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商闲臣 >

第102部分

大商闲臣-第102部分

小说: 大商闲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总督之外,大商为数不多的几个巡抚的权力也被砍了。

    巡抚则和总督同为从一品,两个官儿,现在可以坐在一个桌子喝茶了。

    现在的巡抚只管一个地方的行政事务,管不了军事、民事了。

    除了这些,巡抚自个儿的衙门和总督的衙门不准设在一个地方。

    意思嘛,很明显,一个巡抚,一个总督,你俩这种封疆大吏,嘿嘿,不能靠的太近。

    隔的越远越好!

    光武帝还下令,总督麾下的地方兵马,平时需要的钱粮全部由朝廷设置的转运使拨给,而不可本地解决。

    巡抚收到税赋后,一律上交朝廷,而不再送往总督府,总督府无权动用当地税赋,否则以谋逆论。

    ……

    天下官员观望一阵后,依然没能等到反抗的出头鸟。

    原因很简单,军方全部支持朝廷。

    一方面是光武帝、燕王的威慑使然,另一方面则是本次新政军方的利益不但没有波及,反而有了提升。

    比如他们再也不用受多体系指挥了,再比如他们的待遇特提高了。

    第三个,一向嚣张跋扈、野心勃勃的赵王,在这次的新政中,并没有表现出直接的对抗手段。

    连赵王尚且不敢这么嚣张,其他的人,目前也不敢有什么动作了。

    综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很诡异的平衡局面。

    这样一来,朝廷的铁腕就有了基础。

    新政,在举国的震惊、迷茫、彷徨中有条不紊地推进。

    终于,一批又一批官员开始理解并接受了新政。

    因为,面对毫不动摇的光武帝,这些官员没得选择。

    当然,新政官员中最卖力的就是基层官员,十分卖力、耐心地给老百姓们解释什么是新政。

    新政到底要干嘛,

    对老百姓有什么好处。

    他们为什么卖力?

    这倒不是他们宅心仁厚,林沐白自己不排除有好官,但大部分,都是投机派。

    也是因为,新政总署宣布,现在的官员,不再实行年度述职,朝廷只看每个官员负责地区的新政落实情况。

    举个例子,今年各地管民政的官员的考核,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无地佃农、流民得到耕地的数量和比例。

    这个指标,按照林沐白的说法,叫“一票否决制”。

    林沐白又把异世先进的政治制度搬来了……

    这个一票否决制吧,简单来说,就是这项工作不达标的,别的工作干得再好也得滚蛋。

    管你其他的好不好,一样没干好,不好意思,回家种地吧。

    这些基层官员寒窗苦读十余载甚至数十载才混到一个官位,自然不愿意再轻易失去。

    于是他们立马各展其能,挖空心思地去说服本地的大地主们卖田。

    这殷勤的程度,简直比后世的“中介”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228章易地() 
第228章易地

    举个例子来说吧,某某大户家有几千倾田地。

    田很平,也很肥,那就是好事。

    被下了指标的县令很难受呀。

    新政总署可是有严厉的要求的,要是办不好,年底就得卷铺盖走人!

    所以,关于林大人和皇上的指示,必须办好呀。

    可是你说,这些县令在这些地方也当了许多年的官了。

    大户人家几乎都认识,平时,这些大户也经常帮忙收税、维持治安等等。

    现在去打人家的田产的主意,好像不太好吧。

    可是,不打主意更不好,想来想去,也只有去了。

    那好,先派县太爷的小跟班儿里正爷去打前哨,好好宣讲一下新政“政策”。

    能够兵不血刃,就最好。

    但是几乎都不买账。

    然后呢,县太爷又接着派县主簿拎着礼品去“探望”,好一阵嘘寒问暖。

    最后县令老爷亲自出动,舔着老脸亲自登门去也。

    弄得你不卖地都不好意思!

    古中土民族强大的执行力在这一刻体现地淋漓尽致——虽然执行得有些扭曲了。

    扭曲的程度有些深了,地方每天都有奏报送往新政总署。

    林沐白看了都大笑。

    帝国闽南有个富户想开个商行,扩大生意,结果一打听,嘿!

    居然要办什么执照?

    行,办就办!

    于是,这个富户就按新政律当去县衙办理“执照”结果县令阴阳怪气地磨蹭了好些天都没给办。

    托县里的熟人细一打听才知道,县老爷知道他家里有三千亩地,你要是不把多出来的两千多亩地给卖出来!

    这个执照,你就办不到!

    今天,县令不在家;明天,可能印章又不在衙门里。

    反正,你就办不到。

    除了这,江北有个县令,以修堤坝防洪为名,征发民夫。

    在以前,有钱就行了,不想去徭役,拿钱,拿绸缎,拿粮食来抵!

    大户人家只要出钱就能把这个徭役给免了,不过今年钱不好使了。

    县令也是贼坏,专门征发大户人家的儿子,说什么一视同仁。

    这些大户人家的公子哪干得了这种活?纷纷前去求情。

    结果县令明里暗里地表示,只要他们把多余五百亩的地都卖出来,就可以免他们徭役。

    总之,要说这些基层官聪明,那真是聪明到没边。

    自新政实施以来,林沐白可没少知道这种事。

    内阁四位大臣中,除了李承宗,浙赵两党在内阁中为官的徐哲辉和李明煜几次找到林沐白和李承宗。

    痛斥林沐白的做法乃是窃国大盗,动摇国本之行为。

    如此行为,必须召集文武百官,禀告天子,早朝之时重新讨论!

    两人在林沐白面前喋喋不休,语气激烈,说了大半个时辰,林沐白重重地点了点头,回了一个:“哦。”

    气得两人开口大骂:“林贼,饶是你现在风头无双,难不成还能对抗天下大势?惹恼了王爷,叫你活不过三日!”

    林沐白呵呵一笑。冷冷道:“想杀我?你可以让你家主子来试试,燕王三十万铁军,星夜兼程两日即可到达京师。

    想拼?想在天子脚下杀了我,那你们尽管来试试……”

    林沐白正是抓住这一点,知道赵王不敢轻举妄动。

    气得两人拂袖而去。

    不过,对于各地传上来的新政反应,自己也不能完全不作为。

    但是林沐白他就是睁只眼闭只眼,顶多不痛不痒地下令申饬下,却每次都雷声大雨点小。

    他太清楚了,比起这点细枝末节,让无地农民有地才是正事,才是王道!只要这些官员不强占富者土地、不伤人不搞出人命,他才懒得管!

    他只要快速落实新政!

    慢慢的,全国的地主豪强都明白了,皇上不是闹着玩儿的,新政也不是闹着玩儿的。

    在一亩地一两税的事实面前,在无数县令里正的软磨硬泡之下。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同意把地按照市场价卖给朝廷,再由官家卖给无田的老百姓。

    新政在一步步推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但钱的问题,又暴露出来了。

    推行新政,就要在各地建立各种机构,比如海关、税务司、提刑衙门等等,这不仅牵扯到各种办公衙门的建设费用,还必然使公职人员的数量剧增——这些最后都会归结到一个“钱”字上。

    另外,给官员、士兵加工资,也要钱。

    不可能新政一推行,税赋就马上能增加。

    比如税务司,足足筹备了四个月,到了六月份,才在长江以北地区基本覆盖。而海关也差不多,要想正式运营还需要一段时间。

    所以在前半年,大商国库的收入极其少,预计不会超过八十万两。

    粗粗估算下,要让新政落地,至少需要五百万两银子。

    那么这四百二十万的缺口怎么办呢?

    林沐白管寿王和光武帝去要这笔钱,没想到光武帝跟他耍起了光棍,说来说去就一个字,“穷”。

    最后好说歹说,老皇帝光武终于咬咬牙答应他自己去解决一百万两——据他说是准备卖宫中的珍宝,不过林沐白不信。

    但是他也知道,光武帝拿出这压箱底的一百万两以后,可能真的没钱了。

    想来想去,他想到了商人。

    现在这些商人有钱,特别是苏杭长江流域一带的商人。

    比如扬州那几个大盐商,周有财、孔仁德。

    为富不仁,赚黑心钱的这俩狗逼。

    朝廷管他们借不就行了?

    至于怎么个借法?

    强抢硬来肯定是不行的。

    林沐白想到了一个词:国债。

    于是他和瑞清带兵亲自去了趟扬州,林沐白带着五千禁卫军离开京师的消息很快传开。

    各方心里都很震惊,林沐白这是要干什么?

    天子禁军现在都能带着?

    但是,细细一打听,知道林沐白要去扬州。

    顿时,大多人的心里那块石头就落地了。

    没找咱们的麻烦就好……

    林沐白到了扬州找到扬州城的周有财,让周有财把扬州境内排的上号的苏商都找过来。

    别说,如今的周有财在苏商圈内混得那叫一个风生水起。原因一是周家的家底、商脉本来就不弱,至于二么,当然是因为浙党上面的人给他做过好几次活广告了。

    眼下苏商圈内谁都知道,扬州城的大盐商是朝中大员的拜把子兄弟(虽然那朝中大员从未承认过这事),就冲这,跟周家做生意就放心!

    不光放心,而且跟周家走得近,有事儿人家能罩着。

    而事实上,扬州各地官员,确实对周家照顾有家——因为他们也认为浙党是周有财的保护伞。

    不过,好像这也是事实,之前轰动一时的“扬州盐赋案”,貌似就是周有财这些人干的。

    这种情况下,周有财想不发迹都难。

    所以,当林沐白找到周有财要他办事时,周有财差不多是跳起来答应的。

    虽然,周有财感觉到了来自林沐白的威胁感,之前自己组织大小商人囤货赚黑心钱的时候,林沐白就注意到了自己。

    不过,自己只要不被林沐白抓到把柄,任他什么钦差大人,能拿自己怎么办?

第229章机灵鬼() 
第229章机灵鬼

    现在情况就不一样了,可谓是大好呀。

    既然你林沐白现在要找我办事,那就是好事嘛。

    管你现在是什么千户大人还是钦差大人,你找我办事肯定就不能得罪我!

    这一点,周有财很清楚,其他的都是虚的。

    再者说,如果这次能把林沐白的大腿抓住,不仅能够化敌为友。

    反而还能成为朋友,以后干什么都方便了;而且,自己要是把事情办好了,林沐白又岂会针对自己?

    利益的驱使下,周有财的行动效率极高,短短几天,周有财就把江浙圈子里面赫赫有名的几个家族找到一起了。

    听说钦差来了,这些家族的族长或家主无一例外地亲自赶了过来。

    其一,林沐白的官微的使然,这些商人虽然有钱,也有保护伞。但是在这个大商重农抑商的环境下,他们一般也不敢得罪当官的。

    其二,很简单,给周有财的面子,周有财作为天下有名的大盐商,在扬州这个老地方,很多人还是买周有财的帐的。

    这些大商户的掌门司都到了,接下去的事情就很简单了。

    饭桌上,一桌子人觥筹交错,好不惬意。

    等到众人都喝得醉醺醺的时候,周有财斟满了一杯酒,举起杯子。

    周有财红着脸,浑身酒气,打了一个酒嗝,高声道:“草民周有财,敬林大人一杯!来,干了!”

    林沐白悻悻一笑,心道,新政对你们做生意的也算收了重税,你现在还敬我?

    呵呵呵,林沐白一笑,并不点破,也举起杯子,吼道:“来,干就干!可不许剩酒啊!”

    周有财嘿嘿一笑,道:“草民不敢,来,喝!”

    周有财的笑,看起来憨厚,不过林沐白总觉得,这是奸笑。

    酒杯相碰,酒干了。

    林沐白擦了一下嘴角的酒水,正了正衣冠,咳了几下。

    满桌子的醉汉,虽然已经醉的不行了,但是心里还是明白,今天晚上的正题,来了。

    于是,各个家主掌门司强自打起精神,静静等待着林沐白的下文。

    林沐白呵呵一笑,拱手道:“本差今日前来,诸位盛宴款待,实在是感激不尽哪!”

    周有财回礼,笑着说道:“林差客气了。”

    林沐白端着酒杯,晃了两下,站起身来,道:“各位想必都知道吧,陛下日前颁布诏令,宣布实行新政,又命在下任新政钦差总理大臣。”

    周有财等人心道,切,谁不知道是你想搞新政?

    干嘛推到老皇帝身上?

    “新政到现在也推行了一段时间了,大商帝国上下,人人无不称念皇恩哪;但是,新政设置了各种机构,又派出了大量新政官,建官衙,发军饷、俸禄等等,已经把朝廷国库掏空了呀。”

    “唉……”林沐白叹了一口气,看起来,就像愁的不行了……

    周有财等人的心里都在默念,大哥,别叹气了,再叹,我们的心都要被你叹碎了。

    听你这口气,不就是想要钱吗?

    早知道你就是想要银子,磨蹭了这么久,终于开口了。

    众人虽然不情愿,但是礼节还是要到位的。

    “林差言重了,如今陛下圣明,新政有条不紊地进行,于国于家,都是好事;更何况我等身为大商子民,自然该鼎力相助嘛。”

    林沐白晃着身子,扶着加周有财说道:“咳……有财兄。本差与你说句心里话,如果不是前段时间,本差在扬州主持赈灾时有财兄鼎力相助,本差也没脸来找你们呀。”

    周有财讪讪一笑,连忙说道:“林大人过誉了,草民不过……”

    林沐白拍了拍周有财的肩膀,嘿嘿一笑,道:“有财兄实在是太谦虚了。”

    林沐白打断周有财的话,说道:“唉,本差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