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战国霸天下 >

第147部分

战国霸天下-第147部分

小说: 战国霸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仪沉默不言之际,赢驷自顾自的说道:“荡儿此子,天赋极高,壮勇过人,生性好武,对兵家之事尤为嗜好,寡人欣慰嬴荡勇武,战国天下,一个尚武的国君能确保一国旺盛斗志。然匹夫之勇,人皆可得,荡儿时常流露出种种浮躁,令寡人深深不安,寡人本想如公父当年那般,将寡人从一个浮躁的之人磨砺成深沉持重的君王,寡人也想消磨荡儿暴戾浮躁之气,可如今寡人来日无多,偌大一国若交于劣子之手,寡人非但死不瞑目更无颜面对秦国的列祖列宗啊……”

    喃喃自语的赢驷又接着说起了嬴稷:“再说寡人派去燕国为质的次子稷儿,稷儿比荡儿小太多,方才十五岁,年纪轻轻却气度沉稳,少了荡儿的暴戾和刚强,也多了一份沉稳。”

    说到这里,赢驷看向了张仪:“正因如此,当年相国提出让稷儿去燕国为质,寡人应允便是为了培养此子的坚毅之心。寡人很想召回稷儿,荡儿已为秦国太子,此等关头寡人若突然把稷儿召回秦国,秦廷怕是陷入明争暗斗了,难保有人不遐想连连,若因此而陷入内乱,岂不弄巧成拙?”

    “两子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寡人还真是难以决断。”说着,赢驷便直接问张仪:“相国,该当如何?莫要因忌讳而不言啊!”

    张子听闻仍旧犹豫不决,听到赢驷说起了储君继位的大事,发现入秦至今,对于嬴稷、嬴荡这两个秦王最喜爱的王子皆所知不多。

    确说甘茂,这是张仪入楚发现的一位大才,说动其入秦佐士,举荐给了赢驷,到头来甘茂成了嬴荡的老师,忽然细想让张子心惊出了一身冷汗,要不是秦王对自己深信不疑,屡屡压下了朝堂之上对自己参的奏本,怕是莫名其妙的出局了都还稀里糊涂。

    张仪深得捭阖之术,纵横天下可谓无往不利,此刻却是沉默使然,但他知道并且可以肯定另外一个事实:深沉如赢驷本人,对于这两个儿子尚且难以取舍,遑论他人?

    这一刻的张仪知道其中事关身死的隐喻,与其说赢驷是在对自己商量储君之事,不若是在间接问自己的忠心,不论是嬴稷还是嬴荡谁人继位都是次要,赢驷最看中的是你张仪的忠诚。

    张仪万分坚信,赢驷便是在如何倚重自己,在这种权力交接的节骨眼上,往往都会变得冷酷无情。

    细想下来,又回想车裂的卫鞅、万箭穿心的武器,张子心中胆寒不已。沉默了许久,终于还是开口了:“王上,储君之事,虽迫在眉睫,臣却不敢妄下定言,张仪与公子嬴稷、太子嬴荡皆无多少往来,并非臣不为我王分忧,实乃无高明谋划献于我王,若献庸计,张仪万死难辞其咎啊。”

    “张仪……!”赢驷忽然凝视着他拖着长音而道。

    “臣在!”张子拱手而道,这个节骨眼上,赢驷看这架势知道肯定从他口中问不出什么话来。

    良久,赢驷不禁老泪纵横,摇头叹息不断,带着沙哑之音说道:“天意如此,天意如此啊……寡人即位之初车裂商君,相国是担心有此一劫?步吴起、卫鞅后尘?”

    张子仿佛没有听到这句话,更别说回答了,而是坚定万分的说:“王上,臣以为,储君大事,不在众谋,而在于明主独断,如此方可万全啊。张仪身为秦国之相,深得王上知遇之恩,毕生难报,臣深信我王深谋远虑,我王定夺,臣,唯命是从,但有决断,张仪万死不辞,誓死力保大秦不内乱、无外患——!”

    赢驷挣扎欲起,却又显得无力,喘息良久,目不转睛的凝视着张子,忽而拱手:“张子,请受寡人一拜——!”

    “使不得,使不得……”张子哽咽着,誓言而道:“王上放心,但有诏命,张仪定当竭力尽忠职守,若负秦国,必遭天谴!”

    “只希望我大秦未来的国君万万不要负了张仪。”赢驷怅然的说。

    ……

第047章:尽揽济南魏地,大赦于民() 
——

    秦与卫国在阳山之战的消息传遍天下,一时间整个天下为之倾动,任谁也不曾想到败的一方不仅仅是秦国,而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秦国自孝公嬴渠梁启用卫鞅变法以来至今,还从来没有遭受过如此惨败的一战。

    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震惊,天下群雄忽然发现那个几乎在多数国君眼里还是小国、弱国的卫国竟是变得如此强大,竟能够一战覆灭素有无敌之兵的十万秦军。

    十年前的卫国不足百里地,而今只用十年便力克虎狼强秦,破敌十万众,简直千古难见。

    可以预见的是,阳山之战后,天下的列国都不能再忽视卫国了,便是秦、齐、楚三强也不能不重视那盘踞在中原天下的卫国声音了。

    卫国因此战大败秦军,气焰正盛,如日中天。卫峥知道这样的结果利弊皆有,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闷声发大财而以小国自居是不可能的了,虽不能闷声下去但发财还是可以继续下去的,在者战胜了秦国对于激发整个国人的斗志也有无尽的裨益,世间无完美,只要利大于弊,卫峥不会在乎局部和短时间的损失。

    伊尹云:治大国如烹小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

    闷声发财还是高调发财,只要在合适的时间做出合适的决策便是上上之策。

    秦国便是在一次错误的时间,发动了一场错误的征战,最终遭此惨败,使国陷入危局,卫峥自当吸取教训。

    阳山之战已经落幕,卫国的大军也开始班师还都,不过此次班师却并未在从原来宋国地界绕道归国,而是直接从济南魏地,从鸿沟一路北上,既是班师回朝也是尽览济南魏地。

    卫峥带着这支覆灭了十万秦军的卫国将士一路北上,深入魏国境内可谓有恃无恐,数万大军仿佛是在自己的国境内调遣一般,行军速度也非常之缓慢。

    秦人悍勇无愧锐士之名,难怪能够把山东列国给打的满地找牙,此次阳山大战,要不是卫国的装备精良,再有一支骑兵军团,面对司马错置死地而振士气以殊死一战的秦军,说不定还真的无法吃下这十万秦军。

    但终究是胜利了,虽然覆灭了十万秦军,卫国本身也损失不小,两万卫国将士深埋阳山,班师回朝而行军缓慢,自然是因余下重伤的几万人马的因故。

    这支军队携带者胜秦之威,卫峥有底气有恃无恐,至于魏国,此次最后的家底也葬送在了阳山,已经流干了血,再无拒敌之兵了,面对卫峥这支胜秦之师的一路北上,但凡所到魏境内的城池,其守将、县令莫不开关恭迎。

    直接便是投降,以示臣服!

    且不说魏国十年内再无力组建一支三万人马以上的大军,魏国这次真的是流干了血,便是目下有一支大军也不敢与胜秦之师争锋。

    军队的赫赫威仪是打出来的,面对这样一支战胜十万强秦之兵的大军,跟没有任何抵抗的心思。

    一路北上,没有任何阻碍,逢城便开关,城内的吏员举城恭迎。

    启封城,此城在大梁以南,两城相隔不过十五里地之遥,卫峥率领的大军沿着鸿沟之水北上至此。

    启封城与大梁城在当下是两座城池,在历史上启封便是大梁、便是开封城,由于年代久远,加之秦灭魏国水淹大梁之后,魏惠王建立的大梁原城百姓便悉数迁至启封。

    “速速开城门,快点快点,命城内百姓恭迎之……”启封城楼之上,县令火急火燎的说道,城南之外一支大军正以不快不慢的速度前来,赫然便是卫国这支军队。

    “开城……”

    城内的老百姓在县令之命下被吏员指引着前来恭迎,大军浩浩荡荡而来,一排刻录着“衛”字的战旗猎猎招展,一支铁骑率先入城,策马在前、一马当先的正是卫峥,左右两侧便是护卫孟贲及其犀首公孙衍。

    “来了来了……”那县令连忙率领城内的一众官吏在最前方的一策匍匐跪地,紧随而至城内万民莫敢不从。

    国君凝视着臣服脚下的众生,一语不发,对于启封城的县令更是没有瞥一眼,那县令机灵的高呼:“恭迎大王——!”

    直接便尊称其为王了,紧随而至一众吏员齐声高呼,不一会儿,卫峥便看到也听到了匍匐脚下的众生皆高呼:“恭迎大王!”

    见此情形,卫峥心中豪情万丈,天命如此,大丈夫哉,但是如此!

    魏国的臣民尊己为王,以示臣服,这让卫峥心中高兴而豪迈万丈的同时,也背生冷汗。魏人此举何其悲夫?如若有一天自己的子民也如同这些人一样……这让他心中警示万分。

    虽然有着被迫臣服之意,但魏不得民心以至如此才是关键,否则为何无人拒敌而是恭迎敌人?

    卫峥忽然牵着缰绳止步,微微抬手大军应声而止,城内的老百姓们不知道为何这支军队停了下来,却也无人敢说话,也无人敢起身。

    只见卫峥环视着城内的老百姓们,目光所至之处,基本看不到几个壮年人丁,几乎都是妇孺老弱之辈,魏国的人丁都因连年征战打完了,几乎流尽了血。

    王图霸业的背后是一片血骨尸山啊!

    多少个古战场掩埋了多少的森森白骨和无尽亡灵?

    戎装披身的卫峥下了战马,旁侧的孟贲当即形影不离的尾随在后,一个不过十岁的小孩与大人一样匍匐跪地,他忽然抬起了头好奇的看向了卫峥,而身边的父母大惊失色,连忙按住了他。

    “寡人有这么可怕吗?”卫峥忽而问身边的孟贲,后者挠了挠头,一脸茫然不语。

    没有人知道这个君主心在想什么,卫峥环视城内的老百姓,平静的说道:“都起来吧!”

    匍匐跪地的万众谢恩,纷纷先后再度站起来,不过敢于直面君主的人几乎没有,或是待其国君的目光移至别处之时偷偷凝视者居多。

    “启封城,从此不为梁国之地,即刻起便为我卫国城池,尔等从此便为卫人。”卫峥环视城中的老百姓:“魏国的赋税一加再加,征丁的年龄一降再降,百姓苦不堪言,寡人早有耳闻……寡人诏,大赦万民,三年之内不征济南之地一斗粟谷,寡人欲与民修养,君无戏言!”

    此言一出,城内的老百姓们原本以为会被奴役的人莫不惊诧万分,历来敌国破便是屠城、杀敌国之民,虽入战国时代这样的情形已经少之又少,但两国交战的仇恨往往都会连带着老百姓被殃及池鱼,例子仍旧数不胜数。

    国仇家恨,便是从历史上项羽屠城就能窥伺一二。

    卫夺城池,非但国君亲自莅临,更当场大赦于民,三年不与征税,可谓始料未及。

    哗啦的一下,万民再次匍匐跪地以谢恩,卫峥再次上马,大军紧随其后源源不断的入驻城内。

    而此时此刻,身居在大梁城内的魏王已然六神无主。

    ……

第048章:魏无忌() 
——

    大军入驻启封城,卫国的军队入城便与民“约法三章”从未改变,启封城内的百姓们心中的担忧也有所消退,卫峥取其地而得其民,将济南之地划归为辖内统治自然不可行高压之策。

    这些年来,魏国穷兵黩武,征伐频频却又连连战败,早已不得民心,此时此刻正是笼络魏人之心的时候,当然要大赦万民。

    魏国的这块地固然好,但眼下是一块烂摊子却是不争的事实,收了这块地与民,眼下绝不能继续穷兵黩武,济南之地也没有多少兵丁来源了。

    济南四百里余里地目下被卫国吞占,置于一郡便是济南郡,加上长平关隘之地,至此卫国的疆土再次广国五百里,抛开那块飞地江东一郡,中原卫国的土地也广拓千里,实打实的万乘之国也。

    战国七雄,魏变卫,战国还是七雄,然那个不可一世的魏国而今已然作古,名存实亡了。

    大梁城下,戎装披身的卫峥统领着他的铁骑军团兵临城下。

    至于犀首公孙衍,则是找了个借口继续留守在启封城,卫峥也理解,都是故友、故君、母国,犀首也难做。更知道,公孙衍老了,打不动了,这次雪耻之战几乎是他倾尽全力,而今如愿以偿,犀首也犹如泄气的皮球一般,再也没有了昔日叱咤风云的那份锐气,将军一旦没有了雄心壮志,也难有作为。

    卫峥倒也不强求,犀首大才,让他从此安度晚年也算是功成身退,也不求其继续为己征战四方,没有了犀首,还有个穆邯,还有个魏缭,江山代有才人出,这两个人都是可造之材。

    犀首毕竟是魏人,此情此景,卫峥也能理解。

    “君上,魏国看来无人了,偌大的大梁连个守城的兵丁都无几。”孟贲遥看城楼之上空空荡荡的城墙,敌军兵临都城之下,竟无人守城,可见魏国气数已尽。

    “三晋的血,流干了!”卫峥悠悠的说道,偌大一国,昔日霸主而今落得如此田地,未免不让人唏嘘可惜,成王败寇,便是如此。

    大梁城门忽然徐徐大开,卫峥见此情形当即大手一挥,身旁的孟贲立即率领五百铁骑为先军进城探察,以备有诈。

    没过多久,一单骑再次奔驰出城前来秉承城内安全,这下卫峥便无疑虑,当即亲率大军浩浩荡荡的时驶入大梁城内。

    他还记得上次入大梁城是在十一年前,亲眼目睹着庄周惠施的鲦鱼乐辩,而今如此,惠施这位名家的祖师爷已然逝去,逝者如斯夫。

    卫峥策马漫步行走在大梁城的长街之上,忽然自言的说道:“十一年前,寡人入此天下一城之大梁,那时为防身份暴露,不得不小心翼翼,而今再入大梁,寡人却以君临之态驾临于此,呵呵……”

    只是大梁还是那个大梁,今日大梁的景观与十一年前差距甚大,让卫峥最为印象深刻的是,这座名都已经萧条不已。

    长街之上空无一人,只有卫国的兵丁甲士屹立在两侧守卫着国君前行,长街两侧的屋舍莫不紧闭,偶尔有些目光透过窗户的缝隙望着外边,那些卫国人的甲士虎虎生威,皆身披精甲,一些老魏人仿佛看到了魏武侯在位时魏武卒的影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