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霸隋 >

第203部分

霸隋-第203部分

小说: 霸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得李世民如此痛苦,侯君集的心不由地便是一抽,赶忙从旁出言宽慰了一句道。

    “但愿罢。”

    李世民个性坚毅,向来都不是个轻言放弃之人,这几日来,也自没少拼着老命地做着防御之准备,不单强征了四万余城中青壮入伍,也自没少在城防乃至城中的街垒部署上做文章,奈何限于时日,光凭这么些补救措施,能挡得住强悍无比的华军多久实难逆料,对此,李世民心中实在是半点把握全无,若是不能守到突厥大军赶至,一切不过都是虚妄的徒劳罢了。

    “主公,若是事已不可为,您何不及早脱身,先去朔州一避,将来定会有再起之时!”

    城中的防卫部署细节大多都是出自侯君集的手笔,他自是不会不清楚城中的实情究竟如何,实际上,他对于能守住太原也自不抱太大的希望,仅仅只是尽人事听天命罢了,而今见得李世民如此沮丧,也自找不出太好的安慰之言辞,只能是小心翼翼地提出了个建议。

    “呵,突厥人狼子野心,又岂是好相与的,我大唐若是能守住太原,于其而论,尚有可资利用处,倒也不会相逼过甚,倘若不能,前去相投,最终必是刘武周、宋金刚之下场,枉死而已,智者不为也。”

    李世民到底是智谋过人之辈,尽管心烦意乱,可头脑却还是清醒得很,一语便道破了李唐对于突厥的意义之所在,那便是用以牵制中华帝国罢了,一旦李唐没了地盘,那也就失去了利用价值,前去投奔,不过是自找死路罢了。

    “呃,这”

    侯君集大智慧没有,小聪明却是不缺的,自不会听不懂李世民之分析,心下了然之余,也自无话可说了。

    “某乃大唐亲王,国难之际,唯死战耳,尔等却不必如此,倘若事已急,卿等便降了也罢,自不失公卿之位,孤也自不怪尔等。”

    尽管明知道希望渺茫,然则李世民却依旧不打算束手就擒,概因他很清楚就算他肯降,张君武也自不可能容得李家父子活在这个世上,既如此,他也只有死战到底这么条路可走。

    “主公,侯某蒙您简拔于淤泥之间,方得以尽展所学,主公待某如国士,侯某岂敢不以国士报主公之大恩,城在,侯某便在,城亡,侯某也自不独活!”

    一听李世民这般说法,侯君集立马一头跪倒在了地上,泪流满面地表起了忠心。

    “君集不必如此,尔之忠心,孤素来信得过,纵使要死,孤也要与君集一道战死沙场,也算是不枉此身了!”

    见得侯君集这般模样,李世民自是为之感动不已,紧着便起了身,伸出双手,将侯君集搀扶了起来,语调决然地发出了死战到底之宣言

    “报,禀陛下,突厥汗国处罗可汗亲率二十三万骑军已进抵朔州!”

    就在李世民与侯君集密议守城对策之际,张君武方才刚率部赶回太原大营,这才刚进了中军大帐,人都还没坐下呢,就见一名报马匆匆赶到,带来了个不甚美妙的消息。

    “再探!”

    尽管早就知晓突厥汗国会出兵干涉,然则真听得处罗可汗竟一口气出动了如此多的兵马,张君武的眉头还是不免为之一皱——处罗可汗继位突厥大汗不过才两个月的时间而已,按理来说,此际应是在忙着安抚各部,在张君武原先的预想中,突厥汗国纵使出兵,最多也不过就是威慑性质的陈兵巡边罢了,却不曾想处罗可汗竟有如此大之魄力,居然不顾汗位未稳而悍然兴大军前来救援李唐,如此一来,战况可就复杂了去了,要知道突厥军都是骑兵,行军速度极快,加之有着李唐各地余孽的配合,五天左右便可赶到太原城下,到那时,若是华军还无法攻克太原,此番东征便有着功败垂成之可能。

    怎么办?是先攻太原,还是先去击破突厥大军?对此问题,张君武也自不免犯起了踌躇,将报马打发了开去之后,便即一直蹲在了大幅沙盘前,反复地推演着各种可能性,然则决心却是始终难下,概因两者根本无法兼顾,只能先取一头,问题是该先取那一头恰恰正是张君武难以决断之所在——李家父子坐拥坚城,面临着国破之危,君臣拼死一战之心恐坚,能否在五天内破城而入,张君武并无十分的把握,而突厥大军皆骑兵,来去如风,击败不难,想要全歼,几无可能,一旦跟突厥汗国僵持日久,却又恐李家父子在后方作乱,所造成的后果同样是不堪承受之重!

第三百四十八章猛攻太原城(二)() 
“张磊,去,将李药师给朕请了来!”

    张君武思来想去了良久,依旧难以下定决心,不得不暂时停止了推演,甩了甩已颇见昏沉的脑袋,冲着张磊便下了道命令。

    “诺!”

    张磊就随侍在侧,这一听张君武有口谕,自是片刻都不敢耽搁,紧着应诺之余,匆匆便行出了中军大帐,不旋踵便见李靖已是匆匆赶了来。

    “微臣叩见陛下!”

    这一见张君武蹲坐在沙盘前,李靖的眉头不自觉地便是一扬,显然是料定敌情必起了变化,却也没急着发问,而是紧走数步,抢到了近旁,恭谨万分地便行了个大礼。

    “药师来了,坐罢。”

    听得响动,张君武这才抬起了头来,见是李靖到了,也自没甚多的寒暄话语,随意地摆了下手,示意李靖落了座,而后方才面色凝重地开口道:“朕刚得朔州急报,处罗可汗已率二十三万金帐狼骑进至朔州,算其行程,五日内恐将赶至太原城下,卿对此可有甚计议否?”

    “陛下明鉴,微臣以为突厥人虽狼性十足,好劫掠,却并无入主中原之心,且其军皆骑乘,来去如风,败之易,灭之难,若无李唐为内应,一败即退,实无足虑也。”

    李靖曾在边关效力过,与突厥人可是没少打交道,对突厥人的性子自是颇为的了解,言语间虽不曾明说须得先破李唐,可意思却无疑是明摆着的。

    “唔,朕也是这般看法,只是太原城坚,其君臣死战之下,却恐难以遂下,倘若突厥骑军掩杀而来,我军恐将腹背受敌也,卿可有甚破敌妙策么?”

    对于李靖的分析,张君武自是认同得很,他同样不以为突厥人会趁机入主中原,道理很简单,若是突厥真有心兵进中原的话,早在天下刚开始大乱时,便可为之了,以其拥兵百万之实力,真若是杀进了中原,横扫各路豪雄根本不成问题。

    “回陛下的话,微臣以为对太原只有强攻一途,除此外,恐难有旁的选择,然,在此之前,可以一支奇兵袭雁门关(代县西北二十里处,位于恒山与云中山之间),依山据城而守,当可迟滞突厥军之行程,若能成,自可多得十数日之时间,此微臣之浅见耳,还请陛下圣裁。”

    李靖在山西任职数载,于山川地理自是熟稔已极,只略一思量,便即给出了一条合理之建议。

    “雁门关?嗯,倒是个险要之地,如今李唐各州县皆空虚无比,取关倒是不难,只是若欲守得稳妥却恐不易,依卿看来,何人可为之?”

    张君武同样对山西的地形地势颇为的了解,根本无须去看沙盘,便即认定李靖此策可行,唯一的麻烦是领军之人不好选,没旁的,他麾下最善守的肖正南、牛进达等将领此番都不曾随征,而军中第一步将陈明振又在韩信岭一战中负了伤,如今尚未痊愈,其余诸如罗士信、秦琼等,都是攻强于守之骑将,明显不太合适去死守雁门关。

    “陛下明鉴,微臣以为左武卫将军魏涛或是合适之人选。”

    李靖在朝中可是兵部尚书来着,对朝中诸般将领的能耐自是都了然得很,张君武头疼的事儿,到了李靖处,根本不成问题。

    “魏涛么?唔,药师认定能行者,想来是不会有所差池的,那就着其即刻率三千步卒乘马赶去雁门关好了,朕再令张摩率一千骑为之副,若能守上十日,便算其大功告成。”

    对于魏涛这个原屈突通的部下大将,张君武并无太多的了解,认真说来,也不曾真正重用过此人,大多时候都是着其为程咬金等人之副手,向不曾让其独自领军过,自也就无从见识其之真本事,然则张君武对李靖却是有着绝对之信任,而今,李靖既是给出了人选,张君武也自不会有甚异议,略一沉吟便即下了最后的决断

    “呜,呜呜,呜呜”

    八月初五,卯时三刻,天才刚蒙蒙亮,华军中路大营中突然响起了一阵紧似一阵的号角声,很快,左右两营中鼓号声也自跟着暴响了起来,不旋踵,便见华军三座大营的营门几乎同时轰然洞开,一队队全副武装的甲士迤逦而出,搬抬着各式攻城器具缓步向两里开外的太原城行了去。

    “敌袭,敌袭”

    华军如此浩大的声势一出,城头上的了望哨立马便被惊动了,刹那间,惊呼声、号角声便即暴响成了一片,旋即便见无数的李家军将士疯狂地冲上了四面城头——南门守将为李世民,拥兵八千,个中一半是李家军留守部队中的精锐,剩下的则是刚征召入伍的新丁,东门守军为李建成,拥兵也是八千,只是其中只有三千精锐,另五千则是新兵,北门守将刘文静,拥兵最多,达一万之众,只是其中只有两千精锐而已,至于西门么,因着频临汾河之故,地势并不开阔,显然不合适发动攻城战,故而守将段志玄手下只有五千新兵蛋子,守御力量最为的薄弱。

    “启奏陛下,我部已准备就绪,请陛下明示!”

    “报,禀陛下,我部已列阵完毕,请陛下明示行止!”

    华军的行动极为的迅速,辰时一刻,华军三路部队便已陆续完成了部署,个中张君武亲率主力十五万兵马坐镇南城,北面是李靖所部的八万大军,而东门则是程咬金所领之五万精锐,至于西门处,只有浑干所部的五千骑兵在城外游荡来去,以防城中守军从此门突然杀出。

    “传朕旨意:各部即刻发动攻击!”

    各部既已做好了准备,张君武自是不会有甚迟疑,紧着便下达了攻击令,至于啥劝降或是骂阵的把戏么,张君武根本没打算去耍,只因他很清楚李家父子都非善类,在自忖有着突厥汗国大军为援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开城请降,与其浪费唇舌,还不如直截了当地刀兵相见来得爽利!

    “投石机阵列发动,目标:敌守城弩,给我轰!”

    陈明振在韩信岭一战中负伤不轻,已难亲自上阵厮杀,按张君武的安排,本来是让其在伤兵营里调养的,只是其本人不愿错过这等难得的灭国大战,主动请缨,要求出任中路前军指挥,张君武考虑再三,最终同意了其之请求,只是严令其不得亲自率部冲城,对此,陈明振只求有仗可打,倒是没啥异议的,这会儿一接到中军处传来的口谕,陈明振第一时间便下达了攻击之令。

    “咻、咻嘭、嘭”

    帝国此番可是倾国之力前来东征,所动用的重型武器自是极多,光是南城处所拥有的大、中型投石机就多达三百五十余架,密密麻麻地排成了数排,一经开火之下,声势可谓是惊人至极,一轮齐射下来,便砸得城头烟尘滚滚大起。

    “守城弩反击!”

    这一见华军投石机已轰然发动,明摆着是在集火城头的八架守城弩,李世民自是不甘平白挨打,紧着便下令守城弩发动反击,但却并未动用预先安置在城墙后头的投石机部队。

    “嘭、嘭、嘭”

    华军的投石机部队虽是训练有素,奈何投石机本身的准头所限,第一轮齐射的声势虽浩大,可其实却并未伤到城头分散部署着的守城弩,随着李世民一声令下,城头八架守城弩几乎同时开火了,巨大的声响中,八支巨型弩箭急速地划破长空,锐啸着便撞进了华军投石机阵地之中,当即便激起了一阵凄厉的惨嚎之声。

    “不要乱,接着轰!”

    守城弩的准头以及威力明显比投石机要强了许多,八支弩箭中赫然有着六支准确地射进了华军阵地中,给华军投石机部队造成了不小的伤亡,所过处,血肉横飞,残肢断臂漫天飞舞,其状可谓是惨烈已极,然则陈明振却根本不为所动,阴沉着脸地便咆哮了一嗓子。

    轰击,再轰击,面对着袍泽的惨死,华军投石机部队的将士们全都被激怒了,疯狂地发射着石弹,依仗着射速上的优势,硬是以数量压倒了质量,十数轮狂砸下来,在付出了一百四十余人伤亡以及二十余架投石机被毁的代价之后,总算是彻底摧毁了城头的八架守城弩,扫清了冲城战中的最大障碍。

    “重型投石机不动,中型投石机前置五十步!”

    近半个时辰的对轰战下来,陈明振一直没能等到李家军的投石机部队的开火,在未能确定敌投石机阵地所在的情况下,陈明振并不急于发动冲城战,也没急着将适合投掷飞火雷的重型投石机前置,而是想着以中型投石机为诱饵,先行断明敌远程攻击部队之所在。

    “传令下去,投石机部队不得轻举妄动,城头各部即刻贴紧城碟,举盾防御!”

    陈明振的算盘打得虽精,可惜李世民却并不上当,没旁的,在亲自询问过多名从霍邑逃回来的溃兵之后,李世民已能得出个结果,那便是华军的飞火雷限于重量,只能由重型投石机在近距离上发射,但消能打掉华军的重型投石机部队,飞火雷也就难以派上用场了,为此,哪怕付出再大的牺牲,也是值得的

第三百四十九章猛攻太原城(三)() 
“传令:重型投石机前置,准备上飞火雷!”

    华军前置的中型投石机部队毫不客气地又是一通狂轰,直砸得城头一派狼藉,不少躲避在城碟后头的李家军将士都被乱溅的碎石砸得惨嚎不止,然则不管华军投石机部队如何肆虐,李家军的投石机部队始终不曾发动过一次反击,有鉴于此,陈明振思忖再三之下,最终还是决定冒险一搏,没旁的,时间对于华军来说,实在是太宝贵了些,这都已是巳时了,再不发起冲城战,军心士气势必要大受影响。

    “传令下去,投石机部队发动反击,上火油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