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霸隋 >

第50部分

霸隋-第50部分

小说: 霸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末将遵命!”

    营外的乱战实在是太过惨烈了些,万云飞本就不敢率部出击,这一听卢明月如此吩咐,自是不会有甚异议,紧着应诺之余,赶忙服侍卢明月翻身下了马背,又殷勤地将卢明月护送进了中军大帐,至于营外袍泽们的死活么,万云飞却是根本不曾放在心上。

    “快,跟上去,不得肆意喧哗!”

    于溃兵们来说,里许开外的大营无疑是最安全的地儿,根本用不着人指挥,一股股的溃兵冲出了血肉横飞的战场之后,下意识地都往灯火通明的大营方向狂奔不已,一派的兵荒马乱中,却是无人注意到一支伪装成无上军的齐郡军小部队不知何时已混进了溃兵之中,为首一名将领赫然正是齐郡军戊营校尉左涛。

    左涛的小心其实根本没有必要,值此混乱之际,败回大营的无上军将士几乎就没个停顿,至于秩序么,那是根本就谈不上的,整个大营里,除了万云飞的三万留守部队沿着栅栏排开警戒之外,到处都是惊魂未定的无上军溃兵,无论是将领还是士兵,都在拼命地喘着粗气,哪有人会有心思去过问一下旁人的来历,就这么着,左涛一行千余人无阻无挡地便混到了辎重营所在处。

    “快,四散放火!”

    万云飞的大营本来就是齐郡军的大营,当初齐郡军弃营而走时,并不曾对摧毁营地,各项设施皆在,万云飞入驻后,见齐郡军大营扎得周全无比,也自懒得加以改动,这无疑就便宜了左涛等人,根本无需费心费力去侦查各处之要点,只消按着事先制定之计划分散行事即可。

    “官军进营了,快逃啊!”

    “起火了,快逃啊,官军杀进来了!”

    “不好了,官军杀来了,弟兄们,快逃啊!”

    左涛所部的八百人说来不多,可真要在乱军中制造出些混乱却是不难,这不,辎重营的大火方才一燃起,混入乱军中的齐郡军士兵们立马扯着嗓子狂呼了起来,刹那间,整个大营顿时乱成了一团,而众齐郡军将士们则趁着这等混乱的势头,到处放着火,片刻功夫之后,整个大营已是处处火起。

    “报,禀大王,不好了,营中处处火起,官军杀进来了!”

    中军大帐中,卢明月方才刚喘息了一回,猛灌了一大海碗的水,正寻思着该如何收拢残部以保全实力,却不曾想主意未定,就见一名亲卫从外头狂奔了进来,满脸惶恐之色地便嚷嚷了一嗓子。

    “什么?”

    一听是这么个情况,卢明月登时便急红了眼,惊呼了一声,紧着便蹿出了中军大帐,入眼便见大营中火光冲天,无数的乱兵有若无头苍蝇般四下乱窜,根本不可能组织起有效之抵抗,一见及此,卢明月的心当即便沉到了谷底,虽不明白齐郡军是如何冲进了防御森严的己方大营中的,可有一条他却是清楚的,那便是此时不走,就再也走不掉了。

    “撤,快,撤回对岸!”

    卢明月虽是嚣张狂妄之辈,却不意味着他不怕死,实际上恰恰相反,他对自家小命可是着紧得很,眼瞅着事不可为,他也顾不得营中乱兵们的死活了,一骨碌便翻身上了马背,领着匆匆聚集而来的数百名亲卫便冲出了火光冲天的大营,拼着老命地向河岸边的浮桥冲了过去

第九十三章战略转进(一)() 
无数的事实证明,嚣张狂妄之人,往往都是极度自私之辈,卢明月显然就是这种人,这不,他自己才刚率亲卫队顺着浮桥过了河,也没管自己的两个弟弟以及众多的将领还在河对岸苦苦挣扎着,悍然便下令砍断浮桥,哪怕四座浮桥上此时都挤满了逃命的无上军官兵,卢明月也无一丝一毫的怜悯之心。

    浮桥既断,被隔离在双洎河北岸的二十几万无上军也就基本成了瓮中之鳖,毫无组织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是杀红了眼的齐郡军之对手,待得到了天亮时分,除了侥幸逃过了河的部分残军之外,也就只有卢明达所率的万余残部沿河岸逃去了长葛,余者皆被齐郡军切断了退路,毫无斗志可言的无上军将士大批大批地成了齐郡军的战俘,就连万云飞与高明山这等无上军的重将也尽皆降了,至于卢明甫么,则早在乱战中阵亡,也不晓得究竟是死于何人之手,至巳时三刻,双洎河北岸唯一成建制的军伍就只剩下困守大营中的文振所部三万兵马。

    “少将军快看,营中有动静了!”

    日头早已升到了三竿高,大战过后的战场上狼藉一片,无数的尸体横陈着,血水四溢,苍蝇乱飞,其状可谓是惨不忍睹,然则策马立于帅旗下的张君武却根本不为所动,脸色始终淡然如常,直到紧随在侧的张恒发出了一声惊呼,张君武的嘴角边方才露出了一丝淡淡的笑容,不为别的,只因正有一名无上军偏将手持着白旗从营门里行了出来。

    “去,将那名使者带到此处来!”

    自昨夜击溃了卢明甫所部之后,张君武就不曾再大动干戈,哪怕是天色大亮之后也是如此,既不曾派出留守部队去参与围剿散布在方圆数十里范围内的无上军乱兵,也不曾挥军攻击文振的大营,而是始终以两万不到的部队列阵在文振的大营前,等的便是文振派出的使者。

    “诺!”

    听得张君武有令,张恒自是不敢稍有怠慢,恭谨地应诺之余,亲自领人策马行上了前去,一番剪短的交涉之后,便即将那名来使带到了中军处。

    “在下文仲明,见过张将军。”

    来使很年轻,看年龄,也就跟张君武差相仿佛罢了,身材高大魁梧,一看就是勇武过人之辈,可举止间却又透着股书卷气,显非常人。

    “文将军客气了,不知您与文大帅是”

    这一见来人气度不凡,张君武心中暗自嘉许不已,不单翻身下了马背,更是和煦地拱手还了个礼。

    “好叫将军得知,某正是父帅之长子。”

    见得张君武如此客气,文仲明脸上不由地便露出了一丝诧异,只是应对间却依旧是一派恭谦之态度。

    “哦,原来如此,文少帅来见张某可是有甚见教么?”

    昨夜文振下令乱箭招呼自家溃兵之际,张君武便已判断出文振有着归降之心,若非如此,他也不会专程率部在此列阵,当然了,心中清楚归清楚,说么,却是不能说将出来的,在这等谈判之际,装装糊涂也属理所当然之事。

    “将军天纵神威,家父不敢顽抗,愿举军来降,只是有几个要求,若能得将军应允,文某父子皆感激不尽。”

    尽管张君武一直表现得很是和煦,可文仲明却根本不敢有甚自矜的表现,很是恭谦地便道出了来意。

    “文少帅请说,张某听着呢。”

    张君武并未因文仲明的请降而有甚特别的表示,更不曾大包大揽地给出承诺,仅仅只是笑着鼓励了其一句道。

    “将军明鉴,我文家本是汝州世家,不得已从了贼,悔之晚矣,不敢求将军法外开恩,然,下头军兵无辜,大多是被携裹之人,还请将军能宽恕诸军之过,容众将士们自择归乡或是从军,若得如此,我父子愿自缚请降。”

    文仲明的姿态摆得很低,开出的请降条件更是简单到了极点,只求免去手下将士的死罪而已。

    “此事易尔,俗话说得好么,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文大帅能举军反正,无罪有功,不存在甚法外开恩之说,不止是军中诸将士,便是你父子愿走愿留,皆听自便,只是如今天下大乱,正是我辈建功立业之时,文帅若是欲振文家门庭,还是须得有所作为才好,若不嫌屈才,且与张某共事一场可好?”

    文仲明的请降要求看似简单,可其实就是个试探,对此,张君武自是心中有数得很,但并未出言点破,而是客气非常地提出了延揽之议。

    “多谢张将军美意,且容文某先回去请示父帅,再来与将军回话可成?”

    一听张君武这般说法,文仲明的眼神立马便是一亮,但却并未将话说死,而是紧着提议了一句道。

    “文兄请便,张某便在此恭候佳音了。”

    既是有志于天下,张君武自是不会嫌自己手下兵多,更不会放过任何笼络人才的机会,该表现礼贤下士之际,那向来是不吝好生表演上一回的。

    “文某告辞。”

    该试探的既都已是试探过了,文仲明急着要回去跟自家父亲商议行止,自是不愿再多言罗唣,恭谨地行了个礼之后,便即匆匆赶回大营去了。

    “明儿,情形如何了?”

    中军大帐中,文振面色凝重地端坐在文案后头,正自皱眉沉思间,听得脚步声响起,紧着便抬起了头来,这一见是长子归来,眼神立马便是一亮,也不等其子见礼,有些个迫不及待地便开口发问了一句道。

    “回父帅的话,事情是这样的”

    这一见文振问得如此之急迫,文仲明自是不敢稍有迁延,紧着便将与张君武交涉的经过详详细细地道了出来。

    “嗯依明儿看来,此人可托我文家否?”

    静静地听完了文仲明的陈述之后,文振反倒是不急了,默默地沉思了片刻之后,这才谨慎地探问道。

第九十四章战略转进(二)() 
“父帅明鉴,孩儿以为此人乃当世豪杰也,非甘居人下者,若辅助得人,必可潜龙升天,今若归之,则是雪中送炭,较之锦上添花胜出百倍。”

    面对此问,文仲明没有丝毫的迟疑,但见其深吸了口大气,紧着便给出了个判断。

    “好,开营出降!”

    文振显然对文仲明这个文武全才的长子有着绝对的信任,也没再多犹豫,一挥手,就此下了最后的决断

    随着文振的举军投降,惨烈的郑州大战就算是告了个终了,月余的苦战下来,齐郡军以伤亡五千余人的代价,一举击溃了无上军与瓦岗军的联手进攻,不仅如此,连番作战下来,阵斩近五万敌,生擒二十七万之众,战果可谓辉煌至极,消息传出,天下为之震动,远在江都的隋炀帝接到张君武所上之捷报,为之大喜过望,诏令嘉奖三军,晋张君武为左武卫大将军,并着张君武率齐郡军再接再厉,一举荡平黄河以南诸寇,尽快与王世充所部形成夹击黎阳仓之势。

    隋炀帝既是有所封赏,上本谢恩乃是必然之事,只不过张君武却并未照着诏令行事,以郑州匪情尚须彻底敉平为由,全军驻扎在了新郑,既不去追击仓皇率残部逃回许昌的卢明月,也没去攻取力量空虚无比的汴州,于整军的同时,以军需以及赈济灾民之理由,着令柴孝和从洛口仓里调运出大批的粮秣,接连不断地运到新郑大营中,此举一出,洛阳方面大为恐慌,上本弹劾张君武拥兵自重者不在少数,甚至连在黄河北岸征战的王世充都明显沉不住气了,连下数道命令,要求张君武尽快攻取汴州,然后渡河北上,以共破瓦岗贼寇云云。

    面对着各方的非议与压力,张君武根本不为所动,该如何照旧如何,不仅抢运粮秣的行动不曾稍缓,以绥靖地方的名义大肆整军的行动也依旧开展得如火如荼,当然了,眼下还不到真跟朝廷彻底撕破脸的时候,张君武所编练的新军既不以齐郡军的名义开展,也不拿乡兵的名头来当幌子,打出的是辎重运输队的旗号,玩的么,自然是掩耳盗铃的把戏,这么一整蛊,本来与张君武私下有盟约的东都留守越王杨侗也稳不住神了,紧急着皇甫无逸到军中探问个虚实。

    “大将军请了,下官有一事不明,还请大将军赐教。”

    皇甫无逸文武皆能,自然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只一到新郑,立马便看破了所谓辎重运输队的真面目何在,然则皇甫无逸却并未当场发作,直到次日一早,监军御史萧怀静从虎牢关赶了来,皇甫无逸这才与萧怀静一道联袂去了中军大帐,寒暄方毕,问罪的架势可就端出来了。

    “皇甫大人言重了,但消是本将之所知,自无有不可言者。”

    用不着去听,只消一看萧怀静的脸色,张君武便知此二人的真实来意,可也不甚在意,笑呵呵地便给出了个承诺

    “那就请恕下官直言了,大将军既已拥兵近十万,缘何又假以辎重运输队之名再行聚兵,此事恐与律不合罢?”

    皇甫无逸今日就是来兴师问罪的,言语间自然不会太过客气,一上来便将核心问题点了出来。

    “皇甫大人有所不知,我军看似兵强马壮,然,欲横扫河南诸州,后勤辎重之转运势必渐艰,若是分兵押运粮秣辎重,却恐兵力不敷使用,故而也只能预做绸缪,此运输队便是张某专一用于调粮之用的,一旦河南诸州光复,自当一体遣散。”

    所谓的辎重运输队说起来就是齐郡军的补充兵团,张君武并没指望这支新编之军立马便能上阵作战,却可用来整补各部之战损,待得拿下了南阳之后,只消整训上一番,齐郡军也就可顺理成章地完成扩编,从而为下一步进军关中做好兵力上的准备,从此意义而论,甭管他人如何反对,张君武都不可能做出自断臂膀之蠢事,当然了,表面文章终归是须得做上一番的。

    “大将军此言恐难服众罢,萧大人,您看呢?”

    饶是张君武说得天花乱坠,可皇甫无逸却根本不相信,当然了,他也没打算直接跟张君武翻脸,侧头便将萧怀静给推了出来。

    “大将军明鉴,朝廷自有法度,你我皆是朝廷之臣,所行诸事自当以律法为准绳,还请大将军切不可行差踏错才好。”

    萧怀静可以说是全程见证了张君武的崛起,这才短短半年多的时间而已,重建的齐郡军便已成了支战无不胜的强军,身为监军御史,萧怀静自是与有荣焉,对张君武之能,也自佩服得很,可与此同时,对张君武种种与律不合之举措,萧怀静也自不满已久,若非如此,他也不会被皇甫无逸怂恿着一道前来兴师问罪了的。

    在如何对待萧怀静一事上,张君武正自头疼得很——齐郡军能得以重建乃至发展壮大,萧怀静在其中出力甚巨,若不是有其之大力支持,齐郡军也不可能有眼下之规模与威势,要知道当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