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战国霸天下 >

第115部分

战国霸天下-第115部分

小说: 战国霸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王容禀!”苏秦见燕王此问,旋即振作精神,道:“纵横之学,乃争霸天下之术,臣所得孙膑绝学乃鬼谷传承,谓之捭阖之术,经天纬地,匡盛霸业,臣既效命我王,定当倾尽毕生之学助我王遂志!”

    “寡人继燕国大位,山河涂炭皆为齐国所致,寡人毕生之愿必报此仇……”燕王悠然长叹便真挚的看向了苏秦,问道:“先生教我——!”

    燕王问计,这是在苏秦预料之中,为此花了三个月的时间遍访燕国便是为了回答燕王此问,更对列国的局势了解的透彻,对天下形势的了解程度也远在燕王之上,加上遍访燕国深入了解燕国的实际情况,这些准备足以让他对答如流。

    ……

第087章:灭齐之论() 
——

    燕昭王强耐兴奋之心,目不转睛的看着对方,摆着一副细心聆听之色静候对方高论。

    片刻之后,苏秦道:“臣入燕国已有三月之时,遍访燕国故未能及时谒见我王,我王恕罪!”

    “先生不愧为大才,与天下士子终归截然不同。”燕昭王一听很是感动,旋即问道:“愿闻先生高论!”

    惟闻苏秦侃侃而言:“燕虽历经子之之乱,又得齐国掠夺致使北境寒燕苦不堪言,让苏秦三月遍访燕国却是发现燕国气象令人侧目,燕国百姓热情饱满,拥戴我王,齐国乱燕,促使燕国百姓愤慨憎齐,假以时日待时机成熟,我王若振臂高呼发兵讨伐齐国,燕民百姓势必趋之若鹜,群起而应。我王与燕国百姓同甘共苦,何愁大事不能成乎?”

    “唉……弱国之燕,积弱已久,又频频遭此大难,何以讨伐强齐啊!”燕王却是叹息的说道。

    “等——!”苏秦言简意赅的说道。

    “等?”燕王一愣,道。

    “我王容禀!”苏秦肃然而道:“我王欲报此仇绝非一日之功,当内治于国以图强,外合众弱以攻一强。”

    “先生所言可是合纵大策?”燕王心中一动,说道。

    苏秦缓缓点头,道:“燕国势单力孤,且国力羸弱,即便我王励精图治纵然也不可独败强齐,惟合众弱以攻齐,必能败齐!”

    “合纵伐齐,谈何容易啊!”燕王苦笑道。

    “事在人为,未尝不可!”苏秦自信一笑,道。

    “哦?”燕王看他如此自信,不由得好奇了,“先生果真以为可行?”

    苏秦分析道:“齐国历来自恃中原强国而横行霸道,齐燕之仇不共戴天,齐赵边境之争历来已久,齐楚亦有淮泗之争,就连齐国最要好的盟国卫国,也把卫国到手的陶邑夺了去,卫国看似与齐国盟,实则对其耿耿于怀,齐占宋之陶邑更是与宋结仇。”

    “如此可见,齐国四处兴兵虏虐,到头来势必耗尽国力,而今之齐国一如当初魏梁四处树敌,齐国必步入魏梁后尘,魏梁何其不可一世,而今如此,又何其惨淡?”

    苏秦这么一说,让燕昭王看到了希望,是啊,现在的齐国也是那么不可一世,且臭名昭著,如魏梁国当初称霸中原一模一样,现在齐国自恃中原第一强国,横行霸道,已然得罪了不少人。

    但闻苏秦言:“我王欲以弱燕而攻强齐,必要养之以强,助之以张,而过刚则必断,是故,以使齐国更强助其以虎狼气焰,齐国历来以窃取邻邦寸土而高兴万分,齐欲强国必四处兴起征伐,生伐战则耗其国力,得罪他国。如此,强国再强亦可拦腰斩断,国土再广亦可转瞬间土崩瓦解。”

    “该当如何?”燕王连忙问道,心下越发兴奋。

    “破局之地便在宋国!”苏秦言简意赅的说道,“让宋国去养齐国气焰,天下列国,宋地最为丰饶,方今天下能以一国之力独灭宋国者,只有秦、楚、齐三国,然三国纵然有独灭宋国之国力,却也知道灭宋必会打破天下局势,更会遭来群雄忌恨,势必遭群起而攻之!”

    “既如此,齐王又如何会兴兵灭宋?”燕王疑惑的说道。

    “所以还要设一个局让齐国铤而走险,发兵灭宋。”苏秦眼眸迸发着锐利的光芒。“方下列国局势,秦独强天下,东出崤山问鼎中原之心天下皆知,山东诸国恐秦更甚齐国,公孙衍为力主合纵伐秦而奔走列国,成合纵伐秦大势,诸国兵锋剑指秦国,于是齐国便有了可乘之机,势必铤而走险,发兵灭宋,宋被齐国灭,势必打破天下局势,宋乃地处齐、楚要冲之地,齐楚之盟必然破灭,于是怒转攻齐,合纵攻秦联军反手过来,伐秦变成伐齐,齐国必灭!”

    “先生之才当真是旷古绝今……”燕王感到无比的震撼,这便是纵横者?果真可怕!如果说见到苏秦之前的燕王仅凭借仇恨的动力要败齐国,也知道仅仅只是说说,但这一刻燕王越来越相信,弱燕之国败强齐并非不可为之。

    “此绝非一日之功,且天下局势瞬息万变,我王切莫急躁,需有勾践卧薪尝胆之志,方下之时当内治于国为重,等待时机的到来,待时而动!”苏秦说道。

    “善——!”燕王坚定不移的说道:“先生说的不错,姬职必知耻而后勇,卧薪尝胆以灭强齐!”

    ……

    卫国。

    “你说什么?苏秦相燕?”卫峥下意识的站了起来,愣看着告诉他这个消息的苏代。

    苏代很是佩服的看向卫峥,拱手而道:“君上果真神机妙算,兄长确实已入燕国,燕王以客礼相待,拜其为相,千真万确!”

    愣神的卫峥忽然失笑了。

    辗转反侧,苏秦竟然真的去了燕国,尽管之前便对此有所心里准备,但真正确认这个消息还是忍不住感慨连连。

    战国七雄的历史已然随着“魏”变“卫”而悄然改变,却又惊人的回到了原来的轨迹,苏秦终究还是去了燕国。

    如此一来,卫峥不得不重新省视一下历史的走向,苏秦入燕,他接下来的行动会造成的结果极有可能是借燕、弱秦、伐齐以强卫。

    “你这二哥还真是头铁的主儿。”卫峥失笑的看着苏代说道,又是一叹:“昨日为卫臣、今日为齐臣、明日为燕臣,世人看待季子,也许认为他是个朝三暮四的人,虽有才却不齿,但我却知道他四处奔波只为我谋,这是卫国之幸也是卫峥之幸,我绝不能有负于他,卫国青史将来必为苏秦正名——!”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得遇君上,终侍明主,也是我兄弟二人之福。”苏代备受感动,说道。

    确说卫国当下在卫峥的主导下,卫国的军事改革行胡服骑射已经进行了一年多时间了,组建骑兵形成战斗力也非一日之功,在这少有的稳定环境下,卫国也没有丝毫怠慢。

    除了不断的训练这支华夏历史上的第一支骑兵部队之外,卫峥也下令开始在卫国境内兴建直道,没有战事发生,卫国的军队大量投入到了兴建“基础设施”的浩大工程潮流中。

    卫峥以一统天下为毕生之愿,基础就必须要打牢,偌大的天下真的到了宇内一统的那一天,直道必不可少,不能等一统天下的时候如秦国那般为了巩固偌大的帝国再来兴建直道,那会使得全国的百姓苦不堪言,为时晚矣。

    现在一边扩张一边巩固,在确保不耽误百姓农耕的前提下有序的动工,除了卫国的军队和卫国的老百姓之外,兴修直道的主力大军无疑是外族奴隶,卫峥把奴隶买来也是疯狂的压榨他们的价值,对此他展现出了暴君的一面,没有丝毫怜悯之心。

    卫国的直道几乎都是建立在了奴隶的血泪与森森白骨之上。

    当下只有两条直道,以朝歌为中心,一条从朝歌出发直通北部的卫国铸器重镇荡阴一城,再从荡阴城直达宁新中。

    今天的卫国已是战国,对于宁新中的这片矿脉也没必要掩饰,当今天下最富盛名的铸器重城一在卫国的荡阴城,另一个便在韩国三川一郡的宜阳城。

    天下锐器皆从卫韩而出,而卫国最盛。

    这已经成为了天下公认的事实。

    除了卫国国力变强跃居成为了战国之外,卫峥也很会“做人”,大搞“军火外交”同时也赚的盆满钵满,从荡阴出产的兵器已经成为了天下的“驰名商标”,深得列国喜爱。

    从最开始偷偷摸摸的与燕国做军火交易,到现在与天下列国互通有无,凡事做买卖的一概不拒,乃至通过卫国的商人把生意做到了域外北疆。

    另外一条直道从朝歌延伸到了卫国西境历山以东的成阳,显然,卫峥修这条直道的目的是为了将来吞宋进行的准备。

    除了兴建直道,也有条不许的兴建补给驿站,骑兵部队就是古代的机动力量,兴建骑兵补给驿站的目的就是为了一个目的:快速反应!

    一旦某地发生战事,卫国的骑兵部队就会立刻出动,一是通过直道,其二便是抵达补给驿站之后大军换上换掉疲惫不堪的马匹,继续奔袭以最快的速度驰援战场。

    卫国的版图扩大之后,补给驿站的好处就能彰显威力,即便不是千里良驹,骑兵部队一整个军团一日奔袭千里绝不在话下,即便发生多线战事也可从容调兵遣将。

    (PS:五一节日快乐!也感谢不少铁粉的支持,尤其是天天打赏的那些支持者们,石慌心里记着便是,总之感谢!)

第088章:公孙衍求见() 
——

    苏秦离开齐国而佐士燕国,这让齐国大怒,尤其是还为此在天下人面前丢了面子的齐宣王从此耿耿于怀,尽管对苏秦去了燕国的事情怒不可制,但还有个更可恶的秦国,如果不是秦国从中挑唆,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消息传播了出去,远在韩国为相的公孙衍听到齐王遭秦蛊惑错失苏秦,齐王为此大怒,秦国就这样得罪了齐国,这让犀首很是意外,秦惹怒齐国现在又与楚国在汉中蜀地陈兵对峙。

    犀首看到了合纵攻秦的时机又到了。

    这天下没安生多久便再起风云。

    卫国,朝歌。

    今日朝会,卫峥例行上朝,右丞相剧辛、百司长璟仓还有谋士苏代均在朝堂之上。

    “启禀君上,名士公孙衍先生求见!”来报的老内侍躬身而道。

    “犀首来朝歌了?”卫峥倍感吃惊的说道,旋即抬了抬手,道:“快快有请,寡人可不能落了个怠慢名士的恶名!”

    心下却飞快的思量着,公孙衍跑到自家底盘来到底打着什么如意算盘?

    “且慢——!”就在这时,璟仓出列拱手而道:“启奏君上,臣有话要说。”

    “说!”卫峥干脆利落,璟仓已经成为了卫国有名的谏臣,让人羡慕嫉妒的是这百司长最喜欢跟君上作对,就像楚国的左徒屈原一样,但又却深得国主赏识。

    卫国庙堂上的群臣纷纷把目光落在了璟仓身上,只见他拱手躬身礼闭而说道:“君上,臣以为还是不见公孙衍的好!”

    “何解?”卫峥愣道,这璟仓又要怼上了?有点意思!

    “公孙衍此人,我卫国万万不能容之,更不能留之,容之留之必误国累国,臣恳请君上将此人打发走了便是。”璟仓说道。

    卫峥笑了,道:“纵横者流,犀首大才也,战能统兵,谋能定国,璟卿言之不堪,恐有偏见吧。”

    璟仓放下了双手,站在庙堂上继续回应道:“君上一笺‘招贤令’网罗天下名士,我卫国庙堂人才济济,臣并非想逞口舌之利,更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实乃公孙衍这等说客以国之重器而报私仇的危士有太多前车之鉴,不得不防啊。”

    “何以然?”卫峥问道。

    璟仓再而拜礼,于是便说道:“公孙衍本为魏国人,助秦夺河西重地而拜秦大上造,张仪入秦而失势转归母国,便鼓吹合纵伐秦,实乃公报私仇尔,三晋受其蛊惑而惨遭大败,河西雕阴一战魏将士折损八万,合纵伐秦,函谷关一战三晋合兵又损十万,修鱼一战韩又损八万,便是二十六万呐,受其蛊惑之三晋几乎流尽了血,公孙衍在魏国丢了官又厚着脸皮去韩国要官,目下来我卫国定是不怀好意,欲惑我主,昔日公孙衍想把我卫国也拉下水,我主英明,未受其惑,故免遭此难。君上既知道公孙衍这等说客乃祸害社稷之乱臣,为何还要见他呢?”

    “寡人不在乎,三晋者流,去赵王赵雍,当今韩王、魏王皆酒囊饭袋两个,寡人不屑。”卫峥淡淡的说道。

    “可君上想过没有,公孙衍鼓吹之合纵其意谋,虽首要伐秦,秦灭,便调转兵锋攻打齐国、楚国,三晋正是受其蛊惑而使其遂愿,结果惨败,兵挫地削。楚与三晋历来宿愿难消,楚国旬日不久便伐韩国,得了新城一郡,楚国知道会做何感想?秦国就更不用说了,还有齐国?君上要见公孙衍,齐、楚、秦三国会作何感想?”说到这里,璟仓躬身一拜,道:“此等不祥之人不见为好,望君上三思!”

    “哈哈哈……”卫峥朗声一笑,声音响彻大殿:“大争之世,敌友只在转瞬之间,景卿忧国,寡人甚慰。然卿之忧虑不足道也,楚国大军目下与秦国在汉中蜀地对峙,又伐韩国,根本腾不出手来伐我卫国。”

    “况且敌若伐国,卫国敢战亦能胜!”卫峥自信的说道,显然与三晋害怕三强相比,卫峥却不怕,又道:“至于秦国,秦已然有忌我之心欲伐我,福兮祸兮,是福是祸都躲不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此话一出让苏代等人精神大振,无疑振奋士气,卫峥继续言道:“齐国?齐国刚刚负我,失去了一旷世大才,难道还想要再失去一个战国铁杆盟友?齐国庙堂还是有明白人的,璟卿以为犀首,见还是不见?”

    “君上定夺便是!”璟仓无话可说,旋即拱手一礼便退去一边。

    “宣!”卫峥干脆利落的说道。

    “宣公孙衍觐见——!”

    卫峥兴致使然的面朝大殿正前方,不一会儿,公孙衍小步快走而入,来到殿中便拱手长身一躬,礼道:“公孙衍拜见卫侯!”

    于殿上政委禁坐的卫峥不动声色的说道:“先生免礼,寡人记得上一次与犀首一见还是九年以前五国相王,六国会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