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战国霸天下 >

第218部分

战国霸天下-第218部分

小说: 战国霸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聚众合兵,同心同德以合众诸弱讨伐恶齐,强齐亦不足道也。”

    “齐已灭宋,我等不能再久托犹豫不决了,理应速速盟兵讨齐,不给齐国喘息之机。”

    伐秦大胜无异于给所有人吃下一颗定心丸,武安君白起大败匡章更是让人看到了曙光。要知道自从犀首当年声势浩大的五国合纵攻秦之战惨败之后,天下列国皆对所谓合纵弱以抗强抱有极大的不信任,如今卫峥合纵三晋大败强秦和武安君大败齐名将匡章向世人证明了合纵伐齐大有可期。

    “卫王所言当是,我燕国愿率举国之兵与贵国合纵讨伐恶齐。”第一个站出来响应的竟是燕昭王,卫峥顿时肃然,拱手礼道:“燕王识大局,明大义,本王佩服!”

    “恶齐当道,遂使天下不宁,我韩国虽与齐无国境接壤,素无恩怨,然齐国暴行正如卫王所言,任其为所欲为天下列国定然难逃厄运。”年轻的韩国新君第二个响应号召,但见韩王面朝卫峥拱手而道:“韩国愿出兵合纵,讨伐恶齐!”

    “韩国新主如此识大体,明得失,老韩王泉下有知定然甚慰哉。”卫峥笑哈哈的看向了韩国新君,后者听到卫王夸耀竟是有些受宠若惊,连连点头致意。

    卫峥笑意使然的看了眼韩王便转移至赵王、楚王身上,楚顷襄王看到卫峥平视扫来,竟是有些心悸,犹豫片刻便道:“齐国无道,人人得而诛之,我楚国亦尊卫王之号令,出兵伐齐!”

    “好好好,楚王大义啊,卫楚两国虽有交恶在先,然楚王能胸怀天下道义,体恤万民疾苦,能摒弃偏见,令人佩服,我卫峥在此明示,两国之怨从此化干戈为玉帛,既往不咎定能继往开来。”

    “卫王说的是。”楚王勉强的符合道,如今楚国再无昔年之盛,只能夹着尾巴做人了。

    卫峥最后看向了赵王,此时年幼的赵王何与奉阳君李兑在私论,良久奉阳君面向卫峥拱手一礼,“卫王心系天下,济弱扶倾之举令人敬佩,合纵伐齐乃是大势所趋,我赵国定当义不容辞。只是不知卫王可否已有伐齐长策,譬如战时列国各出多少兵马?分配多少粮草?攻占齐国之后各国该如何分配齐地?这些事情不知卫王可否已有决断?”

    此话一出,四国君王纷纷看向了卫峥,后者深深地看了一眼奉阳君,引得李兑不敢直视而拱手以躬身,借此而低下头不与之相互凝视。

    卫峥暗道赵国经过胡服骑射,国力扶摇直上,如今赵、楚、韩、燕四国,惟有赵国说话有底气。

    这列国君王果然还是看中了齐国的地,看好这次合纵伐齐,相信卫国带头下仍旧会取得如伐秦大胜一样。卫峥心里冷笑,都是技艺精湛的演员哪,众人的演技亦且丝毫不落于自己。

    “奉阳君所言不无道理。”卫峥笑了笑,显然是成竹在胸,抬手一挥,不消片刻众人便见几个甲士抬着沙盘地图进入大殿,沙盘地图正是齐国全境疆界。

    卫峥看着脚下的地图说道:“本王已有方略,便与诸君大致表述一二。”在座的列国君臣倍感意外,没想到卫峥竟然早已经盘算好了,不由得对此次合纵伐齐信心倍增,只是目下都很好奇他会如何分配利益,这才是大家最看中的一点。

    一时间,四国君臣都无比期待自己能够分得多少利益,言罢,卫峥不苟言笑的遥指地图接道:“本王的提议是,列国谁出力大得利便大,此次合纵伐齐,我卫国愿出最大之力,卫国便取旧宋全境与齐国成阳一郡,再者收复观津、刚平失地。”

    众人一看卫国一下子便拿去了宋国全境加上齐国的成阳一郡,齐国境内最好的地直接被他卫峥收入囊中,虽然心有不满卫峥的霸道,不过齐国都是好地,其他土地虽然不如宋地富庶但也不差,摄于卫峥如今无与伦比的威望和卫国国力,加之卫国愿为主力得其千里沃土也是实至名归,众人也无从反驳。

    卫峥先给自己划下这块蛋糕的最好最大的一块,接下来便指着齐国南境的飞地,“九夷五百里地,此郡便划归楚国所有,楚王以为如何?”

    楚国此次应邀而来最大的原因是生怕薄了卫峥的面子而落下口实,楚国国力在五国当中垫底,本就没有多少话语权,齐国核心疆境又远离楚国,便是得到了将来怕也是保不住,即便九夷一郡距离楚国最近也仍旧是一块飞地,还隔着长江天险,虽然是齐国疆土中最次的一块地,但楚王也不敢有过多的条件,便点点头表示认同。

    卫峥亦且满意的点点头,旋即遥指位于鲁国西北角一带的齐地,道:“这平陆一郡三百里地便划归于韩国,诸位以为如何?”

    韩王看到卫峥给他分的这块地,心下大喜正欲开言旋即被张平拉了拉袖炮,年轻的韩王便暂时不言,此时卫峥正环视赵王以及燕王。

    这块地可是战略要地啊,以此地为跳板就能纵贯齐国核心之地,而剩下的地盘显然是要分给赵国和燕国。

    此时,燕王和赵奢、乐毅等人在私下议论,廉颇和李兑在与赵王何私下议论。

    这样的一块战略要地,交给韩国反而是一个不错的结果,对韩国而言这是块飞地,然而此地对于赵国、燕国、卫国而言都很重要,索性大家都不要,给韩国至少可以作为一个缓冲。

    “本王无异议!”赵王何顿时说道。

    “本王亦无异议!”燕王也说道。

    卫峥笑了笑便看向了韩王,后者此刻大喜的说道:“本王亦且无异议。”

    “好。”卫峥接着道:“阿郡两百余里地为赵国所有,齐国核心之地临淄一郡八百里一分为二,四百里归赵,四百里归于燕国,二位君王以为如何?”

    卫峥在这八百里地中的临淄划给了燕国,赵国加上阿郡得到了近七百里地,土地之光仅次于卫国,而燕国虽然只得四百里地,但临淄划归给了他。

    这显然很公平,燕国和赵国的两位君主觉得可以接受便无异议。

    卫峥再看地图,偌大的齐国就这么率先被五国瓜分了,而齐国只剩下即墨一郡,也就是山东半岛这块地,显然诸国都是打着替天行道的名义,留即墨一郡给齐国,将之困于东海之滨,灭其国运便是,灭其国便有失道义了。

    …………

第073章:往死里坑齐的苏秦() 
——

    “赵国可出十万大军!”

    “燕国可出八万大军!”

    “韩国可出五万大军!”

    “楚国可出五万大军!”

    列国君王纷纷开言说道,光是四国之兵总和便已经达到了二十八万大军,赵国虽然在四国当中国力最强,合纵伐秦之时便出动了二十万大军,此番赵王何决议出动十万军队,卫峥也没有反驳,毕竟西边秦国也不知道他会不会有动作,赵国也是顾及这一点,出征前定然会派遣军队驻扎西境,倒也没有私藏。

    至于燕、楚、韩三国,皆国势羸弱出动十八万人马也的确是他们所能够承载的极限了,卫峥心里有了决断便说道:“本王出动二十万大军!”

    四国君主一听卫国愿出动二十万大军,顿时心里安心了不少,那边是将近五十万联军对齐国发兵迫境,此次合纵伐齐,大业可期啊!

    自然,卫国成为了绝对的主力与核心,卫峥也顺理成章的成为此次合纵伐齐的纵约长。

    “合纵之谋,大势所趋,我联军五十万大军可谓力压齐国,然齐国毕竟累积三世,国力强盛,齐之技击亦为天下有名的精锐之师,不可大意。”卫峥环顾诸王,又道:“我军兵力虽然强于敌人,确是由五国之兵构成,因此,伐齐联军必须同心同德,必须统一号令。当年犀首合纵五国攻秦,何以惨败?便是即不同心,也不同德,更不听主帅统一号令,临战变阵,致使秦国大胜,前车之鉴哪。”

    列国君臣皆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这时卫峥说道:“至于联军统帅之人选,本王决议由魏缭将军担任,想来诸位应当无异议。”

    末了,便见年轻的魏缭出列面朝诸王拱手一礼,众人对于卫峥的这个决议颇感意外,原以为会启用武安君白起为帅,想不到竟然再次启用魏缭。

    不过回想一下也有道理,魏缭因合纵伐秦大胜而名动天下,此时更是如雷贯耳,他有着合纵联军指挥作战的经验,已经在合纵伐秦之战建吴起之功,再破函谷关,其为联军统帅无疑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骤然间,众人都好奇的看向了站在大殿内的武安君白起,此时后者手心握手背而附于身前,站在大殿之上一动不动,不苟言笑。

    卫峥见众人无言,知道没有人反对魏缭再次挂帅,便继续道:“此次我五国讨伐齐国之大致方略,当兵分两路,一路大军由武安君白起统帅我卫国十万精兵攻占齐国河东之地,这一路大军的战略目的便是牵制苏秦所部的齐军主力。”

    便见一席戎装着身的白起微微上前几步面朝诸王拱手一礼,武安君再次归位,卫峥继续说道:“另一路大军则由魏缭将军统帅五国联军剑指临淄。”

    在座的各国当中,如廉颇、乐毅、赵奢等武将听到卫峥公布的作战方略无不点头认可,五国合纵完全可以两线作战,分别从齐国东、南两路出击,而齐国刚刚灭宋,消耗颇大,加之白起在观津大败匡章,齐国第一大将的陨落必然影响齐军士气,齐军断无锐气可言。

    “此次合纵伐齐,形势于我联军大为有利啊,或一年之内可破齐,绝非不可期啊。”乐毅侧头跟身边的赵奢说道,后者亦且深以为然的点头。

    这时,卫峥的声音再次响彻大殿:“本王仍需再三叮嘱,此次伐战必须统一号令,万不能擅作主张而自乱阵脚。”

    ……

    当月,卫、赵、燕、韩、楚五国之君于朝歌共誓告天,五国合纵伐齐,替天行道,广示天下,一时之间,举世皆惊。

    三个月之后,赵国、燕国的十八万步骑大军挥师南下,韩国五万步卒东进,楚国五万兵马北上,列国之兵集结在朝歌城之外的郊野安营扎寨,那漫无边际的大帐使得列国出入朝歌的人士无不目瞪口呆。

    这种阵仗,简直毕生难得一见。

    猎鹰在天际盘旋长鸣,这一日近五十万大军纷纷拔营,浩浩荡荡的军队一分为二,武安君白起亲率十万卫国精锐之师先行一步,紧随其后的便是魏缭所统帅的三十八万五国联军。

    两路大军分别从宿胥口与垝津两个渡口横渡黄河,白起这一路大军进驻桂陵城,第二日抵达当年卫宋之战的阳山一带,这十万大军的目的就是直扑彭城要与苏秦灭宋时所统帅的二十万齐军主力博弈。

    与此同时,魏缭所率领的联军则是向东进军,卫国河东一郡的首府,即“濮阳城”变成了两路大军所需要的粮草屯扎地,繁华程度仅次于朝歌的濮阳城在齐军进攻时被破坏了不少城内的设施,无数的房屋被投石机所焚毁,而此时城内的街道上都停满了装载着粮草的马车、牛车、驴车。

    繁华的濮阳城早已经成为了前线。

    五国联军浩浩荡荡地穿越了整座城池,自西城门而入,于东城门而出,直奔观津,马陵道近在咫尺,通过了此地便是齐国地界了。

    马陵道是魏梁国失去天下霸主地位开端,魏缭对此地尤为深刻,大军行进观津之地便放缓了进军速度,派遣赵奢着五千骑兵为前军先去探一探马陵道的虚实,毕竟名将庞涓就在此地栽了个大跟头,前车之鉴也使得魏缭不得不慎重行事。

    与此同时,白起的十万大军也已经抵达了沛县、啮桑一带,大军进驻沛县在此安营扎寨。

    帅帐之内。

    “武安君,这彭城依丹水、泗水而筑,加之此城乃是兵家必争之地,其城之固,易守难攻。”为副将的穆邯略感担忧的说道。

    白起的目光从沙盘地图上移开,笑看着穆邯说道:“你担心我军牵制不了齐军主力?无法达到我王之命?”

    穆邯坦然的点头,“齐国大军主力尽在宋国,王上之大谋在于命我军牵制齐国主力,可一座坚固的彭城挡在我军面前,齐国大可留下五万大军死守此城,余下十五万大军定能返回临淄,而我军却也无可奈何啊。”

    “报——”这时,一个披盔戴甲的斥候进入了帅帐:“启禀武安君,齐军主力尽出彭城,一路北上直奔我军驻地,隔日便到啮桑!”

    “你说什么?齐军弃城不守,反而主动求战?”穆邯一听震惊万分,不由得看向了白起:“武安君,苏秦他疯了?”

    白起顿时精神大振,“传令,升帐军议!”

    ……

    与此同时,齐国的主力大军摆开了一字长蛇阵一般浩浩荡荡的从彭城而出,大军之首,苏秦策马而行,这时齐国的副将挥舞马鞭跟上来,面向苏秦拱手说道:“武安君,如今我齐国遭受五国攻伐,形势于我极为不利,末将以为还是退守彭城为上,可依托城之固先挫白起所部之锐气……”

    “将军是惧怕白起凶名?”苏秦淡淡的说道。

    “这……我……”齐副将欲言又止,武安君之名对于天下列国之将可谓如雷贯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至今从无败绩,据守濮阳数年使得齐军对此城毫无办法,就在数月之前,更是于观津之地将齐国第一大将匡章斩杀,震动了齐国所有的将军们。

    他要说不惧怕白起之名,定然是假的。

    “白起是卫国之武安君,我苏秦是齐国之武安君,岂能长他人志气而堕自己威风?将军勿躁……”苏秦罢手制止他,继续说道:“白起此人的确不可小觑,本帅此次之谋确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敢情武安君示下。”齐副将拱手而道。

    “其一,五国联军合兵五十万大军兵分两路欲亡我齐之心人皆可知啊,依我之见,此乃卫王试图以十万之兵外加白起凶名来牵制我齐军主力,何也?自然是为魏缭所部五国联军创造战机,退一步但如你所愿,如若本帅留守五万兵死守彭城,余下十五万大军乘势回援,我齐国倾国之力也只能合兵不到三十万与魏缭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