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霸隋 >

第376部分

霸隋-第376部分

小说: 霸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瑞明五年十月初三,杜伏威从铜陵趁船,在二十余艘江淮军水师战舰的护卫下逆江而上,一路平安无事,直到进至离江州码头尚有三十里之处时,上游江面上突然出现了大批帝国水师战舰,速度奇快无比地顺江直下,这等情形一出,当值的水师将领自是不敢有丝毫的大意,紧着便将异常情况报到了杜伏威处。

    “哦?走,看看去!”

    杜伏威虽是不太相信张君武会行下作手段来对付自己,可心下到底还是有些不安,胆气不愿当着手下诸将的面露怯,眉头一扬间,便已就此起了身,缓步走出了船舱,来到了旗舰的前甲板上,果然瞅见上游处近两百艘大小战船正自急速而来,杜伏威的脸色登时便有些个阴沉不定了起来。

    “帝国第一舰队都督赵戈奉旨前来迎候楚王殿下大驾。”

    帝国水师的舰队船速虽快,却并未直冲如临大敌般的江淮军水师,而是在离着江淮军水师还有里许之地处便即落了帆,很快便见帅旗所在的旗舰上放下了道绳梯,一名身着大将服饰的中年汉子在数名亲卫的护卫下,从旗舰下到了一艘赤马舟上,无视江淮军的森严之戒备,缓缓地行到了近前,而后便见那名大将拱手冲着杜伏威所在的江淮军旗舰便是一拱手,很是客气地自报了家门。

    “有劳都督大驾前来,小王惭愧,还请上船一叙可好?”

    这一见赵戈身为水师大都督,居然乘小舟前来拜见自己,杜伏威诧异之余,也自不免大受感动,自不敢失了礼数,紧着便排众而出,来到了船头处,拱手还了个礼,朗声发出了邀请。

    “王爷既是有令,末将从命便是了。”

    赵戈胆气向来足得很,根本没在意江淮军战船上那些紧张戒备的众多兵将,昂然应诺之余,竟是就这么领着几名亲卫顺绳梯攀上了江淮军的旗舰

第六百二十章以诚相待(二)() 
赵戈虽是个军人,可口才却是不错,更难得的是为人风趣,谈吐不俗,有心与杜伏威交好之下,自是有问必答,很快便与杜伏威聊得个热火朝天,甚至一些较为敏感的话题,也自不曾忌讳,当然了,这并非是赵戈胆大妄为,而是出自张君武的授意,目的就一个——宽杜伏威之心

    “禀王爷,大都督,前面一里处便是江州码头了。”

    一方是曲意交好,另一方则是有心要好生接纳上一番,彼此间聊将起来,也真就忘了时间之流逝,直到一名当值的江淮军校尉前来禀事,杜、赵二人这才意犹未尽地结束了倾谈,彼此相让着行出了舱室,来到了前甲板上。

    一里之距并不算太长之距离,哪怕是逆水行舟,也不过一刻多钟的时间便已近了码头,待得见鼓乐喧天的码头的正中央赫然立着一名紫袍官员,两旁则是文武分列,个中不凡身着黄金锁子甲的大将军。

    “赵老哥,那位紫袍官员是”

    杜伏威在来江州前倒是恶补了一番帝国的官制以及觐见之礼仪,自是知晓唯有正二品以上者,方能穿紫袍,诸如六部尚书、十六卫大将军等正三品大员都只能穿浅紫袍服,足可见那昂然而立的官员必是位份极尊之辈,只不过究竟是何人么,杜伏威却是茫然不知,唯恐有失礼数之下,赶忙冲着赵戈试探地问出了半截子的话来。

    “好叫王爷得知,那是政事堂宰辅杜如晦、杜大人,奉陛下旨意,前来迎候王爷大驾。”

    赵戈乃是帝国元老,尽管常年在樊城水师待着,可也自没少回京述职,以其之长袖善舞,朝中人头自是熟得很,哪怕隔着老远,他也能一眼便认出那紫袍大员正是宰辅中排在第三位的杜如晦。

    “竟是杜大人,这真是,真是唉,陛下待臣厚矣。”

    一听居然是杜如晦这个当朝宰辅亲自到码头来迎接自己,杜伏威的心里头立马便滚过了一阵感恩之情绪,一时间激动得面色都为之潮红不已。

    “陛下有言曰:楚王心怀大义,乃国之栋梁也,再如何礼遇都不为过,不瞒王爷,陛下本来是打算亲自来迎的,只是限于君臣大义,故而方才着杜大人代劳。”

    见得杜伏威的激动之情不像有假,赵戈自是乐得再给其添上一把火,当然了,这么番话里其实是藏着句潜台词的——既是心怀大义,那就要识大体!至于杜伏威能不能听得出来么,赵戈也就不管了。

    “某不过山野村夫尔,岂敢劳动陛下亲迎,死罪,死罪。”

    赵戈的暗示藏得太深了些,杜伏威显然是没听出来,但这并不妨碍其在心中暗自下了个决断

    “陛下口谕,宣楚王杜伏威入内觐见。”

    码头上的隆重迎接以及诸多文武官员们的以礼相待固然令出身微寒的杜伏威很是受用,可真到了要见驾之际,杜伏威还是不免为之神经紧绷,拢在宽大袖袍里的双手都不受控制地在哆嗦个不已,好在他也没等上多久,就见司礼宦官赵登高已匆匆从临时行宫的大门里行了出来,一板一眼地宣了张君武的口谕。

    “微臣领旨谢恩!”

    等到了准见的口谕,杜伏威不单不曾静下心来,反倒是更忐忑了几分,以致于事先便准备好的“红包”都忘了拿出来,谢了恩之后,就这么懵头懵脑地跟着赵登高便往宫内行了去,浑浑噩噩间,愣是没注意到这一路居然就走到了御花园中。

    “咳、咳。”

    杜伏威实在是太过紧张了些,这都已来到了御前,居然还没反应过来,那傻乎乎的样子一出,赵登高可就有些看不下去了,紧着便假咳了两声。

    “微臣叩见陛下!”

    听得赵登高的提点,杜伏威这才猛醒了过来,再定睛一看,那站在临水亭子前笑脸迎候的高大青年赫然身着一身明黄服饰,显然正是当今天子张君武,杜伏威的心不由地便是一慌,赶忙紧走数步,抢到了近前,曲腿便要拜倒在地。

    “爱卿不必多礼了,来,随朕一道到亭子里坐坐好了。”

    没等杜伏威跪倒在地,张君武已是和煦地伸手一扶,笑着便发出了邀请。

    “陛下,微臣、微臣”

    杜伏威到底是苦寒出身,尽管在来前曾突击了一把觐见之礼仪,可一紧张之下,就全都忘了个干净,面对着张君武的和煦相待,杜伏威一时间都不知该如何应对方好了的。

    “朕自幼时起便在军中,随意惯了,没那么多的规矩,爱卿不必拘礼,来,坐罢。”

    张君武并未在意杜伏威的失态,随口宽慰了其一句之后,便即一摆手,领先行进了亭子中,一撩衣袍的下摆,就这么随意地在唯一的一张几子后头落了座。

    “谢陛下隆恩,微臣失礼了。”

    见得张君武如此随意,杜伏威紧绷着的心弦也就稍松了些,恭谨地谢了恩之后,便也在几子旁的蒲团上落了座,只是并不敢坐正了,而是躬着身子,以示卑谦。

    “朕一直在等着爱卿前来,也好道声谢,这么说罢,错非爱卿鼎力相助,朕要一统江山怕还须得多努力个三年五载的,朕倒是不嫌麻烦,却怕苦了百姓,好在爱卿心怀社稷大义,百姓幸甚,社稷幸甚,朕也自幸甚。”

    眼瞅着杜伏威虽是落了座,可依旧有些放不开,张君武也没强求,满脸恳切之色地便感慨了一番。

    “陛下过誉了,此微臣分内之事尔,实不敢贪天功为己功,微臣惶恐,微臣惶恐。”

    这一听张君武如此盛赞自己,杜伏威的脸上当即便布满了红光,心中可谓是受用万分,当然了,口中倒是忙不迭地谦逊了一番。

    “卿之忠心,朕一向是信得过的,瑞明三年,朕与王世充、窦建德相持不下之际,是卿首先归附朝廷,朕方才能腾出手来,一举灭掉二贼;其后,朕亲征河北,又是卿在江南大战李子通等诸贼,为朕定河北争取到了最为宝贵的时间;此番朕亲下江南,又是卿率部全力配合,朕方能一战而灭萧铣、张善安二逆,此皆堪称不世之功,朕能得卿,心实甚慰,今,天下虽已粗定,然,国事依旧艰难,还望卿能戒骄戒躁,多多用心国政,朕相信你我君臣际遇一场,定可谱一曲千古之佳话。”

    张君武显然很是满意杜伏威的恭谦之态度,笑着便又好生嘉许了其一番。

    “陛下教训得是,微臣本是下苦之人,因生计所迫,不得不落了草,因缘际会,方能有寸功于国,今,天下既平,实无须微臣再统兵而战,且,微臣才疏学浅,本无治政之能,为江南一地之百姓福祉,微臣实不宜再久居江南,愿入朝随侍,还请陛下恩准。”

    杜伏威本就有心要入朝随侍,以免圣忌,这会儿听得张君武期许若此,立马便顺着话头表明了态度。

    “爱卿能作此想,朕心甚慰矣,不瞒爱卿,朕也确实有意调爱卿入朝,非是信不过爱卿之忠心,也非信不过爱卿之能,实是朝廷政令之统一需要,说起来是朕对不起爱卿啊。”

    杜伏威这等自请之言一出,张君武的脸上立马便布满了感慨,微微地叹了口气之后,这才歉意满满地解释了一番。

    “陛下言重了,君以国士待微臣,微臣自当以国士报君之恩,又岂敢私心作祟哉,且,微臣之功与德也自不足封王,恳请陛下免去微臣之王爵,一者可免天下人物议,二来也可让微臣安心自守,微臣百拜叩首了。”

    听得张君武这等开诚布公的言语,杜伏威心中自是感动不已,紧着便趴伏在了地上,连磕了几个响头,满脸诚惶诚恐之色地又自请了一番。

    “爱卿何苦必如此,朕岂会无容人之量。”

    张君武还真就无所谓异姓王不异姓王的,也自不曾动过要免掉杜伏威王爵之心思,这一听其如此自请,张君武自不免颇为的诧异。

    “陛下明鉴,微臣也知此要求令陛下为难了,只是微臣也确有苦衷啊,微臣虽于国略有微功,然,论军功不及李靖、徐世勣等诸多名将,论政务,又不堪与房玄龄等相提并论,出身且自低微,窃据王爵,心岂能安哉,且,微臣虽敢自称忠心,却难保后世子孙有不屑之徒,为帝国万世基业故,也为微臣子孙之平安,微臣恳请陛下成全。”

    杜伏威虽谈不上是个有大志向之人,可能在乱世里称雄,自然不是等闲之辈,早些时候是贪图富贵,不愿请辞王爵,可一来感受到张君武的坦诚以待,二来也是为了自保,故而方才会坚定了请辞王爵之心思,这会儿见得张君武如此为难,杜伏威请辞之心顿时便更坚了几分。

    “爱卿忠心若此,朕岂能相负哉,此事,朕心中有数,爱卿且先随朕凯旋归京,待得来日,朕定会给爱卿一个交代便是了。”

    别说张君武确实没有免去杜伏威的王爵之心思,就算有,此事也自不可能轻忽了去,毕竟杜伏威于国有大功而无过,怎可能说免便免的,倒不是担心物议,而是无规矩不成方圆,正是出自此等考虑,张君武自不可能给出个明确的答复,当然了,对杜伏威的忠心,张君武已是牢记在了心中了的

第六百二十一章不作不死(一)() 
瑞明五年十月初三,杜伏威至江州面圣,张君武为之大悦,不单与之私下密谈甚久,更是接连赐宴三天,并着随军之文武百官一并作陪,席间对杜伏威之功勋以及为人大加褒奖,准其随大军凯旋入朝,封为太尉,进政事堂,光论品阶,已是百官之首。

    瑞明五年十月初九,张君武率军凯旋,在水师的护卫下,一路逆江而上,于十月十四日进抵樊城,稍事修整了两日之后,大军迤逦地向武关进发,所过处,百姓无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京师百姓更是自发地组织了起来,上万民表,欲前往蓝田迎接帝驾之凯旋,对此,房玄龄等在京之宰辅们也自不敢擅专,紧急具本奏明了张君武。

    对于百姓们欢庆和平到来的心情,张君武可以理解,然则他却并不怎么乐见这等劳民伤财的所谓盛事,遂下了诏书,感谢百姓们的爱戴与拥护,但却表示不愿惊扰了百姓的安居乐业,让京畿官员们对百姓加以疏导以及安抚。

    张君武的诏令一下,留守京畿的官员们自是不敢稍有懈怠,全都按着政事堂的指令,四下里忙乎开了,京师上下纷扰与折腾么,自然也就是少不了之事了的,而这,于旁人来说,是个麻烦,可于有心人而论,却是个天赐之良机,这不,在京闲居了年余的李子通借着京师里的混乱居然玩了一手金蝉脱壳的把戏——此獠先是称病卧床,然后让仆人着其衣袍假扮成其本人,自己却是连夜翻墙逃出了府宅,次日一早又假扮成行商,溜出了京师,一路南行,试图逃回江南,以再举反旗,殊不知他所有的举动全都在军情局的监控之下,这才刚逃到蓝田呢,就被礼部侍郎王彭带人给抓了起来。

    瑞明五年十一月初四,张君武率主力凯旋至京,着令以新任大理寺卿魏征为主审,彻查李子通潜逃一案,三司谳定李子通反形毕露,拟凌迟之刑,张君武以为过苛,改为大辟,其家眷全都发卖为奴,案遂结,十一月十一日,李子通被押赴菜市口斩首,一代枭雄就此落幕,这本来也算不得大事儿,毕竟李子通手下早已尽灭,也就只是光杆司令一个而已,自是不可能掀起甚大浪来,却不料世事难料,方才刚稳定下来的江南竟因李子通的死,再度激起了一股惊天之巨浪。

    “尔等,啊”

    丹阳楚王府议事堂后方的一间办公室中,新任丹阳大都督王雄诞正自埋头于公文间,冷不丁办公室门外突然响起了凄厉的惨嚎之声,王雄诞登时便被惊动了,紧着便霍然而起,一个健步便要向墙边挂着的宝剑冲将过去。

    “不许动!”

    “拿下了!”

    “再动便死!”

    王雄诞的反应不可谓不快,只可惜还是来不及了,就在他方才刚蹿到墙边,手都还没碰到剑鞘呢,办公室门口的屏风便已被人踢倒,旋即便见十数道身影狂冲而入,暴喝声大作间,一把把雪亮的陌刀已然逼住了王雄诞的周身要害。

    “混蛋,七弟、九弟,尔等安敢如此无礼,是要造反么,嗯?”

    王雄诞的武艺虽高,可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