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战国霸天下 >

第303部分

战国霸天下-第303部分

小说: 战国霸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话一出,群臣一片议论,苏秦也一愣,随同苏秦而来的齐人也愣住了。

    “这……”苏秦在一众议论纷纷当中犹豫不决,似乎心有所动。包括陶邑在内的五城啊,能不心动么。过了片刻便面向卫峥拱手而道:“回卫侯,此事颇为重大,外臣亦且无法拿定主意,需秉承我王定夺才行。”

    “无妨——!”卫峥强笑着说道:“本侯不急,既如此贵使便将此策转告齐王定夺即可。”

    “如此甚好,那外臣便先行告辞了——!”苏秦再一拜便转身离开卫国庙堂。

    苏秦刚刚踏出殿外,群臣便看到卫峥笑意的面容陡然消失,一脸冷漠不语之色尽显怒意,当场一句话也没有,起身便是离去,此举让群臣面面相觑,不知何言以对,都想着君侯回内殿怕是要大发雷霆了。

    卫峥离开廷前入偏殿便长呼吸一口气,飙戏不仅仅是体力活还是技术活,累——!

    此番殿前与苏秦一来一回,卫峥已经可以断定苏秦领会了他出兵攻宋的意图,而苏秦也因此断定了自己心中的猜测。

    先前完全没有任何私下交流,一切就在不知不觉中达成了共识。

    苏秦带着齐国的威势强势的要卫国吐出宋国陶邑十余城便是暗中向卫峥探求隐晦的深意,而卫峥以拱手献陶邑于齐国的新建议便是在暗中对苏秦传递一个消息:你猜的没错,我就是个意思,照我说的办即可。

    简直神一般的意识交流。

    接下来就好办了,苏秦再无疑虑便只要把卫峥这份“大礼”献给齐国即可,而苏秦本人便是在中间做个顺水推舟则可水到渠成,以齐国的“尿性”断然拒绝不了这份诱惑。

    ……

    十日之后,齐都城临淄。

    今日早朝,齐国庙堂群臣百官之中,田忌已经逝去,孟尝君田文一语不发,田婴今日未曾上朝。

    齐国的群臣百官都在等待齐王临朝听政。

    “客卿苏秦到——!”

    就在这时,宫侍的宣声引得齐国群臣侧目,苏秦今日入朝竟是特殊的要报名号?这突如其来的一幕让齐庙的群臣百思不得其解,议论纷纷顿时扑面而来。

    臣子入朝竟是报名号?齐国从未有此先例,苏秦的架子未免也太大了吧?

    着朝服出现的苏秦顿时吸引了无数的目光,唯有未来的孟尝君田文于朝廷之上不为所动。

    今日朝议,史无前例的出现这一幕让群臣猜疑连连。

    “王上临朝听政——!”

    宫侍的声音再次响彻,群臣面向王座大殿之际,齐王肆意的朗笑声便传来,未见其人,先闻其朗朗大笑声。

    齐王出现,直到入王座笑意和笑声依旧不减,群臣带着匪夷所思例行朝拜。

    礼节一过,王座之上的齐王双目便凝视着殿下的苏秦,笑而朗声道:“太史,宣寡人诏——!”

    “王上诏令,晓喻朝野,苏秦入齐事王,首功而不损一兵一卒,一言便为我齐国得观泽、顿丘五十里地,大齐西进中原咽喉尽揽;再一言为大齐再得陶邑五城近百里富饶之地而再立奇功,寡人拜苏秦如桓公待管子,今拜卿为齐相国,位列上卿——!”

    宣召一出,四方惊堂,百官惊愕,齐王待苏秦如桓公待管仲,官拜相国,位列上卿,何其隆恩也——!

    群臣知道,至此苏秦便在齐国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其势盛若空前。

    难怪田婴今日抱病不朝。

    齐庙群臣皆目不转睛的看着太史令双手捧着齐国相印来到苏秦面前,正声又道:“苏秦掌相印、佐王事、辅齐国、正百官——!”

    “相国,请接齐之相印吧!”太史旋即小声微笑而补充一句。

    苏秦在齐国君臣的注视下,郑重的着正朝服而后双手接过相印,持相印面王而道:“臣苏秦,谢我王恩典——!”

    ……

第030章:齐宋祸根() 
——满地打滚求推荐票,打赏走一波也是可以的,没毛病老铁!——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相国——!居功至伟,何须言谢……?啊——?呵呵呵……”殿上的齐宣王入朝之际,嘴巴便从此笑的不曾合拢,只见他的目光从苏秦身上移开进而环视群臣:

    “寡人即位之初便为我大齐通西进中原之咽喉、再得得天下富饶之陶邑,寡人不耗国力、不疲民累国,兵不血刃便能建如此功业,寡人要谢相国你啊,我大齐都要谢相国你啊,啊!哈哈哈……”

    朝堂百官顿时齐声贺道:“恭贺我王——!恭贺相国——!”

    “为国之臣,忠君之事,苏秦定不负我王之恩。”苏秦旋即拜首道,面带沉稳之色,并未因此出入堂而拜相便情难自已。

    “寡人得相国辅佐,齐国何愁霸业不成——?啊……?哈呵呵……”齐王大喜过望而说道,临朝至今脸上的笑容始终不曾退却。

    他国互相争,齐国的天下,齐王始终记得当初苏秦在为齐国重现齐桓公一匡天下之言,而今已然用事实证明,齐王对苏秦的倚重可谓空前。

    卫国的崛起让齐王心忧,然而此番卫宋相争让齐国尽收大利,卫不得陶邑而齐国得之,便是弱卫而强齐国。

    苏秦瞬即面王拜首而道:“启禀我王,卫欲攻宋而掠其富饶之地以图强,一鸣惊人之举虽让天下侧目,卫国虽已崛起却仍不是齐国对手。”

    “相国所言不假,相国以为接下来该当如何?”齐王笑道,至此齐王对苏秦的一言一行比任何时候都要信任、重视。

    苏秦想了想便说道:“卫国此番主动献上陶邑于我王,虽不舍去也慑与我齐国赫赫威仪,欲主动亲我齐国,而今卫国与秦毁盟、与魏梁宿愿难消,与宋又凭生刀兵,实乃别无选择,只能依靠我齐国,卫侯倒也知晓得罪近邻尤其是强大的齐国不是明智之举,是故有此献礼,以示其诚也。”

    “不错,卫国之主倒也懂得审时度势。”齐王点头的说道。

    “苏秦以为,齐国经略于卫,卫国地界乃我大齐西境防秦屏障,对于卫国只需确保我大齐始终能制得住卫国,使其与齐国同进退即可。此次我齐国虽得大利,但终究得利不正,有巧取豪夺之嫌疑,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我王有西进中原之心,此事如若处理不妥,以后统御诸国,列国难以归心,故苏秦以为经略卫国当需恩威并施,张弛有度。”

    “相国洞若观火,分析的透彻啊——!”齐王面向群臣笑道,群臣顿时附和而笑,齐王再面苏秦问道:“相国既出此言,定有应对之策了?”

    “启禀我王,苏秦确有安抚卫国之策。”苏秦如今彻底得到了齐王的信任,便毫不犹豫的说道:“此次卫国倾国出兵而大损国力,库府消耗,兵将之损本可因所占之地而得以补充恢复,然所占疆土或献于我王,或归还宋国,卫只得句亵、成阳两地,可谓有了凯旋大胜尽添寂寥,确是尽耗库府之存,难免心有不甘。”

    “而我齐为卫之盟国而未能及时发兵驰援,本就失礼在先,又得卫国如此大礼。常言道来而不往非礼也,往而不来亦非礼也,齐国当此弥补却也为时不晚,不仅仅是安抚卫国,更是做给天下列国看的,我齐国从不巧取豪夺,绝不做损盟国而益本国之事,当有所补偿卫国。”

    齐王越听越欣喜,苏秦果然是大才啊,相国朗声笑而继续道:“此次我齐国失礼于卫在先,却也有我等难言之隐,然我齐国不会以此为推辞,失礼了要弥补,弥补最好的法子不是赔礼,而是送礼以彰显大国风范,以示天下齐国之诚犹可鉴之矣——!”

    “送礼——?”齐王好奇的静等下文。

    “不错,卫国因战事大耗库府之存,那我齐国便送他便是,兵器、粮草辎重、车乘皆可,我齐国疆土辽阔,物产丰饶,无需多时即可再生粮草无数、兵器无数,相较于陶邑,皆不足道也。”

    齐王听苏秦这些建议,深思了片刻便直接拍板道:“相国所言不假,相较陶邑皆不足论之,粮草辎重用了就没了,有陶邑却能源源不断的生出粮草,就依相国照办,由相国全权处置,正好作为我大齐公主陪嫁之礼!善——!”

    “寡人诏,携十万金、车乘上千、粮草百万担、仆人万众、甲胄万副、驮三百匹、马五百匹、羊三千只、珠玉美饰无数随大齐公主出降!以彰我齐国威仪——!”

    苏秦连忙领命道:“臣谨遵王诏——!”

    齐国果然是财大气粗的主儿,齐王也是好面子的王,这么阔绰的一送那是多有面子的事情,既长了脸面,又能做给其他诸侯看,简直一举两得,相国大才啊——!

    ……

    齐国得了陶邑,而潜伏在宋国之中的这股祸水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的东引齐国,齐国也没有料到几年之后宋王偃竟敢直接以柴犬之躯撼大象之身,而毫无防备更的齐国被宋国打了个措手不及,戴偃不但把陶邑重新夺了回来,还趁齐国根本不会想到宋会攻齐而进一步丢了几座城池。

    当然,宋国突然爆发这么强的实力,卫国在暗中也做出了不少的努力。

    而宋国不知天高地厚的怒拔虎须,也为将来宋被灭国买下了种子,同样齐国也因此在连环诱导之下买下了祸根,可谓是环环相扣,祸不单行。

    齐国庙堂上下因为苏秦而得陶邑这片富甲天下之地而高兴万分,盘踞在朝歌的卫峥也在为这一次深谋远虑的布局功成而暗中欣喜。

    到底谁才是最后的赢家,惟有真正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中看破迷雾,洞悉天下大势和复杂时局的人才是真正的猎人。

    齐国看似占尽大便宜,却因此埋下祸患,等于白打工的卫峥看似吃了大亏,却因此布局天下。

    唯有被公孙衍利用的宋国,宋王戴偃兴兵夺国不得,反而成为他人鱼肉更被人前后利用。

    ……

    宋国都,睢阳城。

    “特使,这里三十五万石粮食已然备齐,特使请过目。”

    睢阳城北门大开,无数的劳役正在将一袋袋粮草从谷仓内扛出来并搬入运粮马车上。

    所谓特使正是璟仓奉卫峥之命来宋国出使。

    璟仓此刻现身于宋都,此情此景显然是来提点宋国赔款的。

    宋国此次大败,卫国的反扑加上齐国摸准机会也跳进来分一羹,宋国根本就无力顶住来自卫齐两国的压力。

    又无从向外搬救兵,现在这个时候五国攻秦在即,诸国有心也是无力,只能看着齐国得了天大便宜而干瞪眼,而宋国可谓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更别说宋国庙堂也没什么能人。

    齐国也知道这是吞并陶邑的大好时机,如若等其他诸侯国腾出手来,免不得会生出变故。

    孤立无援的宋国顶不住卫齐两国的压力,齐国以大国之威咄咄逼人,戴偃只能被迫答应赔偿于卫国,答应割地陶邑于齐国以求和。

    而今白起的大军已经从丹水撤离,卫国已然撤兵退守成阳一代,只控制了两座边境之城,陶邑等城池则是被匡章抽调出五万大军悉数占据,本人则率领十万部将返回齐国。

    而此次卫与宋国签订的止战盟约,宋国要为此向卫国赔偿战争损失,卫峥索要的赔偿倒也简单粗暴,只有两样:粮食、人口。

    卫国要宋王偃割让句渎、城阳,加上粮草三百五十万石,人口十万众。

    这虽然算是一笔巨款,但与之前卫国占领宋西境一百八十余里地而言,光是人口就已经破三十万众,这点赔偿几乎不值一提。

    此次攻宋虽倾国之力,但为持久作战,卫国也并未因此损耗过大,白起一路高歌猛进只用了一个月时间便占领了宋国西境,几乎没有任何持久消耗的攻城战,卫国迎战历山和攻宋期间加起来的阵亡了一万士卒,可谓大获全胜。

    从宋国这里得到的补偿基本上可以弥补此次伐战所消耗的国力了,加上齐国那里即将送来的“陪嫁礼”,精打细算一番可能还小赚一笔。

    “督运何在?”

    “百司长——!”

    璟仓吼了一句,看到粮草督运官过来便道:“悉数核查,三十五万石粮食一石不能少。”

    “喏——!”

    宋国按照签订止战国书,赔偿卫国三百五十万石粮食,宋王已然下达诏令于全国境内集粮,睢阳这里的谷仓大开提粮三十五万石。

    好在宋国占据富饶之地,加上多年没有战事,库府之存丰硕,富裕的很,这也不算是伤筋动骨,戴偃也不肉痛,但真正肉痛显然是陶邑。

    卫峥只是要了几颗现成的“鸡蛋”,齐国却是直接把“下蛋的鸡”都给拎走了。

    璟仓此次睢阳之行,一来是作为卫国特使与宋国签订止战国书,而此行的另一个隐性目的便是离间齐宋,为齐宋矛盾买下祸根,卫国此举可谓阴险!

    ……

第031章:戴偃色变() 
——

    随着卫国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主动止战重归修好,更愿意让出大片原本占领的城池疆土。

    戴偃在这个时候本应该高兴万分的,卫国要求的补偿宋王戴偃也一点不在乎,反而觉得卫峥颇为仁义,要换做自个儿就不是要点钱粮、人口这么简单了。

    卫国的赔偿要求对于宋王偃来说都无关紧要,人可以生育,人口可以慢慢增长、粮草也可以来年生产,而人口和粮草都维系于土地,土地才是真正的命根子。

    而齐国夺了宋国命根子中的命根子,陶邑被齐国拿了,宋王戴偃岂能不震怒?

    更重要的一点是,齐国有何理由趁机占领陶邑?

    简直就是半路杀出来的强盗。

    ……

    “宣,卫国特使觐见——!”

    璟仓和几个随从徒步入殿,直达殿下面向宋王礼节性的长身一躬,道:“外臣璟仓,拜见宋王——!”

    “呵呵……那个……贵使免礼!”年过三十的宋王偃看着璟仓温和的说道,不自然的强行笑了笑,卫国大胜而宋国惨败,戴偃面对卫国使臣也没了当初射天杀神的霸气了。

    “谢宋王——!”躬身的璟仓旋即站直而立,便不卑不亢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