一派噪杂中,后堂处突然响起了一声断喝,旋即便见一身黄金锁子甲的左金吾卫大将军徐世勣已在数名亲卫的簇拥下,昂首阔步地从后堂行了出来。

    “末将等参见大都督!”

    见得徐世勣已到,众将们自是不敢有丝毫的大意,紧着便齐齐行了个礼。

    “抬上来!”

    面对着众将们的见礼,徐世勣并未有甚反应,但见其大步行到了大堂正中的文案前,一扬手,高呼了一嗓子。

    “诺!”

    随着徐世勣一声令下,自有数名亲卫轰然应诺之余,紧着从堂下搬来了一副中型沙盘,搁在了堂中。

    “诸公,陛下已有旨意,限令我部清明前发起攻击,三日内务必拿下伊阙关,此战事关全局,许胜不许败,有敢迁延不进者,斩!尔等可都听清了么,嗯?”

    徐世勣双目如电般地环视了下诸将,寒声宣布了道将令,声调虽不甚高亢,可内里却满是肃杀之气。

    “末将等谨遵大都督之令!”

    除了郭孝恪所部的三万兵马是刚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