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战国霸天下 >

第165部分

战国霸天下-第165部分

小说: 战国霸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事。

    要知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赵国胡服骑射的成功一定程度上要感谢秦武王,如果不是秦武王的死,就没有他赵雍暗中插手秦国内政的事情,秦国就不会爆发季君之乱。秦武王不死,以其生性好战的性格,秦国势必会在赵国胡服骑射的关键时刻拿赵国开刀。

    历史上是如此,现在也基本如此,秦武王的死,给了赵雍插手秦国内政致使其内乱数年,为赵国变法图强赢得喘息之机,卫国也能得以避免同时和东西方两个强国交恶的局面。

    ……

第83章:两面三刀武灵王() 
——

    现在的卫、赵两国正处于史无前例的“蜜月期”,疏通朝歌与邯郸的直道、驰道、乃至枕木轨道都在火热兴建当中。

    与秦阳山大战后,卫国便改弦更张,卫峥本着“高筑墙、广积粮、静观其变”的策略,伐交为主,伐战辅之。

    而这几年卫国都未曾对外用兵,不显山不漏水的继续闷声发财,积蓄国力,家底不露。即便是秦武王继位之初把张仪赶出秦国,卫峥毅然把张子接入卫国,当时的齐国就要以此为借口兵伐而来,刚刚与秦恶战一场的卫国似乎就要马上和齐国再战,但最后还是有惊无险的通过邦交手段完美化解了秦国藉此挑唆齐国伐卫的阴谋,而卫峥也没有违背当初“共担危难”的誓言。

    这场危机之后,卫国便安安静静的盘踞中原,一边闷头发展,一边坐看秦武王劳师动众两年多拔掉了宜阳。

    这些年,卫国最醒目的实力膨胀就是骑兵军团的扩充,已然达到了五万铁骑军团的规模,能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组建这么一支规模庞大且形成作战能力的骑兵部队,没有赵国的帮助是不可能的,这一点又取决于当年太行称王之际与赵国结盟有着直接关系。

    犹若纵横交错的棋局,可谓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些年来,赵国国力日益强盛也与卫国息息相关,一方面赵国军队装备这大量的来自卫国的精兵利器,另一方面卫国也派出了教官队伍帮助赵国训练骑兵部队,骑兵战法等等。

    而赵国则是源源不断的给卫国输送兵马,两国如此密切的合作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商贸往来,要说朝歌现在除了国人之外,列国人士最多的就是赵国人了。

    赵国除了对卫国输送急需要的马匹资源外,也为卫国提供大量的奴隶,虽说七国随着先后变法都渐渐的废除了奴隶制度和人殉制度,但只是针对华夏一族而言,异族人却不在其列,而人口和奴隶方面的需求,卫国简直比战马犹有过之。

    赵国北境就与北方的异族接壤,而今两国关系如此密切,这笔买卖赵武灵王也乐得做。

    就在不久前,赵国和卫国就敲定了一笔新的大买卖,赵武灵王已经把北伐林胡、娄烦提上日程,把九原之地拿下,也顺带借此机会拿着异族人给赵国骑兵练手。

    赵雍最开始还在琢磨着灭了林胡、娄烦之后,这些异族该如何处置的问题伤透了脑筋,游牧民族向来居无定所,大批俘虏放了无异于放虎归山,躲进漠北舔几年伤口又会犯境,不放又是一个包袱。

    而苏代告诉赵雍,卫国要人,两国瞬即一拍即合,就此敲定了一笔大买卖,赵雍拿这些奴隶以换卫国的精锐兵器,而卫峥得到这些奴隶用来构建他帝国蓝图。

    不过卫国也不可能要太多的异族,卫峥也不敢收太多,赵雍为了把异族奴隶的价值最大化,最后做出了一个决定,让这些奴隶在赵国北境垒筑赵长城。

    ……

    时间如白驹过隙,卫峥即位已经到了第十七个年头,而今正处于公元前306年。

    芈八子和秦国新王嬴稷在返秦的路上并不太“顺利”,辗转反侧竟是托了半年之久的时间也没能如愿回到咸阳,这半年时间,芈八子和嬴稷可谓吃尽苦头,从燕国境内就开始遭遇暗杀,一个是要返回母国荣登大位的秦昭襄王嬴稷,一个是秦国史上赫赫有名的宣太后芈八子,但这一路上的艰难只有他们母子知道。

    这一点,卫国之主和赵武灵王在明里暗里可是出了不少力啊。

    而此时此刻,嬴稷母子俩来到了邯郸城,看到赵国都城的那一刻,终于松了一口气。直到现在,芈八子和少年嬴稷都被蒙在鼓里,完全不知道这一路上的艰难险阻半数都是赵雍给他们设的套,只为了延缓其返归秦国继承王位的时间。

    而现在,毫不知情的嬴稷母子俩在邯郸城确是被赵雍盛情款待,对此还不得不对赵雍感恩戴德。

    嬴稷母子俩虽然无比急切的想要回到秦国,但赵武灵王一路上鼎力相助,为他们两个多次化解“劫难”而从危险之中救了出来,如今途径来到邯郸城又被盛情款待,根本就是却之不恭啊,这一留又是过去了三日。

    这一日,芈八子带着十六七岁的少年嬴稷入赵王宫谒见赵雍,同时也是来辞行的,秦国那边可是十万火急啊。

    赵雍得知当下便在王宫内大设酒宴款待。

    王座上的赵雍正襟危坐:“寡人听闻稷公子今日便要返秦荣登大位?”

    “国不可一日无主,外妃与稷儿也该是时候向赵王请辞了。”芈八子欠身的说道:“我们母女俩得以平安,全仰仗赵王鼎力相助,如此大恩不敢忘记。”

    赵雍畅快一笑,微微点头,便看向了殿内的另一个贵宾:“国之大事,非同小可。寡人也已知晓燕国已经收到贵国诏谕,还派遣燕相苏秦先生前来督促,要寡人速速放人呐,寡人又岂敢强留啊。”

    “大王言重了。”芈八子有礼的说道:“燕国子之乱国之际,外妃与稷儿有幸身居贵国,幸蒙赵王收留,外妃和稷儿对赵王恩遇感激不尽。”

    “那就希望稷公子莫要忘记在赵国的患难之情,荣登秦国大位之后便与赵国签下盟书,结盟交好,两国从此互通有无,以礼相待。”赵武灵王带着平和的笑意如是而道,那份演技真是没的说。

    不得不说,赵雍也是一个十足的实力派演员,当面一套,背面一套的伎俩是玩的如火纯青,无人知晓他嘴上正在这么说,可其内心却是在想着该不该再为嬴稷返秦途中设置点障碍好延缓其归国继位的时间呢?

    芈八子虽不知道赵雍是个两面三刀的主儿,更不可能知道对方此刻的想法,旋即举止有礼的说道:“赵王放心,稷儿归秦继位之后,秦国即刻送上结盟国书”

    赵王旋即持樽爵高举:“好,秦王妃、稷公子、苏秦先生、诸位爱卿,吾等共饮此樽——!”

    少年嬴稷告别赵王之后,终于踏上了返秦继位的路途,但却没能来得及,秦武王驾崩的消息终于还是瞒不住,以季君公子壮为首的秦国宗室已然蠢蠢欲动。

    秦昭襄王继位之初注定要迎来一场夺位之争,秦国内乱是在所难免了。

第84章:纵横者流,去而国轻() 
暮春时节,秦川仍旧是一片霜冷。

    嬴稷和芈八子终于离开了赵国地界,赵武灵王派遣乐毅亲自带八百甲士队护送直到函谷关才止步。嬴稷母子再次看到函谷关的那一刻,疲惫之态终于渐露振奋。

    到了,终究还是有惊无险的回来了!

    “姐姐……”芈八子刚刚下了轺车,仰望函谷关之际,便闻一道熟悉的声音传入耳中,但见一支从关内奔驰而出的秦军小队,为首者赫然便是秦国当今闪耀升起的将星魏冉。

    “总算把你们盼回来了。”魏冉飞快的下马来到芈八子等人身边,看到新王和王妃皆安然无恙,魏冉心中也是落下了大石头,便拱手叩拜。

    “这一路上全仰仗乐毅将军护送,我们母子俩才能安然返秦。”芈八子微笑的说道。魏冉一听,顿时在赵国的兵士当中看到了乐毅,一看此人举止不凡,镇静自若,顿时拱手抱拳:“多谢乐毅将军!”

    “职责所在,无需言谢。”乐毅微笑的拱手回礼,又道:“秦王妃和稷公子现如今已经安全抵达函谷关,乐毅该回邯郸复命了。”

    魏冉拱手说道:“本想留将军歇息修整数日,补给一二再走,但秦国目下局势不容乐观,也好,大恩不言谢,魏冉便不强留将军了。”

    双方客套了几句,乐毅带着赵国的一众护卫甲士远去,魏冉收回目光便落在了嬴稷母子身上:“姐姐,事不宜迟,我们马上回咸阳!”

    ……

    在魏冉和樗里疾的拥立之下,嬴稷成功于咸阳继位为王,其母芈八子号为秦宣太后,秦昭襄王继位之初为其兄长秦武王嬴荡守孝一年,第二年开春正式登基为秦国新王。

    就在登基的三月末,秦国咸阳城上演了血流成河的一幕,任庶长的季君公子嬴壮和拥簇他的大臣、王室公子造反,秦国陷入内乱。这场内乱并没有动摇秦国的根基,拥立秦昭襄王的严君樗里疾和魏冉掌握着秦国的绝对兵权,嬴壮一党最终被魏冉全部无情诛杀。

    因秦武王的死,秦国持续近三年的内部动荡终于得以稳定下来,秦国终于迎来了秦昭襄王的时代。

    ……

    卫国,朝歌。

    “王上还请节哀……”狐殷站在卫峥的身后轻盈的说,她正亲手为其梳发,黝黑的头发中出现了几根细不可查的华发,不知不觉卫峥已经到了不惑之年。

    这人活的久了也会渐渐改变,尤其是心性的变化,而今的卫峥几乎把所有的锋芒尽皆内敛,所有的臣子面对这个王,不可揣摩其心,掌国二十年已经让他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王者。

    “二十年了,你却一点没变,犹长春永驻,如凡尘谪仙不会变老。你的样子还是如二十年前那般,莫非是吃了什么长生不老之药?”卫峥一动不动看着铜镜中的狐殷倾世容颜,缓缓的说道。

    狐殷轻柔婉约的一笑:“王上说笑了,这世间哪有什么长生药,便是有奴家也会献与王上,怎敢独吞。”

    “长生长生,虽知虚无缥缈,却也令人神往之。”卫峥喃喃自语的说道。

    “禀报王上,文武群臣皆已俱至!”这时,宫中老内侍低首入殿秉承道。

    卫峥旋即起身,整理着装便悠然远去,留待狐殷独自望着铜镜中的自己愣愣的出神,她不由自主的抚摸着吹弹可破的肌肤,狐殷如卫峥叹息之言那般,容貌竟是一点也没变,仿佛长春永驻,容颜不老,便是比她小的齐灵妫公主,太子姬驭的母亲也经不住岁月蹉跎而出现鱼尾纹。

    ……

    这一日的朝歌虽繁华依旧,但却少了往常特有的喧嚣与热闹,长街之上皆是卫国的甲士严阵列队而立,整个都城已然被禁街,王城充斥着肃穆与凝重的氛围。

    这个月,卫国爆发了一场大地震一般的两大事件,王宫门前竟是高悬白绫!

    盘龙正殿的广场外,八千黑甲列阵而立,卫国文武群臣俱至。殿前,卫峥独立于此俯瞰众生。

    “我王诏命……”站在卫峥下方一侧的太史手持诏书高宣:“追封公孙衍号武威侯!”

    太史宣召落下便看向了卫峥,即位已达二十年的卫峥一语不发的自盘龙殿独步走下一个又一个台阶。

    这一日,卫国之主亲率群臣为公孙衍出殡,而就在一个月之前,他才送走了太子太傅陈轸。

    命数仿佛大海起伏不定,卫国蒸蒸日上之际,陈轸和公孙衍两个国之支柱终于还是敌不过岁月,刚刚送走了陈轸不到二十天,犀首也去了,几乎在一个月之内失去了两个不世之才。

    “一个时代就此终结,然卫国青史必留犀首之名……”卫峥而立与群臣之首,目光幽幽凝望着八个力士抬着犀首的棺椁进入地下。

    公孙衍被追封为武威侯,而陈轸的被追封为陈胡公,祖上陈国公号胡公满,陈轸被封为陈胡公也算是光耀门庭了。

    叱咤风云的两大纵横家终究还是敌不过岁月而离别人世。

    陈轸和公孙衍先后在一个月之内离开人世的消息也不胫而走,天下士子在为此感慨唏嘘的同时,而列国的王侯诸君们得知卫峥痛失左膀右臂后,莫不拍手称快。

    纵横者流,所在国重,所去国轻,这句话很快就得到了应证。

    五日之后,盘龙殿前,王座上的卫峥俯瞰群臣,公孙衍和陈轸离开人世,卫国庙堂也显得人才凋零,目下能堪大用者只剩下了一个居辛和景玱两个,还有一个苏代被迫留在赵国身边。

    文臣有景玱、居辛顶着倒也还行,还有一个姜牧能堪大用,但再看看武将,却没有一个可堪大用之人,卫峥不由得看向了朝堂里的孟贲,这是一员猛将、悍将,但孟贲并无帅才之能,他这种人只适合阵前冲锋陷阵,万万不能统帅军队。

    唯一一个旷古帅才白起却在江东一郡,短时间内怕是指望不上白起了。

    “报……!”就在这时,一路斥候飞奔进入朝堂大殿,面朝卫峥叩首而道:“启奏大王,江东急报!”

    “江东?”卫峥心中略感惊讶,江东十余年都好好的,从来没有急报,当即道:“念——!”

    “楚国目下分派水陆两军向江东陈以重兵压境之势,楚军水师主力在彭蠡(鄱阳湖)扎寨,十万大军已经开拨至昭关,其意似乎冲我江东而来。武安君连夜八百里加急速报大王,并于江东迅速调兵遣将,以备不测。”

    “什么?楚国兵陈昭关、彭蠡?这是何意?莫非想要染指我江东一郡不成?”

    “卫国与楚国素无恩怨,楚国此举意欲何为?”

    “还用说?楚国这是觊觎我江东一郡近年盛产粮食,意图染指啊!”

    斥候退去,朝堂之上的大臣们惊声议论。忽然之间,卫峥纵声长笑不断,群臣的议论顿时消失,众人看到国君从王座之上而起:“楚王是看寡人痛失左膀右臂,而今秦国又是外戚掌权,秦宣太后又是楚国人,楚王觉得谋取江东的时机到了!”

    ……

第85章:大争之世,何来义战?() 
——

    群臣一听皆面色微变,居辛凝重的说道:“王上的意思是,楚国意欲伐我?可即便如此,楚国也师出无名啊,卫国也不再是他楚国想捏就能捏的!”

    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