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战国霸天下 >

第314部分

战国霸天下-第314部分

小说: 战国霸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言显然是不愿退兵,可没有人知道魏缭的内心却是大喜,暗叹这个消息来的太及时了,赵主父的死一下子让赵国这群雄心勃勃的将军们意欲灭秦的心思荡然无存。

    弱秦的目的已经达到了,秦国为了应对三晋已经到了穷兵黩武的地步,虽未动摇国本却也元气大伤,今后十五年内难以有所作为,东出无望,只能龟缩在关内。

    廉颇一听,连连摇头,拱手道:“上将军此言差矣,少主年幼,难以主持朝野大局,恕我等不能再尊上将军号令了,告辞!”

    说罢,归心似箭的廉颇立即撤出了大帐,乐毅、赵奢等赵国将领一看也纷纷面朝魏缭无言以拱手而礼,便也纷纷撤出了帅帐。

    “这……”韩将暴鸢懵懵地看着这一幕,面向魏缭忍不住说道:“上将军,赵军一撤,这仗还能打吗?”

    “赵军一撤,二十万大军没了,河西少梁乃是司马错故乡,一草一木皆了如指掌,更有二十万秦军,怎么打?”

    “可惜啊,可惜啊,可惜了这大好的灭秦良机,赵主父就不能晚一年死去嘛!”

    “哎,说什么?”

    “末将口误,将军恕罪!”

    “诸位勿躁,我自有决断。”魏缭压了压手,吵闹的帅帐顿时安静了下来。此时此刻,魏缭心中正在飞快的盘算着,惟有他一人得知卫峥真正的战略意图,攻秦实际上是为了弱秦,也是给天下一个障眼法,确切的来说是给齐国的障眼法,让他安心灭宋。

    卫峥此次大费周章,耗时四年力举破秦真正的用意是谋齐。

    现如今赵国发生巨变,时局顿时变得微妙起来了,赵军乃是三晋联军的一大伐秦主力,如今撤兵是成定局了,魏缭也无法阻止,赵军一撤,联军只剩下了不到十五万……

    想到这里,魏缭大吃一惊,即刻下令:“传我令,大军即刻拔营后撤,务必在破晓之际退避三舍。暴鸢——”

    “末将在——”

    “你即刻率韩军后撤曲沃镇守此城,如若司马错乘机举兵东出,给我死守曲沃,万不得出城应战!”

    “诺——”

    “余下卫军随本帅退守崤塞!”魏缭环视诸将而道:“大军即刻拔营,撤离汾阴!”

    众将纷纷撤离帅帐,魏缭再次回到座上的长案席地而坐,立即手持毛笔书写信文,不消片刻便将信文卷起:“传令兵——”

    传令兵入帐内,魏缭亲自将卷轴交给他:“你速速将此密信亲手交于我王。”

    廉颇等赵国将领得知赵主父驾崩的噩耗,已然归心似箭,第一时间便率赵军仓促撤离汾阴驻地,随后不久,汾阴驻地的卫韩联军也紧急撤退。

    魏缭可是不敢小觑司马错这样的老将,赵主父驾鹤西归的消息铁定瞒不住,很快便会传到秦人耳朵里,近二十万赵军撤回邯郸也绝对瞒不过司马错的眼睛。

    以司马错的魄力和对战局的观察,一旦得知赵军撤退的消息,魏缭几乎不用猜测,司马错倾巢而出是绝对的。

    翌日,三晋联军驻地汾阴,赵军一夜之间撤离的干干净净,而卫韩联军也是匆匆而去,一夜间退避三舍。撤退的如此仓促实在是魏缭摄于司马错手里近十万秦军铁骑,联军的骑兵主力仍旧是以赵国的胡服军团为主,赵军一撤,卫国的那几万骑兵面对司马错一手带出来的骑兵部队定会吃尽苦头。

    魏缭可不会给司马错这样的机会。

    与此同时,河西要塞少梁。

    延绵不绝的秦军大帐在少梁一带的原野上扎根驻营,一个从河东奔入河西要塞的飞马斥候进入了司马错的帅帐:“启禀大将军,赵主父暴毙驾崩,二十万赵军已仓皇返国!”

    “什么?赵主父驾崩了?”司马错震惊的站了起来,末了,面庞瞬即浮现狂喜之色,已是情难自已,忍不住仰天长啸:“我大秦得救了!我大秦得救了!!”

    “报——”这时,又一路斥候入帐禀报:“禀报大上造,卫韩联军已撤出汾阴不再与我军对峙。”

    “嗯?”司马错听到这份简报立即冷静下来,忙问道:“撤了多远?往何处方向撤退?”斥候旋即回应道:“卫韩联军在一夜之间退避三舍(九十里),韩军奔往曲沃,卫军奔往崤塞。”

    司马错一听愣了愣也是一言不发,过了片刻他立即来到了地图跟前,高举手臂在崤塞、曲沃二地凝视良久,司马错糊涂了:“本将看不透这魏缭究竟意欲何为……”

    本来,赵主父突然暴毙死去的消息让他高兴万分,绝地反击的时刻正是此刻,欲下令兵出河西主动与剩下的卫韩联军决战,争取将之留在河西,再东出收复函谷关。

    可魏缭跑的比兔子都快,几乎与赵军同时撤出了汾阴,这让想要乘势追击的司马错只能干瞪眼。不过虽有不甘,但也在他意料之内,也是情理之中,要是魏缭还敢待在汾阴不走,不过是一庸将耳,又何以破函谷关?

    只是出乎司马错意料之外的是,跑路的魏缭后续的军队调度布防让他看不透了,按理说赵军一撤,这仗肯定打不了了,因为单以现在卫韩联军不足十五万大军是断然不可能继续在伐秦一途有所作为,按理说这次战争应该会结束了。

    可魏缭把剩下的大军分别镇守在曲沃、崤塞,尤其是曲沃是进攻河西的桥头堡,这不是在告诉他司马错,我魏缭根本没有想要结束战争的意思,还要继续跟你秦国打!

    “莫非……”司马错一番思量突然惊呼道:“莫非卫王要倾举国之力增兵河西,欲亡我大秦之心不死?”

    此次,三晋联军最强的卫国只是出动了十万兵马,卫自吞三楚江淮之地后,国力急剧膨胀,以如今卫国国力,出三十万兵也是了无难事,伐秦之战才出十万兵马,换句话说卫国还没有真正发力,而东面的齐国也没有下决心给卫国压力,反而乘机意图吞宋,如此一来,意味着卫国有能力继续向西部战场大举增兵。

    通过函谷关一战,司马错知道卫军战斗力的强悍,装备之精良,函谷关决战,卫军硬生生的以五万众牵制了十万秦军,若是卫国铁了心要亡秦,再向河西增兵十万卫卒甚至更多的话……

    想到这里司马错的面色陡然间变得异常凝重,现在的形势即便赵国退出了,可对于而言秦国仍旧处于不利的地位,赵国虽然因为赵雍的变故先退了,可却遭来卫国的全力以赴,或许这比之前更加可怕。

    而秦国呢?秦国国力在与三晋对耗数年,早已经不堪重负,虽然三晋也消耗巨大,但以目前形势来看,最先倒下的极有可能是秦国啊。

    ……

    朝歌,盘龙殿。

    “报——”

    庙堂大殿之上,卫国群臣皆目视着大殿之上飞奔而入的斥候。

    老内侍立刻接过了斥候手中的信报小步快走的送到了君王之手,卫峥一言不发,接过信文便打开一看,大殿静悄悄的无人开言。

    末了,群臣见君王双手卷起信文,即刻高宣:“寡人诏,即刻起倾举国之力,聚兵合将,集八万步军、五万铁骑调至函谷关,不得贻误!”

    卫峥面色平静,毫无波澜,内心却道:齐王啊齐王,寡人已将全部精力投入伐秦之战,余下部队守成有余,进取不足,这下你可以继续安心的伐宋了。

    增兵函谷关不假,不过卫峥压根就没有想要真的与秦国死磕到底,不过是为了让齐能放心灭宋,可秦国密报得知卫国还要继续增兵的消息,举国朝野都吓得不轻,看这架势,卫峥是铁定要分出个高下来。

    ……

第063章:俯首称西藩之臣?() 
——

    话说赵军撤退之后,魏缭转瞬间也撤出了汾阴,卫、韩两国剩下的军队分别退守曲沃、崤塞。司马错纵是想要主动出击,奈何魏缭没有给他丝毫机会,赵军这支主力一走之后,联军立刻由进攻态势转为防守策略。

    如此一来,纵是统领秦军之将为司马错者,也无可奈何。

    因为司马错他不敢贸然进攻,三晋联军尽管随着赵军的撤离而丧失了进攻能力,但要说防守仍旧绰绰有余。且不说联军一分为二,即以曲沃和函谷崤塞分兵镇守,如此一来便能相互驰援、相互照应,司马错深知一旦对敌发起进攻,不论是攻曲沃还是直接攻函谷关,秦军背后肯定会暴露出来,要是敌人乘机抄后路,绝对会给予秦军致命一击。

    司马错即便是一个有魄力的统帅但此刻他也不敢赌,是因为秦国赌不起了,若是再败河西之地尽丧,秦国东境再无屏障,三晋联军直通关中便成坦途,届时老秦人怕是只能把关中这片沃土丢掉,再次龟缩到贫瘠的陇西与边塞胡人为伍,等于一朝回到秦襄公立国之初!

    司马错最担忧的事情也是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终归还是发生了,联军退守函谷、曲沃与秦军相互僵持对峙了三个月之后,十三万卫国步骑援军浩浩荡荡的从朝歌王城向西而来,最终交付到了魏缭之手。

    联军的兵力顿时直逼二十五万,以规模相较而言,已经与司马错所部的秦军不相伯仲,更让他心情沉重的是,联军此刻即便没了赵军却又再次拥有与秦决战的能力,换而言之,卫、韩联军再次拥有了进攻的能力。

    咸阳。

    魏冉接到诏命匆匆的入咸阳宫,不料一见到秦昭王时,后者突然对他躬身行以大礼,这一举动搞的魏冉猝不及防,可是把他给吓了一跳,“王上切莫折煞微臣,臣担当不起如此大礼!”

    “二舅公担得起!”嬴稷如是说道。

    一时间,魏冉不何颜以对,正欲开言秦王却抢先道:“我嬴稷不知天高地厚,是我无知,遂将敌国奉上可乘之机,致使函谷关在寡人手中丢了,害我秦国上下百姓受苦,将士丧命,更置我大秦于险境……如今我嬴稷自己闯下弥天大祸,却要二舅公出面来手收拾残局。”

    “我大秦已是危如累卵,稷,恳请二舅公临危受命,挽救我大秦于危难之间!”说完,嬴稷便是再次郑重而诚恳的拱手一礼。

    魏冉连忙回礼,继而说道:“食君俸禄,忠君之事,救国于危难乃是为人臣者应尽之本分,当此国难之际,正是我等王族宗亲为王效命、为国效力之时,王上何以如此,大可不必。”

    嬴稷听到魏冉这番话大喜,忙问道:“二舅公可是有良策了?”

    魏冉苦笑了一番,摇了摇头,道:“算不得良策,怕是迂腐之策,但化解此次危机或未尝不可,只是……我王怕是要背负一些不好的名声,秦国在列国中的威望怕是也会大大折损。”

    “不足道也,二舅公但说无妨!”此时此刻,嬴稷哪里还管什么良策下策,管什么声望损失,只要能让秦国度过眼前这场灭国危机,能阻止三晋联军攻入关中,其他什么都可以舍弃。

    魏冉不在多虑,边思考便说道:“王上。当此形势,臣以为我秦国国力不堪重负,不可无休止的消耗下去,否则敌军尚未攻入国境便已自乱,卫王再增十数万兵陈于我国境,于卫国而言也是损耗巨大,卫王此法无异于杀敌一千而自损八百……”说道这里,魏冉停顿犹豫了片刻,接道:“臣欲赶往朝歌主动与卫王求和。”

    “和?”嬴稷狐疑道:“三晋如今占据优势,卫王会答应吗?”

    “那便要看怎么和了。”魏冉摇了摇头,道:“臣之策略便是割地求和,我王亦且效仿当年惠文王之举……”

    “你说什么?”嬴稷不可思议的看向了魏冉,顿时怒了拔高音量吼道:“二舅公,你要寡人向卫国称臣谢罪?”

    所谓当年秦惠文王之举,嬴稷当然知道,那是秦国自变法以来与齐国发生的第一次正面交战,秦军假道韩国远征齐国,与齐军交战与桑丘,史称“桑丘之战”,这一战是变法后秦国新军在匡章手里第一次吃了败仗,在齐威王手里栽了个大跟头。

    秦惠文王得知前线战败的消息,便连忙派陈轸作为使者,以“西藩之臣”的身份前去临淄向齐威王谢罪,一年之后卫峥出山复国,正直齐楚秦三国会盟于啮桑之时,那个时候的卫国不过是三晋的附庸,卫能复国还要得益于秦国。

    此一时彼一时,谁能想到不过是短短二十余年,秦国竟是到了要向卫国称臣的地步了。

    魏冉连忙道:“王上勿躁,这只是一个权宜之计罢了,至多折一些名声,并无多大损失,当此之际,解决眼下难题为上啊。”

    嬴稷挣扎了许久,最终只换来了一声长叹:“也罢,当年父王都能向齐称臣,寡人行一个卧薪尝胆之举又有何不可?二舅公所言有理,秦国当以度过眼下困境为上。”

    魏冉见秦王没有意气用事,总算是松了口气,旋即拱手道:“臣请王上借国印一用,三日后我便亲自启程赶赴朝歌面见卫王。”

    “便有劳二舅公了。”嬴稷旋即大手一挥:“来人,速速将国印拿来!”

    秦国上下没有人明白卫峥真正的用意,任凭秦国的君臣如何苦思冥想也不会想到卫国如此大动干戈的主要目的根本不是为了灭秦,而是谋齐,这一切的外在表现都是一个障眼法。想来也是,卫国如此阵仗,大军陈境在脚下,打了四年秦国连函谷关都丢了,秦国的君臣肯定以为他就是奔着灭秦来的。

    秦国都信了,齐国自然坚信万分,天下无不信之。

    ……

    且说宋国,就在三晋与秦相互博弈时,齐国与宋国同样打的热火朝天。

    齐湣王给了苏秦十八万大军灭宋,在秦与三晋相互攻伐的这些年里,苏秦率领的伐宋大军一路推进,不但收复了宋占齐国的所有失地,把最大的阻碍彭城(徐州)攻陷时,也正是魏缭破函谷关前后不久。

    宋国把彭城一丢,齐军向西推进的速度异乎寻常的顺利,一路陷阵拔营,大军所过之处势如破竹,攻无不克。

    就在魏冉动身前往朝歌的同时,苏秦已经统领齐军推进到了仪台、蒙此地,这已经是睢阳最后的屏障,仪台城距离睢阳不过十余里地,而蒙城更是不足十里地。

    齐军锐进睢阳,已是刀光如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