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战国霸天下 >

第194部分

战国霸天下-第194部分

小说: 战国霸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消多时,随行的秦使者遥指,望见秦王侍卫列队在公馆前,至门口,老楚王的王车也停下来,两个侍从扶下老楚王。

    彼时,馆中一人出迎,老楚王看他虽锦袍玉带,头戴高冠,可其一举一动,身心皆毫无王者气质,老楚王踌躇之时,那人忽然长身拱手鞠躬道:“楚王,我乃秦王之弟泾阳君也。”闻此言,老楚王恍然,难怪看起来不像是一个王,泾阳君边说边指道:“请大王先到馆中叙话。”

    如今客入秦地,老楚王也无奈,只得随他而去。泾阳君与老楚王刚刚坐下席垫都还未热乎,只听得馆驿之外一片喊声,数千秦兵不但控制了楚怀王的所有侍卫,也将公馆层层包围,馆内的老楚王顿时惊疑不定,迟疑片刻便忙问泾阳君道:“寡人赴秦王之约,为何以重兵包围?”

    泾阳君一听笑而答道:“楚王勿躁,此举并无伤害君王之意。只是王兄有微恙,不宜出行。又恐失信与贵国,故使微臣奉迎楚王居至咸阳与王兄相会。外边的秦兵甲士乃为君王护卫,以防不测,请勿见怪。”

    此时此刻,老楚王听秦王不在武关,便已知被秦所欺是坐定了,忍无可忍之下顿时盛怒:“放肆,说去咸阳寡人便去?论资排辈,寡人年岁大他嬴稷孺子好几轮,寡人称王还在他爹秦惠文王之前,嬴稷小儿敢对寡人如此无礼,如此背信弃义,无耻之尤,小人尔!”

    泾阳君一见情形便也不再掩饰,顿时摊牌,便对老楚王淡淡的说道:“王请移驾!”

    “我不去,嬴稷小儿休想得逞!”

    泾阳君顿时使了个颜色,只见气节的楚怀王不由自主的被秦兵簇拥而上了王车,泾阳君也陪乘,随行的楚国侍卫和一众楚人皆被关押扣留在武关,蒙骜领兵私下护卫,带着孤身一人的老楚王便就此向咸阳进发了。

    此时的楚怀王已然悔恨莫及。

    两日之后,楚怀王被秘密送往咸阳章台,嬴稷早早的在门前相迎,老楚王下了王车,秦王便迎来拱手笑道:“楚王驾临,本王有失远迎,还望见谅。”

    此时的老楚王竟也心如止水,一见嬴稷忽然顶着咳嗽肆意的纵声长笑,苍目一撇眼前的年轻人,笑声也戛然而止,忽而戾目叮咛:“嬴稷,就你小子,一个犬牙尚未全矣的孺子也想跟本王斗?你劫持寡人入你秦国而沾沾自喜,自以为是,呵呵,殊不知已然惹来了天大的祸患。”

    末了,老楚王再次肆意的大笑,与嬴稷檫肩而过,先行一步朝着大门而入,身遭的泾阳君大怒,意欲阻止先行而去的老楚王行此无礼之举,却被嬴稷罢手拦住,转身看向走入章台的老楚王大笑的说道:“一个病怏残楚,我大秦何惧之有?本王只要一声号令,十万大军南下武关便可灭了你楚国,祸从何来?”

    前方的老楚王应声顿足,转身看向大展双臂的嬴稷,嗤笑的说道:“天下列国纷争数百年,你攻我伐,这大争之世……嬴稷小儿,我老楚国终究是猛虎,问鼎中原之际你秦国不过是一穷乡僻野之民,常言道猛虎垂危,犹有余威。你……终究还是嫩了点,哈哈哈……”

    秦王看着长笑而去的老楚王,不知怎么的突然有种不好的预感,但一时间又没有想到具体是哪里出了问题。

    ……

    与此同时,静泉宫。

    魏冉仓促入宫求见让宣太后大感疑惑,他了解这个弟弟,遇事很少会有这般急促之态,除非有大事发生,便问道:“何事慌慌张张的?”

    “姐姐,王上闯大祸了,王上把楚王劫持到了咸阳。”魏冉连忙说道,都忘记了行礼。

    “你说什么?”宣太后微愣,道:“王上他……他把楚王劫持了?”魏冉点点头,肯定的说道:“楚王现如今便在章台。姐姐……”

    “慌什么?”宣太后顿时呵斥一声,又道:“即刻随我前往章台。”

    芈八子与魏冉匆匆离开静泉宫前往章台之时,身在章台的秦王嬴稷很快接到了消息得知太后、丞相赶来,知道劫持楚王的事情已经没法隐瞒,不过此刻的嬴稷并不在意了,便淡定的出门迎接。

    此时嬴稷看到宣太后一言不发的下了轺车而入章台,虽面无怒色却也知道气在头上,魏冉等臣子纷纷面王参拜便随同太后入了殿宇,待得君臣俱至,芈八子便问嬴稷:“王上把老楚王劫入咸阳之举,是不是想要与楚国彻底决裂?”

    “然也!”嬴稷点点头,不否认。

    “那好,如今事已至此,老楚王既已入我咸阳,那么此事终归需要解决,至于该如何解决,都说说吧。”语毕,宣太后便看向了魏冉、芈戎等几个臣子。

    …………………………

第030章:风云再起() 
——

    良久未言,最终还是魏冉出列说道:“当今天下之局以非秦齐楚三强并立之势。自卫楚大战始末以来,楚灭国运而由强转弱,已然沦为鱼肉。今之局势乃我秦国独霸西境而齐国称雄天下以东,卫统三晋归一而制霸中原。赵国不说,与卫互为铁盟,韩国更不用说,唯卫马首是瞻,宋国也已倒向卫国是无需质疑,便是燕国……燕国虽然与齐重修盟好,然两国世仇累积已久,也是宿愿难消啊,而卫王又是一代纵横家,当世非张仪、犀首之流者不能敌之也,或许一番说辞燕国也会背离齐国而倒向卫国。”

    顿了顿,魏冉接道:“臣所担忧的是列国会因为此事而再起合纵攻我秦国,如今楚王已扣留我秦国,与楚决裂是必然,这不过是小事一桩,残楚之怒于秦而言虽不足道也。然王上之手段必定背离王上之初衷,此事若是处置不但便会落人口实,遭来卫国聚众列国合纵攻伐我大秦,以卫王之谋略,怎会放过如此良机?”

    年轻的嬴稷顿时惊疑不定,心有慌乱连忙掩饰,淡淡的说道:“区区小事,舅公未免耸人听闻了些。”

    魏冉内心嗤笑,长叹而连连摇头道:“臣也希望如此,只怕祸事已至啊。”

    “那又如何?如今我大秦有齐国之盟,卫王能奈我何?三晋能奈我何?”嬴稷争论道。

    “王上此言是在说,要将秦国之安危,置于他国之手?”魏冉一番质问,又道:“齐国是强国不假,秦齐双强东西而立可制衡中原三晋,让卫王忌惮也不假,然泱泱大国之齐国竟只图蝇头小利,但有祸事便避之不及。敢问王上,倘若齐国置我秦国被列国合纵攻伐于不顾,王上该当如何?”

    “笑话,齐国虽然吃相难堪了些,也不可能不知唇亡齿寒之理。”嬴稷力争,信心十足的说道:“三晋若是聚众攻我,秦若大败,接着便是轮到他齐国了,如此岂能袖手旁观?”

    “如今与楚决裂已成定局,那么王上将如何处置楚王?”魏冉再问道。

    “放他离去便是了。”嬴稷无所谓的回答道。

    “倘若楚王不肯离去,又当如何?”魏冉再次问道。

    “何解?”嬴稷反问。

    魏冉悠然一笑,道:“臣只是随口一问,不过眼下境况已成定局,臣以为还是不要放其离去为好,无论如何,这老楚王还有一张嘴,若是放之离去,他到处乱说也难免祸从口出,眼下之际还是在列国尤其是卫国没有听到风声之前把此事做个了断,妥善处理之。”

    可这天下间哪有不透风的墙?

    列国皆互有耳目布置,但有风吹草动消息便会火速互通,老楚王被扣留之事没有传出去,可北上与秦王会盟武关的事情确是无法隐瞒,老楚王不在楚国的事情更是瞒不住。

    随着时间的推移,秦楚武关会盟之事也相继被列国的耳目送至朝堂。

    卫国,朝歌。

    苏代应召入宫,进入盘龙宫偏殿之际便听到卫峥朗爽的笑声连连传来,面王之时便是拱手迎来:“天下纷扰之时,王上能有如此笑声,定有大喜之事。”

    “苏代,来来……”卫峥止住笑声却也笑意不减,旋即把手中的密报给了他,苏代一览顿时分外惊讶,忍不住的念出了声:“秦楚会盟武关,秦王相邀,楚王难却,观秦川山河而流连忘返,欲留秦多时,再返楚国……这……”

    “你信么?”卫峥笑哈哈的反问。

    “这……”苏代迟疑片刻,忽然惊讶道:“王上的意思是,此非楚王之真意,而是秦国另有图谋而行的掩人耳目之举?”

    “卿有何高见?”卫峥笑而不语的说道,天下人都不知道可唯独他知道楚怀王此番会晤武关怕是要一去不回而客死他乡了吧。

    苏代细想一番,为难的说道:“王上恕罪,微臣一时间也看不明白。”

    “看不明白就对了!哎呀……寡人细想,这楚王年岁也不小了吧……”卫峥笑了笑,说道这里忽然问道:“你说,若是老楚王稍有不慎,客死秦国,会发生什么?”

    “客死秦国?”苏代一惊,道:“王上所言当真?”

    “只是一个猜测。”卫峥说道,又看向了苏代,后者顿时不语,思量许久,心中顿时豁然,便吃惊的看向了卫峥:“王上莫非意欲藉此……合纵伐秦?”

    “若伐秦,何人统兵为好?”卫峥问道,此话一出让苏代暗想果然如此,老楚王要是真客死他乡,这个恶名秦国是背定了,怎么洗都洗不干净,以此为借口打着替楚国乃至天下行吊民伐罪之举兴师问罪,即可领兵伐秦。

    只是让他不解的是,以卫国如今之大势而想要伐秦,苏代万分确信只要卫峥登高一呼,别国且不说,韩、赵两国定是即刻响应聚众伐秦之号召。

    至于理由根本就不是问题,强国想要兴兵征伐一国,何须理由?随意制造一个便可,大争之世,所谓师出有名不过是借名取势而已,说的难听一些不过是一块遮羞罢了,当真正到了拥有绝对实力,在大势面向何须名讳?

    就攻秦而言,大势成久矣,且不说秦国占了赵、韩两国疆土累积了多少仇恨,两国恨不得立刻就能发兵杀进咸阳,但能战秦,两国绝对会毫不犹豫,三晋攻秦足以,若是在拉上其他几个诸侯也不是难事。

    当此局势,卫欲伐秦料无难事也。

    所以,伐秦的契机与楚怀王客死秦国与否在苏代看来并无直接关系,可如今卫峥确是将其关联在一起,这才是苏代最不解之处。

    一时间想不通,听到卫峥问话,便拱手说道:“若伐秦国,我卫国必为三晋之首,王上必为合纵长,统领三晋大军之帅也必为我卫国大将。论资历和能力,武安君一出,无人敢以不服也,只是……”

    苏代犹豫了片刻,还是说道:“只是秦国乃是武安君之母国,命之率其属而掌伐秦国……武安君的忠心毋庸置疑,其能力更无需质疑,只是微臣也不知从何说起,就是觉得若有人能替代武安君,总归是利大于弊。”

    “寡人也觉得若是伐秦派白起统兵也有些不妥,那么去武安君,何人能当此大任?”卫峥问道。

    苏代立即在卫国的一众武将当中逐一细想。

    孟贲?一想到这个名字立刻就被否定了,孟贲是卫国第一虎将,战场杀敌有万夫不当之勇,然匹夫之勇人皆可得,不可为帅也,统率兵马在战场上杀敌,去孟贲无出其右者,但统领三军指挥大战确是不行。

    姚尤?苏代摇了摇头,这位大将如今统江东水师,伐秦却用不到水师部队,也被排除。

    穆邯?苏代点了点头,这是卫国冉冉升起的将星,王命所指,其兵锋所向无以畏惧,穆邯此人生性沉稳,持重,是个不可多得的可造之材,可终究还是年轻了些,这倒没什么,武安君白起也是年少成名更威震天下,可穆邯无统帅大军作战的经验,年纪轻轻又无赫赫战功,率三晋之兵为属恐难以服众,未经磨砺还不足以堪此大任。

    魏缭?苏代想到这个名字不由得眼睛一亮,此人也是卫国武将当中一个新秀,卫楚一战立下汗马功劳,垂沙一战始末皆有所建树,更统率了卫国骑兵纵深作战,一举拿下了邓城。而后与楚大决战时又被调配至武安君白起麾下,昭关大战正是魏缭着卫军主力在前线打退了项章等楚军一次次突围大战,此役也彰显了魏缭在临场指挥大军,调度布防的能力,便是白起也尤为称道。

    要说此次统兵若不用白起,最合适的莫过于魏缭了。心想至此,苏代收起了思绪便拱手道:“禀王上,臣以为魏缭将军或可当此大任!”

    ……

第031章:增五十五万户() 
——

    “魏缭将军……倒是与我想到一块去了。”卫峥一想到这个年轻的大将不由自主的一笑,这位旷世奇才在秦王政时期被嬴政拜为国尉,如今却在年纪轻轻投入卫国,世人皆知历史上秦统一六国,王翦功不可没,但真正让嬴政决定发起统一战争的是尉缭子隐其幕后出谋划策,功成名就之后便激流勇退,只留下兵书《尉缭子》传于后世便音讯全无。

    现如今,这位旷古奇才还非常年轻,卫峥却也知道魏缭此人的才华不比白起差,相反有些方面比白起犹有过之,更全面,简而言之这是一个出将入相都能游刃有余的大才,只不过他入世的晚,有道是江山代有才人出。

    彼时,居辛也入宫求见,主要是面王汇报一下江淮两郡的治理状况,近来左右丞相两位都在忙于此事,加派官吏治理两郡,如今新法已经开始在淮南、淮北两郡推行,战争一结束混乱的局势也得以平息。

    卫国大胜楚国之后不但疆土急剧扩张,另一大关键的战争资源“人口”也急剧膨胀,如今的卫国自变法二十余年来,年年皆有外来人口涌入卫国境内,以前是不断有山东六国的百姓纷纷涌入秦国,这些老百姓都是在中原活不下去才会奔往陇西,而秦国变法之后有一条律法便是凡山东诸国入秦之民皆在秦界之内分的土地耕种,土地对于老百姓来说就是活命的根本。

    卫国之法同样有这条,相比较天下间的总人口基数而言,列国都有着地广人稀的特点,老百姓无田可耕无外乎井田古制和贵族的把控,随着列国变法尤其是秦、卫两国之法,让全天下的老百姓们都看到了活命的希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