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霸隋 >

第61部分

霸隋-第61部分

小说: 霸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哎呀,竟是贤侄到了,快,来人,看座,上茶!”

    来护儿与张须陀见面的机会不多,可彼此意气相投,交情却是极好,去岁张须陀战死之际,来护儿可是大哭了三天,这会儿一听张君武自证来历,顿时便惊得跳了起来,一迭声地便招呼开了。

    “诺!”

    来护儿这么一嚷嚷,随侍人等自是不敢有丝毫的耽搁,紧着便抬来了几子、蒲团,恭请张君武就座。

    “小侄冒昧前来,多有搅闹了。”

    张君武并未急着就座,而是恭谦地致意了一句道。

    “贤侄何出此言,老朽与你父乃莫逆之交,贤侄即吾子也,到此便是到了家,何来搅闹之说,唔,贤侄是何时到的江都,老朽怎地都不曾听闻?”

    这大半年来,张君武可谓是威震中原,声名之显赫,已然不在其父之下,堪称为传奇人物,能得见故人有后,来护儿自是兴奋得不行,话也就说得罗唣了些,到了末了,方才想起自己压根儿就没听说张君武已到江都之消息,不禁便起了疑心。

    “回伯父的话,小侄是昨日午间到的,礼、兵二部安排小侄住在了九曲桥附近。”

    张君武本正寻思着该如何切入主题呢,这一听来护儿这般问法,心中不由地便是一乐,可脸色却依旧不变,很是从容地便给出了个解释。

    “昨日?”

    张君武这话一出,来护儿的脸色当即便精彩了起来

    “伯父莫非以为有甚不妥么?”

    只一看来护儿的脸色,张君武便知其十有八九已是猜到了些端倪,然则张君武却并不打算出言点破,而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地反问了一句道。

    “嗯贤侄乃是奉旨觐见,一到江都便须得进宫面圣,若不然,便有慢君之嫌矣,此必是有人要谋害贤侄,哼,一群奸佞之辈,天下都已糜烂若此了,还尽干自毁长城之勾当,当真可恶至极!”

    来护儿可是老宦海了,对朝中那些阴暗下作之勾当又岂会心中无数,寥寥数语便揭破了张君武遭冷遇的关键之所在。

    “这”

    还别说,张君武虽是因那场怪梦而多出了无数超出这个时代的讯息,可要说到朝争之手段么,其实还真就是个半吊子水平,当真没想到慢君之罪这么一条,听得来护儿点破,这才知晓自己敢情早已掉进了坑中。

第一百一十八章曲径通幽(三)() 
“贤侄勿慌,明日一早,老朽便陪贤侄一道面圣去。”

    不管是从父辈交情来说,还是从社稷大局而论,来护儿都断不能坐视张君武遭人暗算,这一见张君武面带难色,立马大包大揽地给出了个承诺。

    “多谢伯父抬爱,小侄感激不尽。”

    对于来护儿的维护之情,张君武自是感激得很,至于说到找出坑自己一把的罪魁祸首么,张君武却是半点兴趣全无,没旁的,概因他根本就没打算混大隋官场,此来江都的根本用意也就只是想着钓李渊那条大鱼而已,只消李渊那头一反,甭管隋炀帝同意还是不同意,他都会紧着赶回南阳备战,只要能顺利拿下关中,大隋的江山也就基本成了囊中之物,待得天下平定,又甚仇,到那时再报也不为迟,正因为此,张君武只谢了一声,却浑然不提遭人构陷之事。

    “此小事耳,贤侄不必挂怀。”

    来护儿先前痛骂朝中奸佞虽说是出自义愤,可其实也是在试探张君武的秉性如何,这一见张君武丝毫没半点的气恼之色,也不曾提出要追缉真凶,心下里暗暗称奇之余,对张君武的胸襟也自不免高看了几分。

    “小侄离开南阳之际,叔宝兄曾托付了封给您的信,还请伯父过目。”

    来护儿既是不打算再提彻查构陷者之事,张君武自是乐得轻松,紧着便从宽大的衣袖里取出了封信函,双手捧着,往前一递,自有一名随侍在侧的来府下人紧着抢上了前去,伸出双手,恭敬无比地从张君武手中接过了信函,转呈到了来护儿处。

    “嗯,好,叔宝乃世之良将也,幸遇你父子皆不世帅才,始得大用,善,甚善。”

    秦琼的信并不长,也没太多的实质性内容,大体上不过就是些问安的话语罢了,可来护儿却是看得很细,良久之后,这才放下了书信,笑着点评了一句道。

    “伯父过誉了。”

    来护儿乃是两朝元勋,素以战功彪炳而闻名于世,能得其夸奖,饶是张君武心性沉稳,也自不免有几分的自得,也就是靠着城府足够深,这才不曾带到脸上来。

    “不然,老朽自问于武略上也已是浸淫了数十年,素以此自傲,然,观贤侄于河南之十数仗,始知不如远甚矣,长江后浪推前浪啊,好,甚好,我大隋能有贤侄这等大才,绥靖可期也。”

    来护儿在军中素来以善于提携后辈而著称,经其手提拔起来的大将无数,阅人可谓多矣,却还真没见过似张君武这等少年成名而又能保持谦逊态度者,当真是越看越是喜爱,夸奖起来么,自也就不吝褒奖之辞了的。

    “小侄惭愧,虽屡经努力,却依旧未能绥靖中原之地,眼见江山糜烂至此,百姓无辜遭劫,小侄心如刀绞,待来日,自当竭力平乱,还我社稷之清宁。”

    尽管来护儿一再嘉许,然则张君武却并未因此而飘飘然,反倒是更谦逊了几分,于表态之际,也自将演技发挥得个十足十,浑然就是一忧国忧民之良臣形象,此无他,来护儿虽是有维护之心,可出发点却是为了大隋社稷,而不是真看在所谓的父辈交情上,要想让这位大隋的忠臣鼎力相助,就必须表现出愿为大隋社稷赴汤蹈火之决心,此一条,张君武自是心中有数得很。

    “好,好啊,贤侄能有此心,社稷有救矣!明日一早老朽便陪贤侄一道去面圣,看何人敢为难贤侄,老朽定饶其不得。”

    来护儿虽一直在夸奖张君武,浑然就是一派长辈对有出息的晚辈之欣赏,可实际上么,却是在考察着张君武的为人,很显然,纵使来护儿心细如发,却依旧没能真正看透张君武,这不,愣是被张君武的精彩绝伦之演技给瞒了过去。

    “伯父言重了,先父在日,每每教导小侄曰:苟利社稷,生死以之,先父用鲜血与性命实践了此言,小侄虽不才,却不敢忘了先父之教导,然,小侄也就一人耳,就算浑身是铁,也打不得几颗钉,社稷要绥靖,还须得靠诸多臣工们齐心合力,方可致天下太平。”

    对来护儿这等忠臣,张君武是打心眼里佩服的,然则佩服归佩服,双方到底不是一路人,也不可能走在一起,对此,几番交谈下来,张君武已是看得个通透了的,自然不可能跟其说甚真话,所能说的也就是些事先准备好的套话罢了。

    “贤侄说得好啊,若能得万众一心,何愁天下不宁哉,走,随老朽到书房一行,今日老朽要与贤侄秉烛夜谈,商议出个平乱之策,明日一早也好报与陛下知晓。”

    张君武是在演戏不假,只是演得实在太真了些,饶是来护儿精明过人,也没能看出丝毫的破绽,反倒是被张君武给感动得不行,有心帮衬之下,竟是紧着便起了身,不容分说地拉着张君武的胳膊便往内院书房行了去

    迷楼,可不是猜谜之楼,而是隋炀帝于扬州西北郊观音山上修建的行宫,之所以取名为迷楼,概因此宫中千门万户,复道连绵,幽房雅室,曲屋自通,步入迷楼,令人意夺神飞,不知所在,建成之日,炀帝畅游宫中,心神皆为之醉,赞曰:使真仙游其中,亦当自迷也,可目之曰迷楼。从此后,扬州行宫便以迷楼为名,隋炀帝巡幸扬州,皆入住于此。

    “站住!”

    迷楼既是行宫,守御自是森严无比,哪怕张君武一身整齐的大将军服饰,又有来护儿陪着,然则方才刚到宫门外的警戒线处,便被一名骁果军队正给拦住了去路。

    “休得无礼,此乃新任左武卫大将军张君武,奉旨前来觐见。”

    没等张君武有所表示,来护儿已从旁站了出来,一挥手,不甚客气地便呵斥了一嗓子。

    “大将军息怒,末将职责所在,非验关防,实不敢放人入宫,还请二位大将军海涵则个。”

    来护儿不单是军中元勋,还是天子宠臣,他这么一出头,那名骁果军队正自是不敢怠慢了去,忙不迭地便陪了个不是,但却并未就此放行,而是坚持要验证张君武的请见牌。

第一百一十九章臣有罪(一)() 
“嗯贤侄且在此稍候,老朽亲自去面圣通禀便是了。”

    原本似张君武这等前来觐见的地方大员,都是由礼部于迎接时顺带着办妥了请见牌,偏偏此番轮到张君武时,因着有人要挖坑构陷之故,根本就不曾给其办理请见牌,此时要验关防,张君武自是拿不出来,对此,来护儿自是早就知晓了的,这会儿见得那名骁果军队正坚持要验,来护儿也自不能指责对方的不是,只能是无奈地看着张君武,满是歉意地交待了一句道。

    “有劳伯父了。”

    张君武早就料到此番面圣不会那么顺利,也自无所谓被削面子与否,很是恭谦地谢了一声之后,便即从容淡定地退到一旁去了。

    “嗯。”

    见得张君武如此气度,来护儿维护张君武之心自是更坚了几分,也没再多言罗唣,点头致意了一下之后,便即缓步行进了宫门之中。

    迷楼不单是行宫,也是目下朝廷的军政中心,六部九卿等随行大员都在此办公,值此上班时分,宫门处进出的官员自是不在少数,所有路过者,几乎都会将视线投向张君武,没旁的,概因张君武一身大将军的甲胄再配上那张年轻得过分的脸庞,对比实在是太过明显了些,要想不引人注意都难。

    被人围观的滋味自然不太好受,饶是张君武心性沉稳,也自不免有些个不耐,当然了,以其之城府,倒也不会表露出来,就这么淡定从容地站立着,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心中的忐忑也就不免开始浓了起来。

    “陛下口谕,宣,左武卫大将军张君武紫气殿觐见,钦此!”

    等待复等待,半个多时辰过去了,就在张君武已渐有些心焦之际,总算盼到了名前来宣口谕的中年宦官。

    “微臣领旨谢恩!”

    觐见的口谕总算是到了,张君武紧绷着的心弦自也就随之一松,紧着照朝规谢了恩之后,便即由那名中年宦官引领着行进了宫中

    “陛下口谕,宣,左武卫大将军张君武觐见!”

    张君武本以为自己一进了宫,便能马上见到隋炀帝,可事实证明,他显然想得太过简单了些,这不,到了紫气轩之后,引领的宦官也就只丢下句“等着”,便自顾自地进了殿中,至于张君武么,则再次成了同在轩外候见的诸多极品朝臣们围观之对象,尽管无人敢指指点点,可看将过来的眼神里却明显满是审视之意味,饶是张君武城府足够深,也愣是被弄得相当不自在,好在这等煎熬并未持续多久,约莫一炷香的时间过后,就见早前引领他入宫的那名中年宦官终于又从殿中转了出来,立于台阶之上,一板一眼地宣了隋炀帝的口谕。

    “微臣领旨谢恩!”

    一听那名中年宦官之言,诸般候见之臣工们这才知晓面前这位年轻得不像话的大将军居然就是近来风头正劲的张君武,一时间嘤嘤嗡嗡的乱议声不由地便大起了,然则张君武却根本没去理会,恭谨地照着朝规谢了恩之后,便即行上了轩前的台阶,疾步向殿内行了去。

    外臣觐见帝王之际,按律,自是不能东张西望的,更不能直视帝王,对此,张君武虽不曾觐见过,可对规矩却是心中有数的,自不会犯这等低级错误,当然了,以张君武的眼力之强,于进殿的第一时间便已将殿中的情形尽皆收入了眼底,这才发现大殿里除了端坐在龙床上的隋炀帝之外,大殿两侧赫然还着八名朝臣在,然则张君武认识的也就只有来护儿一人而已。

    “微臣叩见陛下!”

    要说不紧张,那绝对是假话,哪怕张君武从来就不曾将隋炀帝当成自己效忠的对象,奈何眼下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纵使此来早有准备,可万一若是应对上稍有差池,后果怕是只有一个,那便是死!当然了,紧张归紧张,以张君武的城府,倒也不致于紧张到忘礼之地步,于叩见之际,礼数中规中矩,浑然无暇可挑。

    “抬起头来。”

    饶是张君武礼数周全无比,然则隋炀帝却并未叫起,而是声线淡漠地吭哧了一声。

    “微臣遵旨。”

    张君武不曾见过隋炀帝本人,对其所知都来自于道听途说,哪怕是那场怪梦中所得之信息也尽皆是被歪曲了的所谓“事实”,根本不足为凭,可有一条张君武却是可以肯定的,那便是隋炀帝喜怒无常又刚愎自用,但凡敢触怒他的朝臣,哪怕是顶级朝臣,也断不会有好下场,自其继位以来,所杀的朝臣早已不知凡几,绝对是个不折不扣的暴君,在这等样人面前,张君武自是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嗯,尝有人跟朕说卿乃当世之霍骠姚,今日一见,果然不凡,好,甚好。”

    隋炀帝眼神锐利如刀般地看了张君武一眼,而后方才点了点头,以不咸不淡的口吻夸奖了一句道。

    “微臣惶恐,微臣不过蒲柳之姿耳,实担不起陛下谬赞若此,然,必将以此自勉,竭尽所能,绥靖天下,方不负陛下之厚爱。”

    隋炀帝这等似赞似损的语调一出,张君武的心弦立马便是一紧,表忠的话语紧着便喷涌而出了。

    “哦?说得倒是很动听么,朕问你,尔可知罪?”

    张君武的表忠不可谓不诚恳,称得上是唱作俱佳,然则隋炀帝似乎并未被打动,不单不曾出言褒奖,反倒是面色一沉,语调森然地断喝了一嗓子,内里满是浓烈至极的肃杀之意味。

    “微臣有罪,不敢自辩。”

    隋炀帝这么声断喝一出,边上几名极品朝臣的眼神都自不免便是一凛,可除了来护儿之外,都很快便又安稳了下来,浑然就是一派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之状,倒是来护儿身形动了动,似乎打算站出来为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