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商闲臣 >

第98部分

大商闲臣-第98部分

小说: 大商闲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光武帝,这个帝国的统治者,万民之首,其铁血手腕和身为一个君王的气度在这时展现了出来。

    皇帝重重地点点头,也罢,那就这个腐朽的帝国,换梁换柱。

    于是站起身,仰天看了一会儿,威严开口道:“好,那此事就依李阁老所奏。明天朕就下发诏书,免全国田赋三年!若是三年后,哦不,若是今年一年下来,朝廷用度无忧,朕就准林卿所奏,我大商永废田赋!”

    “皇上圣明!”林沐白和李承宗不约而同地说道。

    土地、税政新政的事情定了以后,吏治新政就简单多了。

    林沐白本来是不想吏治改革的,因为,这太难了,阻力太大了。

    自己没那个能力,也没有那个必要。

    但是,自从阴兵借粮开始,再到那帮刺客铁心取自己命的时候,林沐白的想法就变了。

    想来硬的是吧,行!

    来!

    老子跟你们玩儿,奉陪到底!

    你们不是势力大吗?

    那行,我把你们的势力统统铲除,这总可以了吧。

    当然,林沐白虽然想了黑多,但是林沐白提出的吏治新政,主要是三点。

    其一,高薪养廉。

    其二,政权、军权、司刑审判权分立。

    其三,引入考核标准。

    除了第三点,其余两点又让光武帝和李承宗吃了一惊。

    不过有“免田赋”的吃惊打底,他们也不至于像刚才那样目瞪口呆。

    林沐白开口道:“高薪养廉,就是要给官员更高的俸禄,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也好专心理政;而且,加俸禄还不能少!咱给它加上个两倍!”

    在林沐白看来,官员贪腐,除了一部分的贪图荣华富贵之徒外,饱读诗书、感念皇恩的还是占了大多数。

    这个大商朝的官员,俸禄极低,简直不像一个公务员应有的待遇!

    既然有这个机会,帮他们一把,也可以巩固这大商江山。

    光武帝沉思了一会儿,问道,“林卿,你说的第一点,要高薪养廉,朕却是不以为然。你可知人性本贪,就算朕给他们再高的俸禄,也不可能消灭他们的贪腐之心。况且,你一开口就要给天下官员加两倍薪俸,这幅度未免太大了些吧?”

    “皇上,你可知,为何现在这大商官员十官之中,六官皆贪?”林沐白问道。

    光武帝道:“岂非官场风气糜烂所至?”

    李承宗站在一旁,自顾苦笑而不语——他自然是知道真正原因的。

    林沐白说道:“皇上,所谓风气糜烂不过是个表象,真正的原因是官员的俸禄太低了,低到他们不得不去贪腐,才能维持作为官员基本的生活,甚至是尊严。”

    光武帝皱眉道:“官员薪俸过低?”

    林沐白看向李承宗,说道,“这个问题要不然由李阁老来解答吧?”

    李承宗又是一声苦笑,道,“臣年老体弱,所食不多,蒙皇上隆恩得月俸87石,确是绰绰有余了。不过,皇上恕老臣直言,若是换了七品县令,月俸不过7。5石,而且其中四成还可能换成绢、棉或者些个不实用的小零碎,要养活一家子人,确实……确实有些捉襟见肘。”

    林沐白大概估计了一下,这个大商的物价下,一石米大概1。2两银子左右,也就是说七品县令一月的俸禄是9两,说起来比一般杂役是高了些。

    不过,现在这个大商的官员俸禄,有四成会被折合成绢、棉等不实用的东西。

    而且,这个时候,生产力发展,劳动效率提高,商品交易频繁。

    绢、棉已经不是硬通货了,要想折现可没那么好折。

    这么一来,当官的实际到手的钱大概只有五两多。

    如果折合自己那个世界的RMB的话,大概是2000块不到。

    而且,这五两多银子不可能全部都被县令用作家用,因为他还有官场上的迎来送往,无论是公务宴请、私下人情、差旅花费,都是从这五两多银子里出的。

    好像,现在这个大商,可没有公费报销一说。

    所以可想而知,这些个读书人,真正想当清官有多难。

    这还是县令,多少也是七品了,要是八品、九品的官,俸禄就更低了。

    而且,在林沐白看来,不说看来,也是事实,大商的官员大都是读书人,读书人都是讲体面的。寒窗苦读数十载,好不容易当上了官,结果连饭都吃不饱,体面何在?

第219章天下哗然() 
第219章天下哗然

    这才叫“成何体统”。

    所以,他们怎么可能不贪?大家都贪的情况下,怎么可能会有人来反腐?

    林沐白把这些详详细细地和光武帝说了,李承宗又做了些补充。

    当然,林沐白在这个世界待了也算很长时间了,对这个大商天下,有了一定了解。

    在官员体制上,和自己那个世界的明代,极其想像。

    所以,林沐白根据自己对明史的了解,做出了更多的分析。

    光武帝当了几十年的皇帝,谈不上明君,但是也不是昏君。

    也并非对官员俸禄一无所知,他本以为一个县令月俸9两,比起普通人来已经不少,但是经林沐白和李承宗这么一分解,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收入确实太少了。

    “但是,林卿认为,提高他们的俸禄真的可以让他们廉洁奉公?”他又问。

    林沐白说道:“虽然未必,但至少可以让真正想廉洁的官有廉洁的资本。事实上,臣相信大商有无数胸怀理想的读书人,想当个好官。”

    心道,相比于物欲横流、毫无信仰的后世,现在的读书人至少更纯粹些,真正有理想的人比后世可要多。

    想到这里,又说道:“不过,高薪是一方面,咱们还需用制度来制约官员,这便是臣说的,军权、政权、司刑审判权三权分立了。这三权如果分别掌握在三个互不从属的人身上,那么无论那人当到多大的官,都没办法一手遮天,想贪腐也就没那么容易了。”

    林沐白又把这三权如何互相分立,又如何互相制约仔仔细细地说了一遍,大抵就是他在历史课上给老师背的内容,无非是又做了些细化而已。

    ……

    光武帝和李承宗、寿王的心里,再次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无疑,这又是亘古未有之变革!

    瑞清马上说道:“林师此策又是石破天惊哪!你这是要削各地督抚,哦不,是天下官员的权啊!”

    林沐白点头道,“没错。我们给他们涨了俸禄,够他们衣食无忧,现在要削他们权也是顺理成章。要不然呢?他们把着那么多的权想做什么?”

    光武帝沉默不语,陷入沉思。

    久久没有说话的寿王如同提壶灌顶,又激动地说道:“平心而论,此策不仅石破天惊,而且绝妙至极。一方面它可以减少官员手中的权力,增大贪赃枉法的难度。另一方面,它还可以杜绝督抚拥兵自重的情况,于君权稳固大有增益。本王看来,大商官员自问从政数十载,却从未想过如此绝妙的分权之策!只是……林师有否考虑此政一出,天下官员会如何哗然?”

    林沐白轻哼了一声,有些阴冷地说道:“我方才已经说了,朝廷已经给了他们衣食无忧,如果他们还想把着手里的权力不放,这样的官八成是想以权谋私的贪官了吧?所以,若有妄议此新政者,可以乱党反贼处置!”

    林沐白根本不怕天下官员反弹。

    为什么?

    因为之前说了,现在的官员随时都在更换,三派党争不休,也许今天刚上任,明天就得下台。

    大多数都是新上来的,他们没那么大胆敢对抗朝廷政令,也没有太多所谓的既得利益被触犯。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个新政没有从根本上触及军方的利益,反而可以让各地的武将摆脱督抚的控制,所以军方必然会支持。

    而且,光武帝之子燕王手握雄兵三十万!

    那还怕什么?

    如果有人敢反对,林沐白不介意让他惨烈地成为时代的牺牲品!

    这时,光武帝决然说道:“林卿所言极是,三权分立的新政势在必行,朕决意推之。此政乃是利于朝廷、利于百姓,利于我大商千秋万代基业的根本,若有任何人敢哗然,朕必行雷霆之击,让他永远都‘哗’不出来!”

    光武帝一言,就给此事定了调。

    林沐白没想到,自己提的这些建议,竟然没有一条被光武帝反驳。

    不得不说,以光武帝的视角能做到这点,确实难能可贵。

    毕竟,他的眼界离林沐白可差了足足一个世界!

    林沐白说的东西,也是人类社会进化了数千年才衍生了出来的成果。

    光武帝能理解,真的难能可贵。

    除了这些,接下来,其他的新政事项就更顺利了。

    改革税务司,以增值税为模板,重新制定收税方式。

    开海禁,设立海关总署。

    兴办教育,朝廷每年贴银广造书院,降低寒门学子读书成本。

    ……

    四人在御书房足足聊了一整天,直到深夜方才散去。

    李承宗一把老骨头,出来的时候困得哈欠连天眼泪直流,却依然不住地大呼过瘾,非拉着林沐白去青麓书院睡一觉,说他还有些问题想明天一早跟他讨教,那急切的样子有点像喝醉酒的状态。

    这李承宗,也算光武一朝的名臣,二担首辅,四入内阁,八任总督!

    还是一代帝师。

    身为一代大才,他曾无比自负,但是自从今天遇上了林沐白这个怪物后,他总觉得自己平生所学,离人家至少有二十年的差距。

    他觉得自己虚长了林沐白几十岁,但他又不得不承认,能和林沐白这等奇才共事皇前,实在是平生之幸,又是一种无可比拟的乐趣。

    快哉快哉!

    林沐白可懒得再陪他啰嗦了,大冷天不回家去青麓书院?想都别想!

第220章门户之祸起于京察() 
第220章门户之祸起于京察

    出了东华门他就一溜烟跑了。

    气得李承宗大半夜在冷风中吹胡子瞪眼。

    而御书房内,意犹未尽的光武帝则在灯下纸笔,奋笔疾书……

    苍老的脸庞上,满是兴奋之色。

    正是意气风发的老年皇帝!

    新政,成了这一年帝国的头等大事。

    为了能顺利推行新政,光武帝展示出了一个君主的铁腕和高瞻远瞩。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组建内阁。

    光武二十九年二月十五,李承宗被崇祯委以内阁首辅重任,同时又提拔林沐白、寿王帐下一人为内阁成员(原职暂且留任)。

    还有一位内阁大臣,乃是赵王的心腹。

    考虑到其他情况,光武帝决定暂且不动。

    这么一来,内阁实际上形成了以李承宗、林沐白寿王、浙党、赵王为主的四核时代。

    此时的光武帝,早已与刚刚登基时的光武帝不可同日而语。

    那时他想组阁,只能在几个党派提供的名单里圈人,甚至因为摆不平各方利益,逼得他不得不用“抓阄”的形式组阁。

    当然,那个时候的赵王,还只是一个少年,没有形成自己的势力。

    现在,朝野内外除了赵王,再无一人敢对他组织的内阁说三道四,无论是谁,只要有真才实干,他想用就用。

    还有就是,赵王的人,朕也没动是吧。

    你还能找到什么理由?

    四人内阁刚刚组建完毕,光武二十九年二月二十,光武帝颁布敕令开启京察。

    本届京察以内阁大臣林沐白为主持,吏部尚书周应秋、都察院左都御史王炳彰为副主持,吏部侍郎、文选司、考功司郎中等人辅佐。

    王炳彰这人,是赵王的心腹,光武帝此举,也是为了不引起赵王党以及朝中各党派的弹抵。

    至于那两派,光武帝尚且不惧,只是觉得麻烦。

    在这个大商世界,尤其是现在光武帝为帝的中后期,每届京察都是一次权力的大洗牌。无论是阉党、赵党、太子党、燕党、浙党还是哪派,每逢京察势必要极尽所能地去排除异己。

    林沐白知道,这个世界和明代极其想像,也读过明史。

    明代的权力更迭斗争,比这大商,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以《明史》有云:门户之祸起于京察。

    在往年,京察是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是秋后算账的时刻,任何得罪过掌控本次京察的派系的官员,都将遭到残酷的政治报复。报复的结果,是轻则罢官,重则下狱、发配甚至被满门抄斩。

    而这次,天下官员生杀予夺的大权都到了林沐白手里。

    当然,也在光武帝、赵王手里,但是他们两人的目标不是一致的。

    而林沐白和光武帝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用残酷的京察,为新政的推行开道。

    光武二十九年三月十五,在光武帝、燕王的强力支持下,李承宗殚精竭虑的谋划下,以及林沐白会同寿王、徐哲辉、李明煜等大才经过一个多月反复讨论、修改、整理后,总计有十八条、一百七十九则的《敕令整顿吏、赋、田三治新政》终于完稿,并获得了内阁通过。

    徐哲辉虽然为赵党,但是也颇有才华,彼此新政,赵王自然知道,但是目前没什么具体反应。

    所以徐哲辉在这次的敕令里,力争利益,提出了很多想法。

    想要林沐白等人妥协,但是林沐白怎么可能这么干,但是为了平衡目前各方利益,也采取了一些。

    要林沐白同意更多?

    不仅光武帝不干,其他党派的人会干?

    不可能的。

    所以,这一次的新政敕令,也是诸方平衡妥协的产物。

    次日,早已迫不及待的光武帝在太武殿正式下旨,在全国推行新政!

    而全权负责主持新政的钦差大臣,同样是林沐白。

    让林沐白集京察大权与新政主持大权于一身,这个用意就再明显不过了。

    新政很快传遍全国,朝野无不震惊。

    举国轰动!

    其震撼之势不亚于山崩海啸、地裂雷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