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战国霸天下 >

第34部分

战国霸天下-第34部分

小说: 战国霸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以君子居之,如此贤者君子岂非伪贤伪君子尔?如此学说之儒家岂能不出大伪欺世盗名之徒尔?”

    “天下至大,圣人无几,尔欲德行天下而以至极,无异于痴人说梦,实乃不敢面对之客观现实,不敢揭露之世间丑恶。夫子谓人皆可为尧舜,卫黎说人皆由此而伪——!”卫峥言简意赅而侃侃说道,此言一出无疑是惊天泣鬼神,儒家学派的一众子弟无不面色惨然巨变,诸子百家无不因卫峥的口舌之辩而目瞪口呆。

    人皆可为尧舜。天下士子谁人不知这是孟子之论,却被他卫黎(卫峥)说出人皆由此而伪(伪君子)。此时此刻的孟子两耳嗡嗡作响,惟见其在座上身心皆簌簌发抖,欲语而不得之,整个人处于发懵状态。

    卫峥却还没有说完,大殿之上落针可闻之际惟闻卫峥其声:“天下伪者,尽出儒家,皆有佐证。儒家眼里,百家皆卑,唯我正统,人皆小人,唯我君子,术皆卑贱,儒术独尊。”

    “卫黎尤为不解,儒家六艺,礼字当先,夫子乃儒家一代大师,更为当世圣贤,口口声声大谈仁义德行,却是对诸子百家屡屡出言于不逊,竟是骂遍天下诸子而损之以至、辱之以极。我法家一派于大争之世与时俱进,强国富民,法不诛心,却被孟夫子骂成无德无义,行的虎狼苛政之说;墨家一派主张天下兼爱交相恶,爱人若爱其身,如此大爱之说,夫子确是骂做无父绝后之说;大道至真,天下无为,老庄超脱(老子庄子),夫子却是大骂道家主张是为逃遁之说;纵横策士者,入大争潮流,为国而谋利,却是被夫子大骂做妾妇之道……诸如此类,数不胜数,亦无需卫黎多言,在座诸子莫不自知,卫黎试问在座的诸子百家,何门何派未曾有幸被孟夫子点名尔?哈哈……”

    诸子尽皆无言,争鸣堂上惟闻卫峥仰天一笑,继而面色一顿,笑容全无而继续道:

    “儒家以正统自居而卑天下诸子,然则,卫黎试问尔等百余年来所留又有何物?无所作为也罢,竟敢以王道正统而公然自居,一言蔽之,大言不惭,春秋大梦百余年,何其浅薄荒谬哉?”

    “儒家主张遵周礼、复旧制,行井田古制,致使天下万民流离失所,无田可耕。孟夫子口口声声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何其荒谬哉!孟夫子又言仁义礼乐教化万民以德行天下,可儒家竟是主张‘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这就是所谓的德行天下、民贵君轻?何其荒谬哉!”

    “如此儒家,如此心口不正,表里不一,焉能不出大伪欺世盗名之徒?更有甚者,尔等深藏利害之心,却反而说成杀身成仁,舍身取义。观其行,尽皆孜孜不倦以某官求爵,不得,便惶惶犹若丧家之犬一般,何足道哉!”

    “利害之心,是为人性,趋利避害,是为本能,人皆有之。尔等无视人之本性,不以因势利导,反而蒙蔽祸心,只扬其善美而不敢掘其丑恶,致使天下万民轮做无知茫然下愚者,是以为贵族恒欺之,由尔等上智恒愚而弄之。如此,何来勇气竟敢言民贵君轻、行仁义礼乐教化万民而德行天下?险恶如斯,虚伪如此,何其厚颜?竟是有此等怪诞离奇、厚颜无耻之学。”

    “然也、必也。何也?且说当下,孟夫子为儒家一代大师、号当世圣贤,游历魏、宋、鲁、齐等国,竟是无一国敢重用之。春秋之际,孔夫子适郑国,与弟子相失,孔夫子独立郭东门,言己无家可归,无根无凭,惶惶犹若丧家之犬,卫黎在此便用出自孟夫子之一言:五十步笑百步尔,不足道也!”

    “何其相似也!何也?实乃天下列国王侯诸君明事理,知晓腐儒误国,不可重用也。今之天下战国,大争之世,实力说话。争亦或可存国保国,如若不争,则其国必危矣!何以为争之?是以强国富民矣——!”

    “天下显学,儒门一家,在当今大争之世,不过是尽出大伪欺世盗名之徒的学术罢了。空谈之学,尽出伪者,一无是处,毫无作用,何足道哉!然哉!然哉——!”

    卫峥那似是侃笑而感慨般的声音絮绕在稷下学宫之中,末了,争鸣大堂之上鸦雀无声,一双双目光莫不是呆若木鸡,张口不知,卫峥的声音絮绕在每一个人的耳间嗡嗡作响而久久不得散去,诸子学士莫不愕然发懵。

    此刻的争鸣大堂静若幽谷,落针可闻。

    ……

第54章 孟子气急() 
——

    一番痛斥言尽于此,只见卫峥淡定的起身面向诸子行一礼,却是对座上的学宫之长,孟轲孟夫子再无之前那般礼仪,敷衍了事一番便淡然的从争鸣台上走下,重新坐回法家代表座次再次席地而坐。

    此时此刻,座上的孟子脸色铁青,全身止不住的颤抖,今次儒法之争,论战法家,孰强孰弱,诸子尽皆了然于目。

    天下显学,儒门一派,煌煌之名。

    一代大师,孟轲孟子,赫赫盛名。

    素有雄辩之才而天下无以对,今天却是如惶惶丧家之犬一般,岂能甘心?

    不甘,又能如何?

    儒家与诸子百家争论不休是不争的事实,孟轲大骂天下也是事实,连当下诸国的国君被他骂的也不少,老魏王曾经四处征伐时便被孟子痛斥数落一番“五十步笑百步”之说便是由此而来。

    此时此刻的孟轲想厉声驳斥,却是发现无言以对,也想要拂袖了去以示不屑,但却万万不可,要这么做了岂不是恰恰印证了卫峥所说的儒家学士尽是表里不一的大伪之徒?

    欲语不得之际,气急败坏之下。孟轲当场直立而起,稷下学宫的诸子忽闻“噗——!”的一声,气急攻心的孟子一口鲜血喷在案几(桌面)之上,哗的一下便是昏厥倒地。

    一时间,满堂皆惊!

    “夫子——!”

    “老师——!”

    旁坐的学宫令和一众儒家子弟们齐声惊呼,无不大惊失色,此时此刻的儒家学士哪里还顾得上所谓的礼仪,一个个齐齐扑向座上的孟子而去,原本井然有序的争鸣大堂一时间大乱不止。

    学宫之长被气昏了过去,还吐血三分,今天的争鸣论战已然不可能继续进行下去,一众儒家弟子惊慌的高喊“太医”,一大片弟子哭喊不止。

    孟子就这样在昏迷中抬走了,或许这也不失为给他和儒家解围的一个办法,一众儒家弟子望向法家所在的卫峥,无不睚眦欲裂,却无一人敢开口,惟敢怒目而视,却也敢怒不敢言。

    卫峥低目漠视,默不作声,席地而坐,完全没有看这些儒家子弟一眼,争鸣大堂一片忙乱之际他却是无动于衷,仿佛外界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这一切好像跟他没关系一样,光是这份镇定就不是常人可比的,诸子观之无不由衷惊叹佩服。

    更是把连素有“大才雄辩,天下无对”之美誉的孟夫子都被他气得大吐血。

    儒家弟子虽怒却也万万不敢造次,生恐祸从口出。

    争鸣堂里的诸子百家学士尽皆一片错愕的看着儒家弟子浩浩荡荡的先后离去,孟子不再,今天的争鸣论战只能就此作罢。

    “黎子——!”旁侧的剧辛低声唤了卫峥一句,后者闻声举目,便发现争鸣堂上的诸子百家无不把目光聚焦在他身上。

    这一次虽然是以儒法之争,但卫峥的辩论,到了最后儒法两家开启超级撕逼大战时,言辞论据惊世骇俗,卫峥不仅仅是为了维护法家而迎战,同时还间接为诸子百家变相出了口气。

    但真正让诸子难忘的是卫峥那犀利的口舌之辩,毫不留情,亦是让人闻而生畏,孟夫子气急攻心而吐血的情形还在诸子脑海中回荡,久久不得散去。

    惟见诸子百家数百位士子齐齐向卫峥无言而躬身行一礼,随即先后散去,逐步依序的离开争鸣堂。

    此次争鸣论战也不得不提前结束,只是今日之事必然会在天下士子中名声大噪,而卫黎(卫峥)之名绝对天下大震。

    法家一派竟然出了如此了不起的大师,争鸣台上之论,仅仅是说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这句话,卫峥虽年轻但足以担当大师之名,更不用说后面的一系列惊世骇俗的言论了。

    今日的争鸣论战虽然及其意外的提前结束,但精彩程度、争鸣激烈程度为历届空前,儒法之争亦是于今天达到了空前规模,最终以儒家大败,孟轲吐血气昏了过去而收官。

    诸子百家先后散去,席地而坐的卫峥也起身了,身旁的剧辛快速站起身而小步快走过来,朗声大笑道:“黎子出手相助,剧辛感佩之至。孟夫子号天下大才,雄辩之才无人以对,今日确是被黎子口辩妙论气急攻心,何其壮哉——!哈哈哈~~!”

    “卫黎年少轻狂,倒是让子辛见笑了。”卫峥谦虚道,的确,自从争鸣台上舌战孟夫子,尽数数落儒家并扣下一个天下大伪的头衔,在诸子百家的学士看来,这卫峥的口舌简直比那习得鬼门捭阖之术的张仪、卫峥犹有过之。

    连孟夫子都不是对手,毫无招架之力,谁敢轻言与他论战?怕是躲都躲不及吧!

    只是,诸子百家都不知道眼前这个他们认知的法家一派新一代的大师却是恰恰师承鬼谷者,与张仪一样,都是集捭阖之术大成者,跟这群专门靠嘴吃饭的人呈口舌之利,那不是自讨没趣嘛。

    剧辛一听,旋即笑道:“黎子何须妄自菲薄,今日争鸣论战黎子不但出手相助剧辛,更是壮我法家威势,黎子舌战孟夫子,出口皆成文章,其才华之经天纬地,震撼之至,尤为钦佩,剧辛之才不及君万分其一也!”

    剧辛这称赞的确是发自内心,卫峥在争鸣台上阐述的法家思想让诸子百家尽皆震撼,但其中最震撼的人莫不是身为法家学士的剧辛了。

    就在互吹互捧之际,当下只见剧辛忽然一躬,这一幕让卫峥大为惊讶,连忙道:“子辛这是作甚!”

    惟闻剧辛言道:“黎子深得法家精髓,今闻黎子之法,剧辛犹五雷轰顶,计感卑微,故不耻而求之,惟愿拜君为师而追随黎子左右,朝夕求法问法——!”

    剧辛的年龄甚至要比卫峥大,竟是要拜其为师,其诚所至,真正做到了孔夫子所说的不耻下问啊。

    卫峥今日与孟子争鸣论战,坐而论法,的确是震撼到了身为法家士子的剧辛,本以为学有所成,却在今此之后深感挫败,卫峥的法却又让剧辛振奋不已,尤其是卫峥在争鸣台上说的那法治三原则: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得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惧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以知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伏,执法必严。

    短短几十个字,确是字字值千金,仅此剧辛足以断定卫峥是一个深得集法家大成者,己不及其万分之一。

    剧辛想要拜其为师求法问法,绝对是直指本心,真诚之至。

    卫峥连忙将躬身的剧辛扶起来,说道:“子辛言重矣,我法家一派虽势单力孤,万分不及天下显学儒墨之门尔,然则,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儒墨之门,何足道哉。但凡我法家一派佐士者,如管仲、李悝、卫鞅、申不害等先贤无不是王佐之才,子辛不可妄自菲薄!”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黎子言简意赅,却深切要害啊!”剧辛一听心下惊讶,更加下定决心,誓必要从卫峥这里求法问法。

    实际上,卫峥心中暗喜,本来还在琢磨着寻思一个法子将剧辛揽入麾下,现在剧辛竟然想要拜己为师以求法问法。

    真是多亏了孟轲孟夫子啊。

    这次大出风头没想到能一举两得。

    这下就好办多了!

    反应过头的剧辛听闻以为卫峥是在推脱,心中顿时百感焦急,今天偶遇一法家大师,若是求法问法而不得,怕是要成为毕生遗憾,为之悔恨,惟闻剧辛退而求其次的说道:“黎子不愿收剧辛为徒吗?剧辛不才,不求如愿拜入黎子座下,惟求黎子能收下剧辛伴随左右,剧辛莫敢不从之!”

    卫峥一听,心下莞尔一笑,顿时对剧辛这人高看了三分,能够如此放下身段,只为求法问法,真正做到了孔夫子所言的不耻下问,可见非一般士子可比。

    当下说道:“子辛不必如此,卫黎何德何能,孔夫子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子辛大可不必妄自菲薄,今之得以遇我法家同门亦是卫黎之幸,恨不得与君坐而论法,畅谈通宵达旦。只是如今卫黎至齐略有私事而无法与君即刻论法,颇为遗憾。不过在下与当今卫国百司长姜牧交情颇深,子辛若不介意,可携在下一封修书,来日或可前往朝歌将此书递于姜牧,你我即可再会,坐而论法。”

    卫峥倒也不是摆架子,这次来到齐国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当下最重要的危局,这一次大出风头除了要维护剧辛给他出口气之外,另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让齐王注意。

    孰轻孰重自然知道,看到剧辛如此求法心切,便知道这个法家学士跑不掉了,卫峥心已大定。

    “如此甚好,便有劳黎子修书一封,不日剧辛便提前赶至朝歌古城,静候黎子成事归来之佳音,届时剧辛便要打搅了!”

    剧辛心中大喜,本来已经有出仕的意图,但今天惟闻卫峥论法之后深知才疏学浅,若是能够在卫峥这里得其法之精髓一二,定当受益终身。

    只要能够求法问法,其他都不是问题。

    ……

第55章 齐王侧目() 
——

    卫峥亲自修书一封转交给了剧辛,剧辛便如获至宝一般,之前为求法甚至不惜要做一个任听卫峥使唤的左右,身为一个大才士子,能够如此放下身段可见其求法之心切,人品都是上上者,这样的人不能得志,世间也无人能有所作为了。

    剧辛离去了,再也没有呆在齐国的心思,与卫峥告别之后,第一件事情便是要前往卫国目前的都城朝歌去见姜牧,以便来日等待卫峥归来。

    只是后来的剧辛万万没有想到卫峥竟然是卫国的国君。

    稷下学宫这一次争鸣论战也随同诸子百家开始向外流传,这一次的儒法之争让天下士子大开眼界,卫黎之名一时间在列国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