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战国霸天下 >

第35部分

战国霸天下-第35部分

小说: 战国霸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后来的剧辛万万没有想到卫峥竟然是卫国的国君。

    稷下学宫这一次争鸣论战也随同诸子百家开始向外流传,这一次的儒法之争让天下士子大开眼界,卫黎之名一时间在列国士子面前如雷贯耳,几乎有所学识的人都在饭后议论这一突然横空出世的法家大师。

    此次儒法之争发生的事迹也如同长了翅膀一样火速传递,卫峥在争鸣台上的论法、与孟子争辩的人性善恶之论无不在士子间议论纷纷,大开眼界。

    但最让人熟知的莫过于卫峥悉数痛斥儒家之言,竟是把儒家当代大师孟夫子说的个欲语而不得,使其气急攻心,吐血三分。

    让诸子百家久久不能忘去的便是卫峥大骂儒家尽出大伪欺世盗名之说,尤其是那一句“夫子谓人皆可为尧舜,卫黎说人皆由此而伪”,这句话是诸子百家士子最为印象深刻也是卫峥最惊世骇俗的言论。

    仔细想想,卫峥的言论不无道理,自古天下圣人能有几多?儒家主张人人有德,人皆可为尧舜,这是典型的理想丰满,确实伟大却不面对现实的客观条件,天下万民怎么可能做到人皆可为尧舜呢?

    既然人皆可为尧舜,儒家又为何要给天下万民分等级呢?

    显然是做不到的,而做不到却又主张人皆可为尧舜,正如卫峥在争鸣台上的言论:儒家大谈圣贤王道,致使天下不贤之人而以贤者居之,不君之人而以君子居之,如此贤者君子岂非伪贤伪君子?此等儒家岂能不出伪君子?

    本就做不到,却硬是要所有人都做君子,那所谓被冠以圣人贤者君子,不是反而成为了小人的遮羞布,那不尽出伪君子?

    儒家被卫峥痛斥的如此一无是处还培养出了无数的伪君子,这犹若把儒家的立世根基给一窝端的节奏,批的体无完肤,孟夫子不被气急攻心才怪。

    彼时,稷下学宫第九十九场争鸣论战已经结束,诸子百家先后离去,卫峥自然离开了,此次论战突然以儒法之争开始也以儒法之争结束,卫峥代表法家应战既是一个必然也是一个偶然之举,若不是在稷下学宫遇见了剧辛这个法家学士,或许就不会发生儒法之争了。

    剧辛这个当下不可多得的法家有为之才,卫峥便已认定卫国将来要变法的推行者,剧辛最为合适不过,虽然其才华比之韩非这样的法家集大成者颇有差距,不过对于变法,有卫峥在,法度不需要剧辛过于思考,卫峥最需要的便是一个有利的执法者和推行者,显然,剧辛是护法的不二人选。

    如今剧辛闻得卫峥的法而求法心切,这是正中处于求贤若渴中的卫峥的下怀啊。

    来齐国,并参与稷下学宫的百家争鸣便是前来求贤的,当然,表面上并没有流露求贤的意思。

    诸子百家,争鸣于齐国,天下士子尽皆在稷下学宫争鸣论战,卫峥深知这里便是天下名士的汇聚之地,妥妥的人才市场,与其去天下寻求作膀右臂,效率远不及在稷下学宫物色来的快。

    这一次在争鸣论战上大出风头是次要,最重要的是得到了一个有才华的法家,对于卫峥即将要在卫国变法之事,剧辛的出现简直就是及时雨,可不能错失这样的大才让他跑道燕国去做个将军,最终还战死。

    ……

    齐宫。

    “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得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惧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以知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伏,执法必严!”已是暮年的齐威王在心中默念这句话,一动不动。

    稷下学宫是他一手大力举办的,随即出现致使天下诸子百家争鸣于齐国的盛况,天下士子尽入齐境内,这也是老齐王非常骄傲的一笔。

    稷下学宫刚刚发生的儒法之争已然传到了齐威王的耳朵里,不仅仅是齐威王,齐国庙堂上的百官群臣都对这次的争鸣论战略有耳闻,竟是连鼎鼎大名的孟夫子都被气急攻心而吐血三分,想不知道都困难。

    “此子大才也,相国,这位法家大才是哪位天下名士,胸腹如此才华为何寡人却是闻所未闻也!”惟闻齐王之声,转而看向了邹忌。

    “我王恕罪,臣下亦未尝闻也!”邹忌说道。

    只见齐威王微微仰头连连眨巴着眼皮,尽是深思之色,“相国以为,这卫黎之才比之卫鞅如何?”

    “我王容禀,依老臣之言,这卫黎之才华比之卫鞅或犹有过之。”邹忌如是说道。

    “不错——!”齐威王亦是微微点头,道:“此子人性之论,寡人亦是大开眼界。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仅此一句便可担当一代大师尔!”

    “卫黎、卫鞅、李悝、吴起……这卫国还真是多君子啊!”齐威王忽然感慨的说道。

    卫地多君子,燕赵之地多慷慨悲壮之士,都是天下有名的。

    “这卫黎岁是大才,却是主张法治的法家学士,我大齐信奉黄老之学,怕是不能为我所用。”齐威王不无可惜的说道,显然,卫峥的才华令齐王颇为欣赏,但齐国行的是黄老之学,齐王本身也推崇黄老之学,而且在齐威王的治理之下,齐王重用邹忌,让邹忌在齐国变法,和韩国任用申不害变法、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几乎是同时进行,使得齐国庙堂人才济济,齐国国富而民强,直至成为山东诸国第一强国。

    齐国虽然有邹忌变法,但和卫峥的法还是有所区别,邹忌只能说是对齐国的官场进行改革,重用贤臣而疏小人,并非法治实则人治,如今齐国行人治而强大正如卫峥于稷下学宫之言,贤臣明主治国则大治,齐国有明主之齐威王,有贤臣孙膑、邹忌等,故出现齐国大治的局面。

    邹忌的改革可用“谨择君子”四个字来高度概括,与卫峥的法治主张有别于天壤,齐国虽然变法收效颇大但还是人治,卫峥的法虽然法不诛心但法外无恩也未免过于无情。

    可在稷下学宫的表现,尤其是对其阐述天下战国的大争之世,强国富民为其根本的言论深得齐王欣赏,齐王非常想把这一的大才揽入麾下却又不想采纳法家的主张,所以爱才的齐威王是矛盾的。

    邹忌见此状况便建议道:“启禀我王,不若先召见那卫黎,且看是否能为我大齐所用?”

    “寡人正有此意——!”

    ……

第56章 苏秦之惑() 
——

    “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得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惧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以知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伏,执法必严!”

    齐都临淄城内的一馆驿中,一年轻的士子喃喃自语,只见他先是木然,紧接着是震惊,随后便是喜不自胜。

    此人赫然便是苏秦!

    “卫黎卫黎……朝歌黎明……”惊喜中的苏秦不断的念叨着这两个字,兴奋之色越来越甚,“是了,定是了,一定是小川——!”

    带着兴奋面容的苏秦当即小步快走的离开馆驿,出去了。

    时下,出山若干年的苏秦,本是洛阳人,虽是鬼谷门徒却是至今未曾得志,鬼门弟子仿佛是天生的对手一般,先有孙膑和庞涓,现有张仪和苏秦。

    当然,还有一个卫峥,但张仪、苏秦和卫峥三人的师兄弟关系却非同一般,最长者是张仪,已经四十多岁了,其次便是苏秦,才二十来岁,最年轻的莫过于卫峥了,刚刚二十岁。

    三人中,卫峥是公族嫡系后嗣,所以成为竞争对手的可能性为零。

    真正是对手的只有苏秦和张仪,然而三人师兄弟的关系非同一般,张仪自称势利之徒却也绝非小人,三人都不是心胸狭隘之辈,与庞涓有大才却无容人之量有着天然之别。

    故张仪相秦,纵横天下之际,苏秦则是选择默默无闻的蛰伏了近二十多年,直到张仪被秦武王罢了相位之后,苏秦才开始正式步入仕途,于燕国得志。

    同剧辛、乐毅、和阴阳家的邹衍这些人一样,都被燕昭王的招贤台所吸引而得志于燕国,致使燕国强盛一时,合纵诸国而灭其燕国世仇之齐国五年,直到田单复齐,但齐国被燕国灭了五年,从此一蹶不振。

    如今剧辛这个法家学士基本可以说是被卫峥给抓住了。

    未曾正式步入仕途的苏秦恰巧也在齐国,如今闻得这七七四十九字会如此激动,是因为苏秦首次听到这句话是在云梦山的时候,曾经与卫峥大谈治国之道时,卫峥便说出了他的法治三原则的核心主张,赫然便是这句话,四十九个字一字不差。

    这说明,卫峥没有死,苏秦怎能不激动。

    本来从卫国朝歌传来的消息,天下人都知道卫国新君葬身火海离奇死亡,知道消息后的苏秦和张仪一样,闭门谢客,暗自悲叹天妒英才,苏秦就连这次百家争鸣都没有去而致纵横一派缺席。

    如今在齐国的诸子名士莫不在议论这次百家争鸣,而被苏秦偶然得知这突然横空出世的卫黎以儒法之争而使得孟夫子气急攻心,吐血三分。

    苏秦一了解便是大吃一惊,进一步仔细了解到了当时论战的详情,苏秦更是喜不自胜,卫黎的鸣辩之术无不深显鬼谷绝学之捭阖道术,苏秦作为鬼门高足,怎能辨别不出这是自家门派的绝学?又是儒法之争,又是那熟悉的四十九字法治三原则,又是卫国人,种种迹象都在告诉苏秦。

    卫黎便是卫峥,便是姬川,便是那个本以为遭天嫉的师弟!

    得知师弟竟然还活着,既兴奋又震惊更带着不解的苏秦便第一时间前去打听,如今卫峥因为这场辩论而在齐国士子中名声大噪,苏秦想要打探消息并不困难。

    彼时,正在某馆驿休息的卫峥此刻在楼阁间的一处上房内休息,正惬意的泡着热水脚。

    “玖儿,揉揉肩!”闭目的卫峥悠悠的说道。

    随行而来的玖儿顿时站在了卫峥后面揉其肩膀,自从卫峥离开稷下学宫之后便再也没有出户,无他,只为等齐王的召见。

    所谓揣天下犹若揣人心,深得鬼门绝学捭阖之术的卫峥可不是一般人,对于人心和人性的专研可谓是大家,是鬼谷一门的看家本领,此番稷下学宫与孟夫子在争鸣堂上的儒法之争,卫峥卯足劲了的展现自己的才华,就是为了引起齐王的注意。

    当代齐王是后世鼎鼎大名的齐威王,亦是一代明君雄主,先后重用孙膑、邹忌等大才,随后又力主兴办稷下学宫,无不说明齐威王对贤才的重视。

    当今齐国有齐威王这样的明君和邹忌、匡章这等文臣武将,齐国庙堂一片兴旺。此番稷下学宫的儒法之争在临淄引起不小的轰动,卫峥名声大噪,定然会传入齐王的耳朵里。

    这一次卫峥强行出风头,不仅仅是为了暗中招揽剧辛这个法家大才,引起齐王的注意才是在他个人计划之中的主要目的。

    如此才有机会见到齐王,见到了齐王便有机会探出齐国针对此次六国相王这件大事情的一些态度,以便在后续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天下时势,因时而用势,无势便造势,卫峥是发挥的淋漓尽致,能够看出其中的意图者,非同门子弟不可。

    “公子,门外有一人自称苏秦的人慕名来见!”就在卫峥闭目思绪而估摸着齐王会不会派人召见自己的时候,贴身侍卫孟贲前来报告。

    “苏……等等!”卫峥豁然睁开双目,下意识的站起身来,看向一脸惊诧的孟贲连忙问道:“你说谁——?”

    “那人自称苏秦——!”孟贲见卫峥如此举动,心中不解,却也如实说道。

    “是季子——!”卫峥闻言大喜,当即哗的一下赤脚迈出,完全没有理会一脸惊愕的孟贲和玖儿,独自小步快走的出去。

    “这苏秦是何人?竟是惹得公子赤脚相迎?”孟贲一脸惊愕的快步跟了上去,作为卫峥的贴身侍卫,这方面的意识倒也极为强烈。

    “季子——!”

    “小川——!”

    两人一见面便是惊喜万分的,双双不约而同的说道。

    “进去说话——!”惊喜万分的卫峥直接牵着苏秦的手便是返回屋子,本来在此静等齐王的召见,却是万万没有想到等来了苏秦,上次一别已经三年未曾见面了。

    “小川,你怎赤足……”苏秦这才发现高兴不已的卫峥光着脚丫子,大为吃惊。

    “无妨——!”卫峥满不在乎的说道,见如影随形的孟贲对苏秦仍有戒备之心,卫峥当即说道:“孟贲,这是我同门师兄,不是外人,大可放心!”

    “原来如此,我倒是疑惑至极,心道这苏秦是何人,惹得公子急不可耐竟是赤足相迎,原来是公子的同门。”孟贲一阵恍然,便如是说道。

    恍然者亦有苏秦,得知缘由的苏秦心中亦是感慨不已,卫峥已然是一国之君,三年未见,看来今天的卫峥还是当年在云梦山的卫峥,没有变化。

    “上酒菜——!”大喜的卫峥当即说道,又补充一句:“孟贲,谁来了也不见,休得打扰!”

    “师弟还请提鞋穿之,以免着凉!”看着卫峥仍旧光着脚丫子却是丝毫无动于衷,苏秦心中感激,如此说道。

    玖儿立即提鞋而来,卫峥接过来将玖儿唤退,屋子里只留下两人,苏秦在几案对面席地而坐,卫峥一边穿鞋一边笑道:“季子不是在东都(洛阳)么?怎会出现在临淄?”

    “此时说来话长,不提也罢!”却见苏秦微微叹息,不愿多说。

    卫峥看苏秦的表情,即便他不说也知道这位师兄在洛阳过的并不好,苏秦出身寒门,家人都是尖酸刻薄者,学成而出山鬼门却是穷匮潦倒而归,家人私下讥笑苏秦不治生产而逞口舌之利,舍本逐末。

    历史上关于苏秦的记载便写到,苏秦回老家时,所有人都不待见,就连妻子都默默的织布,连同基本的问候都没有,可见苏秦回老家是如何不被待见。

    苏秦不愿提及这些家丑,卫峥反正也知道,当然不会哪壶不开提哪壶了,倒是苏秦反而问向卫峥:“小川,那朝歌大火是……”

    ……

第57章 贤臣择主() 
——

    显然,这是苏秦最大的疑问,当时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