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战国霸天下 >

第114部分

战国霸天下-第114部分

小说: 战国霸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说什么?”卫峥和苏代两人都一愣,继而低声惊呼。

    “君上请看!”剧辛立刻从奉送一份信笺,卫峥连忙起身接过来打开一看,瞬即在亭台内来回踱步而走,许久,剧辛和苏代两人站在身旁看着卫峥,后者忽然悠悠长叹:“张子啊张子,出手果真毫不留情。”

    “君上……”苏代连忙问道。

    “秦王出手了!”卫峥说道。

    “秦王?”剧辛和苏代皆一愣。

    卫峥不经回想起了九年前五国相王之时,他们三人聚首东都洛阳的时候彼此的誓言:有朝一日,互为敌国,当放手一搏,不论胜败,彼此援手,共当危难。

    鬼谷纵横者流,纵与横注定要并列于世而角逐。

    三人聚首一别便是九年未曾再聚。

    卫峥悠悠叹息:“秦王已对我心有忌惮了,生怕卫国做大而成秦国大患,如今卫、齐、楚三国关系让秦国不安,大有互盟抗秦之势,秦恐之,张仪已然出手,欲再而连横瓦解三国可能出现的合纵抗秦之势。苏秦以身间齐,除你我三人知道,此外便是张仪,他了解我还有苏秦,势必坚信苏秦绝不会弃旧主。”

    这……

    苏代和剧辛两人都倍感吃惊。苏代忍不住的问道:“君上以为兄长会如何应对此事?”

    他和剧辛现在最担心的是苏秦接下来会怎么走?若是回到卫国,那就坐实了,卫、齐关系很有可能会深陷冰点,而此刻又被虎狼秦国忌惮,卫国大好局面很可能在一念之间陷入孤立无援之境。

    “如何……我也不知,但可以肯定季子绝不会回卫国……会去燕国也说不一定。”卫峥自言自语。

    是了,苏秦大有可能会去燕国,他知道这个师兄头很铁,既然要倾覆齐国,势必死磕到底。

    想到这里的卫峥忽然笑了,这让苏代和剧辛大为不解。

    是了,绝不会错,苏秦肯定料到了张仪必定出这么一招而提前为应对进行铺路,这一刻卫峥终于明白这位师兄派遣苏代乱燕还有另一重深意,那就是为了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一条继续间齐的后路。

    现在燕昭王只黄金台千金买马骨,满脑子想要报仇雪耻,对人才的渴望正是在最迫切的时候。

    苏秦必去燕国!

    卫峥无比肯定!

    再而转身,四处游离的目光地落在棋盘之上,喃喃道:“临危诡局,越是不起眼之处,往往隐藏致命杀机,卫国的体态变大了、变强了,同时也树大招风了……”

    ……

    十天前。

    齐都临淄,信侯府。

    信侯府正是苏秦的府邸,苏秦为齐国屡建奇功,不但执掌相印,更被齐宣王封为齐信侯,可谓是功成名就。

    这一日,一位陌生人来到了信侯府邸,并且被苏秦召见。

    这陌生人自称张仪故友,起初苏秦将信将疑,但随后他说出了一件发生在鬼谷一派演兵岭之事,苏秦深信不疑,因为他说的事情便是张仪、苏秦二人在演兵岭对弈的往事,只有他们二人知道。

    苏秦之才岂是常人能比?这位不速之客还没有说出来此的真实目的,他便隐隐猜测到了什么?

    果不其然,对方坦言告知他自己以身间齐之事已经败露,而对方也坦言这是张仪所为,齐王很快就会知道你苏秦根本不是什么孙膑传人,本就是师承鬼谷,更为张仪同门,明为齐国谋实为燕国谋,还有更多的真相会被披露出来。

    尤其卫国的做大一举跃居而成战国的事实更是让他百口莫辩,看似对齐国有利,实际上为国屡屡从中得好处。

    那位不速之客没过多久便离去了,此时此刻身在府中的苏秦不禁仰望夜空长叹不语,而仆役正在收拾行囊,今夜他便要离开齐国。

    “张兄出招,师弟接招便是!”苏秦嘿然一笑,甚是洒脱,话音一落便回到案几上取来笔墨洋洋洒洒写了二十个字。

    苏秦就此离开了齐国。

    各为其主当放手一搏,秦王要谋卫国,所以张仪让苏秦间齐的意图败露了。张仪又把这个消息提前告知了苏秦,让他得以脱身,彼此援手,共当危难。

    有朝一日,互为敌国,当放手一搏,不论胜败,彼此援手,共当危难。张仪没有忘记在洛阳城时的这句誓言。

    临淄城外,苏秦再而回望齐都城,心下却并没有一丝气妥,并没有忘记倾覆齐国的使命。

    “有朝一日,苏秦必卷土重来,齐不倾覆,死不休还!”留下这么一句话,苏秦策马飞驰,直奔北方燕国反向而去。

    翌日,齐王宫。

    今日朝会,齐国群臣发现了不同寻常的一幕,因为相国苏秦竟然没有来朝。

    就在这时,群臣看到一位带甲兵士捧着托盘走向大殿,众人都看到了齐国相印还有一份信笺。

    “禀报王上,相国去向不明,只留下相印与信笺一份。”那甲士说道。

    “好你个苏秦,藏得够深的,寡人待你不薄,何其可恨!”齐宣王一听苏秦竟然逃了,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信服?这让他更加怒的皮肉抽搐,当下令道:“寡人倒想要看看他有什么话要说,太史,念——!”

    太史旋即拿起了那封信笺,目光一撇正欲念出却犹豫了,齐王微怒,呵斥道:“太史?”

    “遵命我王!”太史心中一颤,不愿触怒齐王眉头,当即念叨:“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功败垂成,悲夫。”

    信笺之上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

    太史一念出来,面色突露诡异的群臣皆一语不发,有些本想要借此机会趋炎附势的臣子皆闭口不言。

    这份信笺洋洋洒洒二十个字,尤其是最后一句无比慷慨悲歌。

    齐宣王错愣不已,群臣皆闭口不言,苏秦留下的这二十个字精准无误的预言了齐宣王的话。

    身在庙堂的无不是深谙宦海的精明之人,显而易见,苏秦这封信笺是在告诉所有人,齐王无理指责和讽刺,而苏秦写下了这封慷慨悲歌的信笺,也驳斥了齐王对他苏秦的误解,尤其是最后一句功败垂成四个字。

    仅仅四个字,让所有人都明白了苏秦此刻的悲愤之心,因为这四个字与另一个大人物有关系,那就是鼎鼎大名的伍子胥。

    这四个字无疑是苏秦自比伍子胥功败垂成,以几百年前伍子胥的教训,这就由不得让人想起越王勾践和大臣文种、范蠡的故事了,才发生在几百年前的故事,那是斐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的警训。

    这已经是做臣子的古训。

    显然,苏秦已然如伍子胥那般功败垂成了,也不愿再做文种,只能做范蠡者流,选择激流勇退,不辞而别实则如范蠡明哲保身。

    让此刻的齐王脸色火辣不已的是,苏秦这封信笺的前一句,所谓“交绝不出恶声”便是在说即便你我君臣关系闹崩了,也不会相互讥讽对方,但齐王刚刚就这么做了,直接被狠狠的打脸。

    所谓“忠臣去国,不洁其名”,便是说我苏秦即便不论如何而离开齐国,也绝不会说齐国和您齐王的坏话。

    择主而事并非罕事,反过来就是说一个忠臣离开了一国,也不该污蔑这个臣子,而齐王恰巧做了。

    此时此刻,齐国群臣皆噤若寒蝉,庙堂之上落针可闻。

    齐王坐在王座之上一时间欲语而不得,现在他真的后悔听信了秦国的说辞了,什么狗屁有理有据,证据确凿,这分明就是秦国在挑拨他齐国的君臣关系,而且还成功了,苏秦这样的旷世大才就这样被逼走了,何其可恨,非但如此,自己还落得个恶名声。

    此时此刻,齐王一方面后悔莫及,另一方面也对苏秦更加怨恨不已,寡人有过你就不能好好解释吗?非要不声不响的离开?你苏秦倒好了,落得个范蠡激流勇退的美名,寡人便做了勾践得兔死狗烹的恶名,今后还有谁敢入齐国佐士?

    内心复杂到了极点的齐王又觉得苏秦这么做没有错,因为当年他亲自下令把子之给剁成肉酱,这就是在警告齐国的群臣,如此一来,苏秦被扣上了这样的罪名,要真的出现在王宫还有活命的机会?还敢不跑路?

    一时间,齐王惟有悔恨和恼怒相互交融。

    值得一提的是,苏秦离开了齐国,今后十五年内齐国国力已然在上升,但齐宣王在这十五年内竟毫无大作为,唯一可圈可点的便是继续力主兴办稷下学宫,实际上也是为了此次亡羊补牢之举,生怕天下名士不再入齐。

    ……

第086章:苏秦事燕() 
——

    齐王后悔和懊恼苏秦的不辞而别,这一离去齐国国相之位便空了出来,显然偌大的强齐不能没有国相,齐王在物色人选的时候立刻想到了孟尝君田文,能够第一时间想到田文还要得益于苏秦的夸耀,齐王记得苏秦曾经对孟尝君田文的评价非常之高,言之乃出将入相之大才也。

    苏秦离开齐国,齐王最终把相印交给了孟尝君田文,由其接替苏秦的位置成为齐国之相。

    而苏秦本人在离开齐国之后便一路北上燕国。

    燕王欲招揽天下贤才而置黄金台千金买骨的事迹早已经传遍列国,中原士子纷至沓来,苏秦和他们一样也进入了燕国之地,和列国士子一入燕地便直奔蓟城去燕王那里求个一官半职不同的是,苏秦入燕之后选择遍访燕境,亲自游列燕国的各大重镇体察燕国民情们,这是为了后面见到燕王时的一些准备。

    苏秦何许人也,寻常士子岂能与之比肩?

    衣衫褴褛苦访燕地三个月后方才入了蓟城。

    这一日,正值燕国朝会之际,只见宫中老内侍匆匆来报:“启禀大王,名士苏秦求见!”

    “可是曾任齐国之相的那位苏秦?”位列群臣之首的郭隗老先生连忙问道,但闻老内侍回道:“回太师,正是!”

    郭隗老先生大喜不已的面转燕王而道:“恭喜我王,如此大才名士入我燕国,我王切莫怠慢了苏秦,务必要留下他事王助燕啊!”

    燕昭王此刻欣喜的应声而起,连忙小步快走的离开王座朝着殿外而去,一时间忍不住大笑了起来,苏秦竟然来到了燕国,这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结果,三个月前名相苏秦离开齐廷早已传遍天下,天下士子都在惋叹苏秦于齐功败垂成而黯然离去之事,三个月以来一时间竟是销声匿迹了。

    没想到如此大才竟然突现燕国,让燕昭王喜不自胜的是苏秦原本是齐国之相,齐国错失如此大才,燕昭王没有理由不高兴,而齐王错失的大才却来到了燕国,这更加让他高兴万分。

    “苏秦见过燕王!”身在殿外的苏秦也倍感意外,本来静等燕王召见却没想到王亲自前来迎接。

    “先生入燕,当真是喜从天降啊,先生请入偏殿再说。”燕王喜不自胜的说道,揽着对方的手臂入殿,可见其重视之心,没办法,苏秦之名远播天下,这是与秦相张仪比肩的大才,名声在外,去了任何一国,国君都不能怠慢,燕王从来没有想过这般拥有经天纬地之才的名士会离开齐国而入燕国。

    怎能不高兴。

    一时间,燕王直接散了朝会把苏秦请到偏殿,自此喜色不减,又急不可耐的说道:“先生入破燕,若能佐士燕国,寡人必以客礼待之!”

    此话一出倒是让苏秦受宠若惊了,燕王欲以客礼而待,苏秦事燕,燕王这是不把他当作臣子来对待,而是以王的尊贵客人来看待,这份礼遇不可不谓不重。

    燕昭王太渴望人才了,一个张仪事秦、一个苏秦事齐国,两国东西并强,而今苏秦离齐,这对齐国而是一种巨大的损失,纵横者流,所在国重,所去国轻,燕王很清楚眼前这位名士的才华。

    “燕王不可,苏秦仓皇离齐,惶惶犹若丧家之犬,何德何能岂敢受以王之客礼!”苏秦连忙推脱的说道。

    “先生胸腹经天纬地之才,岂是无德无能之辈?先生不要推脱了!”燕王诚恳无比的说道。

    但苏秦仍旧再三推让,燕王许诺受以客礼而待,人家把你当国宾对待,那也不能坦然受之,身为鬼谷一派深得捭阖之术的苏秦自然深谙人情世故,方今天下虽说是一个礼坏乐崩的的时代,但还是要恪守君臣之礼的,所以百般推让,连连声称受之有愧。

    苏秦很清楚,燕王对他以客礼而待那是高看他,可自己不能因为燕王的高看就坦然受之,这就太不会做人了。

    然而苏秦百般推让,但求贤若渴的燕昭王却并非是礼节性的推崇,而是真心实意的就想这么对待苏秦,后者再三推让之际也发现了燕王的诚恳,心下不由得感慨万千,燕国新君果然贤明,也难怪天下名士开始不远千里纷至沓燕而来。

    “先生可愿助我?”燕王迫不及待的问道,双眼带着期待和忐忑,深怕这样的大才就此错失。

    “燕王之贤明,在下感佩!”苏秦说着拱手一礼,又补充道:“燕王盛情,苏秦难却,然苏秦原为齐国之臣,今而入燕得王之盛情,苏秦无以为报,遂委质为臣,以示其诚!”

    “好好好!”燕昭王大喜,委质为臣,这是要以书面保证以示宣布效忠燕王,佐士燕国,从此甘愿做燕国的臣子了。

    本以为苏秦这样的大才不愿委身破燕之国,实在是惊喜连连。

    苏秦委质为臣,燕王也不能怠慢,当下便道:“先生事燕,姬职许以先生上卿之礼,掌燕国相印,统领国政!”

    “臣,谢我王!”苏秦旋即拜首而道。

    入燕三月,初见燕王便被拜为国相,以苏秦当下的名望,燕国群臣也无以不服,别人出入齐国之相已久,做燕国之相没有人不服。

    燕王得此大才辅国,而齐国却污蔑一位大才促使其离国而被燕国所得,这是燕王即位以来头一回如此高兴,大喜之余忍不住问道:“天下云,仪、秦、衍纵横者流,所在国重,所去国轻,寡人闻相国乃纵横者流,但却不知何为纵横之学?”

    “我王容禀!”苏秦见燕王此问,旋即振作精神,道:“纵横之学,乃争霸天下之术,臣所得孙膑绝学乃鬼谷传承,谓之捭阖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