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战国霸天下 >

第21部分

战国霸天下-第21部分

小说: 战国霸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以为接下来要面对一番难以忘怀的事情,卫峥却是起身了。他到是有想办了这怀中娇滴滴的小可人儿,不过还是忍住了,虽然从生战国有二十年,还是个处~

    自小开始至今也算得上是个地地道道的古代人了,但心中还有一丝疙瘩,这么娇嫩实在于心不忍。

    侍女玖儿见卫峥又漫步到了那张破地图面前站着盯着两眼发呆的样子,期待和忐忑的心又多了一些失望,便是忍不住呢喃嘀咕:“天天都要看那地图,那张破地图有什么好看的——!”

    本就一片安静,加上卫峥那敏锐的听觉,玖儿这牢骚低估恰好也被他听到了,卫峥转身便看向面色仍带有一丝残余绯红的少女,笑问道:“玖儿可知此为何物?”

    卫峥指着背后的地图说道。

    “地图呀——!”侍女玖儿轻轻回道,侍奉卫峥的时间不长也不短了,知道君侯待女人的性格温和,不见百官几乎没有国君的架子。

    “玖儿看到的是破地图。”卫峥说着便是言语一顿,于是再回头而凝视那“破地图”,双目炯炯有神,轻言自语道:“本侯看到的是……天下——!”

    ……

    确说这天下,自从卫峥三围大梁城之后,震惊天下,各路诸侯无不为之侧目。卫峥这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连秦国和齐国都真正开始对他上心了,一个秦王担心卫峥会不会尾大不掉,一个齐王担心几十年后家门口会不会出现一个小霸。

    可见这次他玩的这一手笔,不但出乎意料还玩的有点大,差一点就天下分魏了,差点给这天下捅了一个大窟窿。

    不仅如此,卫峥这只蝴蝶在天下扇起翅膀,他也没有料到自己这次屯兵桂陵之地而遥望大梁震慑魏国,却是冥冥之中推动了另一件事情浮出水面。

    在卫峥率领卫国大军还都之后,大梁危局一解除,老魏王便下了一道新令。

    加固大梁城——!

    老魏王是真怕了,也受不了在出现第四次大梁被围困了。

    前有齐国的孙膑两次围攻大梁,这一次又有卫峥再围攻大梁,指不定还有第四次,老魏王是真怕到时候又来这么一遭,再也受不了这种刺激,于是便下令把大梁城誓必打造成铁桶不可。

    有了卫峥这次,今后的大梁城怕是要成为一个真正的铜墙铁壁,正面强攻必然成为绞肉机,想要从正面破大梁城必定是要付出血的代价。

    然而,致命的一点是,大梁城地处河水之滨(黄河),老魏王即便打造的再坚固,只要决堤河水灌入城区,大梁不攻自破。

    这些时日,卫国上下在卫峥的带领和主导下正在着手准备迁都朝歌的事情,白起的先头部队成功入驻朝歌城,其他的城池也在相互交接礼户,魏国割地求和的国书已经签订,不费一兵一卒得地两百三十余里已成定局。

    尤其是在卫峥的大军退回去不到五天时间,襄陵城大破,老魏王就是想反悔也没那个胆子,到时候卫峥率军袭来就是联合楚国的大军,两军一路从西北,一路从东南直扑大梁,魏国是真受不了,紧随而至的必然是秦国的大军从西境入侵,趁虚而入。

    局势进一步恶化,人人都想要咬一口,天下分魏那便是必然结局。

    虽然割地求和了,但老魏王却咽不下这口气,这不仅仅是割地求和的耻辱,更是天下笑话,老魏王又怎可能善罢甘休?

    卫国上下围绕迁都收地进行的如火如荼,而西边的邻居魏国正在谋划如何报复和一雪前耻。

    大梁,魏国宫廷。

    “……立卫武公志向而还都朝歌城?”王座之上的老魏王看着手中的竹简信报,赫然便是从卫国传回来的消息。

    老魏王刷的一下便把竹简抛至殿下,冷哼一声,“寡人不灭卫国,死不瞑目!谁有灭卫之策?谁灭卫!寡人便封他为朝阳君,食邑万户封于朝歌——!”

    君!那便是仅次于国君的地位,非立不世奇功者不可得。

    然而,大殿之上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一个个俯首不语,这让老魏王心里难受至极,脸色阴沉不已,“我大魏无人呼——?”

    一怒之下,朝堂上的文臣武将齐刷刷的匍匐跪地。

    就在这时,魏国太子公子嗣忽然站出来荐言:“父王,儿臣有一人举荐,必可胜任!”

    “何人——?”老魏王旋即问道。

    “大牢之中,犀首公孙衍——!”魏太子公子嗣刚刚说出这个名字,老魏王的怒意更甚了。

    “公孙衍——!跟张仪那个混蛋一样,身为魏人,做出损母国益敌国之事在前,提出什么合纵计策这一昏招误国在后,致使天下人讥讽寡人‘朝秦暮楚’,寡人恨不得腰斩了他!”老魏王若不是顾忌名声,还真想斩了他。

    犀首公孙衍,十年前在秦国被秦惠王拜为大良造,那个时候秦王还没有称王,当时的公孙衍在河西之地帮助秦国灭掉了魏国八万军队,这是魏国从马陵道折戟之后,先有商鞅率领秦军伐魏,魏国大败,大将公子昂被俘虏,到现在还做了秦国的将军,几年后便有大良造公孙衍率领秦军又一次大破魏军,破敌八万魏国军队。魏大将龙贾战死,魏国庙堂再无将帅之才可用。

    自此,魏国再也无力抵抗西境的强秦,只能守城再无进攻之力。

    公孙衍在秦国得志,然而张仪入秦之后很快便被秦王拜为相国,公孙衍就这样被同胞挤出去了,因政见不同而失势,于是回到了母国,公孙衍大才之人,老魏王念其大才而不计前嫌任用其为将,号犀首。

    公孙衍建议魏王联合齐国以抗秦,老魏王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被派往齐国,拉拢了齐国首先一起进攻赵国并取得胜利,于是公孙衍同惠施联合起来借势向老魏王提出合纵之策,希望联合齐楚两国一致对付秦国。

    为此,魏国将太子嗣作为人质送到了齐国,将公子高送到了楚国。

    然而,秦国发觉了魏国的离心趋势,便于去年亲自领兵东出函谷,两次伐魏,攻占了陕地数百里,逐其民。

    公孙衍和惠施的合纵计策被张仪给搅黄了,首次合纵攻秦破产便不了了之,迫于秦国的威势,魏国不得不屈服。

    合纵之策搅黄了,公孙衍这个策划人也因此被迁怒而被老魏王打入大牢,至今还在受牢狱之灾。

    被迫投入秦国怀抱的魏国这下便给了楚国借口,便打着护送公子高回魏国的幌子让其反应迟钝,于是襄陵大战爆发,魏国大败,向楚国求和。

    成语“朝秦暮楚”便是由此而来,顾忌名声的老魏王对此始终耿耿于怀。

    而重生的卫峥抓住了这个机会,趁机在魏国事处多事之秋而威逼利诱,从魏国身上收复了两百多里地。

    这一次秦国化解了危机,迫使魏国屈服,但齐国和楚国却不满秦国大出风头,于天下发号施令,秦国怕合纵攻秦的局势重演,为了安抚齐国和楚国,于是便有了啮桑会盟的出现。

    此刻的庙堂大殿之上,公子嗣看到老魏王的怒意,怕一怒之下把犀首这个大才给斩了就坏事了,魏国庙堂能堪大用的武将帅才一个没有,这公孙衍怕是庞涓龙贾之后唯一个能堪此大任的了。

    眼见这一幕便急忙说道:“父王,公孙衍虽然有罪,不过却是难得的大才,昔日折戟也是那张仪从中作梗,今之大魏正值用人之际,儿臣力举公孙衍再出山,由其戴罪立功,亦可彰显我大魏仁德,唯才是用!”

    魏国出大才,然而魏国庙堂却留不住几个。

    “老臣附议!”这个时候,惠施也出来了,“大王,太子所言甚是,便让公孙衍出山,藉此契机,戴罪立功,一举多得矣,望大王明鉴!”

    “臣等附议——!”

    “望大王明鉴——!”

    老魏王一看群臣的反应,这大仇想要雪耻,除了仰赖公孙衍似乎也没有人能堪大任了,虽也知道公孙衍是大才,更知道魏国庙堂将才凋零,但就是不情愿用他,可一想到卫国都骑到头上疯狂被膈应更不能忍。

    “准——!”

    “把公孙衍带来见寡人,寡人倒是要看看他是否真能堪大用,若能,寡人重用他又何妨。”说罢,老魏王起身拂袖了去。

    朝散!

    一代纵横策士,张仪的死对头、老对手,犀首公孙衍就这样出山了!

    天下战国,合纵连横,因卫峥而再起风云——!

    ……

第33章 犀首献策() 
——

    身在卫国的卫峥仍旧把目前的主要精力放在了迁都和修内政方面上,却不知道犀首公孙衍因为他而再度出山了。

    公孙衍,天下少的大才,能在历史上和张仪成为一对冤家对手,不论是私底下还是政治上都是对手,公孙衍必然不是庸者之流。

    “罪臣拜见大王——!”

    魏国宫廷,出狱后的公孙衍换上正服便第一时间应召前来觐见,他也知道这次折戟于秦国后,受一番牢狱之灾,现在机会又来了,这是翻身的大好机会,若能让老魏王满意便可被重用。

    老魏王看着匍匐跪拜的公孙衍又是爱又是恨的,实在是五味杂陈。

    犀首有大才,他当然知道,魏国急需用人,他也知道,但如果有能替代者,老魏王绝不会用他。

    “免了吧——!”

    “谢我王——!”

    老魏王虽然不喜,但现在要仰仗他也不好发脾气,待得犀首入蒲团席地而坐,老魏王开门见山的说道:“寡人欲征讨卫国,犀首可有良策——?”

    出狱前,魏太子公子嗣和惠施两人亲自前去接应,并且把最近的局势说了一遍给公孙衍听,被关在大牢之中的公孙衍听闻惊讶不已。

    想不到天下竟然冒出了个卫国新君,竟然还干了这么一件惊动天下的大事,惠施阐述了一遍当初朝堂之上姜牧的天下分魏言论。

    震惊的公孙衍便有了断定:卫侯卫峥,这是一个极富雄略的年轻国君,天下列侯君主少有能及,尤其还如此年轻,卫国极有可能会在他的励精图治之下成为中原天下的一个小霸主。

    犀首不愧是张仪的对手,从出狱到觐见老魏王,不到半日的时间便想到了一计策,魏王一问话,公孙衍思绪了片刻,组织好语言便合双手俯礼而回答:“启禀我王,臣确实有一策!”

    “快快于寡人说来听听!”老魏王紧接着便问话,可见他对卫国有多恨了。

    “合纵列国——!”公孙衍言简意赅的说道。

    “合纵列国——?”又是合纵?老魏王一听顿时怒意写在脸上,“打一个小小卫国,还要合纵诸国?颜面何在——?寡人如今落得个朝秦暮楚的名声便是你公孙衍的合纵功劳!”

    “我王稍安勿躁,敢问大王,哪国为魏国真正强敌?”公孙衍镇静自若的说道。

    “当然是秦国!”怒气未消的老魏王语气不善的瞥了一眼,说道,心中也在疑惑公孙衍是意欲何为?老魏王忽然好奇的问道:“犀首,寡人怎么觉得你和庞涓如此相似?你们两个老想着要攻秦、弱秦,上次你出的馊主意也是为了攻秦,这一次六国相王,你也是要攻秦,你们两个就这么恨秦国?寡人委实不得其解。”

    公孙衍拜首,说道:“回我王,衍事魏,定当为我王分忧,秦国大策乃东出函谷,我魏国西境便是阻碍秦国东出的第一道屏障,如此便注定了魏与秦只能为敌,难以为友,弱秦实乃存魏之根本。西境秦国乃魏国大患,素有灭我之心,东卫不足挂齿,臣之计策,既可解秦之患以弱秦,亦可灭其东卫!”

    “犀首此言当真?那个什么合纵之策,快快详细道来!”老魏王一听顿时怒意退却,好奇的问道,还有这等好事?这公孙衍要真能办到,不但可戴罪立功,老魏王还要给他拜将封侯。

    公孙衍再拜首,而后便道:“天下局势,因卫而变,今之局势又于我魏国不利,东卫虽国小势微,不足挂齿,臣带甲五万即可翻手灭之,然而不可直接出兵伐卫,否则魏国必惹大祸。秦卫互结铁盟,若贸然伐之,便给了秦国口实,必兴兵侵我西境,如此即便灭卫于我而言亦是得不偿失。”

    “这些寡人都知道,若不是担心给了秦国出兵口实,寡人的大军早已荡平帝丘,兵临朝歌城下。犀首可说重点否?”老魏王立马有些不耐烦的说道。

    “要伐卫,其一必首先破其秦卫之盟约。”公孙衍说道。

    “如何破之?”老魏王连忙问道,就是那可恨的盟约才得以让卫国狐假虎威,骑在寡人头上作威作福。

    “便是臣所言之合纵之策,必破其盟约!”公孙衍答,始终淡定如初。

    “哦?”老魏王好奇了,“是何计策,犀首竟如此自信?”

    “诸国互相王(wàng)!”公孙衍言简意赅,紧接着详细说出他的计策:“臣之计策便是以互相称王为由,拉拢韩国、赵国、燕国、中山国及其连带卫国,六国以相王,互相承认各自为王的地位。如此,便可合纵诸国,至西可抗强秦,向东可拒强齐,朝南可御强楚,如此便可解魏国四面皆敌之忧患。”

    公孙衍补充说道:“秦之虎狼之国,天下惧之,六国弱而齐楚秦强,此策必成功。合纵诸国为大势,成,便合纵攻秦则成必然,收复秦占我魏国河西之地有望,弱秦有望。合纵大势若成,则无惧秦国,秦国自危,又如何顾忌小小卫国?卫国若是答应加入攻秦联军,则秦卫盟约自破,卫国无此盟约,今后何以存国?留待日后,随时翻手可灭其国也!”

    犀首公孙衍这一计策可谓是阴险之至,若合纵大势功成,卫国便会进入进退两难的地步。同意了,便等于和秦国的盟约破裂,没有了这层虎皮狐假虎威,日后想怎么收拾就怎么收拾。若是拒绝称王,卫峥不答应跟公孙衍一起玩,还要跟着秦国混,同样也是困局死局,合纵大势一成,秦国都自身难保,那还会管什么卫峥的死活,说不定拒绝之后,合纵攻秦的那一天,伐卫国也会同时进行,不过是顺手牵羊的事情。

    现在的卫国在七雄眼中不过是等着被收拾的弱国,差的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