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战国霸天下 >

第195部分

战国霸天下-第195部分

小说: 战国霸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控,随着列国变法尤其是秦、卫两国之法,让全天下的老百姓们都看到了活命的希望。

    历史上便有着近百万山东六国的遗民因为秦法而跨越千山万水,拖家带口的跑到了秦国,这才造就了秦国强大的战争潜力。现在,对于这些老百姓来说,卫国无疑是近水楼台,自然用不着跑到更偏远的秦国去了,从另一种角度来看秦卫两国也是此消彼长。

    此次江淮两郡稳定之后,对两郡之地原本为楚国隶农、官奴之人皆废黜隶制而化为平民,这些奴隶非但对卫国的统治毫无芥蒂,更是感恩戴德,没有这些人的拥戴,即便攻下这些疆土也不会这么快稳定下来。

    不过对于楚国国人来说就是截然相反了,江淮两郡之中的淮南郡原本是昭氏的封地,如今淮南郡首府寿春原本是昭氏的大本营,随着奴隶们翻身,昭氏一族就不好过了,这些人原本骑在奴隶头上剥削、作威作福,而今没有乘机逃走的已经沦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时常有被翻身的奴隶们打死的事件不断发生,官府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显然,居辛也是颇具手段,先让这些翻身的奴隶们对原本奴役他们的“主子”狠狠的发泄一通,这样便会更加拥戴卫国,也等同于与昭氏和楚国彻底化为仇人,便也意味着只能拥戴卫国。

    不过,这样的暴行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等奴隶们发泄的差不多了官府也出面制止,可仍有不少人明犯,后果便是依法处置,无数人也因此伏法,恩威并施之下,奴隶们很快就变得老老实实,两郡便也从此稳定了下来。

    此时,入宫的居辛面王拱手道:“禀王上,江淮两郡之地的户籍登册皆已经妥当,请王上过目。”说完便送上一册书简

    “盘查完了?两郡之民几何?”卫峥一听忙问道,并没有看书简,人口数额是他关心的事情,此次卫国的扩张相比较疆土的膨胀,人口资源更是关键,否则空有广袤之疆却无人治理,非但于国无益,反而成为了累赘,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两郡加之足足五十五万户有余。”居辛言简意赅的回道。

    “五十五万户?寡人似乎记得楚国的户籍不过二十万户,怎么有这么多?”卫峥分外吃惊的说道,五十五万户,那可是将近两百余万人口啊,如此一来卫国境内的人口便能突破五百万,与秦亦且不遑多让。

    卫峥不由得精神大振。

    居辛也大为兴奋,又道:“两郡之地但为我之疆,首要之务便是清查户籍人口。王上有所不知,江淮之地乃是楚国三户(昭、屈、项)之昭氏一族大本营,楚国户籍登册的不过是冰山一角,黑户隶农、私兵数不胜数,如今原本为奴隶之人皆因废黜隶制而化为平民,自然皆要逐一登记户籍,两郡之地的黑户也都挖掘出来,加之魏缭将军从鄢郢之地带回数以万计的隶农、官奴皆安置在两郡为治下之民,方得五十五万户。”

    卫峥顿时恍然,同时也不禁感慨,泱泱楚国拥地方圆五千里广袤之疆,要说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口,绝不会下与八百万,可楚国人口官方数据不过堪堪五百万,为何会如此?现在想来倒也不难猜出,楚国的几大世卿世禄大族怕是不知道藏有多少私兵、黑户,当年项羽登高一呼,江东子弟群起响应以拥戴,现在看来倒也在情理之中。

    有了这两百多万人口,卫国的国力不出三年便会再次急剧膨胀,光是人头税便能给国库带来极大的财政收入啊,难怪卫峥会兴奋异常。

    这时,居辛又道:“王上,两郡之地有不少昭氏一族族人,此外也有不少难收其心的楚国国人,这些人该如何处置,由于人数众多,微臣不敢擅自独断,故请奏王上定夺。”

    “有多少?”此时的卫峥心情大好。

    “足足二十万。”居辛拱手回道。

    这么多?卫峥倍感惊讶,细想一番便平静的说道:“凡在两郡的昭阳氏族人,皆满门抄家,钱财皆没收充盈库府,所有人贬为平民。愿做寡人脚下顺民者,自当尊礼安民。但有不从者……那就全都抓起来给寡人去修一世的驰道、驿站。”说道这里,卫峥连忙补充道:“此番卫国疆界已延伸江南之地,广袤之疆断然不能无驰道、直道,便是天堑也要给我化为通途,我卫国疆界延伸何地,直道、驰道便直达何地。”

    “微臣明白!”

    敲定了此事之后,卫峥忽然问居辛:“子辛,寡人问你,卫国如今还能再兴王师与否?”

    “再兴王师?”居辛一惊,想了想便道:“那要看王上伐哪国了。”

    “秦——!”卫峥言简意赅的说道。

    秦国?居辛一听又是一惊,旋即良久不语,过了一段时间这才面王拱手道:“禀王上,卫国若是再兴师动众也未尝不可,如今两郡之地为我增二百万余口,有充足之兵源。只是微臣心有疑问,王上何故要伐秦国呢?”

    此时,苏代忽然长笑一声,看向了居辛而道:“丞相当局者迷啊,我王之志在于一统天下,丞相此问岂非多此一问?”

    这一点拨,后知后觉的居辛顿时恍然,连忙肯定道:“王若兴师,卫能战之!”

    ……

第032章:楚廷之变() 
——

    秦遣使者已经来到了长沙,明言老楚王一览秦川山河流连忘返,意欲推迟返回日期,特遣使者通报。

    如此言论若是置于外人之耳或许半信半疑,可楚廷之上芈原、昭雎等群臣确是知晓,老楚王绝对不会有这样的心思,这样的说辞只能说明王已被秦国挟持不得而归。

    消息传来,楚国上下已经成了一团乱麻。

    长沙王宫大殿,楚国的文臣武将皆汇聚在庙堂之上不停地交头接耳,议论不断,一双双眼睛时不时的望向空置无人的王座之上,时而叹息苦笑、时而拍手摇头、时而愤愤不满。

    “秦国无道,竟行得如此下作之举,挟持我王意欲何为?”

    “只怕是要胁迫我王割地与秦方能罢休。”

    “这可如何是好啊!”

    “还能如何?直接领兵出鄢郢之地,杀向武关!”

    就在一些文臣愤愤不满的叫嚣言战之际,公子子兰忽然呵斥道:“简直一派胡言,如今我王在秦国手里,若是贸然出兵,君王有恐性命不保,王上若有闪失,你们何人担得起责任吗?”

    此话一出,顿时让一群义愤填膺的臣子闭上了嘴。子兰不吭声还好,一吭声顿时惹来了屈原的厉目,“子兰公子还请闭嘴吧,我王赴武关之约全拜你所赐,若非你在王上面前诱言惑君,尽献谗言,岂能有今日之噩耗?”

    “你……”公子子兰面色铁青,双目的余光看向诸位臣僚时发现皆漠视不语,这让他知道这些臣工们现在定是看自己如同瘟疫一般,恨不得敬而远之。

    子兰的内心其实也甚为慌乱,不但对屈原先声夺人的呵斥无从反驳,更怕一旦老楚王回来会被问罪处罚,搞不好会有杀头之罪。毕竟,当初昭雎、屈原等臣子都反对赴会晤谈,独他子兰一人竭力赞成,如今老楚王被劫持,论罪,公子子兰首当其冲。

    昭雎苦涩的说道:“事已至此,当下首要之举还是想想如何解决我王被秦挟持之事吧,左徒大夫就且暂放此事,待我王归来听从王上发落便是。”

    气结的屈原冷哼一声便是拂袖不语,一旁的子兰不由得松了口气,昭雎令尹又道:“眼下时局,我王被挟持对我楚国极为不利,诸位有何良策都说说,议一议。”

    这时,一位楚臣说道:“我王被秦国劫持,此时本该由太子监国,可眼下太子质于齐国,这可如何是好啊!”

    如今的楚廷之上,君王、储君皆不在,便只能由令尹主持大局,可这并非长久之计。良久,又有一楚臣说道:“臣以为,我王被缚,怕是一时间难以返国。常言道,国不可一日无君,此时此刻,当立新君主持大局以稳固朝政乃是首要之举。”

    此话一出,如惊雷之声,炸的一众楚臣目瞪口呆,骤然间庙堂之上落针可闻。屈原好不容易平复的怒气再次冲上了心头,刹那间便对那臣子怒目而视:“王被挟持,应当立即发兵迫境讨伐之,怎能弃君王于不顾,行此大逆不道之举?”

    那楚臣被屈原厉声呵斥顿时缩回了脑袋,左徒大夫在楚廷的威武甚高,连老楚王都常常被他当着臣工面系数数落,更别说其他人了,虽有很多人憎恨他,巴不得置他于死地,可深得老楚王的信赖,也拿他芈原没有多大办法。

    当下的楚国,唯一能对屈原说得上话的只有令尹昭雎,便闻其言:“左徒大夫勿躁,老夫以为此法倒也可行,不失为一条权宜之计,眼下之时当以大局为重,新君主持大局只是代行君王之职,待我王归楚,则一切恢复原状,各司其职。如此一来,无论秦国要挟我王意欲何为,其阴谋也必然不能得逞。”

    “楚国无人了吗?”此时的屈原眼眶湿润,双瞳布满血丝,但见他要遥指一众武将痛心疾首的道:“你们的血性何在?是被卫国一战全打没了?兴师讨伐解救君王,竟无一人敢应战,七百载老楚国再无当年庄王问鼎天下之志,楚国……要亡啊——!”

    昭雎暗叹这芈原的心性刚烈,终归不适合宦海,如今的楚国局势瞬息万变,一旦老楚王有个三长两短,你芈原也就要大祸临头了啊,当此之际理应明哲保身,昭雎心想至此便冷不丁的说道:“左徒大夫要讨伐秦国,可楚国现如今还能打吗?楚秦一战,数十万楚人战死沙场,接着楚卫一战,更是有百万楚人因此战命丧黄泉,如今举国臣民放眼望去几乎无一成年男丁,拿什么去打?遣妇孺残弱上阵杀敌?而我王在又秦国手里,该如何打?轻言伐战若是战败,则亡国亡君啊。”

    “左徒大夫,切莫多言了。”昭雎令尹连连摇头而罢手制止,又道:“如今只得行此权宜之计,目下迎太子返国是当务之急,万般无奈,老夫只能冒犯我王……便对齐王称,近日我王不幸仙逝,太子横公子急需返国当政,执掌楚国成王。”

    ……

    令尹昭雎遣太子芈横的老师为特使仓促北进中原赶赴齐国,楚国使节入临淄传达楚廷之变让齐王倍感不解。

    此时,朝会一散,齐湣王留下了已重归齐廷的苏秦与孟尝君田文。

    说起苏秦,如今临淄城内的士子们也是议论不断,盖因为苏秦以一人之身而侍奉两国之君的事迹为人所称道,如此左右逢源,放眼天下也无出其右者,也引得无数人对苏秦的能力顶礼拜服。

    座上的齐湣王狐疑的喃喃道:“旬日之际,我齐人密探来报,说老楚王在秦国巡游,竟能流连忘返。可如今楚使节仓促来访,却说老楚王病逝了,此事未免也太过蹊跷了吧,二位有何高见?”

    语毕,齐湣王便看向了田文与苏秦,后者顿时拱手笑道:“我王英明,丘明先生的《左氏春秋》便云: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民反德为乱,乱则妖灾生。楚国无故生变,事出反常必有妖也。且不论老楚王或仙逝、或健在,可眼下楚太子芈横就在我王之手,断然不能轻易放之归国而错失与齐谋利之天赐良机啊。”

    “哦?先生此话怎讲?”齐湣王顿感好奇,便问道。苏秦悠然一笑,拱手道:“臣以为,我王应当扣留太子横以换取淮泗之地。”

    齐湣王微愣:“挟楚太子以献地,楚国会允许吗?”

    苏秦笑道:“微臣将才观楚使节急于迎芈横返国,可见楚国正急于迎立新君,虽不至因何而起,但终归有原因,不过什么原因于我齐国而言不重要,只要知晓楚国急于迎接太子返国即可,有道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啊,如此一来楚国急于稳固朝政必不得不允之以献地。”

    能趁此机会从楚国那里敲诈三百里淮泗之地,齐湣王顿时动心了,就在这时田文冷不丁的说道:“且不说如今齐楚重修盟好不久,如此乘人之危而抢夺他人土地,非君子所为也。再说了如今淮泗之地为宋国所占,王上,田文以为此举不妥。况且老楚王子嗣众多,我王若强留芈横而迫使楚国废了太子而另立新君,我王非但淮泗之地不得寸土,还会使齐国遭致不义之骂名,到头来还要打发被废太子位的芈横,这又是何苦呢?”

    齐湣王一听顿时连连点头:“薛公之言不无道理,看来此策确有不妥之处啊。”

    这时,苏秦笑了笑,拱手又道:“我王容禀。薛公之言倒也的确深切要害,故此策乃为万全之策,胜券在握也。”

    齐湣王顿时狐疑的看向了他:“苏秦,此话前言不搭后语,何解?”

    ……

第033章:苏秦大展纵横术() 
——

    见齐王问话,苏秦信心十足的一笑,便是侃侃言道:“微臣以为,若楚国废黜太子芈横而另立新君为王,然则芈横乃是老楚王亲立之楚国太子啊,那么楚国新王之心腹大患必为芈横,我王即可与楚国新王在私下做一场交易,只要楚国肯割让淮泗之地为我齐国之疆,我王便杀了芈横以正新王之名。若是楚国新君吝啬不允,我王大可再与芈横做一场交易,只要承诺割让淮泗之地与齐国,便遣兵护送其返楚称王,我齐国也只承认芈横为楚国新王。”

    在齐湣王错愕的目光下,苏秦直视着他笑而补充道:“如此一来,楚国不论何人为王,我王节皆可左右逢源,淮泗之地皆为我齐国之疆也。”

    “好,好啊好好好好……”苏秦语毕之际,齐湣王顿时连连拍案叫好,心中直呼苏秦此策阴险毒辣,也很想说出口来,不过确是说道:“先生果然乃是王佐之才,此策不愧为胜券在握,万全妙绝也。”

    田文确是忽然冷冷地长笑一声,瞥了一眼苏秦便直视着齐湣王说道:“想我齐国乃是中原泱泱大国,自先君威王以来列国诸侯哪个敢不惧我强齐三分?如今却为区区三百里楚地这等蝇头小利置礼仪廉耻于不顾,行得如此讹诈之举,天下人会如何看待我齐国?我王果真以为值得吗?”

    “薛公说的也有道理啊。”齐湣王又如此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