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商闲臣 >

第137部分

大商闲臣-第137部分

小说: 大商闲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说是命运在作弄,实际上是老天爷的安排;然而把她害到这种地步的,不能说不是袁枚本人是的过错。然后吧,又是袁枚很痛苦,很后悔,两人从小跟着老师学习儒家的经书,两兄妹并肩而坐,他妹妹呢,又爱听古人节义的事。

    后来一旦长大成人,就亲自去实行。唉!假使她不懂儒家的经文,也许不一定象这样苦守贞节。

    大概读一下,听一下,也能差不多感受出来,封建礼教对女性的一种摧残,或者说从根本上束缚了她们的思想。

    顿了顿,林沐白回过神来,他定神看到远处的几个行走打闹的人,忽而笑了几声。

    今天这是怎么了?林沐白叹道,总是这样感慨那样感慨,自己的事还没解决好呢,哪有时间去想其他那么多事情。

    林沐白一路低头不语,眉头紧锁,直到这时,才叹了几息;寿王本看出来了林沐白的心情有些复杂。

    不知道是好还是坏,故而也没有去打扰林沐白。现在看林沐白似笑非笑的笑容,心里才放下心来,本还以为他有什么事呢。

    旁边的太监问道:“林大人,您今儿个咋回事呢,总是出神。”

    “呵呵。”林沐白尴尬一笑,道:“走吧,不然皇帝陛下该着急了。”

    于是,几个人便快步向乾天宫走去了。

    乾天宫,一如既往的恢宏,壮观,碧瓦飞甍,青砖红墙。

    上好的白玉铺造的地面闪耀着温润的光芒,远方似有袅袅雾气笼罩着不真切的宫殿,檀香木雕刻而成的飞檐上凤凰展翅欲飞,青瓦雕刻而成的浮窗玉石堆砌的墙板……

    宫殿金顶、红门,这古色古香的格调,使人油然而生庄重之感。

    这里,居住着主宰天下的权力运行者,承天命,定人事,称天子。

    无数人渴望着这样的权柄,所有人都想坐到这个殿中的龙椅上,站在神京帝都之颠俯瞰着整个天下。

    一言可定万人生死,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林沐白深呼吸了一口气,在这个地方见光武帝和在寿王府里见光武帝完全是两个概念。

    在这里,林沐白心里有一股压力感,也许是这样一种环境,让林沐白心里产生了一股畏惧感,不对,是敬畏。

    对皇权,对天子的敬畏。

    “是林卿来了吗?”宫围里传来一声肃正威严的声音。

    林沐白一惊,自己和寿王两人才刚到,里面的宦官都还出来问事,皇帝怎么知道了?

    话音刚落,里面又传来一声,“让林卿进来吧。”

    很快,乾天宫的大门打开了,一个宦官拢着袖子,拿着拂尘走了出来。

    看到寿王也站在林沐白旁边,心道怎么小王爷也在?

    不过,他在皇宫里、天子旁侍候了这么多年,早已经习惯了波澜不惊。

    天子时常教导,要稳重,不能大惊小怪,这些话,咱家可记得清楚呢。

    于是,宦官涂着厚厚宫粉的脸上微微一笑,以一种非常明显的宦官阴柔之声说道:“圣天子请林大人、王爷进去,林大人、王爷,请吧。”

    说完,宦官单手做了一个请的动作。

    “有劳公公了。”林沐白颔首一笑,还礼。

    随后,林沐白和寿王两人正了正衣冠,和寿王两人踱着稳稳的步子,昂首挺胸,器宇轩昂的朝正殿中而去。

    面见天子,虽是平常,却也是不容易的;从三品以下的官员几乎从政的一辈子都难以见到皇帝的面目;哪怕是中央三省六部官员,如果碰到了一个不是很勤政的皇帝,几年见不到皇帝一面,也是很正常的。

    大明朝那位奇葩木匠皇帝的老子万历皇帝不就是二十多年不上朝吗?

    这倒不是万历皇帝不勤政,好像是因为国本之争,和朝臣较劲儿,罢工,消极怠工。

    言归正传,和面见天子不同的是,如果受到皇帝召见,这称为陛见。

    如果受到皇帝陛见,那就说明,你在皇帝心里还是有点份量的。

    宦官领着林沐白和寿王两人进入了正殿当中,光武帝一如既往的端坐在案己后,正在批阅奏折。

    宦官恭恭敬敬的俯首拜谒,他知道光武帝一向极为注重礼仪细节,无规矩不成方圆,他当然不敢挑衅,于是轻声道:“启禀圣天子,林大人和寿王到了。”

    林沐白又是一套正经的君臣拜见之礼,口呼万岁,当然,寿王也不例外;等到这一套形式走完后,光武帝才开口说话。

    “免礼,请座。”光武帝微微点头,继续批阅。

    这个座,其中就有点儿东西了,皇帝当然是不可能请任何臣子坐的;那么,这个座是什么意思就需要内侍好好琢磨了。

第310章神策军() 
第310章神策军

    请座,大概意思就是,不,一般的习惯就是给臣子发一个小板凳。

    果然,一切不出林沐白所料,刚刚迎他的宦官拿出两个圆形的小凳,上面织着上好的绸布锦缎。

    紧接着,就放到了林沐白和寿王的身前,林沐白心里偷偷一笑,然后端端的坐下。

    林沐白坐下去之后,挺直了背,手放到了膝盖上;然后,林沐白又看了一眼寿王,看起来是坐,其实只是和凳子擦了一个边罢了。

    相当于是蹲马步……这样坐,比不坐还痛苦……

    林沐白想笑,又觉得在这个场合不好笑出来,于是强忍着下来了。

    于是回过来神来,抬头看了一眼光武帝。

    光武帝还是如往常一样,着一身明黄色的龙袍,端坐在龙椅上,背挺得笔直;好似睥睨天下,俯视万生。

    哦,不,他本就是在万人之上;只是,谁又知晓天下之主心中的一切,高处不胜寒,所以,他永远只是一副威严的模样。

    光武帝干渴裂唇紧抿,眉头紧皱,好似被什么事所烦恼,可是就这皱眉的模样,更让人从心底生出敬畏来。

    不过,可能是因为刚刚铲除了浙党,杀了钱谦益这些人,让这个年老的帝王又多了一些威严肃杀之气,举手投足之间都多了几分上位者主宰天下的气势。

    正殿里静了一会儿,光武帝放下朱笔,把手中的奏折放在批好的那一叠上面,紧锁的眉头才稍稍舒展。

    光武帝抬起头,看着林沐白和寿王,收起了严肃,露出笑容,道:“林卿,今日怎么有空到这乾天宫正殿来?是有什么好消息要告诉朕吗?

    可惜,朕现在倒是有一件很闹心的事呢。”

    林沐白拱手一拜,道:“皇帝陛下,现在浙党已经扫平,只剩下一个李廷儒在梁州,不足为虑;想来,一个梁州要与朝廷作对,压根儿不可能,现如今四海之内,初显气象,皇帝陛下又为何忧心呢?”

    光武帝脸色不动,并不因为林沐白这一番话而沾沾自喜,他也知道,能够铲除钱谦益、李廷儒这些人,出力最多的,还是林沐白和寿王。

    顿了顿,光武帝才道:“林卿,新政推行大半年了,效果倒也是很好;可是据调查,辽海四镇的几个总兵不满新政,已经生了谋逆之心。

    朕,正为这事烦心。”

    光武帝这么说,林沐白也不惊奇,新政当初一颁布,在全国范围内遭到了抵抗,以朝廷六部官员为首,合共一百多人联名上奏。

    但是当时解决这些文官还不是很难的事,因为新政让武将不再受到总督、巡抚的节制,所以军方当时是很支持新政、支持光武帝、林沐白的。

    年初的时候,新政总署又在天子授意下以新政总署名义颁布诏令,宣布逐步各州总兵、卫军指挥使两年一调,所属部队与其他州县三年一换防;其间调度、运行、职定具由兵部负责。

    这个做法,相当程度上是引起了军方极大的不满;但是各州各镇的总兵、指挥使也不是蠢货,看到朝廷这一年多来的不断动作,一个个倒是也不敢轻举妄动。

    按理说,就算不满要举兵造反,那趁朝廷和北蛮、浙党开战的动手,岂不是好事?现在朝廷差不多都已经腾出手来了,还想干嘛?是不是傻?

    现在如何回答光武帝的问题,又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了。

    顿了顿,林沐白只说了短短的几个字,道:“朝廷需有威信在。”

    短短七字,表明了林沐白对于这种意图割据藩镇的态度。

    这些总兵、指挥使,其本质和中唐以后的藩镇极为相似,林沐白对于这种藩镇再了解不过了。

    中唐藩镇问题的核心,不在那些节帅,而在他们麾下的骄兵。

    这些全无畏上之心、忠诚之念的骄兵,陡然裁撤势必激起大乱,以中枢财赋供养亦是无底洞。

    因此地方藩镇对帝国的稳定起实际到了一个很好的缓冲作用。

    否则这些骄兵就不是整日闹饷、杀立节帅,而是和以后五代时那样直接动辄换皇帝了。

    事实上大多数节度使们过得并不舒心,绝非人们想象中割据自王的诸侯;相反,要时时看手下大头兵的脸色,被以下犯上甚至被驱逐、被杀死、被灭门都司空见惯。

    可以说他们也是当了朝廷应付这些骄兵的减压阀、替死鬼。

    当然,唐帝国对于藩镇节度使的态度一向是强硬与恩施并给。

    大概政策差不多就是,许以爵禄、废置、杀生、予夺,皆不出于上而出于下,由是为下者常眄眄焉伺其上,苟得间则攻而族之。

    为上者常惴惴焉畏,苟得间则掩而屠之。绝大部分藩镇但求管理地方的权限父子相承,得到中枢认可,并无推翻朝廷或兼并其他藩镇、扩大版图之野心。

    很多节帅都自愿解除权柄,亲身入质长安,但求为一富贵闲人,则平生足矣,同样也是这个缘故。

    中唐体制是南方设置观察使,用南方的赋税去养北方的藩镇,北方的藩镇同样负担者为国家抵御吐蕃、回纥、契丹等异族的责任,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王国。

    但是,这一切的基础还耐于一点,那就是唐王朝中央吸取了安史之乱的教训,建立了十万雄兵,即为神策军,直属于唐廷中央,专用于威慑地方藩镇。

    林沐白反过来一想,好像这个世界的大商朝中央,并没有直属作战部队,只有五大营的卫戊军队,由皇帝亲信心腹太监掌管。

    只不过,五大营的兵马并不多,光武帝真正的底气还是他亲儿子燕王手里的三十万北疆军,这是大商朝最精锐的部队,王牌部队,也正是有了这三十万北疆军,光武帝才有底气收拾浙党。

    但是,光武帝也明白,北疆军说起来是朝廷的,倒不如说是燕王的,光武帝之所以能掌控,是因为自己这个儿子现在很孝顺,但是如果哪天燕王也不顺心了呢?

第311章殿中对() 
第311章殿中对

    头大,着实头大,虽然辽海四镇总兵、指挥使还没有明着造反,但是这是一颗隐藏的炸弹。

    不好好处理,指不定哪天就炸了锅了,不会造成切骨之痛,但是皮肉之苦也很难受啊。

    林沐白刚才那短短七个字,也让光武帝云里雾里,朝廷需有威信在?

    这是事实嘛,朝廷没有威信,何以治国?

    但是,怎么办?

    你不能现在就去打吧,到时候人人自危,也不是一件好事,何况,梁州李廷儒的事情,三边匪患,北蛮屯兵,新政推行,还特么有一个赵王暗地里准备造反。

    真是一扑啦子的事情,件件都还不是什么好解决的;就像给一个病人做手术,全身都是问题,不知道从哪里开刀哪。

    一想,林沐白想得头都大了。

    “林卿?”光武帝见林沐白出神,又问道。

    光武帝这么一叫,林沐白才回过神来,当着皇帝的面神游太虚,这可是大不敬之罪。

    于是急忙请罪,说道:“臣一时思绪万千,皇帝陛下恕罪。”

    “无妨。”光武帝站起身来,负手而立,缓缓踱步,叹道:“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北蛮百万青壮屯兵边境,兵锋连年犯境,四海之内天灾不断,各地军镇蠢蠢欲动,拥兵自立,三边匪患已是滔天之势。

    朕真是无颜面对祖宗。”

    听光武帝这么一说,林沐白也就知道了,光武帝对于国情还是有一个基本的认知的。

    看来,光武帝的压力还是挺大的,要不然,也不会刚刚年过六旬就须发皆白了。

    他是真的能抗压呀,这么恶劣的国情,愣是硬生生拖了几十年。

    但是身为臣子,饱食君禄,为国分忧,这是必然的。

    林沐白虽然是个现代人,但是脑子里忠君报国的思想还是十分浓厚的。

    想了一会儿,林沐白才说到:“陛下,臣以为,此等大患,无药可医,还需开刀动术,从筋骨上来一次换血。”

    “哦?”光武帝浑浊的老眼一亮,露出神采,道:“林卿有个良策?”

    林沐白思忱少许,说道:“臣以为,眼下国乱岁凶,四方扰攘,诸事纷争,咱们也得定一个轻重缓急。”

    “何为轻缓,哪为急重?”

    “北蛮之地,苦寒恶劣,蛮子虽然连年进攻,朝廷抵抗吃力,但是燕王尚且有三十万北疆军,短时间内,蛮夷鞑子之祸,尚且不急。

    其次的问题,都与新政挂钩,所以,新政必须继续推行,而且是强力推行;梁州民殷国富,天府之土,多成帝王之业,而李廷儒暗弱无能,鼠目寸光,且西胡在北,不敢妄动与朝廷交兵。

    自天灾水患已来,贼人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三边流寇之首李则成比于陈友尽,则名微而众寡,然成遂能克陈,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成已拥十万精兵之众,鳌立三边,窥伺神京,此诚暂不可与争锋。

    赵王一党据有神都、渭阳,受王一世,然受先帝宠爱,实已历两世,地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暂图也。

    然,各地跋扈卫所、军镇,掌一地军政民大权,朝廷征调阳奉阴违,而且汉、沔,河间一带尽在辽海四镇手中;况且,河南一带连年干旱,朝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