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战国霸天下 >

第183部分

战国霸天下-第183部分

小说: 战国霸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敌阵之后,骑兵军团在楚军阵型一片混乱之际立即倒灌再次冲阵,一轮下来便于侧翼游荡,三万铁骑处于不间断的奔驰运动当中。

    项章此刻当真是憋屈到了极致,因为楚军连敌军骑兵屁股都摸不到,除非是对方发起骑军冲锋的时候,而一旦发起冲阵便是万马奔腾,更本势不可挡,无数项氏一族的子弟兵皆被马踏至死,死在骑兵器刃的兵士反而少之又少。

    “弓弩手——”睚眦欲裂的项章怒吼大喝,楚军立刻在混乱中仓促结阵,然而此刻,游荡在侧翼的骑兵与步卒已然与其拉开了距离,楚军的弓箭手一轮齐射,根本对处于高速奔驰运动之中的骑兵造城不了多大的打击。

    与此同时,白起下令:大军发起冲阵,战车步卒开始冲锋。意图与骑兵联合对项章一部进行夹击。

    “全军听令,游击骑射——!”骑兵军团之中,统兵之将魏缭一声令下,便见战马之上的骑兵纷纷收起战刃,提鹊画弓而背取雕翎羽箭,胡服骑射的三万铁骑,立刻对敌军不断发起一轮接过一轮的骑射。

    面对卫军骑兵冲阵,势不可挡;面对卫军骑兵骑射,无可奈何。不能反击,只能被动受击。项章终于体会到了阳山大战,不可一世的秦军为何会败给卫军了,步军对骑兵简直毫无优势可言。

    项氏一族的子弟兵就这么白白的在憋屈中含恨而死,项章大恨,恨楚军没有一支成建制的骑兵队伍,否则哪里容得卫军如此嚣张?可又恨又无奈,楚国地处江南,骑兵所需的战马楚国确是难得,即便卫国的骑兵从组建到今天形成战斗力也是花了近十年时间,更南面的楚国要说组建骑兵,谈何容易?

    当卫军的战车、步卒冲杀入场之后,又是另一番景象,被骑兵扰乱而导致阵型大乱之际,与敌展开近身战之后非但不曾讨到半点便宜,卫军的凶悍无畏与精良装备,项氏一族的子弟兵竟是被打的毫无招架之力。

    两军短兵相接之后,战场之上立刻喊杀震天,两军战车一经剧烈的冲撞颠簸,有断轴的、有折辕的、有甲士摔下战车的、有不足被战车碾压至死的……甚至有战车轮脱节后,无人驱使的战马拖着车厢在战场之上如无头苍蝇一般四处冲撞者,敌友不分。

    两军首次正面交锋持续了足足两个时辰才结束,战场的喊杀声逐渐沉寂,老昭阳已经下令鸣金收兵,第一次突围显然告败,项章不甘心又不忍项氏一族尽皆覆灭于此,于是卷缩回去了。

    白起也下令没有追击,下令三军修整,继续围而不攻,以逸待劳。

    战场之上已是马革裹尸,遍野都是要离断臂、尸首离身。

    日暮时分,已然偃旗息鼓,战场上的喊杀声终于沉寂了,丘陵原野之上惟有卫军欢呼胜利的声音。

第008章:降——!() 
夏至。

    昭关西塞口,楚军已然孤军奋战足足一月,一月之内疯狂的楚军接连发起了十六次突围攻势,项氏一族整整八万子弟兵,在十六次突围战之中项章所部次次打头阵,最终折损六万,伤残者一万五千之多,而能战者仅存三千于人左右,项氏一族八万子弟兵已经打完了,项章犹若行尸走肉一般,已然无神,可见惨烈。

    而卫宋两军也损失巨大,白起力合四十余万大军接连十六次挡住了楚军的突围,楚军困兽之兵的疯狂反扑尽管都失败了,却也让白起崩碎了几颗大牙,卫军也在十六次反突围战之中折损四万,重伤更是大七万之巨,若非卫军装备精良,再有骑兵辅助,重伤的七万余人怕是近半数都要在楚军疯狂的突围之中所折损。

    作为联军最薄弱的一环,被楚军重点照顾,十六次突围战,其中十次都是对宋军所在防线发起攻势,宋军的损失也是及其惨烈,折损近半,活着的也重伤过半,白起已然命其退出了前线,留待后方照顾伤员,并非袒护宋军,而是怕宋军不支,让楚军突围,届时一切努力都将功亏一篑。

    十六次突围,三十万楚军折损了十万,重伤无数,活着的二十万大军仍旧困于昭关。

    一个月之内,楚军吃光了所有的军粮之后便宰杀战马充饥,吃光一切可以吃的便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组织一些兵士上山狩猎、下水捞鱼,采摘果实,啃食树皮。

    楚军之坚韧,便是武安君白起也为之所动容,但更加坚定与楚一战,必要一战灭其国运,如今卫楚之间已然结下血海深仇,不把楚国彻底打趴下,将来假以时日,楚军势必知耻后勇,卫国南境将会永无安宁之日。

    楚军坚韧,誓死不降。可人要是无食以果腹确是不行,粮草吃光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时间一久,山中生擒被猎杀殆尽、何种游鱼被打捞殆尽,树皮也被啃食殆尽,终于再无任何果腹之食得以充饥了。

    ……

    楚军营帐之内。

    拂晓将至,天渐明朗。白发苍苍的老昭阳在几个甲士的搀扶着走出了大帐,前去看望三军,营帐内将士们横七八竖的卷缩着,一个个从大军出征前的精神饱满,到现在变成骨瘦如柴,精气神全无,宛如行尸走肉一般。

    老昭阳见此一幕,泪如泉涌。这时项章赶来,其面额之上沾着已然风干的血块,见到昭阳令顿时拱手:“令尹大夫,项章前来请命,今日对敌发起第十七次突围,末将愿领项氏一族最后三千卒带头冲锋,突围不成,项章血溅疆场。”

    “楚军已成强弩之末,无力再战,上战场亦等同送死。”昭阳令老泪纵横,项章却道:“大将军,卷缩在关内亦等同送死,既横竖都是一死,便与敌军玉碎又如何?”

    就在这时,不远处传来了一阵骚动,正欲开口的老昭阳不由得望了过去,项章本在盛怒之际,见此一幕发生便是拔出长剑朝着骚动之处大步跨去。

    一群楚军围在一块你争我抢,项章一来便大喝一声,外围的人群立刻散去。当他看到三五个人趴在一具尸体之上,其手沾满鲜血,盛怒的项章瞳孔一缩,手中长剑滑落掌心,那一瞬间,他木讷了。

    “你们……”项章全身颤栗,愣愣的睁大虎目,颤抖的说道:“……你们竟……生食人肉……”

    老昭阳一听面色大骇,立马上前踉踉跄跄而来,当看到一个楚军兵士手抓断臂还在啃食的那一瞬间,老昭阳当场仰天而倒。

    “大将军……大将军……”项章眼疾手快的扶住,连连直呼。

    良久,昭阳令嚼动唇语:“……降……降——”话音未落,哇的一声口吐鲜血,老昭阳便是晕了过去。

    项章看着昭阳令被抬入大帐,再看周围一群将士皆木然注视着自己,还有那个仍旧在啃食断臂的楚兵,项章最后的战意在这一瞬间崩溃,顿起大吼:“降——”

    话音落下,项章扑通得便跪地抱头痛哭。

    楚军大帐之内,昏迷中的老昭阳渐渐醒来,独自吃力的从床榻之上起来,踉踉跄跄的走到戎甲之前,昭阳令取来长剑便是自架脖子上,骤然间英雄迟暮,老昭阳面朝鄢郢,泪涌如泉:“一着不慎,身败名裂,七百载老楚国啊……上天欲亡楚……奈我何哉……”

    双手一抹,长剑锁喉,便见昭阳令倒地不起。

    一刻钟之后,心如死灰的项章入得帐内拱手:“禀……”话未出口,项章呆住了,愣愣的看着倒地的老昭阳的尸体和身边沾血的长剑……

    ……

    塞口之外,卫国的斥候探报看到楚军不断涌出昭关,他本以为楚军要开始发起新一轮的突围战,便小心退下准备速大营汇报,走了两步这斥候又停了下来,旋即回身再探,定睛仔细一看,发现涌出昭关的楚军开始丢盔弃甲,紧接着便传来一阵无力呻吟:“楚军愿降……”

    那斥候顿时大喜,立刻跨上马背火速奔向大营。

    居巢,阵前营帐,斥候军报策马奔入营地,一路上惊喜交加不断大喊:“楚军降了!楚军降了!楚军降了……”

    帅帐之内,白起眼睛一亮,座下的景玱更是当场应声而起:“你说什么?楚军降了?”

    “禀丞相,千真万确,小的亲眼看到楚军出了昭关便开始丢盔弃甲,并朝我军阵前而来。”那单膝跪地的甲士抱拳而道。

    “报——”

    话音一落,又一斥候奔入营帐:“禀报武安君,楚军愿降,弃甲而来,以临我军阵前请降。”

    营帐之内,景玱和诸位将领莫不兴奋大喜。

    楚军终于不支,降了!

    卫军胜了!

    卫楚大战,楚国败了,卫国胜了!!!

    众人兴奋之余,这时,座上的武安君白起悠然起身,一众将士们皆按捺住了振奋的心情看向了主帅,后者平静的说道:“传令,着五千前军刺探虚实,以防楚军诈降,确认归降便接收昭关,拆垒缴械。穆邯,此事由你着办。”

    “末将遵命!”穆邯抱拳领命便出了营帐。白起又道:“昭关定鼎一战,楚军主力已亡,卫楚之战胜负即分,将战事速报朝歌,呈启我王!”

第009章:捷报传朝歌() 
——

    帅帐之内,白起思忖一番,接着道:“此战之后,江淮东郡千里之地即并入我卫国版图,楚国在江水北岸仅剩下鄢郢之地。有道是兵贵神速,我军应当乘胜追击,再取鄢郢,便能彻底折断楚国双翼,使其再无北上之力,或只能龟缩江南惶惶不可终日,一战而弱楚,确保我江东永固无忧,再无楚患。”

    ……

    朝歌。

    一单骑军报飞马入城。

    盘龙宫正殿,飞马斥候手捧信笺入殿前,于大殿之下单膝跪地,双手奉上信笺:“启禀大王,前线捷报:楚国大败,昭阳自裁殉国。我卫军斩敌首级十万,降二十万楚军于居巢,此乃武安君之书信。”

    卫峥一语不发,确是应声而起,骤然之间,庙堂之上群臣百官无不振奋而拱手面王,齐声高呼:“恭喜我王,贺喜我王——!”

    老内侍连忙接过斥候手中奉上信笺小步快走的奉呈至卫峥之手,后者在群臣兴奋的议论之际,打开信笺一看,全程一言不发。良久,便将手中信笺一甩席案之上,兴奋的卫峥环视群臣激动不已,臣工们也发现了他们的君王还是第一次将发自内心的喜悦之色表露与神色之间,可见这个消息对卫峥、对整个卫国的意义之深远。

    末了,大殿之上响彻卫峥的朗朗声:“不愧是威震天下之武安君,哈哈哈……历时十五个月未分胜负,坐镇江东十六年的武安君一出便破敌制胜,定荆蛮南楚而壮我国威,武安君神武也!”

    说完,卫峥情不自禁的跨下台阶来到那斥候跟前:“速报武安君,寡人准降!”

    “诺——!”

    “且慢!”卫峥忽然又大喝一声叫住了那斥候:“此事寡人另有决断,你且下去领赏百金,好生休息。”

    “谢大王——!”那斥候大喜的说道。

    “恭贺我王,卫国万年——!”殿内群臣百官再次拱手齐齐高呼,声音从四面八方传入卫峥的双耳,此情此景,终是忍不住心中振奋之情而纵声大笑不断。

    决定与秦、齐并强的一战,这场国运之战,终是卫国胜利了。

    朝会一散,卫国大胜楚军的消息广宣国野,朝歌王城上下一片皆欢呼不已。

    而此刻,卫峥已经立刻召居辛入内殿商议:“丞相且看,这便是武安君呈来的书信。”说着便把信笺给了居辛,卫峥旋即从王座上起来,于殿内来回踱步而走,直道现在仍旧面挂笑容不曾褪去。

    片刻之后,居辛读完信中内容,不禁面露疑惑,道:“王上,楚军既降,武安君又为何要上疏请奏受降呢?”

    卫峥停下了步伐,重回王椅席地而坐,便问道:“依信中所言,这武安君之意,丞相可有何高见?”

    居辛思量一番,不确定的说:“王上,莫非武安君是要我王放楚降卒归乡?”

    “武安君的信中并未这么说啊。这二十万楚军降卒该当如何处置是个大难题。而今归为降卒,二十万张嘴等着吃饭,加之我军三十万,便是五十万人,一个月便能吃掉卫国一百五十万石粮食,此次战楚乃倾举国之力,国力已然有不支之象,寡人也甚为苦恼啊,一时间竟无从决断,这不是召丞相你来议一议的嘛。”卫峥如是说道。

    居辛一听不由得迟疑了,便试探性的问:“那我王之意……”卫峥顿时不满的说道:“子辛啊,寡人召你来是问计与你,不是下诏与你,有你这么为寡人分忧的臣子吗?”

    “我王恕罪。”居辛尴尬的拱手一礼,见卫峥一语不发的看来,一番思忖方才再度开口:“依武安君书信来看,我卫军将士伤七万、战死四万,还有二十万将士无恙,而楚军也有二十万降卒,大体上与我军不相上下。若只是少数降卒倒也可以并入我军为我所用,可这是足足二十万呐。楚人爱国,悍不畏死,其心难收,来日若有母国召唤,岂不成我卫国心腹大患?若是遣其返乡,不出三五年,便复为敌国之兵,就算不再为敌国征战,也可娶妻生子,繁衍人口。假以时日,必后患无穷,此次卫楚大战我胜之一时,却不能胜之永固,不能一劳永逸,那我大卫当真能算战胜之国乎?”

    “寡人何尝不知啊,可这正是寡人犹豫不决之处……”卫峥无奈的苦笑道。

    居辛到底是法家之士,见君王左右为难,又陷入一言不发,便是心中一狠,面露凶光的说道:“王上,既然放其归乡、并入麾下两者皆不可选……那么只能……”

    “杀……?”卫峥猛然抬头看向了居辛。

    “除此法外,别无他法!”居辛直言不讳的说道。

    “杀二十万降卒……”卫峥喃喃的说道:“寡人若真的下命杀了,这暴君之名便坐实了。”

    “非也!”居辛连忙说道:“我王容禀,这当然不能由我王背负杀降卒之骂名,此事源起武安君,自然也该由武安君了解。”

    卫峥一愣,道:“白起生平至今虽斩敌无数,可却从无有过杀降卒之先例,遑论二十万之众,他若沽名不愿,寡人难道要逼迫武安君杀降卒不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