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商闲臣 >

第126部分

大商闲臣-第126部分

小说: 大商闲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代监察御史出巡可达半年之久;明代巡按御史有大半年的时间在各自的巡视区视察。

    林沐白对于皇权巡视制度的作用,他觉得吧,你要说有多大用,其实也没多大用。

    要说没用,可也有用。

    林沐白觉得,这个知府在防止中央和地方官员与君主离心离德、结党营私、贪污腐化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保障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首先,它有助于维护中央集权统治和国家统一;其次,它有利于防止官员贪污腐化。

    再次,它有利于加强对地方官员的考核,做到选贤任能。”

    林沐白这次巡视江北,目的还有一个,就是震慑江北的官员。

    因为自己即将和浙党的人动手,而浙党的大官儿,老家差不多都在江北两淮一带。

    因为他们代表的是工商业的人嘛,而这一带恰好就是大商朝工商业最发达的地方。

    所以,林沐白想借这一次巡查,一方面维持国家纲纪,就是专制制度的政治体制。

    其次是官僚机构之间的一个权力制衡的机制,能保持权力的平衡,再者,能够纠正官邪,保持官僚队伍的廉洁素质,弹劾贪官污吏。

    争取在动手之前,给浙党下面的人来一个敲山震虎!

    想到这,林沐白觉得,钦差出访,御史出巡,巡按地方,确实对地方腐败起到了抑制作用。

    不过,林沐白也知道,皇权社会这种监察知府的根本缺陷在于,监察权的来源是皇帝。

    所谓“代天巡狩”。因而,监察效力的发挥,很大程度上要看皇帝是否支持。

    皇帝不支持你?那你甭管了,管了也没用,说到这,林沐白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太监……

    宦官的权力不就来源于皇帝么?

    唉,林沐白心里叹了一口气,心道,自己总是喜欢想太多……

    县令和县内的官员以及林沐白的随从、通河的士绅都陪同在林沐白的左右。

    介绍着自朝廷宣布赈灾以后,通河县情况的好转,以及,皇帝宣布新政之后,通河县的落实情况。

    有一个看起来浑身财气的士绅,略有不满,但是他的不满很明显,很痛快的给林沐白说出来了,他道:“林大人,朝廷宣布新政之后,每家每户土地不能超过五百亩,多出来的要卖给朝廷,不卖的话,每亩地一年征一两银子。”

    “唉。”这个员外叹了一口气,不知道接下来的话该不该说。

    林沐白看出来了,林沐白淡淡一笑,道:“尔等都是朝廷新政的支持者,是陛下的功臣,有什么话但说无妨,本差不会怪罪你们。”

    那士绅听林沐白这么一说,于是说道:“皇上也知道,我们这些士绅可都是皇上的子民,按理说,皇上做什么,我们都要支持,可为什么,皇帝干嘛要把我们的土地拿去给那些赤脚汉?

    这些田地可都是我们的,朝廷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拿去了?”

    县令范本文脸一红,在旁边捂着嘴轻咳了两声,示意他不要再说了。

    为什么脸红,这个原因林沐白自然知道,朝廷宣布土地新政之后,这些基层地方官可是下了狠手。

    反正不管什么手段,好的坏的,给脸不给脸的手段,就只是一个意思,你多出来的地,必须卖给朝廷!

    就像有一个县令,征发徭役俢河筑堤坝,专门征大户人家的那些公子哥,还明里暗里说,只要把地卖出来就没事了……

    林沐白还因为这个故事,笑了好几天。

    顿了顿,林沐白道:“那先生以为,新政开始之后,大家的日子有没有比以前差。”

    士绅点点头,道:“圣上新政,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

    林沐白道:“既然比以前好,是不是该支持?”

    有人点头。

    林沐白走了两步,叹了一口气,道:“你们支持,可皇上也得干才行,搞新政,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林沐白又问道。

    刚开始迎林沐白的那个威严老者道:“阻力尚且不谈,首先就是银子。”

    “对!”林沐白点点头,道:“没有银子,新政就搞不了,而银子从哪里来?从百姓的赋税当中来,试想,如果连饭都吃不饱,哪里有银子给皇上交呢?

    皇上收不到银子,又怎么搞新政?”

    “对啊!”有人赞同的说道:“朝廷要是没银子,别说搞新政,军队又怎么养?否则,北边那些吃人的蛮子、流寇,还不得到处都是?”

    一时间,众人纷纷开口,原本面有不快的几个人面面相觑,顿时感觉羞耻。

    林沐白招手示意大家安静,开口道:“大家都要明白,有国才有家,无国哪有家?个人荣辱得失与国家、天下兴亡相比,实是微不足道!”

第284章高重士() 
第284章高重士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寿王回京之后,每天起来都是精神百倍,脸上时不时就挂起笑容。

    不过随着林沐白南巡的日程一日一日加快,算算日子快要到二十日的时候,寿王平常问身边随从最多的还是林沐白到哪了。

    先前问的时候,“大人发来的报令说,到了通河县了。”

    寿王苦恼的回道:“怎么那么久?”

    再过一段时间,寿王又问,“林师到哪儿?”

    反正,都是诸如此类的言语。

    在寿王回京的第五天,寿王终于开始行动了,他自觉已经把言辞、说法,怎样把浙党的行为解释的客观,以及如何让皇帝下定决心铲除浙党等等言辞,都在心里重复的演练了数百遍。

    光武二十九年,六月初九这天,这时候,正是北方大商朝帝都北平城春暖花开的季节。

    直到了这个时候,北平城才有了一些夏天的气息。

    六月初九,这天黄昏时分,北平禁宫之内已经封闭,宫墙之内,偶尔只有几个各殿各宫的内人或者太监活动,偶尔在宫墙之内行走。

    除了这些,就只有一些守卫皇宫的禁军士兵了,此时,在黄昏一抹残阳的余晖下,东直门的宫门显得充满了古朴的感觉,残留的阳光在门后面形成了一道影子。

    门外面,几个行色匆匆的人一脸严肃,低着头在内事人的带领下,往皇帝的北书房而去。

    北书房,朝廷的军机重地,这个地方,只有当值的一两个官员,品阶极低,而且,这里不是长职。

    一般皇帝很少到这里来,本来,这也是大商帝国太祖皇帝开国之始设立的一个秘密机构,对外面宣称是一个书房而已。

    实际上,只有足够重要、紧急、保密的事情,才会在北书房议事。

    重要到什么程度?比如,有人谋逆,宫变夺权,边线崩溃、藩王作乱等等。

    都是事关国家生死存亡的事情。

    而且,入值北书房者主要陪伴皇帝赋诗撰文,写字作画,有时还秉承皇帝的意旨起草诏令,“撰述喻旨;由于北书房“非崇班贵檩、上所亲信者不得入”,所以它完全是由皇帝严密控制的一个核心机要机构,随时承旨出诏行令,这使北书房“权势日崇”。

    当然,北书房地位无形之中的提高,是光武帝打压几派党争的乱象,以及削弱他们的权力,同时将外朝内阁的某些职能移归内廷,实施高度集权的重要步骤。

    光武帝夺权亲政以后,朝廷的权力一则受内阁大臣会议的限制,国家大事需经过内阁大臣会议,而这些内阁大臣地位较高,几乎每一个背后与浙党、赵党这些人都有牵扯。

    故而,有时与皇帝意见发生矛盾,皇帝也不得不收回成命。

    二则内阁在名义上仍是国家最高政务机构,控制着外朝的权力,光武帝为了把国家大权严密地控制在自己手中,决定以北书房为核心,逐步形成权力中心。

    言归正传。

    寿王脸色严肃,一路上沉默不语,跟在一个中年的太监后面。

    能让堂堂王爷跟在后面的内人定非一般人,这是可以肯定的。

    这个太监是光武帝最亲信的宦官,他脸上满是皱纹,一副饱经沧桑的样子,称高重士。

    寿王知道此人,颇具韬略,但是手段也很毒辣,目前掌握着朝廷的禁军。

    禁宫的守卫部队五大营都在此人手里,据说,当初光武帝发动夺权清洗的时候,就是高重士在支持光武帝。

    对于这样一个位高权重而又值得尊重的人,寿王很自然的在他后面走着,一路沉默不语。

    由于宫内不准骑马、驾马车,进了东直门,两人就一直在走路,走了接近半个多时辰,终于到达了皇帝居住的寝宫了。

    光武帝居住的寝宫名为乾天宫,北书房就在光武帝寝宫的东侧,北朝向。

    走到近前,一直没有跟寿王说过话的高重士回头看了一眼寿王,指着一排结构很简单的厢房,淡淡笑道:“王爷,皇上在里面候着呢,快进去吧。”

    寿王不解,在他的想象中,传说中的北书房肯定也是气派堂皇,没想到居然这么简陋,和旁边的乾天宫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寿王的心思被高重士发现了,他看着寿王,叹道:“王爷,别看这儿简陋,奴才好几次给皇上说把这里整修一下,但是皇上不许,也就作罢了。”

    “喔。”寿王哦了一声,点了两下头,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不陋,何陋之有?”

    “王爷好文采,出口成章,七步成诗,才高八斗,咱家佩服得紧呢!”高重士微微颔首,隐隐露出一笑,道:“王爷现在是气质非凡,丰神俊朗,谈吐不凡,举手投足、行走言语之间,已有帝室藩王之威势呀。”

    寿王心中一凛,没想到这位高公如此健谈,说话引用随手拈来;除此之外,寿王还感觉到,他说话好像话中有话,仿佛在试探自己什么。

    不过,眼下还有大事要做,寿王不愿意因为其他一些事坏了林沐白的计划,所以目前凡事低调一点。

    于是寿王笑了两笑,打趣道:“高大人放心,我一竖子,不足与谋,尚且我学识浅薄、毫无底蕴,万万不敢窥伺九鼎。

    要是您哪天发现了,打死我,哈哈哈!……”

    有些尴尬、紧张的氛围,被寿王这一句自降身份的话给化解了。

    高重士脸色不变,负手而立,背对寿王,貌似在思索什么……

    这一幕,被寿王看在眼里,寿王不禁感叹,好歹也是堂堂帝室王爷,天子的直系皇孙,居然也要在一个宦官面前低头,不得不说这些话以图自保。

    呵呵,这到底是朝廷之幸,还是祸?但是,寿王又知道,高重士说这些话的出发点,也是要维护皇权,拥护当今天子。

第285章北书房() 
第285章北书房

    屏障啊,不知道这道屏障最终是挡着谁了,寿王心道。

    就在两人谈论之间,厢房里传来一声威严的语句。

    “是正纲来了吗?”声音如同黄钟大吕,颇具威严、气势。

    高重士上前几步,在门外面拱手俯身道:“启禀陛下,老奴把王爷引来了,他在这候着呢。”

    “让他进来吧。”里面又传出指令,话音落地,两个内人从小院落的门里走出来。

    脸色平静没有波澜,寿王也不犹豫,朝高重士微微拱手示意,随即大踏步朝里面走去。

    但是,刚刚到门口就被两个太监拦下来了,其中一个中年太监伸手拦在寿王身前,然后一拱手,随即正色严肃道:“王爷等候,我等要验明正身,另外,此地不得带刀剑等任何武器入内,我等还要搜查,见谅。”

    寿王又好气又好笑,没想到,这里戒备居然真的森严,我特么人都在这里了,还验明什么正身?

    但是看情况,又躲不过去,于是只好妥协,道:“验吧。”

    你可要看好了,是不是刺客假扮成我的样子来这的,寿王气愤不已,心里暗暗地说了一声。

    随后,寿王跟他们两个太监去了一个小黑屋,寿王进去后,闭上眼睛,仰天呼气兮,一副任人蹂躏的样子。

    两个太监面面相觑,随后开始行动,一个太监解开寿王的头发,一丝一缕的用手摸、按,貌似在搜索着什么。

    很简单,看看头发里藏没藏什么暗器、银针之类的。

    随后,太监又扒下寿王身上的外袍,双手贴在寿王身上,一点一点、一寸一寸地搜查,排除。

    反正,这道检查麻烦至极,两个太监摸得寿王全身都起鸡皮疙瘩了,极为不自然。

    之后,两个太监一个拿出一副画像,另一个就开始在寿王的脸上摸,用手按压摸骨。

    除此之外,两人还在窃窃私语,不过好像都是一些专业词,寿王好像听不太明白。

    大概,这个就是所谓的验明正身吧。

    一柱香后,搜遍、验明正身结束。

    太监帮寿王整理好衣冠,束好发髻,然后又冲寿王一拱手,道:“职责、份内之事,还请王爷万万海涵。”

    寿王自然知道,他从腰包里掏出了两锭银子,笑呵呵地放在两个太监的手里。然后用手把他们得手合拢,道:“辛苦两位公公了。”

    顿时就把两个太监感动得稀里哗啦,寿王打发给他俩的银子,怎么着也有一百两,抵得上自己一年的俸禄了。

    如何不感动?

    随后,寿王就出了小黑屋,刚一出来,寿王才发现,高重士已经在小黑屋外面等候了。

    寿王这会儿也不想其他的呢,开始整理思绪,这次的话,怎么说,如何说好。

    “没事的,大风大浪,有林师一起闯!”寿王暗道一声,深吸一口气。

    “吱呀。”高重士禀报之后,缓缓推开雕花精美的木门,走了进去,寿王也跟着进去了。

    书房很大,非常宽敞,淡淡的檀木香充斥在身旁,镂空的雕花窗桕中射入斑斑点点细碎的阳光,细细打量一番,这书房内外完全两个景象。

    外面看起来破败,里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